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0月18日】 抗日英雄吉鸿昌诞辰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河南省扶沟县人。 1913年入冯玉祥部,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曾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1958年10月18日】 郑振铎殉难
落雪,原名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史家。 原籍福建省长乐县,1898年12月19日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
【1961年10月18日】 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长期以来,苏联只注意重工业的增长,忽视农业的发展,甚至掩饰农业方面的严重问题。 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马林科夫在党的十九大上宣称:“农业问题永远彻底解决了”。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 苏联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农业的落后既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妨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4年10月18日】 非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旱灾 埃塞俄比亚最重
1984年10月18日,非洲正经历着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 从非洲北部至南部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24国发生了饥荒,1.5亿至1.8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
【1989年10月18日】 美国发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飞船
伽利略号(Galileo)是美国太空总署一艘无人太空船。它是美国航天局第一个直接专用探测木星的航天器,专门用作研究木星及其卫星。 它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名字来命名。于1989年10月18日由穿梭机亚特兰蒂斯号运送升空,任务名称为STS-34。 它于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
【1990年10月18日】 台湾刑法将劫机罪改为死刑或无期徒刑
1990年10月18日,台湾刑法增列规定空中劫机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1991年10月18日】 陈章良荣获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陈章良,男,汉族,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无党派,1982年7月参加工作,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 现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95年10月18日】 全球首家网络银行在美开业
1995年10月18日,全球第一家计算机网络银行将在美国正式开业。 通过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交互网络”,向个人客户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银行业务服务。
【1996年10月18日】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重申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井上清,日本著名左翼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是日本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2002年10月18日】 我国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出台
2002年10月18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是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国家信息化规划。
【1996年10月18日】 杀害戴厚英的凶手陶峰一审判处死刑
1996年10月18日(农历1996年9月7日),残忍杀害女作家戴厚英及其侄女戴惠的凶手陶峰,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被告人陶峰今年8月25日在上海戴厚英家杀害戴厚英、戴惠后,携带景泰蓝手镯、上海牌女表、胸针(所劫财物除存折外实际价值227元)等赃物逃离上海。后被缜密侦查其行踪的上海警方在其原籍安徽省捕获归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陶峰为图钱财故意杀害二人并劫取钱财,其行为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应依法予以严惩。审理中,陶峰为减轻罪责曾有检举揭发的情节,但内容查无实据,有的价值不大。法院依据刑法规定,决定对陶峰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7年10月18日】 德国突击队员袭击被劫客机解救人质
飞机正在飞离阿联酋迪拜。1977年10月18日,西德突击队员在索马里袭击了一架被劫持的汉莎航空公司喷气式飞机,并在恐怖分子威胁要在一个半小时内炸毁飞机的情况下成功解救了86名人质,没有1名人质受伤。 据报道,4名劫机者全部被打死。他们一直要求释放在德国的巴德尔-迈恩霍夫帮的11名成员和在土耳其的两名巴勒斯坦人。 人们把成功地结束这次为期5天的劫机事件看做是赫尔穆特-施密特总理的政府的胜利。一位发言人说:“政府别无选择余地,释放这11名恐怖分子只会导致新的犯罪。我们尽可能全面地权衡了这次行动的冒险性。” 这次劫机是从上星期四开始的。当时737客机正从马霍卡飞往法兰克福时被劫持。飞机曾在罗马、塞浦路斯、迪拜、亚丁和摩加迪沙停留加油,在袭击中受伤的德国突击队员的情况暂未披露。
【1995年10月18日】 中俄批准两国西段边界协议
1995年10月18日(农历1995年闰8月24日),中俄两国代表在北京举行仪式,正式批准两国西段边界协议生效。这一协议是去年9月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第二次首脑会晤时签署的。 根据协议,中俄西段边界长55公里,位于高山地区,在俄罗斯境内属阿尔泰共和国,在中国境内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8年10月18日】 亚太议员环发大会年会闭幕 发表《桂林宣言》
1998年10月18日(农历1998年8月28日),亚太地区议员环境与发展大会第六届年会在桂林闭幕,与会的各国代表团签署了关于环境和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桂林宣言》,就所面临的挑战及有关的战略行动,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共识。 《桂林宣言》指出,亚太各国在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长远的共同目标,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里约环发大会所确立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国际环发合作精神,特别是发达国家切实履行里约环发大会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和以优惠条件转让环境技术,是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宣言认为:“本地区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本地区各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我们对它们所遭受的威胁,包括森林植被被破坏、土地侵蚀与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域和海洋污染、空气质量恶化等,表示忧虑和关注”宣言说,旅游业的发展与环保是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健全的法律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环境、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宣言呼吁和敦促:各国议会和政府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积极制定和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强对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旅游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各国议会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立法,并采取措施保证有关法律的有效实施。 宣言还呼吁各国政府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加强自然资源和环保的宣传教育;各国旅游业经营者选择有利于环保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及旅游模式;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自觉遵守所到国家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保等方面的法律;各国旅游管理部门和经营者加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各国发展可持续旅游业的能力。 本届年会主席、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在闭幕致辞中说,本届年会完成了预定议程和目标,开得圆满成功通过交流与对话,各国议员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增强了推进本地区环发合作的信心。 大会宣言起草委员会主席吕聪敏在通报起草宣言情况时说,亚太地区所有国家应利用各自优势以促进环保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各国的相互合作对环保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会的有亚太地区2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00多名代表,包括6名议长、5名副议长。 这是这个组织成立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年会。
【1992年10月18日】 沉睡112年的哥伦比亚卡卡瓜尔火山再次猛烈喷发
1992年10月18日(农历1992年9月23日),哥伦比亚卡卡瓜尔火山在当地时间下午1点突然喷发,造成至少10人死亡、20多人失踪、100多人受伤。 卡卡瓜尔火山位于距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西北500公里的安蒂奥基亚省境内。这是该火山在沉睡112年之后的再次猛烈喷发。 据警方表示,火山喷出的大量岩浆和石块破坏了火山周围的主要公路。地方当局已向中央政府紧急求援,希望派直升机向灾区运送医务人员和药品,以便尽快抢救那些被严重烧伤的当地居民。 哥伦比亚当局认为,卡卡瓜尔火山再次喷发可能是由于哥西北部17日和18日连续发生里氏6.6级和7.2级两次强烈地震引起的。
【2009年10月18日】 俄“进步M-03M”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俄“进步M-03M”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图表:俄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经过3昼夜自主飞行,俄罗斯“进步M-03M”货运飞船于2009年10月18日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俄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言人伦金当天说,莫斯科时间2009年10月18日5时41分(北京时间18日9时41分),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码头”号对接舱成功对接,整个过程是在自动状态下完成的伦金说,宇航员们还要检查对接舱的密封性及压力数据,这一工作将持续约4小时,此后宇航员将开始从货运飞船上卸货。 “进步M-03M”货运飞船于10月15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联盟-U”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总重约2.5吨的食品、水、燃料、设备及宇航员家属提供的私人物品。 为使宇航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专家们还将今年8月俄罗斯国际航空航天展览的大量照片存入光盘,并将其与近期出版的数种汽车类杂志一同放入了飞船的货物中“进步M-03M”飞船是俄罗斯发射的第三艘新型货运飞船。 该系列货运飞船配有运行速度更快的先进数字化控制系统,比以前发射的货运飞船重量更轻,载货更多,与空间站的对接也更加准确目前,除了“进步M-03M”货运飞船外,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飞行的还有两艘俄载人飞船,分别是“联盟TMA-15”和“联盟TMA-16”飞船。
【2008年10月18日】 中国第三代导演谢晋去世
2008年10月18日(农历2008年9月20日),中国著名导演谢晋在浙江上虞去世谢晋是上影集团的著名导演,生于1923年,浙江上虞市人,主要代表作有《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芙蓉镇》等。 图为2006年谢晋在上海出席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谢晋与李翰祥刘晓庆在中国内地电影史中,作为第三代电影导演,他是其中无可辩驳的标杆者自从一九五三年拍摄电影以来,他拍摄的诸如《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三十五部影片,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了经典。 所以在二00五年的时候,恰逢中国电影百年,谢老八十二岁能够入选“中国电影百年名人堂”的确是众望所归实际上,谢晋几乎可谓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上海影协主席张建亚透露,零八年六月在北京见到谢老时,他说手头在做几个剧本,他至少还要拍三部电影,其中一部是讲述上海几十年历史变迁的作品。 创作欲不减当年的谢晋还向张建亚推荐了好几本小说而他对后进的提携,更是有口皆碑,刘晓庆、姜文、潘虹、赵薇……这些响当当的明星,都曾在他的指点与提携下,进入到了中国电影的一线电影评论家贾磊磊所说的:“他鲜明的个人美学风格和强大的叙事能力值得今天的电影导演学习”,这可能便是谢晋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遗产。 综观谢老的电影没有天花乱坠的特技制作,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搏斗场面,只是娓娓道来的故事,却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也正是因为了电影中主人公经典的形象才渐渐熟知背后演员的事情,这才是电影最成功的境界。 反观现在的电影未拍先炒,似乎只能靠明星身上那点噱头才能作为电影成功卖座的砝码,而且一味的要求能够拿到国际大奖才是真的成功,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有评论认为,谢老的离世,让已经浮躁的中国电影雪上加霜,或许也该是中国导演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令人唏嘘的是,在短短不到六十天的时间内,谢晋、谢衍导演父子相继离世。 年仅五十九岁的谢衍因肺癌病逝,上演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惨剧,谢老因此曾备受打击,但他对朋友表示自己会站起来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谢晋作为中国最好的电影艺术家,将会被永远记住,而大家能够做的对他最好的纪念则是把他对电影的热诚发扬光大,用自己的行动去完成谢导未完成的电影夙愿。 电影史谢晋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从1948年到2003年,共执导了36部影片,其作品以现实主义见长,擅长把人物命运同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1957年,谢晋完成了他的成名作《女篮五号》,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 1960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是谢晋从影前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影片描写30年代海南地区一个苦大仇深的女奴吴琼花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战斗历程该片获得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随后,谢晋拍摄了以越剧女演员群体为主角的影片《舞台姐妹》,影片乡土气息浓郁,于1980年获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 1980年公映后产生强烈的反响的电影《天云山传奇》是谢晋的一部力作,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中叶到1979年这个漫长的历史背景中,三个女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以及他们之间不同命运的矛盾冲突,该片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首届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四届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 1981年,谢晋拍摄了电影《牧马人》,该片获得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谢晋于1984年拍摄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获得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第八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1987年,谢晋又拍出另一部重要作品《芙蓉镇》,影片反映了中国六、七十年代政治运动下湘西农村妇女胡玉音的坎坷而悲惨的命运,该片于1987年获第十届电影百花奖和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97年,谢晋又在中国影坛书写了创新的一笔,他以民间集资的方式筹资1亿元人民币拍摄了历史题材巨片《鸦片战争》。 影片既创下当时中国国内电影投资的纪录,也创下了国产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该片后来获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听闻谢晋辞世消息后深表震惊,他说:“谢晋是中国第三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其导演生涯跨度很长,并一直保持跟时代的同步性。 从早期的《红色娘子军》,到改革开放后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他是一个在不同时代都能影响电影主流,并代表中国电影文化最高成就的导演谢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大众化的电影叙述方式,创造了很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北京大学副教授陆绍阳说:“谢老五十年来,一直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代表着中国电影的最高成就。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总能最及时、最大胆地捕捉时代、国家的脉搏,体现人民的心声,因此深受人民的喜爱”从影六十年,谢晋导演的许多影片曾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他也是目前中国获奖最多的电影导演,但在收获鲜花和殊荣同时,谢晋生前却说:“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后,我不在乎获奖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 因为,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
【1981年10月18日】 飞机穿过凯旋门 巴黎当局大为不安
1981年10月18日(农历1981年9月21日),当过惯夜生活的巴黎人还在沉睡的时候,一架型号为运动会100的小型单发动机教练机从外省一个机场起飞了。 它飞得很低,神不知鬼不觉地避过了巴黎周围的雷达网,进入市区,然后沿着香舍丽榭大街两旁高楼形成的长廊飞向凯旋门7点45分,这架宽仅10米的飞机象老鹰一样,以离地面仅5—6米的高度,轻巧地穿过了门洞紧接着,它做了一个后翻身动作,又从凯旋门上方飞过,越过市区,成功地返回到它起飞的机场。 这架飞机的驾驶员是一个业余航空爱好者驾机穿越凯旋门门洞是他多年来的愿望他这次行动也是为了纪念法国著名飞机驾驶员科斯泰和贝隆特在1930年成功地从巴黎驾机第一次不着陆飞抵纽约的勇敢创举。 这架飞机穿过凯旋门门洞的消息,不是消息灵通的法新社或是拥有大批记者的成百上千家法国报纸和杂志报道的,而是多亏了当时路过凯旋门的一位电影摄影师,碰巧把飞机飞越的全过程拍了下来,然后影片被法国电视二台买去,在电视中放了3次,才使法国人和巴黎警察局得知了这条新闻这条消息的公布,引起了巴黎当局的不安。 因为人们会由此产生疑问,一架飞机进入市区,离总统府仅几百米远都没有被发现那么,如果当飞得也象这架飞机一样低的、带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飞向巴黎,又该怎么办?法国当局只好加强巴黎的防卫工作。
【1970年10月18日】 加拿大镇压魁北克叛乱
1970年10月18日(农历1970年9月19日),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将一些法裔分裂主义者称为暴动者。他已行使紧急战争状态权力,以平息他们的叛乱活动。在蒙特利尔、魁北克和其它一些城市,数以百计的嫌疑犯立即受到了围捕。 警察的镇压并没有来得及保住遭到法裔过激分子绑架的劳工部长皮埃尔-拉波特的性命。人们发现他的尸体被塞在一辆汽车车尾的行李厢内。英国领事馆高级官员詹姆斯-克罗斯仍吉凶未卜,他是5日在魁北克解放阵线成员的枪口威逼下被绑架的。这些恐怖分子是否考虑这位外交官妻子的请求还尚未知晓,她已督促他们每天给克罗斯服两次治疗高血压的急救药物。 过激分子要求得到价值50万美元的黄金,重新雇用被解雇的邮政人员,并将23名他们所谓的政治犯用飞机送往古巴或阿尔及利亚。特鲁多拒绝了这些要求,称这些囚犯是“土匪”。
【1963年10月18日】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
1963年10月18日(农历1963年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创校。(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CUHK),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其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中大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目前大多数学系皆有提供中文和英语课程,但有些院系如医学院、法律学院、药剂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大部分新开办的理学院课程,则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而近年校方亦加紧强调“中大自创校以来一直坚持中英双语的教育方针”。当年政府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一所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中英双语并重的大学,并拨出沙田马料水一个山头以供建校。它的校园面积为全港最大。
【1945年10月18日】 纽伦堡对法西斯德国第一次审判开始
1945年10月18日(农历1945年9月13日),纽伦堡对法西斯德国第一次审判开始纽伦堡审判是指1945年到1946年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的审判。 起诉书包括四点内容:反和平罪,即破坏国际条约和协定,策划、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反人道罪,即杀害、驱逐和灭绝种族的罪行;战争罪,即破坏战争法规的罪行;为从事上述三项罪行而犯下的“共同策划或共谋罪”。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是根据1945年8月8日美、英、苏、法4国在伦敦签订协定中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设立的,后来又有19个国家参加这项协定国际军事法庭由英、美、苏、法4国各派1名法官及1名预备法官组成第一次审判于1945年10月18日在柏林进行,由苏联代表尼基钦科将军主持。 24名前纳粹领导人被指控犯有战争罪行,一些团体(例如盖世太保)被指控为犯罪组织从1945年11月20日开始,每次开庭都是在纽伦堡举行,由英国代表劳伦斯大法官主持。 经过216次开庭,于1946年10月1日对24名被告中的22名宣布了判决:戈林等12名被告被判处绞刑;3名被判处无期徒刑;4名有期徒刑;由美英操纵的法庭不顾苏联代表的反对,对沙赫特、巴本、弗立茨等3名纳粹罪魁宣告无罪法庭宣判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 在作出上述判决的过程中,法庭驳回了被告人提出的主要辩护:第一,法庭驳回了只能指控国家而不能指控个人犯战争罪的论点法庭认为,破坏国际法的罪行是由人犯下的,只有惩治犯下这种罪行的个人,国际法的规定才得以维护第二,法庭驳回了所谓审讯和判决都是“咎既往”的论点法庭认为,这些行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经被认定是犯罪的。
【1962年10月18日】 我国与乌干达建交
1962年10月18日(农历1962年9月20日),我国与乌干达建立外交关系乌干达的古卢市一派静谧乌干达,全称乌干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的内陆国面积241038平方公里人口1930万(1995)分属巴干达、阿乔利等33个部族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官方语言为英语。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分别为33%和36%,传统宗教占20%,余为伊斯兰教和东正教首都坎帕拉主要矿藏有铜、锡、钨、绿柱石、铁、金、石棉、石灰石和磷酸盐等水力和渔业资源丰富,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森林面积6129平方公里农业是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粮食自给有余。 主要农作物有小米、木薯、玉米、高粱、水稻、咖啡、棉花、烟草、茶叶等工业较落后,主要为农产品加工、制糖、纺织、卷烟、水泥等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2美元主要出口咖啡、棉花和茶叶,进口石油产品、食品、日用品、机械设备公元1000年时乌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 13世纪起其他地区也陆续形成一些王国19世纪中叶乌干达王国成为东非最强盛的国家1850年后英、法、德相继入侵1894年6月沦为英保护国1962年10月9日宣布独立(独立日即国庆日),仍留在英联邦内1963年10月取消英派驻乌的总督1967年废除封建王国和国王,建立乌干达共和国1962年10月18日同中国建交。 首都市中心,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中心,高楼平地而起,成为城市亮丽风景坎帕拉街景,坎帕拉部分道路仍路况落后,人与车拥挤,建筑尽显破败坎帕拉郊区,乌干达首都坎帕拉郊区,在一片粉红点缀下,平添几丝灵动在乌干达达利拉市,自行车仍然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上树狮子,伊丽莎白女王公园中爬上树小憩的狮子,在酣睡之余仍显傲慢。 卡达姆山,乌干达的卡达姆山与天际相接在户外的孩子们也开始练习“头顶功”香蕉酒,乌干达的香蕉酒令人心醉学生们在教室里相互交流踢球,乌干达小伙从小就酷爱踢球乌干达街道上一则在汽车上的手机广告。
【1922年10月18日】 英国BBC广播电视台成立
1922年10月18日(农历1922年8月28日),英国BBC广播电视台成立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简称BBC,是英国的一家由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体之一,提供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和互联网新闻服务。 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式创立BBC是英国一家由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具权威的媒体之一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和1973年英国独立电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 今天的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和覆盖度的媒体之外,还提供包括书籍报刊出版、英语教学、交响乐团和互联网新闻服务等其它各种服务在BBC刚诞生的年代,AUSTINSEVEN就是BBC的热门话题之一历史发展历程在BBC建立之前,已经有很多私人公司尝试在英国做电台广播。 根据1904年的无线电法案,英国邮政局负责颁发电台广播牌照1919年,由于收到很多军队对过多广播而干扰军事通讯的投诉,邮政局停止发出牌照于是,1920年代初期,广播电台数量骤减,越来越多人要求成立一个国家广播电台一个由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商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最终提出一个方案,BBC由此诞生。 英国广播公司成立于1922年,由几个大财团共同出资,包括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BritishThomsonHouston等公司草创时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广播传输网络,以为今后的全国广播提供便利。 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2LO以中波从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SelfridgesDepartmentStore)的屋顶开始广播次日5IT从伯明翰,2ZY从曼彻斯特也开始了广播。 1927年BBC获得皇家特许状(RoyalCharterofIncorporation),由理事会负责公司的运作,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则由理事会任命的总裁负责1932年BBC帝国服务(BBCEmpireService)开播,这是BBC第一个向英国本土以外地区广播的电台频道。 1938年,BBC阿拉伯语电台开播,这是BBC的第一个外语频道到二战结束时,BBC已经以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这是BBC全球服务(BBCWorldService)的前身苏格兰工程师约翰·罗吉·贝尔德从1932年开始和BBC合作,尝试进行电视播送。 1936年11月2日,BBC开始了全球第一个电视播送服务电视广播在二战中曾经中断,但是在1946年重新开播1953年6月2日,BBC现场直播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估计全英国约有2,000万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现场实况。 由于受到地下电台的挑战,1967年9月30日BBC开始了BBCRadio1电台服务,以播送流行音乐为主1983年,BBC又第一个开播了早餐时间广播服务,《BBC早餐时间》,抢在了竞争对手的前头1991年BBC正式开始BBC全球新闻服务电视频道,后在1995年1月更名为BBCWorld。 与BBC全球电台服务不同的是,BBC全球新闻服务是一家商业电视台,通过广告赢利,这也意味着该频道不能在英国本土播出1998年8月,BBC的国内频道也开始采用卫星播送,这么做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欧洲观众也开始可以收看BBC1和BBC2,只要他们使用英国制造的卫星解码器。 2003年7月,BBC第四电台(BBCRadio4)的一个新闻节目引述了一名政府官员的话称布莱尔政府在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添油加醋”,而没有按照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情报准确向公众报告,以获得公众对参与美伊战争的支持。 报道这一新闻的BBC著名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Gilligan)后来在一篇文章中称,布莱尔政府的新闻官阿斯戴尔·坎贝尔(AlistairCampbell)是夸大情报的幕后黑手英国政府完全否认该项指控,英国议会决定任命独立检察官对事件进行调查事件导致BBC与英国政府的关系恶化。 在原先怀疑是BBC情报来源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大卫·凯利博士自杀后,事件继续恶化,BBC和英国政府都被指责应对凯利之死负责在独立检察官最后发表的《赫顿报告》中,吉利根和BBC高层都被指责对新闻处理不当事件导致吉利根本人、BBC总裁和BBC理事会主席的辞职。 目前BBC的皇家特许状正在被重新检讨,BBC有可能被取消特许资格BBC目前的皇家特许状将在2006年期满,有传闻称政府将不会延长BBC的特许权,而会授予另一家媒体相关知识1925年10月2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L.Baird,1888~1946)发明电视机。 尽管画面上木偶面部很模糊,噪音也很大,但仍然引起轰动1928年,贝尔德开发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30年开机尝试有声电视节目试播,电视的历史几乎和MG品牌的历史一样长。
【1920年10月18日】 英国矿工举行罢工
1920年10月18日(农历1920年9月7日),矿工要求加薪:英国矿工举行罢工,要求每周增加工资2先令。 他们直至11月3日才回去工作。
【1911年10月18日】 革命军政府与清军恶战
1911年10月18日(农历1911年8月27日),革武汉军政府由姚金镛等率队向刘家庙清军进击清军约2000人,在军舰炮火掩护下进行反击革命军伤亡惨重,不断退却革命党人毕钟大呼:“同胞何处去?何处是同胞去路?”革命军方稳住阵脚。 下午,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同时伏击满载清军援兵的火车,清军向滠口败退翌日晨再战,革命军发炮击溃清兵,占领刘家庙27日,清军以南下的第四镇混成七协、三协为前队,八协为预备队,自滠口向汉口进攻清军舰队猛烈开炮,革命军伤亡500多人,何锡蕃、张廷辅负伤,蔡德茂、马荣阵亡熊炳坤三次向张景良请援,张置之不理。 战至午时,革命军从刘家庙撤退当晚,各协统领和汉口军政分府开会,公推胡瑛为临时总司令,胡以不熟悉军事推辞继推六协统领罗洪升,罗也不就黎元洪委派炮协统领姜明经为临时总指挥,姜借故离去28日,清军以山炮猛力轰击,革命军以谢元恺为四协代理统领,双方炮队互击达3小时之久。 正午,清兵蜂拥而至,谢元恺命吹冲锋号,革命军端刺刀从掩体中跃出,居正也带卫兵呐喊向前清军后退,革命军一直追到刘家庙清军以机枪猛射,谢元恺阵亡,居正也被击伤此时汉口军政分府发现张景良通敌,詹大悲亲自审问,把他枭首示众此时,黄兴到武汉,和黎元洪会晤后,便承担指挥汉口军事的重任。 黎叫人做了两面一丈二尺的大旗,上书斗大“黄”字,由领队手执前进,革命军士气大振而此时清军也因袁世凯出山而士气旺盛,29日,冯国璋到达汉口,接统第一军30日,袁世凯自彰德南下,进驻湖北孝感,亲自督阵30日,双方大战,黄兴挺身督战,力不可遏,革命军节节后退,追随熊炳坤的只剩下三四个马弁清军开始放火烧城。 31日,革命军在市区阻击清军,敢死队奋勇杀敌冯国璋下令纵火,汉口最繁华的市街成一片火海冯国璋向袁世凯报告说:“匪炮向街中猛击,徒步匪人顽强抵抗,汉镇火愈猛,相持竟日”“我军接续攻打,节节巷战,每攻一段,冒火蹈险,又为匪暗击,艰苦不可言状”。 他宣称:“为了驱逐顽强的敌人”,“不惜将中国市区全部焚毁”,大火延烧了3天3夜汉口民房请清军纵火焚烧。
【1964年10月18日】 哈罗德·威尔逊任英国首相
哈罗德·威尔逊任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1964年10月18日,英国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工党以微弱的多数击败连续执政13年的保守党而上台执政保守党政府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已向女王提出辞呈,女王召见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任命他为工党政府首相。 威尔逊今晚任命了一些重要的内阁大臣,其中包括首席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财政大臣詹姆斯·卡拉汉和下院领袖赫伯特·鲍登本次大选结果是:在下议院630个议席中,工党获得317席,保守党获得303席,小党派自由党9席。 工党比保守党多得14席,而在全部议席中只有5席的多数另有1席尚待统计在这次大选中,工党经过激烈竞争,从保守党手中夺得61个议席,保守党获得的选票比1959年减少5.8%,降到43.5%,这是1945年以来英国各党在大选中失票最多一次。 一家英国报纸说:“工党险险取胜,不是由于这个党的领导人作为,也不是由于他们政策,而是由于人们对保守党大资产阶级执政13年的反应”威尔逊新政府是英国历史上第五次工党政府。 工党在1945年大选中利用保守党政府内外交困的局面,曾以压倒多数取得胜利组成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但是在1950年大选中,工党只获得6席的微弱多数,当时的艾德礼政府只维持了20个月,接着在1951年举行了另一次大选,保守党重新上台。 威尔逊发表简短的电视谈话承认,工党只获得“微小的多数”,但是他声称“这不会影响我们执政的能力”他还说,他的政府将首先研究严重的经济问题《泰晤士报》指出:“(工党政府)维持在下院的薄得象纸一样的多数太费力了,不管怎样,工党岌岌可危的地位容易受补缺选举的浸蚀”威尔逊出生于1916年3月父亲是个药剂师。 1937年从牛津大学的耶稣学院毕业,旋任该校的经济学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转入政界他曾在英国战时内阁任秘书厅经济助理和燃料动力部经济统计司司长,1945年当选下院议员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他在1947年到1951年期间,在艾德礼工党内阁中任贸易大臣。 1951年4月,由于工党的党内分歧,威尔逊退出了工党内阁从1956年起,威尔逊在工党的影子内阁中历任经济事务发言人、外交事务发言人和工党主席等职务1960年和1962年,他两度和盖茨克尔、布朗争夺工党正副领袖,均告失败盖茨克尔逝世后,1963年2月,他终于击败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领袖和议会党团领袖。 此外,威尔逊还任社会党国际的副主席威尔逊担任工党领袖期间,继续执行了工党一贯的外交和内政的政策他曾经一再声言,要“同美国保持牢固的关系”,以至于“在外交政策的某些方面,工党的态度或许更接近美国的看法”他几次提出了一些具体计划,鼓吹西方谋求与苏联的“真正合作”。 他要求放弃英国的“独立核力量”,而扩充英国的常规军备,来为北大西洋集团的“防务”作出“贡献”他还赞成建立美国倡议的“联合国警察部队”,以便镇压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 在国内问题上,威尔逊着重宣扬了英国工党这次的竞选纲领,提出意味着进一步装备和加强大垄断企业的“现代化”口号,宣布只在钢铁工业和供水事业方面实行“国有化”,鼓吹通过“计划”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以工业扩张率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实际上就是“限制工资”政策,同时又在房屋、教育、就业、物价等方面提出许多诺言。 威尔逊在1964年10月-1970年6月和1974年3月-1976年3月两度出任英国首相,1983年被授予终身贵族,1995年5月24日在伦敦逝世英国工党1900年以“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名义成立,1906年改名工党。 60年来,只执政9年多,这就是:1924年1月至同年11月和1929年6月至1931年10月的两届麦克唐纳政府;1945年7月至1951年9月的艾德礼政府在艾德礼政府期间,对内把某些企业“国有化”,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同时冻结工资,降低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对外政策方面,工党政府追随美帝国主义,在1949年参加了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在1950年参加了侵朝战争在此期间,工党政府还实行武装干涉希腊,并对马来亚和其他殖民地进行了血腥镇压1970年6月英国大选,保守党胜出,威尔逊辞职,工党退为在野党。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10月18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