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川乌、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性味:味辛,性热。有大毒。
归经:归心、脾、肝、肾经。
煎法:
适用体质:
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1.乌头碱具有镇痛、镇静作用。2.乌头和乌头碱具有局部麻醉作用。3.川乌总碱对各种致炎剂的致炎作用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明显镇痛作用。4.临床应用证明,乌头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5.乌头碱的水解产物乌头原碱有强心作用。乌头碱还具有降压、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6.去乌药碱可松弛离体气管、支气管痉挛,对哮喘有明显平喘的作用。乌头碱还对离体回肠有收缩作用,但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②《药性论》:"远志为使。忌豉汁。"川乌头食用方法川乌头选方川乌头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毒。消胸上淡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药性赋》:味辛,性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其用有二:散诸风之寒邪,破诸积之冷痛。
《本草纲目》:草乌,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本草备要》:功同附子而稍缓。附子性重峻,温脾逐寒;乌头性轻疏,温脾逐风。寒疾宜附子,风疾宜乌头。草乌头,大燥,开顽痰。辛苦大热。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颇胜川乌。然至毒,无所酿制,不可轻投。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