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惊、解毒、祛风、散结、通络、止痛
别名:百足虫、干足虫、千条腿、天虫、蝍蛆、吴公、天龙、百脚、嗷高姆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肝经。
煎法:
适用体质:
祛风,定惊,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1.熄风止痉(痉挛抽搐证)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用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可配伍全蝎、钩藤等同用;若小儿急惊风,可配以丹砂、轻粉各等份,共研细末,以乳汁送服;若破伤风,角弓反张,多以本品为主药,再配伍天南星、防风等同用。此外,本品经配伍后,亦用治癫痫、风中经络,口眼啮斜等。本品与全蝎的功效极为相似,然搜风止痉力更强,常与全蝎同用。
2.攻毒散结(疮疡肿毒,瘰疬结核证)用治恶疮肿毒,疗效颇佳;用治瘰疬溃烂,亦可与茶叶共为细末,外敷;若以本品焙黄,研成细末,以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等同用,又可用治毒蛇咬伤。本品以毒攻毒,功力颇强。
3.通络止痛(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证)用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疼痛剧烈者;若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等同用。
用于中风、惊痫、急慢惊风及疮疡肿毒、结核、癥瘕肿块、瘰疬、风癣、脱疽、蛇伤、顽固性头痛、痔瘘、烫伤、破伤风、风湿顽痹、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现代用治脑血管意外、癫癎、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百日咳、颔下淋巴结炎、烧烫伤、乳腺炎、肝炎、阳痿、银屑病、骨结核、瘘管、瘢痕、消化道肿瘤等。
主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具有抗肿瘤、止疼、抗真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1.蜈蚣有抗惊厥作用。2.蜈蚣的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对动物离体心房收缩力有明显增强作用,有直接降压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3.蜈蚣水煎液对黄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
孕妇、小儿慢惊者忌用。
畏蛞蝓、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小儿慢惊风,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或脓将溃,咸在所忌。
阴虚、血虚者忌用。有过敏史者禁用。
本品有毒,不宜超量使用。
日常用量:2~5g,煎服,研末冲服,0.5~1g;外用适量,研粉撒、油浸或研末调敷。
1、治小儿惊风:蜈蚣5g,丹砂、轻粉各等分。娱松去足,炙为末。丹砂和轻粉研成细末,与蜈蚣末搅拌均匀,乳汁和丸,如绿豆大。每岁1丸,乳汁送服。
2、治中风抽搐及破伤后受风抽搐:蜈蚣5g,生黄芪18g,当归12g,羌活、独活、全蝎各6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3、可治蛇咬:蜈蚣8g,白芷25g,雄黄12g,樟脑7g。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用香油搅拌均匀,涂抹于伤口,随干随涂。
4、治甲沟炎:蜈蚣5g,雄黄、白矾各1.5g,鸡蛋1个。蜈蚣、雄黄和白矾研成细末。鸡蛋一端打破,倒出部分蛋清,然后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插入鸡蛋内,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一两次,一般治疗1~5天可痊愈。蜈蚣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本草》:治症癖,邪魅,蛇毒。
《本草纲目》: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一、二节,研细,水下即愈。据此,则蜈蚣之治蛇虫,蛇毒,蛇瘕,蛇伤诸病,皆此意也。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枕中方》又泡瘰疬,创蜈蚣又能除风改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有毒。啖蛇虺鱼恶毒,杀鬼物蛊疰精邪。去瘀血堕胎,逐积聚除疟。
《景岳全书》:一名即蛆,赤足者良。味辛,温,有毒。能啖诸蛇,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去三虫,攻瘰疬便毒,痔瘘丹毒,亦疗小儿惊风脐风,丹毒秃疮。然此虫性毒,故能攻毒,不宜轻用。
《本草备要》:宣,去风。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疬,蛇癥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古方治生嗽多用之。堕胎。
《本草崇原》: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阴毒之用也。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昂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规格有大、中、小之分。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