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 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它由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白色固体燃料,可以直接点燃。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并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2013年,中国南海开始开钻取样可燃冰,估计可供中国使用135年。根据掌握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 2017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1916年5月18日】 辛亥革命党人陈其美遇刺身亡
陈其美(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字英士,浙江吴兴人。他是中华民国早期的政治人物及青帮代表人物之一。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是蒋的结义之兄,并将蒋引荐给孙中山。 陈其美的弟弟陈其采字蔼士;哥哥叫陈其业,字勤士。陈其业有两个儿子:陈果夫和陈立夫。二人经陈其美介绍与蒋介石建立联系,并因此关系密切。 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之名,在日本人上田纯三郞寓所中将陈其美当场枪杀。 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高度赞扬他为“革命首功之臣”。
【1872年5月18日】 英国著名逻辑学家罗素诞辰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 与此同时,罗素的政治思想却十分有争议性。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 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1921年罗素曾于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
【1895年5月18日】 通俗小说家张恨水诞辰
张恨水(1897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笔名恨水,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 张恨水是中国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 他以作品多产出名,在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 1967年2月15日,张恨水逝世。
【1986年5月18日】 中国有机化学家纪育沣逝世
纪育沣(1899年12月22日-1982年5月18日),浙江鄞县人。 他是一位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2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起任教于国立武昌大学;1928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北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任教,1946年担任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及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等职位。1982年5月18日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66年5月18日】 中国社会科学家、新闻工作者邓拓在家中自尽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左海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他毕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主编出版了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写过大量热情讴歌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文章。 然而最后却被林彪、“四人帮”横加一个“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罪名,含冤辞世。
【1980年5月18日】 韩国爆发“光州事件”,遭到全斗焕军政府当局的血腥镇压
光州事件,又名光州民主化运动(광주 민주화 운동),或五·一八光州事件,发生于1980年5月18日至27日。 事件发生在韩国光州及全罗南道,是一次由当地市民自发要求民主的运动。当时掌握军权的全斗焕中将下令武力镇压这次运动,造成大量平民和学生死亡和受伤。 在光州民主化运动中,民众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人,证明了民众是民族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意味着人们通过对认识、继承和反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面临的任务,最终实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大步发展。
【1996年5月18日】 波黑总统卡拉季奇辞职
黑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迫于内外压力,于1996年5月18日向公众发表讲话时宣布决定辞去总统职务。 由副总统比丽亚娜-普拉希夫奇接替他的职务。后者是卡拉季奇的坚定支持者,被视为强硬派人士,有“波黑塞族铁娘子”之称。 塞族领导层这一变化是否预示着卡拉季奇将退出历史舞台,国际社会对此议论纷纷。
【2016年5月18日】 云南大理深夜连发5次地震
2016年5月18日深夜,云南大理连发五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第一次:00时48分,大理州云龙县(北纬26.1度,东经99.53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第二次:01时05分,洱源县(北纬26.101度,东经99.580299度)发生4.6级余震,震源深度10.4千米。 第三次:01时03分,云龙县(北纬26.13度,东经99.55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第四次:01时06分,洱源县(北纬26.08度,东经99.58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第五次:00时51分,洱源县(北纬26.08度,东经99.60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截至凌晨三点,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震中位于云龙县城东北约28公里长新乡一带。 据初步统计,大理州的云龙县、洱源县、保山隆阳区等地震感强烈。弥渡、昌宁、施甸、凤庆、兰坪、泸水、玉龙等地也有明显震感。长新乡出现墙体拉裂和瓦片掉落的情况,但暂无人员伤亡。 震区人口密度较低,云龙县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房屋结构主要以砖混和土木为主。 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三级响应,并成立前后方指挥部。震后1小时,派出30余人的现场工作队携带相关仪器连夜赶赴灾区,开展灾情监视、灾害评估及防震减灾宣传等工作,指导抗震救灾。 从历史记录来看,自1900年以来,震区5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过10次以上5级地震。其中最大一次是1948年6月27日的剑川6.3级地震。 具体预报由中国地震台网提供。
【2001年5月18日】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服役
2001年5月18日(农历4月26日),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正式服役。这艘隶属于法国海军的旗舰是法国目前唯一一艘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非美国海军拥有的核动力航母。 戴高乐号于1989年在布雷斯特的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旨在取代福熙号和克里蒙梭号传统动力航母。最初命名为黎塞留号,但在起建时被重新命名为戴高乐号。 2001年9月11日事件爆发后,“戴高乐”号与护卫舰队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并于同年12月9日在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南方海域参与永久自由行动。在美军主导的攻击中,该舰进行了至少140次侦察和轰炸任务。 2002年3月,“戴高乐”号进入新加坡港进行补给,7月返回土伦母港。2007年开始首次大规模检修,包括更换核反应堆燃料和更新螺旋桨等装备。经过两年的修葺,航母于2008年底重新出海执行任务。 然而,在2009年4月,“戴高乐”号因传动轴故障再次停航维修,并于同年11月底完成训练后出海。2010年10月中旬,由于驱动系统中的绝缘体出现故障,“戴高乐”号返回土伦港进行维修。 经过多次维修和训练,“戴高乐”号在2011年3月参与了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并于同年8月10日回到土伦军港接受为期数周的维修保养。
【1997年5月18日】 北京至九龙直通客车开行
1997年5月18日(农历1997年4月12日)7时30分,北京至九龙的97次直通旅客列车从北京西站发车。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开行典礼并剪彩。 为了给进出香港的旅客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条件,经北京、上海铁路局与香港九龙铁路公司充分协商,就开行北京至九龙和上海至九龙两趟直通旅客列车达成一致意见。 5月18日起,由北京西站隔日开往九龙的直通客车为97次。该车途经石家庄、郑州、信阳、武昌、长沙、韶关、广州等城市,并于次日13时10分到达九龙站;同日15时从九龙始发的98次列车,次日20时55分返回北京西站。 5月19日起,由上海站隔日开往九龙的直通客车为99次。该车途经杭州、鹰潭、株洲、广州等城市,并于次日13时10分到达九龙站;同日15时从九龙始发的100次列车,次日20时18分返回上海站。 购买到九龙的车票须交验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等有效证件。车票以港币计价,在内地以人民币核收。旅客出入境手续在离深圳不远的常平口岸办理。
【1983年5月18日】 我国海军远航航海实习船队启航
1983年5月18日(农历1983年4月6日),我国海军远航航海实习船队从湛江港启航,经西沙群岛,到达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然后他们穿越巴林塘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并以硫黄列岛为转向点,通过大隅海峡横跨东海后返回湛江。 海军远航航海实习船队由一艘两万吨级的补给船和一艘两千吨级的运输船组成。参加这次远航实习的是100多名舰(艇)长、航海业务长、航海长及部分海军院校航海教员,他们都是年轻干部。远航航海实习是加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6月11日,人民解放军海军远航航海实习船队航行了6,000余海里,胜利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后返回湛江港。在航海实习中,年轻的海军干部经受了各种复杂气象条件的考验,在思想、作风和技术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经过海上考核,所有实习人员在天文和无线电导航定位、海图作业、气象分析预报、水文地理考察以及舰船操纵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
1980年5月18日(农历1980年4月5日)上午10时,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顺利发射,并以超出音速20倍的速度向预定海域疾飞。“雷达、遥测、经纬仪发现目标”,大约半个小时后,远洋测量船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 不一会儿,一个亮点钻出云层,越来越大。在距离海面几千米高度时,装有导弹飞行重要参数的数据舱自动从导弹头部射出,打开降落伞徐徐飘落洋面。荧光染色剂把湛蓝的海水染得翠绿,直升机迅速测出了数据舱的坐标。 早已待命的我方导弹驱逐舰和一艘快艇立刻向落区开进。正在空中盘旋的打捞直升机接到命令后,掉转机头飞向落点,在离洋面30米的高度悬停。海军潜水员刘志勇抓住钢索吊钩,迅速接近并抓住了数据舱,整个打捞过程仅用了5分20秒。 与此同时,火箭弹头发着耀眼光芒扎进海里。海水沸腾起来,激起近两百米高的水柱,形成庞大的水蒸气雾团,犹如原子弹爆炸后的景象。8公里外的一艘拖船被巨浪掀翻倾斜近50度。 4艘测量船向指挥部报告了落点,计算结果显示误差只有250米,远低于导弹研制部门设定的两千米误差指标。从我国西北大漠起飞到南太平洋海域溅落,这枚飞行9000余公里的洲际导弹展现了极高的射击精度,相当于步枪在千米外击中乒乓球或手枪百米内击中蚊子。 成功了!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洲际导弹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战略武器能力已经达到实用阶段。中国导弹靶场试验能力和测控、通信能力也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999年5月18日】 毒杀白天鹅罪犯被判刑
1999年5月18日(农历1999年4月4日),河南省陕县人民法院开庭审判了毒杀白天鹅的两名凶手。 法院查明,山东省微山县人朱中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人赵石狮勾结,在1月初多次到黄河三门峡库区陕县段投放农药,企图毒死野生水鸭贩卖。在此过程中,二人发现附近水面有白天鹅活动,但仍继续投药,导致44只白天鹅中毒,其中27只死亡。 此二人的行为已构成非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据相关法律,法院判处朱中平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处罚金1.5万元;判处赵石狮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2万元。
【1974年5月18日】 中央发出批林批孔的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
1974年5月18日(农历197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批林批孔运动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文件上写明:“毛主席已圈阅。” 该通知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当前,要注意掌握党的政策,注意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利于团结广大群众,争取批林批孔更大的胜利。 二、在运动中,广大群众揭发批判了许多与林彪反党集团有关的人和事。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领导上必须确保清查范围仅限于与林彪反党集团阴谋活动相关的问题,不要扩大化。在时间上,应当以1971年8月及9月毛主席巡视各地打招呼为界;以听到传达中发(1971)51号文件的时间为界,在此之前的事,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当事人,只要向党讲清楚,并与林彪反党集团划清界限,则不要追究旧账。 三、确定陆、海、空军军以下领导机关和部队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一律坚持正面教育。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逐步建成一支宏大的理论队伍,使全党和全军成员都能文能武,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
【1970年5月18日】 美国政府枪杀反战学生
1970年5月18日(农历1970年4月14日),美国政府在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枪杀反战学生,国民警卫队员开枪打死两名女生和两名男生,并打伤八人。 愤怒的美国人试图揭开这场悲剧背后的真相。原本不问政治的肯特大学,在许多其他大学已经加入反对越南战争行列之后,学生们也开始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 学校当局担心示威可能引发麻烦,于是请来国民警卫队联邦部队驱散学院广场上的集会人群。一些学生对此表示愤慨,并向士兵投掷石块。根据以往的命令,当受到攻击时开枪,国民警卫队员随后对人群进行了射击。 这个事件发生在一个政治家们发表了关于如何控制学校骚乱声明之后。加利福尼亚州长罗纳德·里根发表讲话说:“如果有必要用流血来解决问题,那也就只好流血。”教育部长罗伯特·芬奇表示,这种言论加剧了肯特大学悲剧的氛围。 苏联诗人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撰写了一首纪念诗献给枪杀事件中的受害者艾利森·克劳斯。此事件后,全国学生发起了向华盛顿进军的大规模运动。
【1972年5月18日】 中国与荷兰建交
1972年5月18日(农历1972年4月6日),中国与荷兰王国建交。两国于1954年11月19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后在1972年5月18日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荷人员和经济交往可追溯到17世纪初。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化以及投资环境改善,中荷经贸关系得到了较大发展。双方政府签订了涵盖海运、航空、经济、技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双边协定和协议。荷兰也是最早承认中国这一西方国家之一。两国在建交过程中经历过几次外交级别调整:1981年5月5日降格为代办级,但于1984年2月1日恢复大使级关系。 近年来,中荷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 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8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连续九年成为中国在欧盟范围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 荷兰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119亿美元,涉及石化、制造、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中国对荷投资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主体和方式日益多样。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濒北海。其领土总面积47,580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领地),2012年人口约为1675.1万。近八成人口为荷兰族,印尼、土耳其和苏里南等少数族裔也占有重要地位。 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具有高度外向型特征:原料进口比例达80%,出口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并且对外贸易中80%与欧盟成员进行。此外,其电子、化工、水利、造船及食品加工等产业技术领先;金融服务和保险业也十分发达。 荷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 阿姆斯特丹是首都兼最大城市,以运河风光著名。 - 海牙则作为政府所在地,和平宫也是国际法院的所在地。 - 荷兰还是郁金香、风车等文化符号的发源地之一,旅游景点众多。 此外,荷兰实施世袭君主立宪制国家体制:立法权归于国王和议会,行政职权则由国王及内阁共同承担;枢密院是最高国务协商机构。 国防方面,1945年后加入北约组织并遵循集体防卫政策。军队现役人数约6.9万人左右。 自2013年起,荷兰由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统治。现任总理为马克·吕特(Mark Rutte)。
【1966年5月18日】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逝世
1966年5月18日(农历1966年闰3月28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逝世。邓拓,原名中子健、中云特,笔名马南村、向阳生等,福建闽侯人。 1930年参加社会科学院联盟,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先后担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以及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报委员会书记和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建国后,邓拓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中华全国新闻联合会主席、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国科学院社科部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等职务。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批批判《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的文章,共占据三个版面。 同年4月,邓拓(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及廖沫沙(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因曾合撰杂文集《三家村札记》,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受到批判。1966年5月18日,著名社会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邓拓逝世,享年54岁。
【1954年5月18日】 《欧洲人权公约》生效
1954年5月18日(农历1954年4月16日),《欧洲人权公约》生效。 《欧洲人权公约》,又称《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于1950年11月4日在欧洲理事会主持下在罗马签署,并于1953年9月3日正式生效。截至1997年1月1日,缔约国共有34个,它是第一个区域性国际人权条约。 该公约规定集体保障和实施《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规定的某些权利及基本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联合的趋势下,西欧国家为维护和实现作为欧洲国家共同遗产的理想和原则,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以求得更大的团结,成立了欧洲委员会,并由各成员国签订该公约。 公约共5章66条,主要条款包括: - 缔约国应保障每个人在管辖范围内获得本公约第一节规定的权利与自由(第1条)。 - 任何人不得被施加酷刑或非人道、侮辱的待遇或惩罚(第3条)。 - 禁止奴隶制和奴役行为(第4条)。 - 每个人享有自由与人身安全的权利(第5条),并有权获得依法设立且独立公正法庭的公平公开审讯,实行无罪推定原则(第6条)。刑法不溯及既往(第7条)。 此外: -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 - 人人享有言论自由与和平集会结社自由的权利。 - 达到结婚年龄的人有权依照有关国内法结婚并建立家庭(第12条)。 公约还强调,任何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向国家当局要求有效的补救措施。各缔约国应确保所有人不受性别、种族等任何形式的歧视而享有公约所列举的权利与自由(第13、14条)。 《欧洲人权公约》设立了欧洲人权委员会和法院,以监督条约的有效执行。自1950年至1992年期间,欧洲理事会部长会议又先后拟定了该公约的十项议定书。
【1947年5月18日】 镇远、靖远两舰铁锚从日本运回
1947年5月18日(农历1947年3月28日),镇远、靖远两舰铁锚从日本运抵上海。 甲午战败后,日本劫掠“镇远”、“靖远”等舰以夸示其战绩。他们将这两艘船的铁锚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并在外围摆放了十颗“镇远”的主炮炮弹和二十寻的锚链。 自那时起,经过此地的华侨及留学学生常感耻辱,多掩面痛哭,尤其是海军人员更是如此。2月时,中国驻日代表团联络官、海军少将锺汉波抵达日本后立即与盟军总部进行交涉。 3月4日,盟军占领当局正式命令日本政府送还这两件文物。5月1日,在东京东海码头举行了归还仪式,由锺汉波少将代表签收。 铁锚和20寻的锚链被分装在十二个箱子里,十颗主炮弹每颗重约280磅,并于当天一起运回了上海。
【1941年5月18日】 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桑巴特逝世
1941年5月18日(农历1941年4月23日),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桑巴特逝世于柏林。 --- 桑巴特出生于1863年1月19日,出生地是德国的埃姆斯莱本。早年他在柏林和罗马学习法律、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并在1888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从1890年至1906年,桑巴特任布雷斯劳大学副教授;自1917年起至1931年退休,他是柏林大学的教授。 --- 他与M.韦伯共同参与创立了德国社会学会,并合作创办了《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杂志。主要著作包括:《19世纪的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1896)、《现代资本主义》(1902)、《犹太人与经济生活》(1911)、《资本主义》(1930)和《新社会哲学》(1934)等。 --- 早年桑巴特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之后受到韦伯和历史主义的影响。他主张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任务在于提出有关精神领域的社会联系理论,并强调人文科学中的价值中立性。 --- 在经济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领域,桑巴特做出了主要贡献。他借鉴K.马克思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结构(特别是阶级结构)以及资本主义精神,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他还探讨了新教伦理与犹太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并用经验方法研究了犹太人的宗教伦理、法律制度、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 --- 在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时,桑巴特常常在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之间摇摆不定。
【1936年5月18日】 红一方面军西征战役开始
1936年5月18日(农历1936年闰三月二十八),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和第八十一师组成西方野战军。 为了粉碎蒋介石对陕甘根据地的围攻,西方野战军在甘宁一线发动进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于5月18日发布西征命令,次日,西征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分左右两路向西进发。 红一军团经吴起镇进入陇东地区;红十五军团则从安塞、靖边越过长城。至七月底结束时,红军共俘虏马鸿宾、马鸿逵部2000余人,并缴获战马500余匹,成功开辟了纵横约200公里的根据地。 此次西征胜利后,红军产生了轻敌思想,导致红四方面军大规模西征蒙受巨大损失。
【1928年5月18日】 毛泽东提出游击战十六字诀
1928年5月18日(农历1928年3月29日),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和游击队的作战经验。他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就是著名的“十六字诀”。
【1917年5月18日】 美国全国动员准备参加一战
1917年5月18日(农历1917年3月2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了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所有21至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条件下登记报名到军队中服役。 这项新法律被称为“选征兵役草案”,计划征召50万人参加对德作战。该法案本月已在国会通过,但并非没有反对票。 少数持反对意见的议员认为军队征兵应当以自愿为前提。预计大约1000万男子将登记注册他们的名字,并被写入轮流的应急人员名单中,从中要抽出前50万人参加作战。
【1911年5月18日】 音乐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
1911年5月18日(农历1911年4月20日),波希米亚作曲家和乐队指挥马勒在经历几个月的肺病折磨后逝世,享年50岁。 马勒在维也纳大学和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于28岁时成为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的指挥。后来他先后担任汉堡、维也纳等地的乐队指挥,并在1967年前往美国,任纽约交响乐团和大都会歌剧院指挥。 马勒的作品包括9部完整的交响乐、12支歌曲以及一些组曲,其中《旅行者之歌》、《亡童之歌》和《大地之歌》最为著名。
【1883年5月18日】 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诞生
1883年5月18日(农历1883年4月12日),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出生。 他是一位设计学校——包浩斯的创办者。(1969年7月5日,格罗佩斯逝世。)
【1869年5月18日】 虾夷共和国为日本所灭
1869年5月18日(农历1869年4月7日),虾夷共和国被日本消灭。虾夷是今天的北海道,箱馆则是现在的函馆。 在抵抗明治政府的过程中,虾夷共和国于1868年12月成立,并与新政府分庭抗礼,仅存在了125天。同年的4月,江户无血开城后,新的明治政府建立起来。 然而,在幕府海军奉行榎本武扬的带领下,八艘军舰北上到达北海道函馆,占据五棱廓城堡,并有三千余名军队加入抵抗行列。12月25日,士兵们选举榎本为虾夷共和国总裁(总统)。 明治政府的外务卿岩仓具视通过外交渠道要求欧美各国撤回“中立承认”,并随即发兵讨伐。次年春季爆发了箱馆战争,最终以虾夷共和国的战败告终,土方岁三在战斗中牺牲。 1869年5月17日(阳历1869年6月26日),榎本决定投降,并于5月18日将五棱郭转交给政府军陆军参谋黑田清隆。虾夷共和国持续了百余天的历史由此结束,这标志着幕末内战“戊辰战争”的终结。 事后,榎本被关入监狱直至明治五年获得特赦,在两年后出任驻俄公使,并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订了“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为日本立下了大功。
【1865年5月18日】 捻军起义首战之高楼寨战役
高楼寨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捻军与清朝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斗,发生在1865年5月17日-18日期间。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捻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消灭了清廷的重要将领僧格林沁及其所属部队。 在战场上,捻军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僧格林沁率领的大清军队引诱到了高楼寨区域,并在那里设下伏击。战斗中,捻军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与敌人展开激战,在短时间内就击败了对方的左、右两翼和中部主力部队。 战役结束后,僧格林沁在试图突围时被一名普通捻军战士击杀于小麦田里,他的尸体随后被发现并移交给地方官员安葬。而剩余的清军官兵则几乎全部阵亡或成为俘虏,战果非常显著。 这次胜利不仅使捻军士气大增、实力得到增强,而且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及其军队的信心和士气。尽管如此,在之后的岁月里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等原因,捻军最终还是未能推翻满清王朝统治而失败了。这场战役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农民反抗封建势力的一次辉煌胜利。 高楼寨之战展示了捻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特点以及普通士兵勇猛顽强的精神面貌,并且对于研究晚清军事变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804年5月18日】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称帝
1804年5月18日(农历1804年4月10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称帝。他领导法国士兵数次击退反法联盟,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疆域最大的国家。此外,他还坚决镇压国内保王党,稳定政权,并颁布了《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法兰西和他的领袖一起载入史册。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从小就具备好斗、顽强的性格,并对军事十分痴迷。1793年,从军校毕业不久的拿破仑上尉成功平息了土伦王党分子叛乱,被擢升为准将。后来又在巴黎领导五千人平息了四万保王党分子的暴乱,成为法国大革命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成名后的拿破仑毅然投身于与反法联盟军的战斗中。他指挥意大利军团击败了敌军,并颁布《民法典》稳固政权。然而,在1798年远征埃及、1804年称帝后,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军队,但1812年的俄国远征和次年莱比锡大会战中的惨败导致了他的退位。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兵在法国儒安港登陆,并发表著名演说号召士兵推翻波旁王朝。他在向巴黎进军的途中得到了大量军官和民众的支持,最终不费一枪一弹重夺皇位。然而,在滑铁卢战役中再次败给联军后,他于1821年5月5日在圣赫勒拿岛病逝。 传世名言: -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 狮子领导的羊群总是战胜羊领导的狮子群。 - 从崇高到荒谬只有一步之遥。 -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在不幸中考察他。 - 如果打仗,就要毫不留情地全力去打,这是缩短战争的惟一方法。
【1214年5月18日】 宣宗南迁
1214年5月18日(农历1214年4月8日),金卫绍王允济即位后,国势日趋衰弱。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军队发动对金朝的战争:大安二年(1211)攻掠金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崇庆元年(1212)破金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贞祐元年(1213)进围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与此同时,金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八月,驻守中都城北的金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弑卫绍王,并自彰德迎接世宗孙、完颜珣入中都,即帝位为金宣宗。 1214年三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军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金朝优厚的奉献后退驻鱼儿泺(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 此时,金朝元帅左都监完颜弼与参知政事耿瑞义等人建议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然而,左丞相徒单镒及宗室霍王完颜从彝等反对。宣宗以中都缺粮不能应变为由,决定南迁。 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论迁都利害,但宣宗认为“大计已定,不能中止”,拒绝采纳建议。五月十一日,宣宗下诏南迁。他留下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福兴、尚书左丞抹撚尽忠辅佐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 十七日,运载珠宝和文书的车队先行出发;次日,宣宗离京南逃。第二年,中都被蒙古军攻陷。宣宗南迁后,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金,并且蒙古军队不断南侵。自此,金朝进入衰亡的最后阶段。
【1764年5月18日】 锡伯族迁移到新疆
1764年5月18日(农历1764年4月18日),锡伯族迁移到新疆。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名:西伯利亚。 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 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有4万余人(其中该县为2万余人)。 - 辽宁沈阳约5万人。 - 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1946年5月18日】 国共就修复花园口大堤达成《南京协议》
1946年5月18日(农历1946年4月18日),国共双方在南京达成协议,决定合作修复黄河花园口大堤。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计划修复花园口大堤,使黄河回归故道,并特设了黄河决口复堵工程局,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然而,花园口以下的黄河河床已断流8年,大约三分之一的堤防遭到破坏,约有40万农民在此垦作。一旦黄水回归故道,可能会引发新的灾难。 3月1日,花园口工程开始动工,国共双方关于此事的谈判也随之展开。参加谈判的包括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和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代表、中共方面冀鲁豫和渤海区代表以及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代表。共产党方面的立场是力免除黄泛区人民的痛苦,并同意黄河堵口归故道,但前提是必须修复下游堤防以免造成新的灾难。 国民党方面则强调堵口的重要性,并回避复堤问题。双方争论的核心在于堵口日期的问题。国共双方于3月下旬开始谈判,在4月7日和15日分别达成了《开封协议》与《菏泽协议》,商定堵口与复堤同时进行,居民迁移费用由行政院负责支付;豫鲁两省修防处也加入了中共代表。 国民政府力图在大汛前完成堵口工程,并命令工程局加速施工,确保于7月1日前完工。解放区方面为了合理解决堵口和复堤问题,在5月初派遣代表赴南京,与对方达成《南京协议》,双方同意下游复堤工程尽快开工,材料、工粮款由国民政府迅速拨给,同时保证堵口工程不给下游带来水害。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5月18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