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年4月22日】 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东晋谢安、王羲之等40多位著名文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兰亭集》,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他还把临摹本分赐给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1994年4月22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美国政治家。 他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年-1961年)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年-1974年)。在1974年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也是截止2013年12月上旬唯一一位辞职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曾于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他在1968年和1972年两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94年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因病逝世,享年81岁。
【1874年4月22日】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出生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 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 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时代》杂志称其为“Biggest man in China”。
【1927年4月22日】 中共党员萧楚女被杀害
萧楚女(1891年-1927年4月22日),原名树烈,学名楚汝,字秋,湖北汉阳人。1891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 1913年8月加入国民党,次年8月退党。 1922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任广州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萧楚女在四川革命的活动,使军阀、官僚深为痛恨。 重庆反动当局曾3次胁迫萧楚女离川,甚至欲动武力。 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件中被国民党当局逮捕,4月22日在南京石头城监狱被杀。
【1724年4月22日】 德国哲学家康德诞生
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他被认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学说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哲学,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的诸多流派,并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一生著述丰厚。其中核心的三帙合称“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系统且关连地分别阐述了他的知识学、伦理学和美学思想。他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康德终身未婚,于1804年2月12日逝世。
【1958年4月22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央,毛泽东纪念堂以北。这是一座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民英雄而建的纪念碑,通高37.94米,占地约3100平方米。 碑体平面呈长方形,正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上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共150字。 该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并于同年5月1日揭幕。1961年,它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6年4月22日】 美国音乐家耶胡迪·梅纽因诞生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指挥家。其大部分的演奏生涯都在英国度过。 九岁那年,在师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神童”。次年赴欧洲随布什和艾涅斯库学习。曾与欧洲、美国的主要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并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会,从而进入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行列。 战后访问过苏联、以色列、日本、印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七十年代出版了他的自传《未完的历程》。 1999年3月12日在德国柏林逝世。
【1945年4月22日】 德国现代著名版画家和雕刻家珂勒惠支逝世
凯绥·珂勒惠支(Käthe Kollwitz,1867年7月8日—1945年4月22日),原名凯绥·施密特,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后来又到慕尼黑学习。 1909年回国后为一个漫画杂志《Simplicissimus》工作。这时她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她的早期作品包括《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 、《战争》(组画)等。 1920年,她和爱因斯坦等人组织成立了国际援助工人组织。1943年,她的住宅被炸毁,她离开柏林到德累斯顿附近的一个小镇居住,后逝世。
【1946年4月22日】 原汪伪政府要员褚民谊被判死刑
褚民谊(1884年-1946年8月23日),原名明遗,字重行,浙江省湖州府(今吴兴区)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官、医生,中国国民党元老,汪精卫政权要人,被国民政府认定为汉奸,其妻子陈舜贞是汪精卫外母的养女。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褚民谊因要负责中法国立工学院的事务而留在上海。1939年5月参与建立亲日政府的活动。 1940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政权)成立,褚民谊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同年12月任驻日本大使。1946年4月22日以汉奸罪被宣判死刑。同年8月23日,他在苏州的监狱被处决,终年63岁。
【1993年4月22日】 日本社会活动家西园寺公一逝世
西园寺公一(さいおんじ きんかず,明治39年(1906年)11月1日—平成5年(1993年)4月22日),日本政治家。曾担任参议院议员、外务省特约顾问和大西洋调查会理事等职务。1955年代表日本出席在奥地利举办的世界和平大会,因其为中日民间交流打开了窗口,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民间大使。 1958年全家移居中国,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的先驱。1958年加入日本共产党。1970年8月回到日本。1993年4月22日去世。
【2006年4月22日】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孟二冬逝世
孟二冬(1957年1月-2006年4月22日),安徽宿县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中国共产党员。他历时七年,经过大量艰苦研究完成了约100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了讲台上。随后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为了表彰他的事迹,人事部、教育部授予他“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胡锦涛曾称赞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教育部在教育系统开展了“向孟二冬学习”的活动。
【1904年4月22日】 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他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物理学教授,并于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曾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世人评论他锋芒毕露。 他在二十多岁时曾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自传中提到,奥本海默曾经很多次在别人发表演讲时打断演讲,上台拿起粉笔,“这样会更好!”他的老师都不能避免。 奥本海默还曾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8名。
【2015年4月22日】 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
2015年4月22日(农历2015年3月4日),中国国家版权局在北京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 通知明文规定,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全文共9条,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 明确了著作权法律法规中涉及网络版权转载的几个重要问题,如界定时事新闻、厘清法定许可不适用于互联网媒体转载以及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原意等问题。 - 引导报刊单位和传统媒体进一步改进内部版权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报刊单位明确有关作品权属提出了指导意见。 - 鼓励报刊单位和互联网媒体积极开展版权合作,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转载环境。 - 要求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加大版权监管力度。 《通知》指出,互联网媒体转载他人作品时必须经过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来源。转载时不得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若仅做文字性修改和删节,则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原意。同时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近年来,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性、多媒体、交互式、容量大等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其快速发展是以长期依赖并无偿使用传统媒体付出大量创造性劳动的内容资源为基础的。随着网络媒体非法转载他人作品现象日益突出,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传统媒体对此反响强烈。 为此,国家版权局一方面打击未经许可通过网络转载他人作品的侵权行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完善网络转载许可付酬机制,引导各方依法依规进行网络转载开展诚信合作。
【1995年4月22日】 卢旺达难民营惨案
1995年4月22日至23日,以图西族为主的爱国阵线武装强迫基伯奥难民营中的胡图族难民返回家乡,并动用武力打死两千多名难民。这一惨案震惊世界,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以及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纷纷谴责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要求立即停止暴行并呼吁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卢旺达总理特瓦吉拉蒙古在23日对这起惨案表示遗憾,但称政府军开枪是出于自卫。27日,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宣布同意国际社会对此案进行调查。 事发后,几万名胡图族难民已经逃离难民营,但仍有多达2500名难民滞留于基伯奥难民营。
【1995年4月22日】 日本强制搜查奥姆真理教
1995年4月22日(农历1995年3月23日),2500名日本警察机动队和自卫队防化部队对宗教组织奥姆真理教进行了全面强制性搜查。 在山梨县上九一色村,真理教驻地被严密封锁。警方使用焊枪打开了“真理2号、3号、5号”三座库房的大门,发现内部情况令人震惊:化学药品和容器堆积如山!其中包含制造“沙林”毒气的初级原料及用于稀释溶剂的试剂,还有600多个直径50厘米、高60厘米的金属密封桶。此外,还有许多铝合金及玻璃容器。 仅这些物证就表明奥姆真理教已经违反了日本消防法和危险物品取缔法。该组织成立于1984年,并于1989年注册为宗教法人组织:其创始人麻原彰晃曾开药店并因卖假药有过劣迹。“奥姆”一词源于梵语“创造宇宙”(A)、维持(U)和破坏(M)。他们自称是“原始佛教与印度瑜伽为根本教义的真挚的团体”。 该组织以信教后可以行空、潜水、透视等邪说蛊惑人心,网罗了近万名信徒,在日本建立了29个支部和道场,并在海外建立了4个支部。他们拥有一家用于试验新药的医院,还从事商业活动。 奥姆真理教行动诡异,如在这次大搜查中,警方查获了一架前苏联制“米尔--17型”直升机、7亿日元现金及10千克金块。在搜查该组织的医院时,警察发现有6名服药后处于昏迷状态而被监禁的男女信徒,并随即逮捕了现场4名医生。 重要的是,在去年3月麻原彰晃曾表示与国家与社会为敌的姿态并扬言要使用“沙林”毒剂。种种迹象使警方将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与此组织联系起来,但麻原已潜逃,而真理教海外支部仍声称该组织与地铁毒气事件无关。
【1992年4月22日】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煤气爆炸
1992年4月22日(农历1992年3月20日),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发生煤气大爆炸。 事件造成200多人死亡,1470人受伤,许多人失踪;1124座住宅、450多家商店、600多辆汽车、8公里长的街道以及通信和输电线路被毁坏。
【1997年4月22日】 秘鲁武力解救人质成功
1997年4月22日(农历1997年3月16日),秘鲁军警对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实施突袭,解救在那里被“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扣押的72名人质,并获得了成功。 据报道,突袭行动是从当地时间下午3时20分开始的,进行了大约40分钟。参加行动的秘鲁武装人员共140名。早在今年1月,秘鲁军队就已经挖掘了一条秘密地道通往大使官邸。突击队员也早就不断地进行对大使官邸的沙盘演练。 攻击行动之所以选在下午,是因为这时劫持者最没有戒备。为了出其不意,突击队员还分别从官邸各部位进攻,最后从屋顶歼灭当时正在一楼玩足球的游击队员。 在整个行动开始前10分钟,人质已通过一个隐蔽的无线电接收器知道了这次行动。这个接收器是几个月前被秘密偷运进官邸的。 突击行动结束后,秘鲁总统藤森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宣布:被扣押在日本大使官邸的人质全部获救,其中有1人死亡,25人受伤;秘鲁军警有2人被打死,游击队人员14人全部被击毙。突击队员掩护人质逃离。
【1992年4月22日】 康克清逝世
1992年4月22日(农历1992年3月20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康克清逝世。 康克清(1911~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生于江西省万安县。1925年起从事妇女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担任女子义勇队队长;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参加长征,任直属队指导员。 1936年起任红四方面军党校总支书记。抗日战争后,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组织股长、政治部主任、党总支书记,晋东南妇女救国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解放区战时儿童保育会代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届至第五届常委、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主席、第六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福利会名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 1979年主持了《婚姻法》的修改工作。曾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和联合国妇女会议,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1992年4月22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983年4月22日】 希特勒记事件发生
1983年4月22日(农历1983年3月10日),联邦德国《明星》画刊在汉堡举行记者招待会,宣称发现了希特勒在1932年6月22日至1945年4月中旬的日记,共62本。这件事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被称为是战后最大的新闻发现。 《明星》画刊趁机向西方报刊出售连载权,索价高达300万美元。西德政府对《日记》进行了鉴定。5月6日,内务部发表公报,指出《希特勒日记》纯属伪造。据查明,《日记》是一个名叫费歇尔的商人根据《希特ler:演说和言论1932-1945》一书的内容杜撰的。“日记”伪造者及《明星》画刊记者以诈编罪被逮捕法办。
【1977年4月22日】 北海油井泄漏造成大片海面浮油
1977年4月22日(农历1977年3月5日),北海靠近挪威的一口油井发生喷油事故,造成大片海面浮油。 这起事故发生在埃科菲斯克油田的布拉沃钻井平台上,在此后的8天内约有22500吨石油泄入海洋。方圆4000公里的海面上覆盖了1至2毫米厚的浮油,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经事后调查,本次灾难被归咎于钻井平台的组织和管理系统存在缺陷。
【1983年4月22日】 医学家林巧稚逝世
1983年4月22日(农历1983年3月10日),医学家林巧稚在北京病逝。 林巧稚,女,1901年生,福建厦门人。1921年考入协和医学院,1929年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会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生,并两度到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及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 从事胎儿宫内呼吸和妇女生殖道结核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事滋养细胞肿瘤研究,在化疗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及首都医学院妇产科主任等职。 1973年至197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聘为唯一的女顾问。 林巧稚著有《乙酰胆碱在正常分娩机制中的作用》、《24例良性葡萄胎及恶性葡萄胎转移的研究》,主编《妇科肿瘤》、《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家庭育儿百科大全》等。
【1961年4月22日】 法国秘密军在阿尔及利亚叛乱
1961年4月22日(农历1961年3月8日),法国秘密军在阿尔及利亚叛乱1个月后,戴高乐就阿尔及利亚的未来举行公民表决。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以压倒多数投票赞成就自决举行谈判,阿尔及利亚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当法国政府与民族解放阵线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正在为实现埃维昂矿泉浴场的会谈举行谈判时,一师伞兵突然在4月22日早晨包围了阿尔及尔的政府大厦,逮捕了法国总代表将军们。叛乱开始了,军队接管了该城主要的民政和军事设施,在电台宣布军方现已控制这个国家。 发动政变的4个首领是夏耳、儒奥、泽勒和萨兰,他们宣布已为法国拯救了阿尔及利亚,并将其置于紧急状态。至傍晚时,有许多谣传说巴黎将遭到叛乱分子用空降部队进行的入侵。戴高乐将军取得了特别权力,首都作了戒备,以击退任何进攻。 然而,在阿尔及利亚当地,对叛乱的支持证明是有限的。4月26日,叛军瓦解。警察着手收缴在政变期间发给准军事秘密军队组织的武器,政变头子被逮捕并交付审判。夏耳、萨兰和泽勒被判监禁,儒奥被判处死刑。
【1955年4月22日】 香港导演杜琪峰出生
1955年4月22日,香港导演杜琪峰出生。 1973年,杜琪峰进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在《民间传奇》中饰演闲角。毕业后转幕后,被时任制作部总监甘国亮赏识,从制作助理升至编导、监制。他参与的作品包括风靡大陆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翁美玲主演)、《鹿鼎记》(梁朝伟、刘德华主演)与《倚天屠龙记》(梁朝伟、邓萃雯主演),后者曾荣获纽约国际电影节金奖。 1980年,杜琪峰执导首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此后在新艺城执导了多部作品如《开心鬼撞鬼》等。1986年他自导自演了《八星报喜》,并在1989年凭借《阿郎的故事》大获好评,次年又以《天若有情》赢得更多关注。 从1990年起,杜琪峰持续执导多部电影如《审死官》、《呆佬拜寿》与《十万火急》。1996年他与韦家辉共同创立银河映像,制作一系列风格独特的电影作品包括《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等。 2005-2006年,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包括《黑社会以和为贵》)大获成功。他于2010年执导首部面向内地市场的合拍片《单身男女》,并表示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拍摄题材。 杜琪峰自述对电影的基础认识始于黑泽明,尤其喜爱其作品《天国与地狱》、《七武士》等,并且每年都会重看这些影片以学习更多技巧。他对内地导演张艺谋和贾樟柯亦有高度评价,认为前者擅长戏剧感和角色塑造,后者则才华出众。 2011年5月,杜琪峰担任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评审团成员。他的电影作品包括《毒战》、《盲探》,以及《单身男女》等多部经典之作。
【1948年4月22日】 解放军收复延安
1948年4月22日(农历1948年3月14日),人民解放军光复民主圣地延安,引起了南京反革命阵营的莫大震惊。据美联社称:“此事:将没有料想到的气氛注入了(伪)国大,代表们读到了政府(指蒋匪)撤出延安的消息,吓了一跳;许多人对政府(蒋匪)的失败都私下表示失望。” 合众社则惊叫:“延安的失守对国民党军来说是士气上的大失败。”该社并承认延安蒋匪守军的狼狈逃窜,是由于他们在西北人民解放军的强大进攻下已面临死亡命运。“国民党人士称:当共军占领延安东南五十里的宜川,击溃(按应读为歼灭)国民党两个师后,延安的政府(蒋匪)军阵地已不易防守。” 美联社亦承认延安的放弃画出了国民党在中国西北全盘形势的严重性,并说:“共产党所光复的地方比过去他们在陕西的根据地还要大。”
【1922年4月22日】 孙中山允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1922年4月22日(农历1922年3月26日),孙中山从广西回到广州。当时少共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参加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孙中山还以苏俄全权代表的身份与孙中山会谈国共合作问题。 孙中山表达了自己对苏俄的友好感情,并说明他打算与苏俄建立联系,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孙中山表示,允许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加入国民党,受他的领导,而断然拒绝了党外合作的形式。
【1900年4月22日】 乍得民族英雄拉巴赫逝世
1900年4月22日(农历1900年3月23日),乍得民族英雄拉巴赫逝世。 拉巴赫·祖拜尔(?~1900)是乍得历史上拉巴赫王国的创建人,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英雄。生于苏丹,青年时在加扎勒河省督祖拜尔帕夏的军队里当骑兵,后提升为尉官。 1879年离开祖拜尔的部队,独自率领一支军队向南部地区发展,在今中非共和国的东部扩大势力。1884~1890年间,进攻瓦达伊王国,占领了达尔科迪、萨拉马特等王国的大片属地;1892年击败巴吉尔米王国,占领了沙立河与洛贡河流域的大片地区;1893~1896年摧毁了卡涅姆-博尔努王国,占领其首都库卡瓦。 在征服基础上,拉巴赫·祖拜尔建立了自己的王国。1893年建都于迪克瓦。1897年法军侵入巴吉尔米王国,和苏丹签订同盟条约,唆使巴吉尔米王国反对拉巴赫·祖拜尔。拉巴赫·祖拜尔出兵讨伐巴吉尔米王国,并沉重打击法军。 1900年4月22日,法军从北、西、南3路入侵乍得,在库塞里同拉巴赫·祖拜尔军队激战,拉巴赫·祖拜尔败亡。
【1870年4月22日】 列宁诞生
1870年4月22日(农历1870年3月22日),列宁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斯克。 1887年中学毕业后,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并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开除。在大学和流放期间,他开始研究《资本论》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成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1891年,列宁考入彼得堡大学,在学习的同时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大学毕业后来从事律师工作,为穷苦农民和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申张正义。 1895年12月,列宁在彼得堡被沙皇宪兵逮捕,随后在狱中和流放西伯利亚期间撰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 1900年12月,列宁创办“火星报”,团结马克思主义小组。1903年7月,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成立。 1905年,列宁参加和领导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1905年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回国并提出《四月提纲》,主张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列宁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揭露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面目,并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他还写下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阐述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以及关于帝国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胜利的观点。 1923年列宁健康状况恶化,最终在1924年因长期工作劳累致病去世,享年54岁。以列宁为首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人、列宁一家及列宁与克鲁普斯卡娅的合影等照片记录了其生平活动。
【1915年4月22日】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施放毒气
1915年4月22日(农历1915年3月9日),德军在法国沿线的进攻中使用了毒气炸弹和炮弹,施放毒气的结果是在盟军前线上打开了一条5英里长的缺口。加拿大军队从侧翼攻击德军,英军和印度军队则充填那个缺口。 对协约国来说幸运的是,德军没有后备部队来充填那个缺口。这种新式武器的第一次使用,并未取得战术上的好处。然而德国人声称会产生更实质性的效果。同时,他们正因动用了那种新式武器而受到谴责。 德国科学家被征召去生产战时使用的武器,协约国方面也不甘落后。德国人最险恶的新武器之一就是毒气。这是一种在前线使用的不可靠的武器,因为它的施放效果有赖于风向的正确预测。风向总是变幻不定,经常把毒气吹回来,飘向施入毒气一方的战线后方。 德国国家研究所所长施赖菲德教授在试验各种毒气。教授及其同事们的理论性工作被付诸实行。约翰·辛格·萨特对毒气受害者的描述。
【1898年4月22日】 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
1898年4月22日(农历1898年闰3月2日),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此书系严复译自英人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附有按语并作序,以表达译者自己的意见。 1895年译成,严复的译书宗旨,在于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将沦于亡国灭种而被淘汰。 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严复此书一出,在思想界造成极大震动。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4月22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