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发汗、解表、解毒、利水、散寒、温肺定喘、温中、消肿、止咳、止呕、止泻、止血
别名:姜母、干姜、生姜、鲜姜
性味:干姜:味辛,性热。
归经:归心、肺、脾、胃、肾经。
煎法:
适用体质:
可散寒,温中,止呕,止咳,止泻,止血,解毒,温肺定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用于风寒呕吐,风寒咳嗽,胃寒呕吐,肌肤水肿,小便不利,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等症。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胃、脾经。炮姜:味辛,性热。干姜:味辛,性热。入心、肺、脾、胃、肾经。叶:味辛,性温。生姜皮:味辛,性微温。入脾、肺经。姜主治姜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肺热燥咳、胃热呕吐、阴虚内阴、痔疮等症者忌服。
高血压患者不宜多食。孕妇忌用。
日常用量:一般用量:3.5~18.5g,生姜皮3.5~18.5g,煨姜2~3片,生姜汁3~10滴,干姜3.5~15g。
1、胃寒呕吐
症状:喜热恶寒,四肢不温,或觉咽酸,吐出之物或酸或冷。
组成:姜11.3克,制半夏5.6克
用法:水煎2次服用。
2、小孩流口水
组成:姜3.0克,甘草7.5克
用法:水1碗煎8分,少量多次频频服之。
3、打嗝不停
组成:姜捣烂取汁适量,蜂蜜30.0毫升
用法:姜汁和蜜调匀,分作2次,开水配服。
4、手脱皮症
组成:姜30.0克(切片),米酒70.0毫升
用法:将切片之姜以米酒浸泡1小时,每日涂擦患部2次。
5、虚寒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组成:炮姜9.4克,乌梅炭11.3克,陈棕炭11.3克,艾叶11.3克
用法:四药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11.3克,开水送下。连服5日。
6、生天南星、生半夏中毒引起舌、喉麻痹红肿者
组成:姜捣汁适量
用法:少量含咽。亦可取一小块姜,嚼烂含咽吞。
7、腹痛
组成:姜11.3克
用法:捣烂,敷肚脐上,即止痛。
8、胃热呕吐、打嗝
组成:姜3片,鲜芦根30.0克,竹茹15.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2次。
9、夏季受凉、无汗、头身胀痛
组成:姜3片,藿香9.4克,香薷11.3克
用法:水2碗半煎9分,第二次煎,用水2碗煎8分,早晚各服1次。
10、肾虚腰痛
组成:姜7.5克,杜仲30.0克,猪腰子1对
用法:先将猪腰子清水洗净,再加入杜仲及姜片、清水适量,炖烂,分次食之。
11、神经性呕吐
组成:生姜、藿香、紫苏梗各14.0克,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2剂。
12、胆囊炎
组成:生姜、木通、龙胆草、黄芩、泽泻、半夏、木香、大黄、白芍、元胡各8.0克,茵陈、柴胡、扼子各15.0克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13、头痛身疼、发热恶寒、鼻流清涕、舌淡红、舌笞薄白、脉浮紧
组成:生姜3片
用法:先用水煎,然后加红糖适量调匀,代茶多饮。
14、感冒、感冒风寒、头痛咳嗽、痰白难出、筋骨疼痛
组成:生姜10.0克,鲜芥菜500.0克
用法:芥菜洗净切段,生姜切片,同加清水4碗,煎到2碗,食盐少量调味,日内分2次饮,同食芥菜。
15、慢性结肠炎、腹泻
组成:干姜、诃子各5.0克,黄连2.0克,党参、铁苋菜各15.0克,附子、乌梅、当归、黄柏各8.0克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16、肝昏迷
组成:干姜2.0克,黄芪、丹参、虎杖各15.0克,碧玉散30.0克,茯苓、皂角各12克,路路通、附子、地鳖虫各8.0克,合成牛黄2.0克,(冲服)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17、遇冷腹泻、胃痛
组成:干姜30.0克,茶叶60.0克
用法:上药研和,每用2.0克;每天3次,开水冲泡,代茶慢饮。姜怎么吃姜古籍摘要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