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1月7日】 晚清重臣李鸿章逝世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晋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他为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会议。到会代表600余人。 大会宣布成立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设立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
【1987年11月7日】 我国首次分离出艾滋病毒
1987年11月7日,我国医学研究人员首次从一位外国来华的艾滋病人血液中成功分离出艾滋病毒。 这些病毒经特异性血清证明为艾滋病病原体。之后,传代到对艾滋病敏感的白血病细胞后再次通过艾滋病特异血清验证了这一结论。 这次分离对于我国艾滋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分离艾滋病毒的工作是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承担的。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人民在В.И.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的。此次起义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因此得名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2年11月7日】 北京政府不承认《俄蒙协约》
《俄蒙协约》,1912年11月3日,沙俄不顾中国政府不承认外蒙独立的严正声明,强迫外蒙傀儡政府签订该协定。声明称“蒙古对中国的过去关系已经终止”,并规定俄国政府“扶助蒙古的自治”在外蒙古享有特权。 同年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概不承认俄国与外蒙叛乱集团所订任何条约。
【1918年11月7日】 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成立
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独立的临时人民政府在卢布林宣告成立。它是由波兰社会民主党、农民党,以及毕苏茨基的“波兰军事组织”的代表组成的左翼联合政府。加里西亚社会民主党领袖伊-达申斯基任总理。 波兰人民经历了123年的亡国生活,重又恢复了独立,开始了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
【1920年11月7日】 《共产党》杂志秘密发刊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刊,秘密出版发行。 李达任主编,撰稿人一概不署真名。
【1931年11月7日】 新华通讯社成立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为现名。 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之一、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的一个正部级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 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法、文、阿拉伯、葡萄牙、日文等发稿。
【1931年11月7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由苏共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所建。最初的“首都”定在中国境内的江西省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它是后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的影响。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
【1944年11月7日】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到达延安
1944年11月7日,美国总统私人特使,并内定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赫尔利由林伯渠陪同,自重庆飞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亲临机场迎接。 赫尔利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周恩来举行了多次会谈。
【1975年11月7日】 孟加拉国扑灭一次军事政变
1975年11月7日,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齐亚·拉赫曼在孟加拉国武装部队和人民的支持下, 扑灭了孟加拉国陆军参谋局局长哈立德·穆沙拉夫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
【1980年11月7日】 黄热病在加纳和拉美流行
1980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公布的一份流行病统计材料说,一九七九年起黄热病继续在非洲的加纳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肆虐。 在非洲,一九七八年黄热病发病五百零六例,其中一百二十例死亡。上述病例几乎全部发生在加纳。 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去年共有二百零五人患黄热病,其中一百六十一人死亡。
【1989年11月7日】 贝利宣布参加巴西总统竞选
1989年11月7日,巴西前超级足球明星贝利宣布,他希望参加1994年下届巴西总统竞选。 贝利的真名叫埃德松·纳西门托,这一年49岁。他曾三度在世界杯足球赛上为巴西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贝利7日说,他不准备参加本届总统竞选,而是打算5年后参加下一届的竞选。他说,竞选总统光靠知名度不够,他将提出自己的政治观念。
【1992年11月7日】 前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主席杜布切克逝世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1921年11月27日—1992年11月7日),捷克的政治家,布拉格之春的领导人。他担任过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68~1969),以及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1968~1969, 1989~1992)。 1992年9月1日,杜布切克因为车祸重伤,在同年11月7日逝世。
【1994年11月7日】 斯里兰卡选出女总统
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是斯里兰卡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她于1945年6月29日出生在科伦坡,1967年赴法国留学,1970年获巴黎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曾在印度尼赫鲁大学和英国布拉德福大学任客座讲师。 从1974年起随其母从政,她先后担任自由党妇女联盟执委和国家土地改革委员会合作安置司司长。1976年至1979年,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特别顾问;1984年脱离自由党另组人民党;1992年重返自由党,任中央委员。 1993年出任自由党副主席、西方省首席部长。1994年8月出任总理,同年11月7日当选总统,并在1999年12月连任(至2005年11月)。
【1996年11月7日】 美成功发射火星探测飞船
美国于1996年11月7日发射的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经过10个月的飞行,于1997年9月11日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并开始对火星进行考察。 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质量为1031千克,载有7台仪器。它是美国火星生命计划的一部分,主要任务包括拍摄火星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研究火星的地貌和重力场;探测火星的天气和气候;分析火星表面和大气的组成。
【1996年11月7日】 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选为日本首相
桥本龙太郎(1937年7月29日-2006年7月1日),日本前首相(1996年1月11日-1998年7月30日)。他居于东京都港区南麻布,血型为AB型。桥本的爱好很广,包括剑道、书法、读书、登山、摄影、滑雪和游泳等。他的座右铭是:“以诚相待、初心不忘”。他育有五子女。 1996年11月7日,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选为日本首相。在任期间,他曾于1997年参观中国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并写下“以和为贵”,成为进入该馆的第一个在位日本首相。
【1949年11月7日】 陇海铁路全线通车
1949年11月7日(农历1949年9月17日),在新中国建立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铁路职工的奋战下,陇海铁路全线通车。 全长为1226公里这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的全线通车,对新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5年11月7日】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首次会面
2015年11月7日(农历2015年9月26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后海峡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具有里程碑意义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有利于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这次会面除了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对于亚太乃至国际形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两岸共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都会产生一种激励和振奋的作用身份非同寻常:两岸领导人会面互称“先生”此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曾有过多次会面。 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此后,国共高层“会晤”成为惯例但是这次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的身份是两岸领导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 据消息透露,两人见面时将互称“先生”,这是经双方商定的,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时机非同寻常:关键节点为两岸关系定调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入,政治互信的不断强化,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时机可以说已经成熟了,因此这次见面是顺势而为的。 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将举行换届选举在这个时候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两岸关系将会产生指向定锚的作用,对于巩固7年来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指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面将会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岛内无论谁上台,只要两岸关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关系就能和平发展,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方向,前景就不会乐观。 场合非同寻常:新加坡会面具有历史传承意义这次两岸领导人选择在新加坡会面,重要原因之一是这里是1993年汪辜会谈的地点,新加坡为两岸搭建了沟通的机制和平台,选择在这里进行两岸领导人会面具有历史传承的意义两岸过去在接触中对于领导人会面的地点曾有过多种设想:在大陆、台湾或者第三地。 如果选择在第三地会面,最重要的一个考虑是这个场合不会对两岸关系有其他因素干扰,不会为两岸关系引入更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新加坡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习近平先说完,马英九紧接在习近平之后发表谈话,之后会场维安人员劝退所有记者,两人则继续长达数十分钟的闭门会谈闭门会谈前挥手致意。 人民网记者讲述现场细节:习近平问:“马先生,可以开始了吗?”习马会上,习近平马英九分别谈论会谈理念时,记者注意到直播画面中马英九手里拿着讲稿据台湾媒体报道,这是马英九亲自修改后的讲稿亲自修改讲稿是马英九的习惯,在习马会前24小时内忙着修改多场谈话文稿是他的议程之一图为马英九在闭门会谈现场。
【1984年11月7日】 我国法学家倪征噢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1984年11月7日(农历1984年10月15日),中国著名国际法专家、中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倪征噢在联合国当选为国际法院的法官。这是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后第一次当选参加国际法院的工作,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设在海牙的主要司法机构,由十五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联大全体会议和安理会今天上午同时分别举行会议,均以超过半数的多数票选出五位新的法官,以接替即将任期届满的法官。 与倪征噢同时当选的另外四位法官是:延斯·埃文森(挪威)、特斯林·奥拉瓦莱·伊莱亚斯(尼日利亚)、小田滋(日本)和曼菲雷德-拉赫斯(波兰)。倪征噢获选后,许多国家的代表和友好人士纷纷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倪征噢说,他的获选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也反映了友好国家对中国的尊重和积极支持。倪征噢表示,他将同国际法院的同事们一起,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原则,来处理和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促进各国的合作和友好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伸张正义、消除歧视和不平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1年11月7日】 墨索里尼成立法西斯党
1921年11月7日(农历1921年10月8日),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党为民族主义法西斯党,并自称是这个党的“总裁”,即领袖这个以意大利为根据地的运动始于1919年,是对战后革命运动的一种反动它一直疯狂地反对共产主义。 墨索里尼战前是米兰社会主义党日报《前进报》的编辑战后不久,他便与意大利的实业家、地主和军官一起组织了“战斗的法西斯党”,与一切社会主义者断绝了关系法西斯党的党名来自古罗马权力的象征--法西斯(一种木棒束上插有战斧的武器,为古罗马长官出巡时所持的标记)该党以“右翼激进主义”在政治界闻名于世。 这种法西斯运动强调国家崇高和个人对领袖的绝对服从严格的法律和命令,维护严格的阶级结构是该党的原则意大利的观察家们认为,这个党的目标是必要时对社会主义者进行思想上和军事上的斗争法西斯党军队融为一体它的黑衫党员使用古罗马武士的敬礼,遵守严格的军队般的纪律法西斯党出现之后,意大利的政治斗争白热化了。 墨索里尼认为当时的博诺米内阁是不会长久的,他加紧步伐让政局进一步混乱,以最后夺取政权果然,1922年2月,博诺米内阁就倒台了继博诺米上台的是法克塔,这时意大利的政局进一步恶化7月,在墨索里尼的威逼下,法克塔下台了政府的无能,使墨索里尼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不久,他就“进军罗马”了。
【1914年11月7日】 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
1914年11月7日(农历1914年9月20日)下午4时,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德军在青岛的总兵力为10735人,日本调集兵力5万余人,内有英军1682人。 日军从海上攻击,又先后于龙口、崂山湾登陆,迂回背击青岛。经两个多月的陆海激战,德军终于投降。 日军于11日上午10时入城;14日,发表占领青岛宣言;16日,举行入城仪式;27日,日本天皇发布命令,在青岛设守备军司令部,任命神尾中将为青岛守备军司令官。青岛又沦为日本殖民地。 日德交战中,中国人民遭受极大损失。日军不仅占领青岛市,还侵占莱州、平度、即墨、胶州、潍县、张店、济南,并劫取了胶济铁路全线。 11月16日,日军举行占领青岛入城式。
【1896年11月7日】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陆皓东
1896年11月7日(农历1896年10月3日),陆皓东英勇就义被孙中山称誉为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陆皓东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1868年9月30日(清同治七年八月十五日)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微乡。 陆皓东家乡与孙中山邻近,年龄也仅相差两岁,他俩从小就很要好1883年秋,孙中山由檀香山回国孙中山向陆皓东介绍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使陆的眼界大为开阔有一天,他俩为破除迷信,得罪了当地的豪绅地主孙中山被迫去香港,陆皓东也离乡到上海1890年,陆皓东回家乡结婚。 此时孙中山常往来于香港、广州,与陈少白、尢烈、杨鹤龄等互抒救国抱负,决心从事革命斗争陆皓东便留下来参加他们一起活动1893年,陆皓东与尢烈、郑士良、程奎光、程壁光等参加孙中山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召开的会议,酝酿创立革命组织——兴中会。 第二年春天,陆皓东随同孙中山经上海往天津向李鸿章上书,要求清政府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使国家富强昌盛经过几番努力,未获李鸿章接见孙中山和陆皓东接受了这一教训,认识到和平改良的办法不行这年冬天,孙中山往檀香山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陆皓东则与尢烈等人在广州、香港一带从事革命联络工作。 1895年1月,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到香港,陆皓东与杨衢云、陈少白、郑士良等积极协助孙中山筹建兴中会总部2月,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4月,中日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情愤怒,为革命带来有利的客观形势。 兴中会总部立即决定发动武装起义,袭取广州做革命的根据地起义决定后,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到广州筹备在双门底的王家祠设立革命总机关,为掩人耳目,假名“农学会”,由陆皓东负责主持经过几个月准备,10月26日举行起义起义的秘密被侦破,两广总督谭锤麟急调兵千余名回城防范,同时派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 陆皓东得到消息,立即通知各同志迅速躲避他冒险焚烧会员名单时被捕陆皓东被捕后,清朝广州地方官员对他严刑审讯,迫令他供出同党他宁死不屈,当庭挥笔写下一篇痛斥清政府腐败专制、投降卖国的“供词”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11月7日英勇就义。
【1885年11月7日】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完工
1885年11月7日(农历1885年10月1日),最后一颗道钉在连接太平洋铁路东西段的卑诗省克莱拉奇敲定标志着这条横跨加拿大的铁路大动脉正式建成这一天,位于加拿大西海岸老鹰山口附近的克莱拉奇聚集了一大群人。 身穿礼服、头戴大礼帽的唐纳德·史密斯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拿起铁锤,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筑工程的最后一颗道钉敲进铁轨从此,太平洋沿岸与加拿大的心脏地区蒙特利尔连接起来了太平洋铁路的建成,打通了加拿大东西两岸,意义重大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建立时,西部广大地域仍是荒野一片,东部至西部没有铁路相连接,交通极不便利。 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加拿大东部到西部的时间据资料记载,在铁路建成前的1869年,从西部的维多利亚到东部的蒙特利尔,需要56天;而在铁路建成后的1886年,只需要5天17个小时。 应该说,太平洋铁路是加拿大首条越洲铁路,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全加拿大唯一的长途客运运输路线,成为加拿大人和移民在各省之间、东西部之间主要的交通通道,便利大众来往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全长8700多公里,是连接加拿大东西部地区的运输大动脉它从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到加拿大东部城市蒙特利尔,横穿哥伦比亚山脉和洛基山脉。 100多年前,在原始状态的崇山峻岭中修筑这条铁路,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今,太平洋铁路最后一颗道钉敲进铁轨的地方成为一个旅游点很多来到加拿大的中国人,都会参观这个太平洋铁路的纪念地,与其说是想看到这最后一颗金色道钉,不如说是来缅怀那些为铁路而献身的华工。 加拿大第一任总理麦当劳曾说:“没有华工,太平洋铁路就不可能如期完成,也就不可能有西部的开发”。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11月07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