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4日】 著名的爱国侨领庄希泉逝世
庄希泉(1888年9月9日—1988年5月14日),厦门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三下南洋为革命筹款。因发动罢工、罢课、抵制日货,被关押在鼓浪屿和台湾。经营救获释后,返回内地继续参加大革命,并登报声明:“我是中国人,不是什么日本属民!”还特地改名“庄一中”。 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期间,他被中共中央南方局营救转移到广西桂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5月14日逝世。
【1984年5月14日】 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黄家驷逝世
黄家驷(1906年7月14日-1984年5月14日),江西省玉山县冰溪镇人。 他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41年,黄家驷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研修胸腔外科,并成为美国胸腔外科学会创始委员、美国亚历山大胸腔外科学会会员和国际外科学会会员。 1949年后,他先后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兼中山医院、上海胸科医院院长。1958年调至北京工作,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1984年5月14日,黄家驷逝世。
【2000年5月14日】 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病逝
小渊惠三(おぶち けいぞう,1937年6月25日—2000年5月14日),出生于日本群马县中之条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是日本政治家,第84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属于自由民主党。 小渊惠三是一位协调性政治家。凭借其良好的人缘,在日本政坛错综复杂的派阀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凡人首相”。在政治、经济双重逆境中,他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咨询会议”政治,并重新组建多党联合政权。此外,他还推进了活跃的大国外交。 然而,小渊惠三终究为转型期的“乱世”政局所困,在2000年5月14日下午4时7分病逝。 小渊死后,获追颁大勋位菊花大绶章。
【1955年5月14日】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成立于1955年5月14日。 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1990年5月14日】 法国发生卡庞特拉事件
卡庞特拉事件发生于1990年5月14日。 巴黎20万群众举行游行,人们愤怒地谴责一小撮人犯下的反犹太人的罪行。执政的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米歇尔·罗卡尔总理以及议会、党派负责人都参加了游行。 一位犹太籍老人说,他一家人都死在集中营,在战后他一个人生活了几十年,从未参加过政治活动。今天,面对着种族主义者的挑衅,再也不能沉默了。
【1995年5月14日】 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
1995年5月14日(农历1995年4月15日),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Ebola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这种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率极高,在50%至90%之间。该病毒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 1995年5月,在扎伊尔的基奎特市发生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造成130人死亡,并导致数千人逃离疫区。此病首次发现于1976年的扎伊尔埃博拉地区。 该病毒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潜伏期为12-21天,主要特征包括突发高热、便血、吐血及全身器官出血。患者通常在发病后约10天内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在此之前,人类确认艾滋病之前,埃博拉病毒被认为是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已派遣专家小组赴扎伊尔,采取措施以控制埃博拉病毒蔓延。
【1994年5月14日】 纪念焦裕禄逝世30周年大会举行
1994年5月14日(农历1994年4月4日),纪念焦裕禄逝世30周年大会举行。 焦裕禄,1922年生,山东淄博人。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等职。 1962年12月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对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尽管身患肝癌,在剧痛中仍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在郑州病逝,终年42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受江泽民总书记的委托,在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焦裕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 1956年9月9日,焦裕禄与车间领导欢送两个工友前往内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一排左3为焦裕禄)。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胡锦涛等在河南兰考县新落成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内,聆听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 江泽民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为《焦裕禄》一书题写书名。
【1992年5月14日】 聂荣臻元帅逝世
1992年5月14日(农历1992年4月12日),聂荣臻元帅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于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艰辛,在断续就读私塾、小学后,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爱国斗争。同年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转至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并于当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1923年起,聂荣臻担任多职。同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等职务;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于翌年2月转至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继续学业。 1925年9月回国后,聂荣臻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从1926年起,他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湖北省委军委书记等职,并在北伐战争中积极参与战斗。 土地革命时期,聂荣臻被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筹备组织武装起义并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同年年底进入中央根据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及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此后,他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并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兼政委,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后赴晋察冀边区创建第一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性执行党中央方针政策,表现出卓越领导才能和军事艺术。期间,他成功组织了正太、清风店及石家庄战役,并与林彪等人共同负责指挥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聂荣臻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在多场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建国后,他继续致力于军队建设与发展尖端武器科研工作;在极困难条件下,总结出科学十四条成功经验,动员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攻关,仅用五年时间便研制出导弹、原子弹。 聂荣臻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一生致力于党的军事工作与国家建设,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尊敬。
【1987年5月14日】 斐济发生政变
1987年5月14日(农历1987年4月17日),斐济发生了一次军事政变。 自1970年独立以来,斐济长期由代表斐济族利益的联盟党执政,并且军队主要由斐济族军人控制。该国约有50%的人口为印度族人。在1987年4月的大选中,代表印度族的民族联合党获胜,成立了以印度族人为多数席位的政府,引发了斐济族人的不满。 同年5月14日,军方领导人兰布卡以上消除骚乱、恢复斐济传统生活方式为名,发动政变并推翻了由印度族人组成的政府。随后,他接管了国家政权。但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兰布卡被迫放弃权力,由加尼劳总督暂时管理国家。 9月23日,联盟党和民族联合党达成协议,组成了一个两族分享权力的过渡政府。然而,兰布卡认为未能实现其希望建立以斐济族为主体的统治目标,于是在9月25日再次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并宣布斐济为共和国,成立了由斐济族占优势的新政府。 英联邦国家和英国对此反应强烈,取消了斐济的英联邦成员国资格。澳大利亚、新西兰对斐济实施了经济制裁。此次政变导致斐济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并加剧了斐济族与印度族之间的矛盾。
【1991年5月14日】 江青自杀
1991年5月14日(农历1991年4月1日),在北京保外就医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杀身亡。新华社于同年6月4日发布消息证实此事。 江青生于1914年,曾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之一,在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后在1983年改判为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开始保外就医。 江青自杀前的几个月内曾多次尝试过自杀。据《时代》周刊报道,咽喉癌是她最终选择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自杀当天凌晨1点30分,护士离开她的卧室后,江青趁机利用手帕制作了一根绳索,并将它固定在浴缸上方的铁架子上,然后套住自己的脖子自尽。 5月18日,在没有任何亲属出席的情况下,李讷签署死亡通知书并同意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葬礼。随后,江青遗体被火化,骨灰盒由李讷领取。中国政府直到6月初才向外界公布这一消息。
【1986年5月14日】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真相被揭露
1986年5月14日(农历1986年4月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真相被揭露,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首次公开谈论了这一灾难。他在电视讲话中表示,一旦核动力失控就会成为“害人的力量”。 戈尔巴乔夫谴责西方利用这次灾难掀起反苏运动,并承认西方批评中有合理的一面。他还提出了一项加速核事故信息交换的4点建议。 切尔诺贝利核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但直到5月6日苏联党报《真理报》才刊登了关于这一事故的详细报道。该报道称爆炸引发的大火蔓延到了反应堆之外,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消防队员奋力灭火过程中靴子里渗进了溶化的沥青。 报道还提到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市已被废弃,街道上仅有几辆监测车驶过。然而,《真理报》没有提及大火产生的具体辐射量和伤亡人数。此前的报告显示两人死亡,148人住院治疗,其中18人在基辅伤势严重。 大约有1万名受害者前往古巴的一所海滨疗养院接受治疗。
【1964年5月14日】 阿斯旺水坝二期工程动工
1964年5月14日(农历1964年4月3日),阿斯旺水坝二期工程动工,因受新建大堤泄洪的威胁,将阿布-辛拜勒神庙拆除,并把尼罗河水从正常的水道引开。苏联总理赫鲁晓夫与埃及总统纳赛尔一起按下引爆电钮,为尼罗河开辟一条新的河道。 这一爆炸标志着10亿美元的电力、水利项目朝着最后完成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这个大坝预期在未来4年内无法完成,今天开放的改变的河道和一个临时围堰是建立大坝的必要步骤。大坝将把尼罗河水位提高200英尺,形成近300英里长的人工湖。 考古学家早已表示担心埃及古代遗址会因大水而受损。但是今天的气氛是欢快的,赫鲁晓夫称这水坝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并称赞纳赛尔是创造这一奇迹的英雄。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逝世
1964年5月14日(农历1964年4月3日),优秀的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因病不幸在郑州逝世,享年42岁。 焦裕禄于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他于1945年参加革命,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冬天,兰考县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内涝、风沙和盐碱问题,导致粮食产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焦裕禄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善于团结县委的同志,带领大家共同面对挑战。他以身作则,与群众一起顽强地同自然灾害斗争。即使患肝癌并忍受剧痛,他也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为党的事业和兰考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2014年,焦裕禄逝世30周年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他题词;胡锦涛等人参观了位于兰考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1973年5月14日】 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太空实验室”升空
1973年5月14日(农历1973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太空实验室1号”从肯尼迪角发射升空,进入轨道。 太空实验室将在轨道中运行8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一艘阿波罗飞船将载送三名宇航员与空间站会合。 这个长达36米的太空站在起飞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块太阳能防护板损坏的问题。令人惊讶的是,大约10天后,阿波罗飞船上的查尔斯·康拉德、约瑟夫·科尔文和保罗·维兹使用他们携带的替换零件,在太空中成功修复了空间站。 三名宇航员计划于6月22日返回地球。
【1953年5月14日】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年5月14日(农历1953年4月2日),全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1年春,周恩来、李富春、陈云主持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一1957),经过五次修改补充,于1955年7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 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计划规定:5年内全国经济、文教建设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属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427.4亿元;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3%,到1957年,私营工业企业有一半转变为公私合营,参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的1/3左右。 计划规定,195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98亿元左右,比1952年增长80%左右;原有私营商业在5年内将有半数以上转变为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商业和由小商小贩组织起来的合作形式的小商业。 计划规定,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5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0万人,工人平均工资增长33%,农民购买力1957年比1952年将提高近1倍北京铁路员工抬着“为增产节约3000亿元而奋斗”的标语牌游行。
【1954年5月14日】 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
1954年5月14日(农历1954年4月12日),二战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逝世。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语:HeinzWilhelm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8-1954),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也是“闪电战”“坦克战”的提出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 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以新型战争型态──闪击战,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了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在波兰战役期间指挥了第19装甲军进行快速的突穿攻势,与苏联军队会师在1940年的西线战役中,古德里安担任A集团军群第19装甲军军长,为西线主攻的装甲兵力矛头之一。 攻势发起后,古德里安指挥部队通过了被盟军认为坦克难以横越的阿登森林,直驶英吉利海峡,将困于比利时的盟军包围消灭,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令德国乃至全世界体会到装甲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1941年6月,德国发动巴巴罗萨作战入侵苏联,古德里安出任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兵团司令,指挥德军装甲师完成多次包围歼灭战,直趋苏联首都莫斯科,但在阿道夫·希特勒命令下,古德里安放弃其原先的目标,转而率军南下进行史上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基辅战役,这场战役虽然以德军的胜利结束,但因为延误的时间而使德军必须在极不利的冬季状态下进攻莫斯科,古德里安也因此被免职。 1943年,德国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后,古德里安复出成为了装甲兵总监,进行重建装甲部队的工作,进而发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甲战斗—库斯克会战,但德军同样再度被击败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陆军参谋长,这是他所晋升到的最高职位,但于战争结束前不久被免职。 古德里安现今成为了德国发展装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同时也因为其急躁和直爽的个性而被部下取了个“急速海因兹”的绰号。
【1937年5月14日】 东北军被整编
1937年5月14日(农历1937年4月5日),东北军被整编。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将张学良留在西安之外,并未放其回原地,导致东北军内部人心浮动。同年春季,各部队从西北调出,分散部署于皖北、苏北、南阳和保定等地,实际上已濒临瓦解。 4月期间,陈诚专程前往开封,与东北军将领商讨整编的具体办法。 根据新的整编方案,东北军的编制、饷械及教育三项由军政部直接统计并统一办理。原先各特种师与独立师也被调整和改编。整编后,每个军从原来的4个师12个团缩编为2个师8个团。从此,东北地方军事集团不再存在。
【1943年5月14日】 庞炳勋、孙殿英率部投日
1943年5月14日(农历1943年4月11日),庞炳勋和孙殿英联名通电投日。 庞炳勋担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河北省政府主席、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孙殿英为新编第五军军长。 追随庞炳勋和孙殿英的将官包括:第二十四集团军参谋长赵星彩,冀察战区挺进第四纵队司令侯如墉及其副手于光辉、参谋长李志希;第一〇六师师长李震汾;新编第五军副军长杨明卿和参谋长冯春田;暂编第三师师长杨克尤及副师长王遂庆;暂编第四师师长王廷英及其副手王瑞亭。 庞炳勋宣布投日后,被任命为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晋冀鲁豫“剿匪”总司令兼和平救国军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48年5月14日】 以色列建国
1948年5月14日(农历1948年4月6日),以色列临时政府总理本-古里安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在英国发表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的“贝尔福宣言”31年后,在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结束后一小时内,戴维-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并就任新国家的临时政府总理,多年来作为犹太复国主义事业化身的查伊姆-魏茨曼被提名担任该国首任总统。 犹太复国主义从纳粹统治时期对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的迫害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以色列降生时出现了阵痛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双方都犯下了恐怖主义暴行,如1946年恐怖组织伊尔贡爆炸耶路撤冷大卫王饭店的事件以及1948年在同一城市阿拉伯人组织的爆炸事件,引起了局势动荡。 伊尔贡组织在德尔亚辛村进行屠杀后,阿拉伯人大批逃离,从此播下了日后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种子国际上很快就对以色列宣告独立作出反应杜鲁门总统立即承认临时政府,斯大林也予以承认。 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迅即动员军队来对付这个新国家,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但阿拉伯军的进攻没有协调一致,这年末,兵力已达10万人的以色列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带着全部财产回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地在销烟未散的战场上以色列国旗冉冉升起查伊姆·魏茨曼1948年阿拉伯人在耶路撤冷组织的爆炸事件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联军。
【1643年5月14日】 法王路易十三去世,其子路易十四登基
1643年5月14日(农历1643年3月27日),法王路易十三去世。其子路易十四登基。 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年9月27日-1643年5月14日)是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在位时间为1610年至1643年。他是亨利四世的长子,生于枫丹白露,并在幼年由其母玛丽·德·美第奇摄政。1615年,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妮结婚。 亲政后,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帮助下,他开始了法国的专制统治。1643年5月14日因骑马时落水引起的肺炎去世。
【1610年5月14日】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去世
1610年5月14日(农历1610年闰3月22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去世。 他自中世纪开始统治法国,其正式头衔起先是“国王”(法语:Roi),拿破仑一世增加了“皇帝”(法语:Empereur)的称号,一直到1870年法国的君主制被彻底推翻,法国历代君主的统治才告终结。 关于“法国”或“法兰西”作为国家的概念从何时开始算起,历来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对于“法国”开始时间最早的说法是从公元486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国王克洛维一世击败古罗马在高卢的最后一位官员斯雅戈里乌斯算起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在8世纪时被废黜,加洛林王朝取而代之,查理曼更加冕称帝,将法兰克王国变为法兰克帝国。 然而在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中,查理曼的三个孙子把帝国一分为三,秃头查理获得西部,建立起西法兰克王国许多历史学家把西法兰克王国看作近代法国的雏形,也就把843年西法兰克的建国年作为法国建国年。 另一个被认为是“法国”开始的日期是许多中世纪历史学家所倾向的987年,那一年西法兰克的末代国王路易五世驾崩,统治巴黎法兰西岛的法兰西公爵于格·卡佩被选举为国王,建立起法兰西王国,开始了直系的卡佩王朝的统治法兰克国王然而,以上关于近代法国起源问题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是有问题的(见以下参考书目中的现代研究)。 根据近来史学界的倾向,本列表从843年秃头查理建立西法兰克王国开始算起,因为西法兰克直接发展成为了如今的法国关于之前的法兰克人的君主,请参见法兰克国王列表除本表列出的君主之外,自1340年到1360年和1369年到1801年的英格兰和大不列颠历代君主也声称拥有“法国国王”的头衔(参见觊觎法国王位的英国人)。 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声称”曾经成为现实——根据1420年签订的《特鲁瓦条约》的条款,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确认他的女婿即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为摄政和法国王位继承人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先后死去,仍在襁褓中的亨利六世继承了父亲的英格兰王位和外祖父的法国王位,成为英、法两国的共主。 直到1435年,法国北部的大部分领土在英格兰军队的占领下,但到了1453年,英国人失去了除加来港和海峡群岛之外的所有法国领土,而1558年加来港也被法国人收复尽管如此,以后的历代英王仍然宣称拥有“法国国王”的头衔直到1801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才放弃。 从1337年到1422年的许多英国君主也声称拥有“法国国王”的头衔,但只是断断续续的尽管西法兰克王国在987年就已经灭亡,但历代法国国王仍任使用“法兰克人的国王”(拉丁语:RexFrancorum)的头衔直到腓力四世时代才改用“法国国王”(法语:RoideFrance,或译“法兰西国王”)。 在《法国1791年宪法》短暂生效的时期(1791年—1792年)和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和那瓦尔)国王”(法语:RoideFrance(etdeNavarre))的头衔形式被“法国人的国王”(法语:RoidesFrançais)所取代。 这是一项宪法上的创新,它把君主的头衔和法国人民而不是法国领土联系在一起,试图使法国的君主制更受人民大众欢迎拿破仑称帝后,也如法炮制,采用了“法国人的皇帝”(法语:EmpereurdesFrançais)的形式亨利四世遇刺。
【1811年5月14日】 巴拉圭宣告独立
1811年5月14日(农历1811年闰3月22日),巴拉圭宣告独立,是位于阿根廷与巴西边界巴拉圭是南美洲内陆国家,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三国为邻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西部为原始森林和草原。 属亚热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7℃,冬季平均气温17℃东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西部500毫米原为印第安瓜拉尼人居住地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宣告独立1865年,洛佩斯政府为扩大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 战争历时5年,巴拉圭战败,洛佩斯政府割地赔款,疆域缩小近一半,并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由红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1932至1935年,巴同玻利维亚为争夺石油资源发生查科战争,双方签订和平协定,巴得到查科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 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实行军事独裁长达35年1989年2月2日,巴第一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发动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并于同年5月当选总统在1993年总统选举中,红党候选人瓦斯莫西获胜,成立1954年后第一届民选文人政府1998年5月,红党总统候选人库瓦斯当选总统。 1999年3月,副总统、红党主席阿加尼亚遇刺,库被迫辞职,参议长冈萨雷斯继任总统并组成以红党为主的联合政府2003年4月,红党总统候选人杜阿尔特当选总统2008年4月21日,反对党“争取变革全国联盟”候选人、前主教卢戈以40.8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结束了红党连续执政61年的历史。 巴拉圭新总统费德里科·佛朗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总统前卢戈被议会弹劾,副总统弗朗哥接任,至2013年8月前总统卢戈,卢戈于2012年6月22日被议会弹劾巴拉圭土著人,巴拉圭原为印第安瓜拉尼人居住地巴拉圭人,巴拉圭印欧混血种人约占95%,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人教堂,巴拉圭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奥运会上的巴拉圭代表队,由美女莱琳·弗朗哥领队入场巴拉圭美女,莱琳·弗朗哥在北京奥运会上莱琳·弗朗哥是标枪运动员、选美冠军,同时也是名模巴拉圭名模:拉里萨·里克尔梅,2010世界杯期间里克尔梅因看球时将手机放进乳沟而走红巴拉圭耶稣会传教区遗址,由耶酥传道会的会员于17世纪创建的,已入世界遗产名录。 英雄殿,巴拉圭首都著名地标:英雄殿,供奉着巴拉圭民族英雄。
【1607年5月14日】 英国成功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
1607年5月14日(农历1607年4月19日),英国成功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town)西班牙并非踏足美洲大陆的唯一强盗,紧随其脚步的还有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在1588年(明万历16年),英国彻底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荷兰和英国成为新的海洋霸主,开始了对美洲大陆的扩张。 1606年12月(明万历34年),闯王李自成出生的时候三艘帆船从英国伦敦港启航,受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的派遣,纽波特船长揣着英王詹姆斯一世的特许状,带领150名船员前往美洲大陆他们主要有三个目的:像西班牙人那样寻找美洲黄金,将西班牙人阻挡在北美大陆之外,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经过半年的海上航行,在付出将近40人葬身大海的代价后,1607年4月26日(明万历35年),船队抵达了北美大陆东岸中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南岸1607年5月14日,在沿河上溯50公里的地方,英国人成功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命名为詹姆斯敦(Jamestown)。 这里向北180公里,就是后来的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了防范印第安原住民的袭击,这些欧洲人用木栅墙和火炮圈起了领地此后英国人在北美东海岸建起了13块殖民地,大批罪犯流放北美洲当欧洲人踏足美洲大陆后,两千万印第安人惨遭屠戮,印加、阿兹特克、玛雅三大美洲古文明从此绝迹。 三百年后(1907年),在詹姆斯敦东南50公里,当初英国殖民者登陆美洲的地方,美国开始建造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诺福克海军基地,至今常年驻泊五艘核动力航母旁边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美国唯一的航母造船厂(建于1886年)。
【1911年5月14日】 长沙万人集会掀起保路运动
1911年5月14日(农历1911年4月16日),长沙万人集会掀起保路运动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奴役中国人民和掠夺中国财富,从19世纪末以来,开始对中国进行铁路投资,争夺铁路的修筑权。 粤汉、川汉铁路是沟通南北和深入内地的两条重要干线,因而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目标为了夺回这两条铁路的自办权,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采用征集“民股”的办法,由地方政府在税收项下附加租股、米捐股、盐捐股、房捐股等,来筹集筑路的资金经过几年的筹集,不仅四省的绅商、地主成了股东,连一些农民也握有股票。 粤汉铁路已开始修筑,川汉铁路从宜昌到万县的一段也已动工,从当时情况看,这两条铁路是可以靠自力修成的但是,帝国主义不肯让中国自己修成铁路,就利用清政府财政困难进行要挟,迫使清政府订立了铁路借款合同,宣布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 根据借款合同,英、美、法、德等帝国主义不但掌握了铁路权,而且还要以湖南、湖北两省的盐税厘金作为抵押,所以,所谓铁路“国有”,不但剥夺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主权,而且实际上是把川汉、粤汉铁路完全拍卖给帝国主义了。 广大人民在两路筹办时期内,吃尽了苦头,当他们看到清政府公然出卖路权,更加愤恨,许多绅商也因铁路国有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非常不满于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爆发了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1911年5月14日,长沙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 接着又举行了长沙至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的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这次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而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905年5月14日】 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
1905年5月14日(农历1905年4月11日),袁世凯练成北洋新军湖北新军创始于1896年,至本年已练成步、马、炮、工程、辎重各兵种1.7万人1905年5月,北洋六镇新军全部练成,共计兵额近7万人。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长芦盐运使胡橘芬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聘德国人为教官,有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12月8日,荣禄决定改派袁世凯到小站督练新建陆军袁世凯接任后,将“定武军”进行扩编,加募步队2000人、马队250人,凑足7000人;并陆续加聘德国译员至10余人。 这支新军完全按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用新式武器装备,拥有步、骑、炮、工程、辎重等兵种;各级军官大多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对新兵的招募,按照西方国家的入伍要求,有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等规定镇压义和团时,新军扩充到1.7万人1903年袁世凯任练兵处会办大臣,新军大加扩充。 日俄战争爆发后,袁世凯建议在全国成立新军36镇他先将北洋“左”、“右”两镇募足兵员,正式成立北洋军第一镇、第二镇,派王英楷、吴长纯分任统制,随后又将巡警营扩编为第三镇,派段祺瑞统制又将原来的武卫右军、南洋自强军编成北洋第四镇、第五镇,派王士珍、吴长纯分任统制5月14日,“京旗常备军”也扩编成镇,以凤山为统制。 至此,北洋新军六镇练成。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5月14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