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12月5日】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病逝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又称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世界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著作达300卷之多。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 1870年12月5日,大仲马在法国西北部上诺曼底的迪埃普附近乡间去世,享年68岁。
【1791年12月5日】 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逝世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1756年生于萨尔兹堡。根据当代的考证显示,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中,莫扎特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同时他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其作品地位足以与巴赫及贝多芬相提并论,亦能让人感受到音乐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的转变。 1791年莫扎特逝于维也纳,年仅35岁。
【1997年12月5日】 作曲家王酩逝世
王酩(1934年11月8日-1997年12月5日),上海人,中国现代作曲家。 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1964年毕业后入中央乐团创作组从事音乐创作。 主要作品有为电影《海霞》、《黑三角》、《小花》所写的配乐以及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 此外,还有《小提琴协奏曲》、《沙鸥组曲》和长笛协奏曲《与海的对花》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作于1976年,是电影《黑三角》的插曲,在1980年被评为“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1981年又获全国优秀群众歌曲奖。 1997年12月5日,他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
【1926年12月5日】 郭松龄与张作霖在东北混战
1926年12月5日,郭松龄倒戈大军占领锦州。日本内阁决定:从其本土和朝鲜调动大批日军到满洲,增援张作霖。 同日,张作霖发表第二号警告,严禁对南满铁路两侧以及离铁路20华里以内有直接战斗行为,并禁止对附属地治安有紊乱之虞的军事行动,否则一概缴械。 18日,关东军司令官移驻奉天省城,坐镇指挥日军。
【1907年12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彪出生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失败后出逃苏联,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1892年12月5日】 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费迪南德·舍纳尔出生
约翰·费迪南德·舍纳尔(德语:Johann Ferdinand Schörner,1892年12月5日-1973年2月7日),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最后一位获得钻石橡叶骑士佩宝剑铁十字勋章的高级将领。 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舍纳尔于1892年出生于巴伐利亚慕尼黑,并曾在慕尼黑、洛桑和格勒诺布尔等各大学修习外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舍纳尔弃笔从戎。他对军队极为严格,曾因不经军事审判就直接处决士兵而颇受争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舍纳尔被送往苏联政治监狱服刑。获释后,他受到东德的工作邀请,但拒绝了,并因此在当地法院起诉。战争期间,舍纳尔对麾下军官处决的行为最终判处4年监禁。
【1901年12月5日】 “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出生
米尔顿·艾瑞克森(Dr. Milton Hyland Erickson,1901年12月5日-1980年3月25日),是医疗催眠、家庭治疗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疗的顶尖权威,被喻为“现代催眠之父”。 他在潜意识操作的研究及实务成就极具开创性,被誉称为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心理学学者尊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首席心理治疗师。 艾瑞克森的贡献在于治疗实务,他所研发的治疗方法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并公认对许多高效的心理治疗法起着重大的影响,这包括:短期策略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策略性家庭治疗、方案焦点治疗及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等多项主流治疗系统。
【2005年12月5日】 飞利浦集团第四任总裁弗里茨·飞利浦逝世
弗里茨·飞利浦(Frits Philips,1905年4月16日-2005年12月5日),荷兰企业家,飞利浦集团第四任总裁。 1891年赫拉德·飞利浦(Gerard Philips)和安东·飞利浦(Anton Philips)兄弟俩在荷兰埃因霍温建立了飞利浦公司。弗里茨是安东·飞利浦的儿子,于1905年生于荷兰埃因霍温。 他把飞利浦从一家荷兰本地公司变成了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他在二战中挽救了数百犹太人的生命,荷兰当地时间12月5日晚11点43分,100岁的弗里茨由于跌倒引起并发症而逝世。
【1989年12月5日】 国画家李可染先生逝世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别名李永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国画大师。 自幼习画,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1956年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其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享年82岁。
【1992年12月5日】 作家艾芜逝世终年八十八岁
艾芜(1904年6月2日-1992年12月5日),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人,中共党员,著名作家。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 1927年后在云南、缅甸做劳工,曾任报馆校对、副刊编辑、教师。1931年参加左联,从事专业创作,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委员、文化局长,四川省文联临时党组成员,省作协筹备组组长。 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南行记》,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山野》、《故乡》、《百炼成钢》等。 1992年12月5日,艾芜因患肺炎,引起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去世,终年88岁。
【1893年12月5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又称《藏印议订附约》、《藏印续约》,是1893年(光绪十九年)12月5日清朝与英国在大吉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由何长荣、赫政代表清政府与英国代表保尔签订,又称《中英会议藏印续约》。 条约签订后,中英双方根据其中关于通商、游牧权利及文移往来三项内容要"俟后再商另订"的规定,就这三个问题继续进行交涉。
【1926年12月5日】 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是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的16开期刊,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级机关报。该报由毛泽东等人筹办并任第一任主编。自第五期起,由共产党人沈雁冰、张秋人接任主编。 该报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报告,知名人士的专稿,部分新闻报道材料。此外,还辟有《反攻》专栏,刊发短小犀利的时评,注重用事实说话。
【1936年12月5日】 苏联1936年新宪法通过
苏联宪法,是确认和规定苏联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根本法。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先后于1918年7月10日、1924年1月31日、1936年12月5日和1977年10月7日颁布了4部宪法。宪法规定苏联的社会和国家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在苏联,有联盟宪法、加盟共和国宪法和自治共和国宪法3种类型。1977年宪法是苏联宪制史上的最后一部宪法,对现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法制建设仍有重要影响。
【1955年12月5日】 美国劳联和产联合并
美国劳工联合会,简称“美国劳工联合会”,是美国熟练工人的行业工会联合组织。成立于1886年产联,全称“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这是按产业原则建立的工会组织。 1950年7月,劳联和产联开始谈判合并问题。1955年12月5日,召开了第一次劳联和产联大会,宣布成立美国劳工联合会一产业工会联合会(即劳联—产联),正式实现合并。乔治-米尼当选为劳联—产联主席。
【1995年12月5日】 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被起诉
1995年12月5日,韩国检察机关对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进行起诉。 指控他在1988年2月至1993年2月任总统期间建立了约6亿美元秘密政治资金,并从30多家企业接受了约3.7亿美元的贿赂。
【1996年12月5日】 奥尔布赖特出任美国首位女国务卿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全名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1937年5月15日出生。她拥有捷克裔美国血统,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96年12月5日,在克林顿确定连任总统后,提名奥尔布赖特为国务卿候选人。经过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她在1997年1月23日正式宣誓就职。 奥尔布赖特从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担任美国第64任国务卿,她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目前,她担任乔治敦大学埃德蒙·A·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教授,并且通晓英语、捷克语、波兰语、俄语和法语。
【2013年12月5日】 南非国父曼德拉逝世
2013年12月5日(农历2013年11月3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长期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5岁,祖马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时说,曼德拉是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详”他去世时,家人都在他的身边。 祖马说:“我们民主国家的创始人曼德拉离开了我们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儿子,我们的人民失去了一位父亲……这是我们最悲伤的时刻”祖马说:“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天终将会到来,但我们仍然感到遭受了巨大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祖马说,曼德拉为自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的谦逊、爱心和人道精神赢得了人们的爱戴曼德拉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类的爱,他的品质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祖马呼吁南非人民继承曼德拉的遗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种族和性别歧视、日益民主和繁荣的公正社会祖马宣布,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 全国将从12月6日起降半旗致哀,直至国葬结束曼德拉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大批民众涌向约翰内斯堡豪敦区的曼德拉住所,以表达哀思35岁的恩科马泣不成声地说:“曼德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不仅南非人民享用不尽,全世界人民也将从中获益曼德拉没有走,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曼德拉今年6月8日因肺部疾病复发被送往比勒陀利亚的一家医院,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于9月初出院,返回约翰内斯堡的家中继续接受治疗曼德拉曾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入狱27年,在狱中感染肺结核,出狱后致力于推动种族和解1993年,他和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的最后一位总统德克勒克共获诺贝尔和平奖。 19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5年后卸任民众拿着鲜花蜡烛悼念曼德拉逝世反种族隔离斗士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开普省的特兰斯凯地区姆韦佐村他的父亲是滕布王朝的王室成员,是当地的一名酋长,曼德拉的母亲是父亲的四名妻子之一。 曼德拉的一个名字是罗利赫拉赫拉,在科萨语中,意思是“将树干拔出来”,也表示“麻烦制造者”曼德拉10岁的时候,父亲的突然辞世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变数曾得到父亲帮助的摄政王此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承担起抚养曼德拉成人的重任根据摄政王给曼德拉设计的人生:他将在长大后子承父业,成为当地的一名酋长。 不过,不安于现状的曼德拉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憧憬,当遭遇摄政王的“包办婚姻”时,他选择了外出负笈求学,从此阔别了自己出生、长大的故乡,开始了自己传奇经历“把牢底坐穿”的466/64囚徒曼德拉是家族中为数不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一。 离开故乡后,他来到黑尔堡大学读书,开始接触法律学,后来又遇到了自己的终生战友奥利弗·塔博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南非的种族矛盾已经十分突出,白人政府压迫黑人,引起了黑人的抗争曼德拉1944年加入了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并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 1961年,曼德拉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他被任命为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1962年8月,他被捕入狱,被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 曼德拉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被关押了18年,囚衣号码为466/64此后他又相继被转到另外两所监狱即便是身陷囹圄,曼德拉也没有放弃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坚持要求白人政府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并为此在狱中抗争27个春秋,备受迫害和折磨也始终未改变自己的初衷。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头发花白却依然不屈的曼德拉以胜利者的身份从监狱走出,被认为是整个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彩虹之国”的国父出狱后的曼德拉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掌权后的曼德拉没有报复南非的白人,而是向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在南非推行民族和解,借以抚平这个矛盾重重的国家的伤痕通过不懈努力,曼德拉终于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彩虹之国,无论肤色,无论性别,均可以自由、平等的生活在这个新南非。 曼德拉的举动也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他也与昔日的对手德克勒克在1993年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世纪之交时,他还入选“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二十人”1999年,声誉达到丁峰的曼德拉没有寻求连任,而是选择了急流勇退退休后的他,也没有完全退出公众视野,而是继续推动非洲国家在反对艾滋病等方面的努力工作。 2009年11月10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7月18日他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做出的贡献2010年后,曼德拉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20多年的牢狱生活让他的肺部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因此数次入院接受治疗2013年6月8日,他再次因为肺部感染紧急入院。 在此后的半年中,疾病和衰老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两个对手曼德拉曾结过三次婚,育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外交部:曼德拉是中国人民老朋友对其逝世表哀悼洪磊表示,曼德拉先生是南非反种族隔离斗争的著名领袖、新南非的缔造者,也是享誉世界的卓越政治家他不仅被南非人民尊为“国父”,也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2008年12月5日】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
2008年12月5日(农历2008年11月8日),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闭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闭幕式王岐山表示,在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直接指导下,本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完成全部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确立两年来,累计取得189项成果,双方还就中美一系列双边领域以及国际经济金融问题、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包括落实20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达成的共识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泛赞誉。 王岐山说,两年来,中美双方代表团和工作团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付出了辛劳和智慧,建立了深厚友谊在此我要向双方团队尤其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美方代表团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衷心感谢我们期待着与美方继续开展坦诚务实的对话,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坚信,中美关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保尔森表示,这次对话会非常成功,富有成效能有幸参与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与双方的优秀团队一同共事,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在此我愿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保尔森说,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使双方找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解决复杂问题的途径两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确立了许多重要的原则。 我相信,这些原则的精神和我们迄今的成功经验是会继续下去的,我对此充满信心闭幕式后,王岐山和保尔森共同会见了中外记者。
【1998年12月5日】 重犯张子强终审被判死刑
1998年12月5日(农历1998年10月17日),张子强写给妻子的绝笔信。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案公审现场1998年12月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等36人非法买卖、运输爆炸物,非法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私藏枪支、弹药,走私武器、弹药,绑架,抢劫,窝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子强、陈智浩、马尚忠、梁辉、钱汉寿等5名主犯的一审判决,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依法核准其死刑。 宣判后,上述5犯被依法执行枪决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11月12日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后,张子强等29名被告人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从轻或减轻处罚。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组成了合议庭,经阅卷、讯问有关上诉人和原审被告人,听取了辩护律师的意见,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张子强提出的上诉理由,均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纳;其他上诉人除余汉俊、陈树汉的量刑失重外,其余所提出的上诉理由经查均不能成立。 经合议庭评议,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判决驳回张子强等27人上诉,维持原判;分别对余汉俊改判有期徒刑15年,对陈树汉改判有期徒刑5年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依法核准张子强、陈智浩、马尚忠、梁辉、钱汉寿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核准李运、朱玉成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张子强张子强张子强延伸阅读:张子强写给妻子的绝笔信延伸阅读:张子强写给妻子的绝笔信张子强伏法后,作家立言曾亲赴泰国采访张子强之妻罗艳芳,据此写成《逆水女人——世纪贼王张子强之妻罗艳芳自述》一书(群众出版社出版)书中披露了张子强给他的妻子罗艳芳写的一封绝笔信。 信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阿娜(罗艳芳):我知道你已想尽了办法,我也知你祈祷了千万遍,每当我在黑暗中时,我都感到了你的声音可是实在是对不起,我还是要走了我曾经想到过我们的晚年,是在一个安静的小镇里度过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钓鱼、养鸡,然后等待孩子从学校回来可是,当我想起这样做时,已经晚了,已经没有人会给我这个机会了。 当一个人真正感到了生命要结束时,才会发现安静地坐在一张凳上,是多么的幸福如果有一个妻子,有两个孩子,那个世界除了是天堂,还能是什么呢?我后悔认识你,后悔我们有一次那样的相识,如果我们早一点认识,或许我就不会再在黑社会混了或许我可以做一个平庸的丈夫,那才是人间的日子啊,天天可以和老婆亲热和吵架,那才是天堂啊。 我不知道你现在还有多少钱,不过,无论剩多少,还是离开香港吧,到一个有湖的地方去居住,带上我对你的思念我希望你抚养好两个孩子,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你我已经不需要他们的爱了我也无法再爱他们。 不要告诉他们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告诉他们,他们的爸爸很爱他们,希望他们长大以后,好好读书,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要善于做一个平民,一个能吃饱,能有衣穿,不时可以弄些小钱回来花的平民照顾好我的母亲,我从来就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快乐,这一辈子,除了你之外,她也是最爱我的人我爱她正如我爱你一样。 阿娜,相信我,不要难过,我真的是在一种很平静的心绪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平静,感到无欲无求你救过我多次,多谢你了!没有你,我早就离开了人间!吻你!子强。
【1979年12月5日】 联合国《关于月球的协定》签字
1979年12月5日(农历1979年10月16日),第34届联合国大会未经投票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活动的规定》,简称《关于月球的协定》。该协定内容涉及探索和利用月球、自由进行科学研究、矿物品的取样和保护、设立月球登陆基地以及向月球发射航行站等问题。 主要规定有: - 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月球不得由国家依据主权要求,通过利用、占领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据为己有; - 月球应供全体缔约国为和平目的加以利用; - 在月球上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或从事任何其他敌对行为或以敌对行为相威胁均在禁止之列; - 禁止在月球上建立军事基地、军事装置及防御工事,试验任何类型的武器及举行军事演习; - 月球的探索和利用应是全体人类的事情并为一切国家谋福利,不问他们的经济和科学发展程度如何。
【1969年12月5日】 英国物理学家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出生
1969年12月5日(农历1969年10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出生于英国肯特,卒于意大利考摩湖畔。 1947年,鲍威尔与朱赛普·欧西里尼、H.Muirhead和年轻的巴西物理学家恺撒·拉特斯一起发表了关于使用照相技术发现π介子的论文。为此,他于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证明π介子是汤川秀树在1935年在他的核物理理论中预言过的一种亚原子粒子。 1955年,鲍威尔参加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63年12月5日】 中国国产歼-6型歼击机开始装备部队
1963年12月5日(农历1963年10月20日),中国国产歼-6型歼击机开始装备部队。 该机最早由沈阳飞机厂(现沈飞集团)研制。自1953年起,该厂参照前苏联米格-19波(Л)型和埃斯型歼击机进行研制。 工厂称其为“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试飞员是吴克明。 9月30日,正式宣布首飞成功。
【1955年12月5日】 美国黑人发起抵制公共汽车运动
1955年12月5日(农历1955年10月22日),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蒙特马利市,美国黑人发起抵制公共汽车运动。第一个在公共汽车上对白人说“不”的罗莎-帕克斯,在下车后即被捕。 1955年,当地黑人领袖召开会议,决定从12月5日开始抵制所有的公共汽车。26岁的马丁·路德·金领导人们开始了长达381天的抵制公共汽车行动。 经过努力,1956年11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蒙哥马利市的种族隔离做法违反宪法。
【1986年12月5日】 加拿大科学家跨越动植物基因移植鸿沟
1986年12月5日(农历1986年11月4日),加拿大科学家跨越动植物基因移植鸿沟。 1986年12月5日,加拿大科学家跨越动植物基因移植鸿沟。
【1987年12月5日】 “卡松号”遇难23名中国船员丧生
1987年12月5日(农历1987年10月15日),悬挂巴拿马国旗的“卡松号”货轮在离西班牙西北海岸菲尼斯特雷区约15海里处遇难。船上共有31名中国船员,其中23人丧生,1人失踪,7人脱险。“卡松号”全部船员均为中国人,其中24人来自福建省,7人来自香港。 据脱险者所述,12月5日上午6时左右,装载易燃物品的“卡松号”船头突然起火。尽管全体船员奋力抢救,但由于易燃品连续爆炸和船舱内发生大火,船长被迫命令全体船员弃船下海。当时出事海面风大浪急,第一批离船的24人乘坐的救生艇被海浪打翻,致使1人失踪,23人丧生。 第二批下海的5人也被风浪打翻,但他们抓住救生筏随浪飘流,后被途经该海域的英国和意大利船只救起。留在船上的两人亦被直升机救走。
【1949年12月5日】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农历1949年10月16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于1940年12月30日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撤出延安以后,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并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5日】 百团大战结束
1940年12月5日(农历1940年11月7日),百团大战结束。 八路军光复娘子关。百团大战又称晋南游击战,是指在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包括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共约40万人发动以破袭战为主的对日战役。 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
【1939年12月5日】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开始
1939年12月5日(农历1939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命令胡宗南部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先后占领淳化、洵邑、正宁、宁县、镇原5个县城,并调动大军准备进攻延安12月1日,阎锡山命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于5日进攻日军,此举将使该部置于日顽两面夹击境地。 因此第二纵队拒绝执行命令阎便宣布第二纵队为“叛军”,下令“讨代”,以6个军的兵力,向隰县、孝义一带的新军攻击3日,王靖国第十九军、陈长捷第六十一军将决死二纵队一九六旅旅部包围解决第二纵队苦战突围,部分转入晋西北阎随即袭击八路军后方医院,惨杀隰县等6个县的政府、牺盟会干部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伤病员千余人。 同时,阎令赵承缓进攻晋西北抗日决死队和第一一五师第三五八旅中共领导的山西抗日决死队誓师自卫,坚决反击阎军进攻在晋东南,阎军孙楚部暗结日伪军,进攻决死队第三纵队,杀共产党领导的军队600余人,绑架千人沁水、阳城、晋城、浮山、长治等抗日政权被摧毁4日孙楚捣毁南阳城牺盟会的《新生报》社,编辑王良被活埋。 1940年2月,冀南地区的国民党军石友三部攻打八路军3月,蒋介石命令朱怀冰部进攻太行山的八路军针对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八路军总部将三五九旅由晋察冀根据地调回陕甘宁边区,配合留守部队,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摧毁绥德分区5个县的反动政权。 在太行区、冀南区,八路军奋起还击朱怀冰、石友三部的进攻,消灭朱部3个师,石部被击溃。
【1941年12月5日】 苏联在莫斯科城下向德军发起反攻
1941年12月5日(农历1941年10月17日),苏联在莫斯科城下向德军发起反攻严寒、大雪和苏联人的必胜信念阻止了纳粹的闪击战1941年11月中旬,德军已从北,南、西三个方向围住了莫斯科,总兵力达80多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和步兵师他们在航空兵和火炮支持下,从各个方向突击莫斯科守备部队。 他们不顾一切,不惜一切代价要冲进莫斯科最凶猛的进攻遇到了最顽强的防御在最危机的时刻,朱可夫接到了斯大林的一个电话,他在回忆录中复述了斯大林当时的原话:“朱可夫同志,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是在怀着内心的巨大痛苦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的回答。 ”朱可夫诚实地回答说,红军能够守住莫斯科,但至少还要补充两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12月2日,德军的一个侦察营突入莫斯科城郊,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但很快就被击退这是德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克里姆林宫。 1941年12月5日是关键性的一天,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几百公里长的半圆形阵地上,全线被制止住了,攻防双方都己精疲力尽,这时就看谁能获得一支强大的生力军的增援了这是斯大林久久等待的时刻他手上有强大的预备队,但得看什么时候用他必须等到德军已不可能投入新的重兵集团时,再放出自己的重兵集团。 苏军将由3个方面军共15个集团军实施反攻12月6日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在环绕莫斯科几百公里的前沿上,朱可夫指挥反攻部队全线出击大批后来被德国人称为“西伯利亚人”的苏联生力军,突然出现在阵地上“西伯利亚人”身着厚厚的冬装武器精良,适应深雪作战,带着虎虎生气,横扫过来。 德军的防线被不断突破,随着一个一个局部的突破,防线开始全线动摇终于,德军撤退了德军两年多来所向披靡,这是第一次在一个优势对手面前大步后撤德军的后撤持续了两个多月。 在此期间,希特勒不断地发脾气,不断地命令:不准后撤!东线的德军将领都很纳闷,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只有撤下来才能保存住部队,希特勒为什么一再不容许后撤?但正如后人所指出的,希特勒是对的。 如果他允许撤退,那就会出现与拿破仑大军同样的情况,部队因后撤而溃散,失控了的部队,将三三两两地徒步通过风雪弥漫的俄罗斯旷野,由于己不可能组织起防线,他们只能葬身于漫天的风雪之中……。
【1926年12月5日】 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克劳德·莫奈逝世
1926年12月5日(农历1926年11月1日),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克劳德·莫奈逝世。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 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1901年12月5日】 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立者海森堡出生
1901年12月5日(农历1901年10月25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立者海森堡出生(Werner Heisenberg)。 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可用于研究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和分子内部的其它粒子的运动,从而引发了物理界的巨大变化,开辟了20世纪物理时代的新纪元。为此,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继爱因斯坦和波尔之后的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
【1847年12月5日】 广州黄竹岐人民抗英
1847年12月5日(农历1847年10月28日),广州黄竹岐人民抗英,当天六名英国侵略者携带手枪等凶器,闯入广州城西黄竹岐村,与村民发生冲突,当场打死村民一人、重伤一人村民无比愤慨,将六名英国强盗全部殴毙,弃尸河中。 清两广总督耆英闻讯,急忙派兵前来镇压,先后逮捕村民十七人,以讨好英国侵略者但侵略者并不以此为满足,英国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德庇时亲率兵舰来广州,要求耆英将参与抗英之村民不分主从,全部处斩,“并将黄竹岐及毗连之滘表,坑滘二村洗平,以昭儆戒。 ”按《大清律》,互殴致命人命,罪不至斩,何况村民抗暴自卫,实属无罪,但耆英不敢得罪英国殖民者,竟下令将捕押村民四人立斩、一人斩监候、一人绞监候、三人充军、六人杖一百徒三年还向德庇时照会表功:“本大臣因与贵国和好,特为从严惩办为英人伸冤,亦可谓不遗余国”黄竹岐事件的发生,激起广州各界强烈义愤。 上层士绅联合向德庇时发出公启,驳斥英方无理要求;社学知识分子态度更为强烈,他们四处散发《阖省社学同启》,痛斥耆英的卖国罪行:“哀哉!痛哉!中国之受辱,一至于斯也!耆英之误国残民,竟至此极也。 ”“其视我民为何国之民?自视已身为何国之臣?自有权奸以来,未有丧良心、无廉耻若耆英之极也!”并警告英国侵略者,如再到黄竹岐一带挑衅,社学将“传齐诸路壮勇,到十三行将鬼楼鬼种尽行诛戮烧毁,以相报复”由于广大民众的团结斗争,英方终于未敢再到黄竹岐一带骚扰,耆英的卖国嘴脸也因此而暴露天下。
【1838年12月5日】 中国平民教育家武训诞生
1838年12月5日(农历1838年10月19日),中国平民教育家武训诞生,中国近代著名平民教育家,群众办学的先驱者山东省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家境贫苦因家中行七,取名武七,后改名武训。 从21岁(清咸丰年间)起,武训以行乞的方式集资兴办义学,目标是“使他们(贫苦人家子弟)无钱也能读书,使他们读了书不再被人欺”在30多年的时间内,武训乞讨的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省。 武训在行乞过程中,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奇特的造型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先是卖掉右边的辫子,剃光了右边的头发;后来又剃光了左边的头发,而在右边又留起一撮头发也表演“拿大项”、“蝎子爬”的节目,或给人当马骑,供人取乐,甚至吃粪便、砖瓦,以得到办学的款项。 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武训已经靠乞讨所得的款项置买了230亩田地作为学田,积蓄3800余吊钱于是他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兴办起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跪请他们任教,并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当年就招收了50多名学生,学费全免,办学所需经费就从他置办的学田中支出。 在这之后,每逢开学第一天时,武七都要先拜老师,次拜学生,这种仪式持续多年1890年,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22年(1896年),临终那年,在临清建成了御史巷义塾(现临清实验小学)武训为了一心一意兴办义学,甚至坚持一生不娶妻室。 武训一生劳苦,对自己又十分节俭,终因积劳成疾,于光绪22年(1896年)4月23日,在临清御史巷义塾内(现临清实验小学)含笑去世,终年59岁,葬于堂邑崇贤义塾东侧有万人以上群众,包括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全体官绅,参加了武训的葬礼。
【1408年12月5日】 金帐汗国军队在亦敌忽率领下进抵莫斯科城下
1408年12月5日(农历1408年11月18日),金帐汗国军队在亦敌忽率领下进抵莫斯科城下。 此前,蒙古军连续烧毁了诺夫哥罗德和戈罗杰茨。 尽管蒙古军队给俄罗斯各国造成了一定损失, 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莫斯科公国的赔款后撤煺。 此次事件成为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入侵。
【1377年12月5日】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
1377年12月5日(农历1377年11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是朱标他是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在位4年,年号建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 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 因此太祖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从年号来看,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藩,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藩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对建文帝造成严重威胁。 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可以说建文帝的削藩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 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于是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朱棣到了皇宫,看见宫中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靖难之役”宣告成功,朱棣称帝,改年号永乐,朱棣就是明成祖。 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建文帝的下落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 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 《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 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士,这显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访建文帝的。 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1407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 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1950年12月5日】 《印度-锡金和平条约》签订
1950年12月5日(农历1950年10月26日),《印度-锡金和平条约》签订锡金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面积仅为7298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左右,经济以农业主,工业不发达锡金王国于17世纪建国1887年,英军强占锡金1890年,锡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英帝国主义退出南亚地区后,锡金未能获得独立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政府派兵进驻锡金。 1950年12月5日,印度与锡金签订《印度-锡金和平条约》,条约共13条,主要内容: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在内政方面享有自治权;印度政府负责锡金的防务和领土完整,印度有在锡金境内驻军的权利,锡金政府未经印度政府事先同意不得输入任何武器和军用物资;锡金的对外关系由印度政府办理和调节,锡金政府不得同任何外国交往。 1968年8月,甘托克发生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锡金的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伽尔提出锡金要锡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锡条约1973年4月,印度军队开进甘托克,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 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锡金协定》,规定印度政府不仅对锡金的国防和外交“负完全责任”,而且对锡金的内政和经济“负责”该协定削弱国王权力,使锡金的内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1974年5月11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度派顾问来为锡金制订宪法。 同年9月4日和7日,印度议会两院先后通过“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席位1975年4月9日,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国王被软禁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公民投票”印度议会也通过决议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1492年12月5日】 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第一次踏上伊斯帕尼奥拉岛
1492年12月5日(农历1492年11月16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踏足此岛,并以西班牙的国名命名其为伊斯帕尼奥拉岛。 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发现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主要为泰诺人。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当时岛上已经有五个印第安土著部落,他们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庄里,捕捉鸟类、鱼类、啮齿类动物,并耕种土地。 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用石斧开垦,用木铲耕种,主要的作物是木薯和甘薯。
【1757年12月5日】 普鲁士与奥匈帝国间的洛伊滕之战爆发
1757年12月5日(农历1757年10月24日),普鲁士与奥匈帝国间的洛伊滕之战爆发。普、奥两军会战于洛伊滕。 1757年11月罗斯巴赫之战后,为了彻底击败奥军,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率军经过15天急行军,于11月下旬进抵西里西亚。奥军统帅洛林的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对普军的逼进大为震惊,于12月4日率部6.6万人西渡施韦德尼茨河迎敌。 渡河后,发现普军已占领洛伊滕西20公里的诺伊马克特,遂以洛伊滕为中心布阵。12月5日凌晨,普王率部3.6万人成4路纵队向洛伊滕开进。奥军人数众多,阵地坚固,但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普王利用薄雾天气击溃奥军前卫5个团,又利用地形佯攻奥军右翼,然后把大部分军队向奥军左翼发起强有力的斜向突击。 普军从东、南、西3个方向发起总攻,奥军迅即全线崩溃,余部回渡施韦德尼茨河,退守布雷斯劳。 此战,奥军伤亡近万人,被俘1.2万人;普军仅损失6000余人,粉碎了奥、法、俄反普同盟的战略包围。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12月05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