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下气、消积、消食
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芦菔子、菜头子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肺经。
煎法:
适用体质:
下气,祛痰,消食,消积。
1.消食除胀(食积气滞证)用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吞酸等症,常与山楂、麦芽等配伍为用,如保和丸;用治食积气滞兼脾虚证,常配白术同用。本品消食化积之功,尤善行气消胀。
2.降气化痰(咳喘痰多,胸闷少食)用治痰涎壅盛、咳喘、胸闷兼食积者,可单取本品研末服用;或与白芥子、紫苏子同用,如三子养亲汤。
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腹痛泄泻、下痢后壅喘咳等症。
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肠梗阻、阴道滴虫、痢疾、高血压、老年性便秘、小儿鹅口疮等。
主含莱菔素、芥子碱及脂肪油,油中含大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β-谷甾醇、糖类、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镇咳、祛痰、调节胃肠运动、降压等作用。
现代研究,莱菔子有降压、抗菌、抗炎作用;还有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其在体外能中和破伤风毒素与白喉毒素。
1.莱菔子具有降压作用。2.莱菔子1.ml/kg(相当1克莱菔子生药),一次给犬静脉注射使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显降低。3.生、炒、炙莱菔子3种制品均能使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增高。3种制剂均能使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收缩幅度增高。4.莱菔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5.莱菔子与体外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6.25%的莱菔子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能明显抑制其炎性增生。
莱菔子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气血虚弱者禁用。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日常用量:5~10g,水煎服。
1、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莱菔子12g,大米50g。莱菔子和大米共煮成粥。早、晚温热食用。可治慢性气管炎。
2、消食理气,宽中:莱菔子5g。将莱菔子研成细末,温水送服。
3、降眼压:莱菔子10g,胡萝卜适量。先将莱菔子装入小纱布袋中与切成碎末的胡萝卜同煮,待胡萝卜熟后,取出莱菔子,连汤食用。每日1次。可降眼压。
4、治癫狂:莱菔子、大黄各10克,芒硝24克,白芥子9克。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
5、治肠梗阻:莱菔子24g,大黄10g,芒硝6g,蜂蜜适量。先水煎莱菔子、大黄,去渣,取汁。另煮蜂蜜至沸入芒硝,煎熬20分钟,与前药汁混合,1次顿服。也可少量多次,频频饮服。
6、治老年性便秘:莱菔子6g。温水送服,每日3次。莱菔子怎么吃
《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不可以地黄同食。
《本草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予曾用,果有殊绩。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本草蒙筌》:劫喘咳下气,功诚倒壁冲墙。水研服即吐风痰,醋研敷立消恶毒。
《景岳全书》:味大辛,气温,气味俱厚,降也。善于破气消痰,定喘除胀,利大小便,有推墙倒壁之功。研水搀薄饮之,立吐风痰尽出。胃有气食停滞致成鼓胀者,非此不除。同醋研敷,大消肿毒。中气不足,切忌妄用。
《本草备要》:辛入肺,甘走脾,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宽胸膈,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利气之功。丹溪曰:莱菔子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食医心镜》研汤煎服,治气嗽痰喘吐脓血。炒用。
以粒大、饱满、色红棕、油性大、无杂质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