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六腑之涩结
解暑、利尿、清热、祛湿、渗湿止泻、通淋、止泻
别名:滑石粉、液石、飞滑石、冷石、番石、脱石、共石、画石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
清热,解暑,祛湿敛疮,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1.利尿通淋(热淋,石淋,尿热涩痛)用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热淋,小便赤涩疼痛等症,常配伍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八正散;用治石淋,多与金钱草、海金沙等同用。本品质重而滑,泻膀胱之热而通利小便,为用治石淋之要药。
2.清热解暑(暑湿,湿温证)用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有水泻等症,常配以甘草同用,如六一散;若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可与薏苡仁、白豆蔻等同用,如三仁汤。本品为祛暑除湿之要药。
3.吸附水湿(湿疮,湿疹,痱子)用治湿疮、湿疹,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于患处;用治痱子,可与薄荷、甘草等,配制成痱子粉外用。此外,还可作为小儿推拿的润滑剂。
用于热淋、石淋、尿道涩痛、暑热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等。
为祛湿清热的常用药,凡小便不利而属于热证者均可用。
现代临床常用治急性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夏季感冒腹泻、感染性疾病中期和极期持续发热,见身重、口渴、苔黄者。尚有报道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复发性口疮、牙龈炎、小儿水痘、百日咳、疟疾、烧伤、宫颈炎、痔疮、肛裂、腋臭等病症。
主含硅酸镁,尚含氧化铝、氧化镍及钙、铁等元素。具有抑菌及吸附、收敛、保护胃肠黏膜与皮肤黏膜等作用。
1.滑石对多种致病杆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2.滑石制成的粉末对皮肤和粘膜均有保护作用,能防止毒物的吸收。3.滑石粉末内服后能保护发炎的肠粘膜,达到消炎、止泻、镇吐的作用。4.滑石中所含的硅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故可保护皮肤、粘膜及发炎破损组织。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
孕妇慎服。
恶曾青。
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5g。
不宜与西药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泼尼松同用。
《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恶曾青。"
《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
《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
《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
日常用量:10~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也可用水煎服。
1、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腹胀痛闷、口疮、中暑、伤寒:滑石180g,炙甘草30g。将滑石和甘草研成细末。每服9g,温水送瓶每日3次。孕妇忌服。
2、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滑石120g。研成细末。每服10g,煎木通汤送服。不拘时服,每日1剂。滑石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身热,泄辟,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通九窍、六府、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
《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本草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淡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出矣。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为此意而未发矣。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血出,诸疮肿毒。
《本草蒙筌》:味甘,气大寒。性沉重,降也,阴也。无毒。宜甘草。石韦为使,入足太阳。利九窍津液频生,行六腑积滞不阻。逐凝血而解烦渴,分水道以实大肠。消食毒补脾,泄止气降火。因此滑利,故加滑名。堕胎如神,妊娠忌服。谟按:滑石治渴,非实能止渴也。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气中和,而渴自止尔。假如天令湿淫太过,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渗泄之,渴自不生。若或无湿,小便自利而渴者,则知内有燥热,燥宜滋润,苟误用服,是愈亡其津液,而渴反盛矣。宁不为犯禁乎!《景岳全书》:味微甘,气寒,性沉滑,降中有升,入膀胱、大肠经。能清三焦表里之火,利六腑之涩结,分水道,逐凝血,通九窍,行津液,止烦渴,除积滞,实大肠,治泻痢淋秘白浊,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湿烂疮肿痛。通乳亦佳,堕胎亦捷。
以细腻、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无杂色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