滋阴,补血且疗虚损
补血、滋阴
别名:熟地、大熟地、怀熟地、地髓、九地、熟苄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煎法:
适用体质:血虚、阴虚体质
滋阴,补血,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补精益髓。
补血(血虚诸证)用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不寐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如四物汤;若心血虚所致心悸、怔忡者,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小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同用,如胶艾汤。本品补血功用强于当归,乃养血补虚之要药。
滋阴(肝肾阴虚诸证)用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配伍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亦可与知母、黄柏等同用,如大补阴丸;用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牛膝等配伍为用,如七宝美髯丹;用治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可配以龟版、狗脊等同用,如虎潜丸。
1、增强造血功能
地黄中的地黄多糖和地黄低聚糖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地黄多糖还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
2、降血压
地黄水提取液有明显降压作用,对寒冷情况的血压则有稳定作用。从而显示地黄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用于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头晕目眩、耳鸣、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肾虚喘咳、须发早白等症。
现代用于贫血、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衰弱、慢性肾炎、习惯性便秘、斑秃、退行性脊椎炎、地方性氟中毒、消化道癌肿等。
主含苯乙烯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单糖及多种氨基酸等。具有促进造血、降血糖、增强记忆、增强免疫等作用。
1.熟地黄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2.熟地黄能改善体内AD水平,有助于滋阴补肾。3.熟地黄能增加小鼠血中SOD和DGSH-PX的活性。4.熟地黄能激活溶液系统的活性。5.熟地黄提取物对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
本品质地滋腻,为免碍胃,可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使用。
日常用法:5~20g,用水煎服。
1、贫血
可用熟地黄20g,当归15g,阿胶15g,陈皮6g,水煎服,每天1剂。
2、泡酒
将熟地黄60g浸泡在白酒内,密封10天。
3、煮粥
先把熟地黄和何首乌一起水煎取汁液,在加入大米、冰糖、水共同煮成粥。
4、糖尿病
可用生地黄15克,黄连3克,天冬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1、治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熟地黄各15g,麦冬10g,知母、牛膝各7.5g。水煎服。
2、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发热、女性经病:熟地黄、当归各等分。将熟地黄和当归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白汤送服。
3、养血滋阴:熟地黄60g,500ml白酒。将熟地黄浸于酒中,密封浸泡10天即可服用。经常服用,能养血滋阴。
4、益气养阴:熟地黄15g,枸杞予30g,黃芪10g,甲鱼1只,盐适量。中药装入纱布袋;甲鱼处理干净后切块;甲鱼和药包放入砂锅内,加水煮熟,加盐调味即可。长期食用,有益气养阴的作用。
地黄核桃猪肠汤
材料:猪大肠500g,核桃仁120g,熟地黄60g,红枣10g
调味料:盐适量
做法:1、将核桃仁用开水烫后滤去表皮。红枣去核、洗净。
2、将猪大肠洗净后切成小段,与熟地黄、红枣、核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养身功效:滋肾补肺,润肠通便,抗衰老。
补血益气一一地黄黑米粥
地黄50克,黑米100克,生姜2片。黑米煮粥,另取沙锅,将地黄浓煎取汁,等黑米粥成时加入地黄汁及生姜,粥沸即可食用。
滋阴润肺,益气补脾一一人参地黄炖蜜糖
生地黄90克,白茯苓60克,高丽参50克,蜜糖30克。生地黄洗净切粒,白茯苓洗净切粒,一起放锅内,加水煲1小时,滤取汤汁约1碗半,炖盅盛装。高丽参洗净切片,放盛有生地黄、白茯茶汤的炖盅内,加盖,小火隔水炖三四个小时,加蜜糖溶化后饮用。
填精补脑,益智健身一地黄蒸乌鸡
雌乌骨鸡1只,生地黄150克,饴糖150克。地黄洗净,切条,加饴糖拌匀,装鸡腹内。将鸡仰置瓷盆中,隔水用小火蒸熟即成。分2日食用。
养阴清热,凉血安神一一百合地黄粥
百合25克,干地黄50克,粳米25克,蜂蜜适量。百合洗净,干地黄用水泡30分钟,煎汁去渣,粳米淘净。将地黄汁、百合、粳米同放锅内,加水煮粥至熟,加蜂蜜调味食用。
《本草衍义》:《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生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药性赋》:味甘、苦,性温,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活血气,封填骨髓;滋肾气,补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新产后脐腹难禁。
《本草纲目》:《简易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生地能生精血,天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能补精血,麦冬引入所补之处。
《本草蒙筌》:性微温稍除寒气,入手足少厥阴经。大补血衰,倍滋肾水。增气力,明耳目,填骨髓,益真阴。伤寒后,胫股最痛者殊功;新产后,脐腹急痛者立效。乌髭黑发,悦色驻颜。仲景制八味丸为君,取天下一所生之源,专补肾中元气;天一生水,故人元气属肾主之。东垣立四物汤作主,演癸乙同归一治,兼疗藏血之经。癸水属肾,乙木属肝,肝为血海,故云藏血经也。久久服之,明目益寿。谟按:丹溪云:气病补血,虽不中病亦无害也。读之不能无疑焉。夫补血药剂,无逾地黄、当归,若服过多,其性缠滞,每于胃气亦有亏尔。尝见胃虚气弱,不能运行,血越上窍者,用此合成四物汤,以为凉血补血之剂。多服调治,反致胸膈痞闷,饮食少进,上吐下泻,气喘呕血,日渐危迫,去死几近。此皆因血药伤其冲和胃气,安得谓无害耶?大抵血虚固不可专补其气,而气虚亦不可过补其血。所贵认证的真,量剂佐助,庶几不失于偏损也。
《景岳全书》: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本草言其入手足厥、少阴经,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此虽泛得其概,亦岂足以尽是之妙。夫地黄产于中州沃土之乡,得土气之最厚者也。其色黄,土之色也;其味甘,土之味也。得土之气,而曰非太阴、阳明之药,吾弗信也。惟是生者性凉,脾胃喜暖,故脾阳不足者,所当慎用;至若熟则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凡诸真阴亏捐者,有为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阳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今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丸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湿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有谓阳能生阴,阴不能生阳者,则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内经》曰:精化为气,得非阴亦生阳乎?孰谓阳之能生,而阴之不能长也。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者,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阳极喜滋。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嗟!嗟!熟地之功,其不申于时用者久矣,其有不可以笔楮尽者尚多也,予今特表而出之,尚祈明者之自悟焉。
《本草备要》:平补肝肾,养血滋阴。甘而微温。入手足少阴、厥阴经。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聪耳明目,耳为肾窍,目为肝窍,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聪。黑发乌髭。治劳伤风痹,胎产百病,为补血之上剂。丹溪曰:产前当清热养血为主,产后宜大补气血为主,虽有杂证,从本治之。昂按:丹溪产后大补气血一语,诚至当不易之论,后人不善用之,多有风寒未解,瘀血未尽,妄施峻补,反致大害者,不可不察。王硕云: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泥,得砂仁则和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景岳全书》,见其所论,语语透辟,字字箴规,可为法守。独有所论地黄有宜脾肾虚寒,尚有未及,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乎。但或阳胜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和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而呕,则此又为深忌。至于制用地黄,宜用好酒、砂仁末同入,久蒸久暴,使其转苦为甘,变紫为黑,方能直入肾经耳。汪昂云:地黄性寒,得酒与火与日则温,性滞得砂仁则利气,且能引入丹田,六味丸用之为君,尺脉弱者加桂、附,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旺者加知、柏,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以体重肥大、质地柔软、断面乌黑油亮、味甜、黏者为佳。
应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密封保存,并防霉、防虫蛀。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