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8日】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逝世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简称毕加索,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73年4月8日在法国慕景市过世。
【1938年4月8日】 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安南出生
科菲·安南,全名是科菲·阿塔·安南(Kofi Atta Annan),1938年4月8日出生,加纳库马西人。他于1972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通晓英语、法语及非洲多种语言。 他倡导集体安全、全球团结、人权法治,维护联合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权威,并在2001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2012年2月23日,安南出任联合国与阿盟联合特使,到叙利亚等国展开斡旋行动,以解决叙利亚危机,并提出了安南六点和平计划。2012年8月2日,安南决定辞任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并指安理会缺乏团结。2012年8月31日任期结束。
【2001年4月8日】 开国少将王政柱逝世
王政柱(1915年10月15日-2001年4月8日),原名王正柱,湖北省麻城县银树村银树湾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1931年参加革命,历任八路军总部司令部参谋、中央军委第一局处长、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2001年4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94年4月8日】 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宣布辞职
细川护熙,日本第79任首相,近卫文麿之外孙。他于1938年1月14日出生在日本东京。 1963年,细川从上智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加入朝日新闻社,担任社会部记者。 1993年6月,在自民党的小泽一郎、羽田孜等人倒戈的情况下,宫泽喜一政府垮台并重新选举。之后,细川护熙组成了非自民·非共产联合政权。 细川是日本1955年后第一位非自民党首相。上任后,他以毫不含糊的语言承认了日本帝国时代所犯下的战争罪行。 1994年4月8日,细川正式宣布辞职。
【1939年4月8日】 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
1939年4月8日,意大利军队入侵巴尔干小王国阿尔巴尼亚,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国王索古被赶下了王位,他可望到希腊寻求避难。 希腊是这一地区唯一对墨索里尼的意图感到忐忑不安的国家。
【1908年4月8日】 中国清末地图学家邹代钧逝世
邹代钧,(1854~1908)字沅帆,又字甄伯,湖南新化人(今湖南隆回境内)生于咸丰四年(1854),卒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六日(1908年4月8日)。他是中国清末地图学家,中国近代地图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外彩色地图铜版印刷的创史人,曾教过光绪、宣统两代皇帝的书。 他的祖父汉勋学问广博,擅长地理沿革,他受其影响自幼爱好史地。光绪十一年(1885)秋以随员身份出访英、俄,归国后于1896年在湖北武昌创立舆地学会,从事地图译绘工作,并编绘多幅地图,多用圆锥投影法,并标明比例尺。 舆地学会共译绘中外舆图700多幅,推动了中国近代地图事业的发展。他还曾在学校教授地理课程,著有《西征纪程》、《湖北地记》、《中国海岸记》等著作。
【1968年4月8日】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被迫害致死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女,中国黄梅戏演员,乳名鸿六儿,曾用名黛峰,安徽桐城罗家岭人。她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被迫离家。 13岁开始学戏,先后拜师严云高、丁永泉,在桐城、安庆一带演出。 1947年曾学唱京剧; 1949年后又拜北方昆曲正旦白云生(后因陪韩世昌改小生)为师学昆曲。 她不断地吸取兄弟剧种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艺。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她的表演质朴细腻,塑造出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严凤英被迫害而死。
【1980年4月8日】 《宪法》中“四大”的条文被取消
1980年4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同意中共中央建议,取消《宪法》第四十五条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权力”的条文。 据解释,“四大”在“文革”时期风行中国,贻害无穷,严重扰乱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取消“四大”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013年4月8日】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2013年4月8日(农历2013年2月2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逝世,享年87岁。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若只以连续而单一的任期计算,则是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伯爵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2004年,在MORI的一个调查中,撒切尔夫人的评价在20世纪英国首相中位列第四。她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市。1979年5月保守党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 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撒切尔夫人连任首相。1990年11月,她因内部争议辞去首相职务。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杂货店店主一路走到了唐宁街10号的英国权力中枢,成为一场革命。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在财政、经济和社会领域推行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虽然在英国广受诟病,但她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显著提升。她于1979年5月4日在唐宁街的台阶上发表著名演讲:“混乱处我们带来和谐,错误处我们带来真实,怀疑处我们带来信任,沮丧处我们带来希望。” 撒切尔夫人因中风于2013年4月8日去世。 1951年,玛格丽特·撒切尔与商人丹尼斯·撒切尔举行婚礼,正式成为撒切尔夫人,并在随后开始攻读法律。1953年,她成为一名律师和母亲,生下一对双胞胎马克和卡罗尔。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并连任三届。 2007年2月21日,一尊高2.24米的撒切尔夫人的铜像在下议院大堂举行了揭幕仪式,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这种荣誉。
【1996年4月8日】 黎巴嫩与以色列发生军事冲突
1996年4月8日(农历1996年2月21日),黎巴嫩南部平民被以色列地雷炸伤,引发两国严重军事冲突。4月9日凌晨,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两枚火箭作为报复,但随即招致以军对黎南部的报复性炮击。 11—12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贝卡谷地以及贝鲁特南郊的黎真主党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这是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首次空袭贝鲁特,造成20人死亡,50多人受伤。黎真主党奋起还击,向以北部发射喀秋莎火箭,炸伤数人。 以海军于13日凌晨对贝鲁特成员发出总动员,要求奋起抵抗以色列军队的袭击。国际社会强烈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1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052号决议,要求冲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26日,经过有关各方的外交努力,黎巴嫩和以色列正式达成停火协议。 这次代号为“愤怒的葡萄”的作战行动造成近两百平民死亡,50多万黎巴嫩平民沦为难民。
【2010年4月8日】 南平惨案凶手郑民生被判处死刑
2010年4月8日(农历2010年2月24日),郑民生杀人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民生故意杀人罪成立,依法判处死刑。对此判决,郑民生表示不服,要上诉。 案情回放:3月23日上午7时20分许,郑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手持砍刀,连续砍杀正在排队进校门的无辜学生,造成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重伤。 被告人郑民生简介: 男,1968年4月30日出生,南平市延平区人,未婚。1990年建阳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南平化纤厂职工医院工作,任医师;2002年化纤厂职工职业医院改制为延平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后,犯罪嫌疑人郑民生随之转到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2008年取得西医外科主治医师资格,2009年6月从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辞职。
【1993年4月8日】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合龙
1993年4月8日(农历1993年3月17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合龙。该桥是上海市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也是上海市近期重点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杨浦大桥不仅与先期建起通车的南浦大桥一起成为上海市内环线高架道路的两个重要的过江枢纽,还是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起步工程。主桥为双塔空间双索面全漂浮结合梁斜拉桥结构,主跨跨径602米,为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 主塔柱高耸挺拔呈钻石状,双腹板箱形钢主梁及空间索面布置的彩色斜拉索不仅大大提高了斜拉桥的跨越能力和抗风、抗震能力,还突出了斜拉桥简洁明快、刚劲有力、线条流畅的优美外型。合理的塔梁锚固构造和完善的桥面板抗裂措施使设计更趋完美。 为了适应特大跨径斜拉桥桥面水平变形和转角的需要,在设计中采用了大位移伸缩缝,大吨位球铰式滑动支座。主桥包括过渡孔全长1172米,桥面面积35260平方米。大桥于1991年5月1日开工。
【1994年4月8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小儿麻痹病基本绝迹
1994年4月8日(农历1994年2月28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1993年全世界未出现小儿麻痹病例的国家已增至141个,该年度全球小儿麻痹病例总数也比1992年下降了一半,从近16000例减少到7800多例。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1988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发出倡议,争取在本世纪内彻底消灭小儿麻痹。自1991年9月以来,美洲地区再没有出现小儿麻痹病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除美洲外,其他几个地区的脊髓灰质炎也基本绝迹或数量很少:西欧、中欧、北非、南部和东部非洲、阿拉伯半岛以及西太平洋地区。 西太平洋地区在1993年有761例小儿麻痹病例,相较于1992年的数据减少了60%。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实施全国性的疫苗接种对消灭小儿麻痹具有决定性意义。从1989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脊髓灰质炎病例为5000多例。 此后,中国对25个省、区的4岁以下儿童加强了预防措施,使1993年的小儿麻痹患者数量降至344例。
【1984年4月8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4年4月8日(农历1984年3月8日),中国自行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91年4月8日】 台湾“国大会”在一场“打斗”中召开
1991年4月8日(农历1991年2月24日),台湾“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在一片混乱之中召开。开幕式上即发生抗争事件,8位民进党籍“国大代表”在李登辉致词时举布条抗议,遭警卫逐出场外,会场一度出现骚乱。 民进党籍“国大代表”声言,日后每天开会都将采取“杯葛”行动,迫使大会天天动用警察维持秩序。9日,会上又因主席团产生方式问题发生意见分歧,出现了打斗场面。数位民进党籍“国大代表”与国民党籍“国大代表”互相殴打,从台上打到台下,混乱场面持续有7分钟。“主席团改选议案”在一片喧闹中表决通过。 据港台报道分析,国民党当局进行“宪政改革”牵涉资深“国大代表”的退职问题,因此引起强烈的反响。会议要求年老的“国大代表”在年底前后退休,选举新一届“国大代表”,增加台湾岛内选区的代表席位的比例。
【1989年4月8日】 墨西哥贩毒大王落网
1989年4月8日(农历1989年3月3日),墨西哥毒品走私大枭费利克斯-加利亚尔多在瓜达拉哈拉市家中被墨西哥总检察院特工人员拘捕,同时缴获大量可卡因毒品、通讯器材和武器弹药等。 加利亚尔多从1971年起从事毒品走私,他与美国和南美洲一些国家的黑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1985年4月8日】 台北“地方法院”审结江南命案
1985年4月8日(农历1985年2月19日),台北“地方法院”审结江南命案,判处陈启礼、吴敦共同杀人罪,无期徒刑,并剥夺公民权终身。同日,台湾“国防部军法局军事法庭”以共同杀人罪判处前“情报局长”汪希苓无期徒刑。 1984年10月,在美国发生台湾情报机构与黑社会勾结杀人的“江南命案”。江南,本名刘宜良,江苏人,为《台湾日报》驻美特派员。1984年夏出版《蒋经国传》,并准备进一步搜集材料再版扩大发行。蒋氏家族对该书披露其家族内幕极为恼怒,遂策划派人赴美将其杀害。此事遭到海内外各界同声谴责,台湾当局不得不进行处理。
【1986年4月8日】 保罗·布雷默任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无任所大使
1986年4月8日(农历1986年2月30日),保罗·布雷默任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无任所大使。无任所大使:指有担任大使的资格但暂时没有分配去任职的国家,享受大使的待遇。 保罗·布雷默(1941年9月30日——),美国政治家。早年就读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在巴黎政治学院深造。布雷默曾在美国国务院任职23年,曾任美国前国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的助手,先后在阿富汗、马拉维和挪威担任外交官。他1983年5月19日至1986年任美国驻荷兰大使,1986年至1989年任美国国务院负责反恐事务的无任所大使。 布雷默1999年被美国众议院任命为两党反恐委员会主席,曾敦促美国情报机构和国内反恐部门进行改革。曾任美国马什危机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总统布什2003年5月任命布雷默为总统特使,担任负责监管伊拉克战后政治和经济重建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2004年6月28日去职。 他以“说话直率、作风稳健”著称,能讲法语、挪威语和荷兰语。
【1973年4月8日】 印度接管锡金的行政权
1973年4月8日(农历1973年3月6日),印度接管了锡金的行政权。同年4月,印度政府借口锡金国内发生“骚乱”,派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并在4月8日强行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实行军事占领。 1975年4月10日,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议会对通过决议废黜前国王纳姆加尔,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随后,印度议会也通过决议将锡金划为印度的一个邦,至此完成了吞并锡金的步骤。
【1972年4月8日】 峨眉山金顶庙宇化为灰烬
1972年4月8日(农历1972年2月25日),熊熊烈火将举世闻名的峨眉山金顶全部庙宇化为灰烬。 1972年“文革”中,修建金顶电视发射系统的703工程筹建处的职工们破“空城”,进入金顶各殿。他们把木质结构的庙宇当作柴油发电机房,并在庙里存放汽油、柴油、煤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 4月8日上午9时多,电视发射工程筹建处柴油机组工人何安太违反安全规则,在取暖用的电炉旁,用汽油洗围腰围腰上的汽油滴在电炉上而起火。火越燃越猛烈,至下午6时左右将金顶华藏寺等各庙全部烧毁。 这场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而人为引起的大火给峨眉山古文物造成了严重破坏。它烧毁了铜门两扇、铜壁7面、铜碑一座、铜塔两座,铜炉、铜瓶、铜镜难计其数;烧毁象牙佛、锡连灯、碛砂佛经书、古代名人字画等8972件;还烧死了永德和尚一人。特别是《北隆藏经》在全国只有两部,而金顶庙里珍藏的这一部是最齐全的,共7600本(木刻版),被大火烧为灰烬。 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金顶华藏寺的重建工作。新华藏寺已于1990年建成,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格调。
【1969年4月8日】 世界首例人造心脏植入者去世
1969年4月8日(农历1969年2月22日),世界首例人造心脏植入者去世。 1969年4月4日,由休斯顿圣-洛克的主教医院的医生丹敦-A-摩利为道的小组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造心脏移植术。据报道,接受手术者来自伊利诺斯州的斯科基,47岁,术后情况良好,但是今天他逝世了。 库利说,在可以实施移植手术前,暂用半磅重的塑料和金属装置作为临时措施。
【1947年4月8日】 晋察冀军区主力在正太路举行反攻
1947年4月8日(农历1947年闰2月17日),晋察冀军区主力在正太路举行反攻。 1947年4月8日至5月4日,晋察冀军区主力在正太路举行反攻,歼敌三万五千余人,孤立了石家庄之敌,打通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的联系。
【1946年4月8日】 王若飞、叶挺、秦邦宪、邓发等因飞机失事遇难
1946年4月8日(农历1946年3月7日),王若飞、叶挺、秦邦宪、邓发等因飞机失事遇难。 出席重庆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和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与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进步教育家黄齐生等人同机返延安。同机人员还包括八路军军官李绍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高琼以及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子女阿九和扬眉,还有4名美军驾驶人员。 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当日下午发生浓雾,飞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罹难。1946年4月19日,在延安飞机场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及延安各界群众三万余人参加。王若飞被纪念,他生于1896年贵州安顺,曾赴法勤工俭学并于1922年6月与周恩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秦邦宪,又名博古,出生于1907年江苏无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于同年8月回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团长独立团团长。1931年任中共共产国际代表回延安。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次年加入国民党,并于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入党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团长独立团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 邓发出生于1906年广东云浮,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领导广州起义、担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等职。长征期间任纵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驻新疆代表和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延安各界3万人举行公葬“四八”烈士大会。
【1946年4月8日】 国际联盟决定自行解救,财产移交联合国
1946年4月8日(农历1946年3月7日),国际联盟决定自行解救,其财产移交联合国。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采纳。《国联盟约》草案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出的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经过26次修改之后,《国联盟约》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成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 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凡是在大战中对德奥集团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这样,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并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理事会,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先后共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 从1937年至1938年,国联会员国最多时达到58个。然而,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因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分别在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国联。接着先后共有17个国家退出国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4月8日至18日在第21届“国联”大会上,国联正式宣告解散,并将所有财产和档案移交联合国。
【1913年4月8日】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1913年4月8日(农历1913年3月2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这天风和日暖,街市悬国旗。自上午9时起,议员们身着特制礼服陆续齐集会场。 其中有参议员274人、众议员596人,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皆列席,其他内外观礼代表千余人。11时,宣布典礼开始,拱卫军鸣礼炮108响以致敬。筹备国会事务局委员长施愚报告国会召集经过,并公推议员中年事最高的云南参议员杨琼为临时主席。杨就席后,委托林长民代读开会词,继请袁世凯特派代表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登台致贺。 梁代袁致词说:“我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世凯亦国民一分子,当与诸君子同深庆幸。”并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民国国会万岁!”。
【1902年4月8日】 俄国同意从中国东北撤军
1902年4月8日(农历1902年3月1日),沙俄政府代表雷萨尔与清政府代表王文韶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该条约共4条: 一、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 二、“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 三、俄军撤退前,东三省中国军队的数目、驻地,必须与俄国军官商定;俄军撤退后,中国在东三省的兵力应添应减,应随时知照俄国; 四、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屯沿线铁路,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该条约的最后签订,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1900年,沙俄出兵参加八国联军,趁机侵占了东三省。 1901年1月24日,沙俄在各列强国的干预以及清政府的拒绝下,宣布废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之后,沙俄又提出了旨在独占东三省,攫取东北的兵权、利权和官吏任免权,以及将势力范围从东北扩大到外蒙古和北方各省的约稿,要求清政府正式签订。清廷未许。 继而沙俄又要求清政府与道胜银行订立合同,条件是清廷向道胜银行担保:东三省的任何铁路或工业租借权未经银行同意,不得与其他各国。俄国就从东北撤军这一方案可以直接垄断东三省金融和一切租借权,因此英、日、美等国坚决反对。 1902年1月3日,英、日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反对俄国。 美国则于2月3日照会俄国,反对道胜银行垄断东三省的经济权益。德国、法国也都直接间接表示反对。 2月12日,俄国接到清政府拒绝签订银行合同的通知,沙俄被迫让步。
【1904年4月8日】 英法条约签订 协约国形成
1904年4月8日(农历1904年2月23日),英法条约签订,协约国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迅速赶上或超过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开始了。 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年爆发的英希战争以及1904年日俄战争均是这一时期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表现。 德国和美国是当时崛起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然而其军事力量却大大超过美国及其他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等。 20世纪初,德国开始挑战最大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在全球范围内与之争夺霸权。 英国原本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称霸海上的海军力量,在外交上奉行“光荣的孤立”政策。然而面对德国威胁,不得不放弃该政策。 1904年4月8日,英法签订条约,协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并调整了其他殖民地矛盾。 日俄战争后,俄国因惨败而不那么可怕。削弱后的俄国希望找到强有力的同盟者。于是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 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与德国对抗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协约国最终形成。 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1913年4月8日】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表国情咨文受到欢迎
1913年4月8日(农历1913年3月2日),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众参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使112年前形成的惯例得以复兴。 自从约翰·亚当斯亲自口头发表国情咨文以来,迄今为止只有威尔逊总统像亚当斯那样亲自口头宣读国情咨文。其他各届总统则只交出国情咨文的书面材料,在9分钟的讲话中,这位总统说:“我在努力给人民留下这样的印象:美国总统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政府部门。” 在他讲话时,大厅和走廊里都挤满了人,在大厅走廊外还有数百人转来转去。 威尔逊说他要颁布新税法,以促进外贸发展。对此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说:“目前,美国对国内工业实行一套优惠制度。”
【1710年4月8日】 康熙命编纂《字典》
1710年4月8日(农历1710年3月10日),即清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十日,康熙命编纂《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撰《字典》,全书依据明朝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增订而成,收字47035个。每字详其声音、训诂,并分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按214个部首编排。 采录字形异体甚多,书证多取自经、史、诸子及汉唐元明以来的诗人、士子所述。书中《补遗》收录稍僻字和古字,《备考》则收录有吉无义、音义全元之字。全书成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但书中错误不少,经清王引之《考证》,附于书后,改正引用书籍字句论误者2588条。 《康熙字典》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官修的字典。
【1695年4月8日】 北京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再次改建竣工
1695年4月8日(农历1695年2月25日),北京故宫太和殿再次改建竣工。 太和殿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1669年(康熙八年)重新修建;1695年4月8日(康熙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再次改建竣工,如今所见即为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其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总高度达35.05m,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g的大吻;檐角安置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共有72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达1.6m,高12.70m。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则使用了来自东北三省深山的松木。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有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及18座铜鼎。殿下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高8.13m,并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置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及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与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后则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进行。 作为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太和殿建筑规制之高与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4月08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