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清乎肺肝
别名:高鼻羚羊角、赛加羚羊角、羚角
性味:味咸,性寒。无毒。
归经:归心、肝经。
煎法:另煎
适用体质:
明目,平肝熄风,清热镇惊,散血解毒。
1.平肝熄风(惊痫抽搐,头晕目眩证)用治肝风内动、热极生风以及温热病热邪炽盛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常配伍钩藤、白芍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用治癫痫,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伍为用;用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不寐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版等同用,如羚羊角汤。本品为用治惊痫抽搐之要药。
2.清肝明目(目赤头痛证)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等症,常与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入羚羊角散。
3.清热解毒(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证)用治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抽搐,热毒斑疹等症,常与石膏、麝香等配伍同用,如紫雪丹;或以羚羊角、水牛角加入白虎汤中,以用治温热病壮热、谵语发斑等。
用于高热、神昏、惊厥、子痫抽搐、癫癎、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等。本品长于解痉熄风,多用治各种感染性疾患导致的高热神昏抽搐及子癣等。尚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青光眼、高血压、脑病、血管性头痛、百日咳、口疮等。
主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降压等作用。
1.羚羊角有解热作用。2.羚羊角具有镇静与抗惊厥作用。3.羚羊角对循环系统有作用。4.羚羊角注射液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5.藏羚羊角提取液有一定镇痛作用。6.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力。
肝经无热、阴虚动风者忌用。
孕妇慎用。
小儿脾虚慢惊患者忌用。
入汤剂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亦常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羚羊角选方羚羊角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
《本草纲目》: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角能平之。肝主风,上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死,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疱肿瘘疬,产后血气,而因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主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碎佛牙而烧烟走蛇虺也。
《本草蒙筌》:味咸、苦,气寒。无毒。专走肝经,因性属木。尝加紫雪,仲景伤寒方名。为味苦寒。解伤寒寒热,在于肌肤;散温风注毒,伏于骨肉。安心气,除魇寐惊梦狂越;释邪气,辟蛊毒恶鬼不祥。退小儿卒热发搐惊痫,驱产妇败血冲心烦闷。去恶血注下,治食噎不通。明目益气轻身,强阴健筋坚骨。
《景岳全书》:味咸,性寒。羊本火畜,而此则属木,善走少阳、厥阴二经。故能清肝定风,行血行气,辟鬼疰邪毒,安魂魄,定惊狂、祛魇寐,疗伤寒邪热,一切邪毒,中恶毒风,卒死昏不知人,及妇人子痫强痉,小儿惊悸烦闷,痰火不清。俱宜为末,蜜水调服,或烧脆研末,酒调服之。若治肿毒恶疮,磨水涂之亦可。
《本草备要》:泻心肝火。苦咸微寒。羊属火,而羚羊属木。入足厥阴、肝。手太阴、少阴经。肺、心。目为肝窍,此能清肝,故明目去障;肝主风,其合在筋,此能祛风舒筋,故治惊痫搐搦,骨痛筋挛;肝藏魂,心主神明,此能泻心肝邪热,故治狂越僻谬,梦魇惊骇;肝主血,此能散血,故治瘀滞恶血,血痢肿毒;相火寄于肝胆,在志为怒,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此能下气降火,故治伤寒伏热,烦懑气逆,食噎不通。羚之性灵,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诸毒。昂按:痘科多用以清肝火,而《本草》不言治痘。
《本草崇原》:羚羊角气味咸寒,禀水气也。角心木胎,禀木气也。禀水气而资肝木,故主明目。先天之气,发原于水,从阴出阳。羚羊角禀水精之气,故能益肾气而起阴。肝气不能上升,则恶血下注。羚羊角禀木气而助肝,故去恶血注下。羚羊乃神灵解结之兽,角有二十四节,以应天之二十四气,故辟蛊毒恶鬼不祥,而常不魇寐也。
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均以质嫩、色白、光润、有血丝裂纹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