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13日】 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逝世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882年4月18日-1977年9月13日),美籍波兰指挥家。在牛津大学皇后学院毕业后,入伦敦音乐学院学习。1905年前往美国担任管风琴手兼合唱指挥;1908年起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1912年成为费城管弦乐团的指挥,并将该团训练成为以音响绚烂华丽、效果丰富多采而著称的乐队。他还组织了全美青年交响乐团、纽约市交响乐团和美国交响乐团。
【1898年9月13日】 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诞辰
周谷城(1898年9月13日-1996年11月10日),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系主任,教务长。 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任委员。 代表作有《中国通史》上、下册,《世界通史》一、二、三册。
【1899年9月13日】 中国玻璃、陶瓷学家赖其芳诞辰
赖其芳(1899年9月13日-1985年6月28日),中国玻璃、陶瓷学家,中国陶瓷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他曾发表论文《添加物碳酸钠和硅酸钠对粘土泥浆浇注性能的影响》、《瓷釉试验中马弗炉的采用》以及《经济实用适合中国采用的钢板搪瓷烧器》等。
【1916年9月13日】 杰出童话家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出生
罗尔德·达尔(英文:RoaldDahl,1916年9月13日-1990年11月23日),是挪威籍的英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流传于大人或小孩中,极为知名。 他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怪桃历险记》、《玛迪达》(Matilda)、《女巫》、《吹梦巨人》和《KissKiss》。
【1922年9月1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出版发行
《向导》周刊,第1任主编蔡和森于1925年10月后,彭述之、瞿秋白相继任主编。陈独秀领导刊物的出版,并题写刊名。 主要刊载政论文章,集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促进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策略,批驳敌对宣传和改良主义主张。在陈独秀、彭述之的右倾机会主义影响下,也作过一些错误宣传。 设有“中国一周”、“世界一周”(后合并为“时事评论”)、“通信”、“读者之声”、“什么话”等专栏。
【1923年9月13日】 苏联卫国英雄卓娅诞辰
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俄语:Зо́я Анато́льевна Космодемья́нская,1923年9月13日-1941年11月29日)是前苏联游击队员。 她是苏联英雄(追授),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苏联女性。 她是一名受尊敬的苏联女烈士。
【122年9月13日】 罗马帝国开始建造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长城(拉丁语:可能为Vallum Aelium),是一条由石头和泥土构成的横断大不列颠岛的防御工事,由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所兴建。 修筑于公元122年9月13日。哈德良为了防御北部皮克特人的反攻,保护已控制的不列颠岛的人民安全,在今英格兰北面的边界开始修筑一系列防御工事,后人称为哈德良长城。 哈德良长城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帝国扩张的最北界。1987年,哈德良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6年9月13日】 著名的美国非裔歌手2Pac在拉斯维加斯的医院中因心脏衰竭死亡
2pac(1971年6月16日-1996年9月13日)是一名美国已故说唱巨星、演员和诗人。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他是最高销量的说唱歌手,在全球共卖出超过七千五百万张专辑,包括美国本土的逾五百万的销量。 2pac的歌曲围绕暴力、黑人贫民区、种族主义、社会问题及与其他说唱歌手间争吵。 Shakur的作品提倡反映出的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及种族上的平等,并且充满激进的革命反抗意识而闻名。他也同时被众多的歌迷、评论者和业内人士看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位说唱艺人。
【1996年9月13日】 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王首道逝世
王首道(1906年4月-1996年9月13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于1922年入长沙修业中学学习,1924年转入修业农校,曾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春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此期间由共青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82年9月13日】 中共中央设立顾问委员会
1982年9月13日(农历1982年7月2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邓小平当选为中顾委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当选副主任。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根据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而设立。党章规定,中顾委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接受咨询;协助中央委员会调查处理某些重要问题;在党内外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任务。 党章还规定,中顾委委员必须具有40年以上的党龄,并对党有过大贡献,在党内外有较高的声望。中顾委委员可以列席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其副主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
【1995年9月13日】 “863”太平洋科考队回到北京
1995年9月13日(农历1995年8月19日),“863”太平洋科考队回到北京国家“863计划”太平洋科学考察在鲜花丛中和掌声中回到北京科考队这次试验考察是在今年7月中旬出发的。 经过近两个月同风浪搏斗、顶暑抗晕,克服了海上试验的多种困难,在几十位专家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863计划”重大科研“洋底探测系统”的试验任务洋底探测系统采用多种特种材料制成,具有水中通讯、高压密封、各种信号采集、自主航行控制和动力供应能力,是目前其他探测设备所不能替代的。 目前,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有能力研制这类世界最先进的洋底探测设备这次试验表明,我国的洋底探测系统具备了上述能力,能够详细探测全球除海沟以外的占海洋面积97%的海域联合国曾批准我国勘探15万平方公里专属开辟区的洋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我国科考队在这次试验中,采用洋底探测先进技术手段,采集到部分信息。 这次试验的结果超过了“863计划”原定指标的10多倍,达到了预定的2000年完成的目标这表明我国已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向21世纪开发海洋资源迈进了一大步这一系统研制有不少科技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参加攻关这次考察还有两名女科技工作者参加,也属罕见。
【1995年9月13日】 美驻俄使馆遭火箭袭击
1995年9月13日(农历1995年8月19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突然遭到火箭袭击。火箭击中了使馆大楼6层的墙壁。 事件发生几小时后,美国大使馆新闻专员霍格兰德对赶到现场的记者说,据他所知,是一名头戴面罩的男子使用反坦克火箭筒向使馆大楼袭击的。他说,使馆人员没有伤亡,大楼内部也没有遭到损坏。 有记者问到这一事件有何政治背景,霍格兰德拒绝回答。俄联邦安全局的一个侦查小组在美国使馆大楼对面的一座楼房附近发现了火箭筒、面罩和手套,但射击者不知去向。 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地段花园环行路一侧的美国大使馆始建于1953年。据报道,大使馆建造时,美国方面采取了极其严格的“安全措施”。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和海军陆战队昼夜24小时监视建造的全部过程。
【1990年9月13日】 我国第一个年产百万吨的海上油田投产
1990年9月13日(农历1990年7月25日),惠州21—1油田正式投产出油,标志着我国南海东部的油田已进入勘探、开发和生产并进的新阶段。 惠州21—1油田位于香港东南方160公里处的海域,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同意大利阿吉普(海外)有限公司、美国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美国德士古石油玛茨莎皮(荷兰)B·V·公司组成的ACT集团合作开发。惠州21—1油田为深度2800米至3000米的砂岩油藏,油质好。 投产后,到今年年底可产原油28万吨。高峰时每天可产原油4000吨,年生产能力可达100多万吨。
【1994年9月13日】 国际人口会议通过《行动纲领》
1994年9月13日(农历1994年8月8日),历时9天的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闭幕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和交换修改意见,会议通过了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开罗文件,即《行动纲领》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确定了未来20年世界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它共有16章,分序言,原则,人口、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男女平等、公平和妇女权利,家庭及其作用、权利、组成和结构,人口增长和结构,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内部迁移、国际迁徙,人口、发展和教育,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行动,国际合作,与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会议的后续安排等。 《纲领》指出,随着国际和区域紧张关系的减少,随着人们日益认识到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互相依赖关系,采取适当社会经济政策促进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调动人力和财政资源解决全球问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关于“可持续发展”,《纲领》的解释是,“有关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消费能长期地持续下去,包括工业、能源、农业、林业、渔业、运输、旅游和基础设施,以便无害生态地最佳利用资源和最少产生废物”。 《纲领》认为,人类正面临巨大而迫切的挑战,人类所依赖的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污染正在加剧,导致这一情况的是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普遍和长期的贫穷,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以及浪费的消费《纲领》说,到2015年,全球人口的低预测为72.7亿人,高预测为79.2亿。 到2050年,全球人口的低预测为78亿,而高预测则为125亿《行动纲领》的目标就是要使世界人口增长接近联合国的低预测数字《纲领》强调,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权利是有关人口和发展方案的基石《纲领》重申,发展权利是一项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 《纲领》要求增加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财政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完成人口方案。
【1987年9月13日】 邓小平会见哈默 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
1987年9月13日(农历198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时说,中国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成又一次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 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改革、开放是不可能的今后我们要更加开放,还要加快改革的步子89岁的哈默博士已8次访问中国,并多次见到邓小平两位老朋友今天再次见面,彼此热情握手、拥抱,祝贺中国同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邓小平称赞哈默博士是个勇敢的人。 邓小平说,同中国合作兴建像平朔安太堡煤矿这样大的项目,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8年前你在美国访问时同我谈到:“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我当时答应了现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邓小平指出,平朔安太堡煤矿建成投产是双方合作取得的基本成功要取得完全成功,就要保证合同兑现,解决好煤的销路问题邓小平欢迎西方石油公司同中国扩大在煤炭方面的合作,并在石油及其他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哈默说,我的公司同中国合作有很强的信心。 我在对中国的频繁访问中亲眼看到,中国每年都在改变面貌,8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你们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成功,这在将来的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我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还是刚刚开始,今后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家来同你们合作邓小平说,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1993年9月13日】 中东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巴以签署和平协议
1993年9月13日(农历1993年7月27日),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协议——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在白宫南草坪隆重举行,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11时15分,美国总统克林顿、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等走上主席台,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克林顿总统首先讲话说,巴以签署和平协议是历史性的伟大事件他表示继续支持巴以解决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 11时40分,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代表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在原则宣言上签字,中东和谈两主席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作为证人也在宣言上签字签字后,克林顿总统分别与拉宾和阿拉法特握手,接着阿拉法特与拉宾握手这是两位过去几十年相互视为仇敌的领导人首次握手。 出席签字仪式的还有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美国政要及各界代表等共约3000人附:签字人简介亚西尔·阿拉法特于1929年8月4日生于耶路撒冷1950年,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1959年,阿拉法特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并出版《我们的巴勒斯坦》一书。 1964年底他组建了“法塔赫”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9年,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1973年,他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89年4月2日,他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1991年9月蝉联总统1994年7月,他由突尼斯返回巴勒斯坦自治区主持自治领导机构工作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96年1月,巴勒斯坦自治区举行首次大选,他当选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总统曾10多次访华伊扎克·拉宾1922年3月1日生于耶路撒冷学生时代曾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学习18岁开始进入军界1948年阿以战争期间任“哈雷尔”旅旅长1949年作为以色列国防军代表团成员参加了阿以停火谈判。 1950年任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52年在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进修1954年至1956年任以色列总参谋部军训部长,并晋升为少将1956年至1959年任北部军区司令1960年至1964年任国防军副总参谋长1964年至1968年任国防军总参谋长196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1973年春回国投身于以色列工党活动。 1974年1月当选为议员,同年6月当选为工党领袖,并出任总理1984年至1990年任国防部长1992年2月,拉宾再次当选为工党领袖,同年6月,工党在大选中获胜,拉宾再度出任政府总理后遇刺身亡。 阿拉法特在会上发表讲话以色列人举行示威反对以沙米尔为总理的利库德右翼政府残酷镇压巴勒斯坦人共获和平奖亚西尔·阿拉法特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一同参加马德里中东和会巴勒斯坦警察到达杰里科市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会晤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群众对他表示怀念,也对巴以和平进程表示忧虑。 强硬的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总理,巴以和平之路发生转折在耶路撒冷考古路上,200名犹太示威者阻止考古学家对古董穴的考察,并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哈马斯组织策划的爆炸案,使和平进程雪上加霜1998年12月23日巴以签署临时和平协议,但这项协议在12月20日遭到以色列中止执行。 1999年竞选期间,内塔尼亚胡在“哭墙”前祈祷大选获胜内塔尼亚胡坚决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内塔尼亚胡黯然下台工党候选人巴拉克大选获胜,出任以色列总理。
【1973年9月13日】 国民党要员孙科病逝于台北
1973年9月13日(农历1973年8月17日),国民党要员孙科病逝于台北。 1970年10月7日,台湾“考试院长”孙科夫妇共度80寿辰。孙科,1891年生,广州香山(今中山)人,字哲生,孙中山之子。早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 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参议院议长秘书;1921年任广州市市长。1925年后,孙科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广东代理省长、青年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年7月宁汉合流后,孙科历任南京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铁道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1931年曾与李宗仁等合作反对蒋介石。 1948年11月任行政院院长;1949年2月孙科将行政院迁往广州,反对代总统李宗仁与中共和平谈判。同年3月辞职去法国,1952年移居美国。1964年到台湾,先后任“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院长。 孙科和他的姐妹们。
【1985年9月13日】 美国进行反卫星武器首次试验
1985年9月13日(农历1985年7月2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空军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以一颗已报废了的科学卫星为靶子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这个反卫星武器的长度为30厘米,放置在一个运载火箭上,从一架在12000米高空飞行的F—15喷气战斗机上发射到太空,并击中了一颗美国在太平洋上空轨道运行的旧卫星F—15战斗机是从加里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的在飞近太空的边缘时发射了这个由56个小型定向火箭制导的反卫星武器。 该武器由红外线探测器寻找目标,于9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42分击中目标,将旧卫星撞成数千块碎片这项试验是在苏联强烈抗议和美国国内很多人士激烈反对下进行的,它成为美国国内近期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主张进行这次试验的人认为,苏联已有处于实战的可以击毁美国低轨道上卫星的反卫星武器系统,美国尚无这类武器。 他们还认为,这次试验的成功将促使苏联认真对待日内瓦武器谈判,并在谈判中作出让步国防部长温伯格称这次试验在发展有效的反卫星武器能力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反对进行这种试验的人则认为,情况将恰恰相反这一试验将使苏联作出强硬反应,使美苏谈判更加复杂化,给未来的武器谈判达成协议更增加困难,从而引起一场新的武器竞赛。 对这次试验持批评态度的人还认为,这次试验不适时机,因为日内瓦武器谈判在即,美苏首脑会晤不久也将要举行,反卫星武器试验势必毒化谈判的气氛。
【1984年9月13日】 我国一名教师成功预报日本地震
1984年9月13日(农历1984年8月18日),日本地震研究权威人士、九州大学教授真部先生收到我国山东省平原县农技中学一位教师的来信,称在9月份头两周,日本将发生里氏6级左右的地震。9月14日,日本东京、京都一带果真发生了6.9级地震。 当真部教授把这封来自中国普通中学教师的信件向外界公布后,日本新闻界也“地震”了,全日本的新闻报刊都登载了这封信,英美通讯社也将消息播向全世界。这位被国外报纸誉为“地震科学家”的中学教师就是宋松。 宋松是在唐山大地震后开始探索地震奥秘的。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久久震撼着他的心,一种为人类解除地震灾害的责任感和义务促使他走上了业余研究地震之路。他决心通过观察云霞测报地震。八年来,他先后攻读了地质、气象学方面的几十种专著,并长期坚持观察云霞,绘制了上万张云图,终于掌握了云霞与地震的对应规律。 1984年9月3日、4日,宋松根据观察到的地震云分析,经周密计算后向真部教授作了预报。结果与预报情况完全吻合。如此全面、准确的预报,在观云测震的历史上是罕见的。真部教授真诚地表示,在研究地震云方面要向中国学习。
【1956年9月13日】 IBM研发成功世界上首个电脑磁盘存储设备
1956年9月13日(农历1956年8月9日),IBM研发成功世界上首个电脑磁盘存储设备IBM350RAMAC,它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存储容量只有5MB。 1973年,IBM3340问世,他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包含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1965年IBM正要运送一台5MB的硬盘。
【1932年9月13日】 日本向我国东北武装移民
1932年9月13日(农历1932年8月13日),关东军制定《关于满洲移民要纲案》。 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在东北进行过多次农业移民试验,但规模较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强力掀起了向中国东北大规模武装移民的高潮。 这年6月,日本拓务省制定了移民计划,并由日本临时议会通过了500名满洲移民费预算。9月13日,关东军特务部制定了《关于满洲移民要纲案》,强调武装移民在军事、政治方面的目的是:“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的现实势力,以期日满两国国防充实、满洲国治安维持以及在日本民族指导下取得远东文化发展。” 它将以往推行的普通移民形式改变为特别的农业移民即屯田兵制移民形式。这些移民从在籍军人中招募,按军队形式编组,发给武器,实行边耕边战,在我东北建立起“开拓村”。
【1920年9月13日】 美国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1920年9月13日(农历1920年8月2日),新的统计报告表明,美国的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并且芝加哥、纽约等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是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的8.5%倍。城市里住满了不满足于小镇生活的年轻人,剧院、电影院及高薪工作都是他们家乡所没有的。 新来的意大利、希腊和波兰的移民也都喜爱城市生活。然而,没有预见的问题在增长:住房短缺,污水得不到处理,疾病泛滥,恶劣的住房条件又助长了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
【1968年9月13日】 苏联从捷克撤军
1968年9月13日(农历1968年闰7月21日),苏联从捷克撤军。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9月13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