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 蒋介石病逝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的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宁波市奉化区)。 他担任过以下职务: - 黄埔军校校长 -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国民政府主席 - 行政院院长 -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 中国国民党总裁 - 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 国民党政府总统 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蒋介石退守台湾。他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1964年4月5日】 美国二战将领麦克阿瑟病逝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华语界常称其为“麦帅”,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并且曾任菲律宾陆军元帅。 20世纪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美国陆军医疗中心)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1931年4月5日】 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逝世
嘎达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 - 蒙古族大英雄,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达尔罕旗塔木扎兰屯,姓莫勒特图。 - 本名那达木德,又名业喜,汉名为孟青山。嘎达是蒙古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职,即札萨克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的总兵。 1929年初 - “东北易帜”后不久,张学良继续开垦蒙旗土地计划。 - 嘎达梅林组织起义,领导了一支700多人的抗垦军队。 - 提出了“打倒测量局,不许抢掠民财”的口号,袭击垦务局和垦荒军,驱逐测量队。 1931年4月5日 - 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吐附近的新开河畔(今乌力吉木仁河)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 - 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战死。
【1940年4月5日】 抗日将领宋哲元病逝
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酷爱读书,敦厚沉毅、不苟言笑、处世谨慎,生活简朴、作风朴实,尊重文化,爱护人才。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陆军一级上将,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他是冯玉祥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其他四位是张之江、鹿钟麟、郑金声、刘郁芬)。 1940年4月5日病逝,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授其为一级陆军上将。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一幅:“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乎九泉”。
【1722年4月5日】 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发现复活节岛
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荷兰西印度公司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位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他在航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这个岛的位置,并由于发现该岛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为世人所知。 1774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 Cook船长再次找到该岛。 从1914年开始,对复活节岛进行相关的考察和研究活动。不过,当今的人类学界多根据当地的语言称此岛为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1860年代来自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亚劳工对该岛的称呼。
【1795年4月5日】 法普签订巴塞尔和约
《巴塞尔和约》是法国热月党人所组织的政府与普鲁士签订的和约,于1795年4月5日签订。 普鲁士首先退出反法同盟,并承认莱茵河左岸归属法国。 这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粉碎欧洲封建反法联盟的一个重大胜利。
【1882年4月5日】 国民党三元首之一宋教仁出生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生于中国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湘冲一户的书香之家。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老北站)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终年31岁。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中写道:“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
【1945年4月5日】 苏联通告废止苏日中立条约
《苏日中立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根据《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10日)宣布废除这一条约。
【1968年4月5日】 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程潜逝世
程潜(1882年-1968年4月5日),字颂云,中国湖南醴陵人。 他为同盟会元老,在北伐战争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战期间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948年参选中华民国副总统未果。 1949年上半年在长沙向共产党投诚,并出席北京全国政协会议。 其后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此外,他还担任过湖南省省长和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1968年4月5日在北京病逝。
【2019年4月5日】 美国财政部官员马尔帕斯当选世界银行行长
2019年4月5日(农历2019年3月1日),美国财政部官员戴维·马尔帕斯当选为世界银行新任行长。 世行执行董事遵循了2011年商定的遴选程序,包括公开、透明的提名过程。时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于今年1月7日突然宣布提前卸任。当月10日,世行发布新的行长遴选流程,新行长人选可由世行执董提名,提名时间为2月7日至3月14日。 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提名现年62岁的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戴维·马尔帕斯为下届世行行长人选。随着提名期结束,马尔帕斯成为新任世行行长唯一提名人选。马尔帕斯曾在里根政府和老布什政府中任职,也曾担任华尔街投行贝尔斯登首席经济学家。特朗普2016年竞选总统时,马尔帕斯曾担任他的经济顾问,被认为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 二战后,为了重建国际经济秩序、减少世界贫困,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运而生,并且一直维持着“美国人掌管世行,欧洲人掌管IMF”的这一不成文规定。世行按股份公司原则设立,重要事项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份成正比。美国是世行最大股东,投票权占比约16%。 由于世行重大决策必须得到85%的支持率才能通过,因此美国拥有唯一的一票否决权。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是世行最大股东国。世行行长长期由美国人担任。
【2016年4月5日】 科学家发现充满纯氧大气层的罕见白矮星
2016年4月5日(农历2016年2月28日),科学家发现一颗充满纯氧大气层的罕见白矮星。 同年4月5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三名研究人员KeplerdeSouzaOliveira、DetlevKoester和GustavoOurique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他们的独特发现:一颗几乎全部大气内为氧气的白矮星。这颗白矮星昵称为Dox。 科学家们认为,白矮星是相对较小的恒星失去能量后,受到引力作用缩小并失去外层物质形成的。通常情况下,较强的引力会导致恒星内最重的元素下沉到其核心,推动较轻物质如氦和氢上升至表面。然而,此次发现的Dox白矮星有所不同,它的表面没有轻质物质的混合物,除却纯氧气别无他物。 经过进一步测试,研究小组成员GustavoOurique在新墨西哥天文台数千张图像中确认了这一罕见天体的存在。尽管目前无法说明这颗特殊的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人员推测它可能曾是一组形成双星系统的恒星之一,其中的一颗恒星失去能量后成为红巨星,并最终发生了爆炸,导致Dox失去其较轻物质,仅留下纯氧在其表面。
【1997年4月5日】 美国诗人阿伦·金斯堡辞世
1997年4月5日(农历1997年2月28日),美国著名诗人阿伦-金斯堡因患癌症在纽约辞世,终年70岁。 金斯堡生于新泽西州帕特逊市一个俄国移民家庭,是犹太人。他曾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当过搬运工、文学经纪人和电影演员。 1955年创作的《嚎叫》确立了他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诗人的地位。他以学习惠特曼的个性解放精神和自由诗体自命,在反映战后美国部分青年的情绪和摆脱40年代以来学院诗歌的桎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1992年4月5日】 秘鲁政局发生强烈动荡
1992年4月5日(农历1992年3月3日),秘鲁总统藤森在军方支持下宣布终止宪法,解散议会,并改组司法部门,接管国家全部权力。 9日,被解散的秘鲁议会宣布废黜藤森总统,任命第二副总统加西亚为新总统。
【1998年4月5日】 世界最长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正式通车
1998年4月5日(农历1998年3月9日),世界最长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正式通车,日本皇太子夫妇出席了通车仪式。 明石海峡大桥坐落在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全长3911米。其中主桥墩跨度为1991米,打破英国汉巴大桥跨度1410米的世界纪录。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 两条主钢缆每条长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 明石海峡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1998年3月21日竣工。
【1983年4月5日】 法国驱逐47名苏联外交人员
1983年4月5日(农历1983年2月22日),苏联驻法国的47名外交官和其他官员因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已被法国政府勒令出境。这些被驱逐的人员中包括一名苏联驻法使馆的一等秘书和塔斯社驻巴黎分社的社长。 法国内政部已证实,上述苏联人员被驱逐确因他们从事了多方面的间谍活动。4月6日,法国政府发言人马克斯·加洛在内阁会议后发表谈话称:“法国政府通过这一行动表明,它不允许外国间谍为所欲为。”他说,“不需要对这一步骤进行评论,行动本身就足够了。” 据他指出,“法国在自己领土上实施的,其他国家在其领土上会更有力地加以实施”。加洛强调,“当间谍活动仍然是一种经常性活动时,其规则是谁被逮住,谁就该受到惩罚。”他进一步表示,这一事件将不会改变法国的基本国策。 当时媒体报道称,在巴黎持有外交护照的700名苏联人中至少三分之一有间谍活动。
【1979年4月5日】 中共决定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1979年4月5日(农历1979年3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李先念作《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讲话。 会议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决定从1979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983年4月5日】 美国第二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航成功
1983年4月5日(农历1983年2月22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上天,开始了第一次飞行。 该次任务共载有4名机组人员:指令长保罗·韦策、驾驶员卡罗尔·鲍勃科以及专家斯托里·马斯格雷夫和唐纳德·彼得森。 这次是美国航天飞机第六次环游太空。前5次由“哥伦比亚”号完成。此次任务的主要目标包括将一颗2.5吨重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通信卫星,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将以它作为中继站,保持地面与空间轨道运行的有效载荷以及航天飞机之间的通讯联络。第二个任务是在太空舱外进行长达3个半小时的首次空间行走活动,以试验新的航天服装,并为将来回收和修理人造卫星技术作准备。 1982年11月,“哥伦比亚”号在第一次商业性飞行中由于航天服故障未能实现原定的空间行走计划。 挑战者号飞行为期5天,预定于4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此外,此次飞行还将对新飞机性能进行广泛的测试,并且在宇宙空间内对植物种子、特殊材料以及微生物进行试验。
【1978年4月5日】 中共中央批准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78年4月5日(农历197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 1957年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确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反对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反击这股思潮是必要的,但错误在于扩大化。全国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有45万人。从1959年至1964年先后五批摘掉约30万人的右派分子帽子。 1978年9月17日,党中央批转同意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公安部、民政部《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同时指出:对于过去错划了的人,要坚持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做好改正工作。至11月,全国各地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工作,全部完成。
【1955年4月5日】 丘吉尔退休,艾登任英国首相
1955年4月5日(农历1955年3月13日),丘吉尔因年事已高辞去首相职务,并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其他人的见证下递交辞呈,随后,在国民的欢呼声中离开白金汉宫。他拒绝了女王授予他的公爵封号,以保持在下院的地位。 安东尼-艾登(1897-1977),毕业于牛津大学,于1923年当选为下议院保守党议员。他曾鼓吹和平主义,主张建立国联,并在1935年担任外交大臣。因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于1938年辞职。 1940年,艾登加入丘吉尔的战时联合内阁,先后出任国防大臣和外交大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他主张建立联合国,并在1951年再次出任外交大臣。在他的首相任内,由于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由埃及接管,英法出兵占领运河。 然而,这次行动遭到埃及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同时也受到英国国内民众和工党的批评与抨击。最终,苏伊士运河战争以失败告终,艾登被迫于1957年1月辞职。 晚年,艾登移居美国,并著有《艾登回忆录》等著作。
【1908年4月5日】 音乐大师卡拉扬诞辰
1908年4月5日(农历1908年3月5日),音乐大师卡拉扬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酷爱音乐艺术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母亲则醉心于瓦格纳的乐章,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卡拉扬从一降生起便显示出超众的音乐天赋,在母亲的指导下,他4岁开始学琴,并在萨尔茨堡村附近的一家小镇酒店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演奏了莫扎特的《圆舞曲》。 8岁时,他进入了萨尔茨堡极负盛名的莫扎特音乐学院。9岁时便以演奏家的身份在莫扎特音乐厅演出。然而,卡拉扬从钢琴专业转向指挥,还是在1926年他从音乐学院毕业时。 学院院长贝隆哈德·波姆加特纳慧眼识英,当时忠恳地告诉他:“你要在音乐上有所成就,用两只手弹钢琴是不行的,要用管弦乐,你作一个指挥者吧!”卡拉扬听从了导师的劝告,到维也纳音乐学院进修指挥艺术。 1934年,卡拉扬第一次指挥了维也纳交响乐团。随后他又在柏林指挥了贝多芬的《费德里奥》,结果轰动一时,使他一举成名。他先后荣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指挥。 1955年,卡拉扬受聘为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指挥,在他的指导下,柏林交响乐团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乐团之一。专家公认,该乐团的演奏具有奇异的“卡拉扬音响”。卡拉扬因其卓越的指挥艺术而享有崇高的威望。 不仅在欧美各国,他在我国也有极高的知名度。他曾于1979年10月率领柏林爱乐乐团访华,先后举行了三场轰动京城的音乐会,引起一股“卡拉扬热”、“古典音乐热”。 他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倾尽毕生心血,指挥了无数场音乐会,录制了700余盘(张)磁带(唱片)。他指挥的古典音乐作品创下了世界畅销纪录;仅贝多芬作品联篇,就在世界上售出700万套唱片和录音带。 他的指挥艺术特点是高瞻远瞩、严正地完美表现作品的思想实质和艺术境界。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优美,既有开阔时的豪放、势如破竹,又有细腻时的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他指挥时精神集中,经常闭目深思,用魔法般的动作牢牢吸引住乐队,使他们自然地处于刻划作品深度的意境,把音乐推向动人心弦的高潮。 作为指挥,卡拉扬和乐队在艺术活动中融为一体,使乐队各声部之间有着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从而塑造出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卡拉扬的一生就是一部雄壮的交响乐,在他如梦如幻的手势之下,观众的思绪被他带进了崇高的艺术世界。 1989年7月16日,饮誉世界乐坛的指挥大师卡拉扬与世长辞了,但他将永远与音乐同在!
【1938年4月5日】 张国焘逃离延安,中共将其开除党籍
1938年4月5日(农历1938年3月5日),张国焘逃离延安,中共将其开除党籍。 当年4月5日,陕甘宁边区代主席张国焘在祭黄帝陵后逃至西安。7日,在胡宗南部保护下抵达武汉,并发表《敬告国人书》,指责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独立自主,另立门户,不以国家民族为重”,并书面声明脱离共产党。 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1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报告大纲》,详细指出张国焘脱党的经过、历史根源及中共的态度。报告强调:张国焘的脱党对于中国共产党并非损失,而是清除了一个不可救药的“脓包”,进一步净化了党的队伍,并使党更健康地迈向未来。 延安时的合影包括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和任弼时。
【1843年4月5日】 《香港宪章》签署,正式宣布香港为英国的殖民地
1843年4月5日(农历1843年3月6日),《香港宪章》签署,正式宣布香港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的正式法令通称《香港授命状》。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给英国。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4月5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签署《香港宪章》,正式宣布香港为英国的殖民地,并设立香港总督职位。 6月,中英《南京条约》在港进行换文仪式后,璞鼎查立即宣誓就职。他宣布香港为英国殖民地,并成立行政局(初称议政局)、立法局(初称定例局),协助处理政务。
【1827年4月5日】 英国外科医生及医学家约瑟夫李斯特出生
1827年4月5日(农历1827年3月10日),英国外科医生及医学家约瑟夫·李斯特出生,他是外科手术消毒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也是预防医学的先驱。 他发明了无菌手术,即通过保持手术室洁净和使用无菌器械来防止细菌侵入伤口。《英国医学杂志》称其发明所拯救的生命超过了在19世纪所有战争中牺牲的总人数。 约瑟夫·李斯特于1827年4月5日生于英国尤普顿,其父为皇家学会会员、业余光学家。早在念小学时,他就立下志向——当一名医生。 1844年他进入伦敦大学学院,1847年获文学士学位,185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 1853年赴爱丁堡大学任外科教授J.赛姆的助手。1861年他成为格拉斯哥皇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并持续工作了八年,在此期间发明了外科防腐技术。 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李斯特主持新外区病房工作。他深为这里出现的术后高死亡率而感到惊恐不安,严重的感染如坏疽等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1865年,他读到了法国生物学路易·巴斯德的一篇论文,豁然开朗,认识了疾病细菌学说。这给李斯特提供了关键的思想。 如果感染是由细菌造成的,那么防止术后感染的最好办法是在细菌进入暴露的伤口之前就将其消灭。李斯特用石炭酸做灭菌剂,建立了一套新的灭菌法。他不仅在每项手术前认真洗手,而且还确保要使用的器皿和敷料都做彻底的卫生处理。 实际上他在一个时期里甚至向手术室空中喷洒石炭酸,结果术后死亡率有了戏剧性的下降。 从1861年到1865年期间,男性急诊病房中的术后死亡率为45%,到1889年减少到15%。李斯特第一篇杰出的灭菌学论文发表于1867年。 他的观点并未即刻被人们所接受。1869年他被任命为爱丁堡大学临床外科学教授,在任职七年期间,他名扬四海。 1875年他到法国观光,宣讲他的思想方法;翌年他在美国做了一次类似的旅行;但是尚未能说服大多数听众。 1877年李斯特被任命为伦敦皇家学院临床外科教授。一任就是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做了许多灭菌外科演示实验,引起了医学界的浓厚兴趣。 接受他的思想的人在不断增多。到李斯特享尽天年之时,他的灭菌原理在医学界普遍被接受。 他由于其开拓性的贡献而得到了许多荣誉:就任皇家学会主席达五年之久、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外科医生等。李斯特结过婚但无子女。 1912年2月10日在英国的瓦尔摩,他正准备欢度八十五大寿时不幸溘然长逝。 评价:李斯特的发现使外科学领域发生了彻底的革命,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今天不仅死于术后感染的患者极为少见,而且也救活了许多这样的人:如果感染的危险还像前一个世纪一样大的话,他们是不会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 现在的外科能够做那些早先认为感染危险如此之大以致被列入禁区的复杂手术。例如,一个世纪前,开胸手术一般不予以考虑。 虽然现今的无菌外科技术和李斯特的灭菌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前者与后者所涉及的思想基本相同,是李斯特原理的扩展。 人们可能会认为李斯特的思想显然是巴斯德思想的应用。但事实上,仍需要某人来发明和推广灭菌技术。把李斯特和巴斯德都列入本书并不等于把同一发明叙述两遍。 疾病细菌学说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若把这一成就按劳分配的话,巴斯德、列文虎克、亚历山大·弗莱明和李斯特都完全有资格在本册中占有一席之位。 虽然塞梅耳维斯当上了教授并写了优秀论著来阐述他的思想,但其大体上被忽略了。实际上约瑟夫·李斯特的论文、演讲和演示实验使整个医学界认识到了在医疗中使用灭菌法的重要性。
【1707年4月5日】 瑞士著名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出生
1707年4月5日(农历1707年3月3日),瑞士著名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出生,他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卡尔·弗里德里克·高斯)。 他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F(x)。函数的定义由莱布尼兹在1694年给出。 欧拉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他出生于瑞士,在那里受教育。作为数学神童,他曾任教于圣彼得堡和柏林,尔后再返圣彼得堡。 欧拉是有史以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的全集共计75卷。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的数学,对于当时新发明的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 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中,由于双目完全失明,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欧拉的一生很虔诚。然而,那个广泛流传的传说却不是真的。相传,他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廷里,挑战德尼·狄德罗:“先生,(a+b)n/n=x;所以上帝存在,这是回答!” 传说中提到他离世的情景也令人难忘:据说当时正是下午茶时间,正在逗孙儿玩的时候,被一块蛋糕卡在喉头窒息而死。 小行星欧拉2002是为了纪念欧拉而命名的。
【1588年4月5日】 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出生
1588年4月5日(农历1588年3月11日),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出生。他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最负盛名的作品是1651年的《利维坦》。 他与弗兰西斯·培根及笛卡儿同时代,曾写作回应了笛卡儿的《沉思录》。《利维坦》一书写于英国内战进行之时,在书中霍布斯陈述他对社会基础与政府合法性的看法。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人会强壮到或聪明到不怕在暴力下死亡;当受到死亡威胁时,人们必然尽一切所能来保护自己。 霍布斯认为人性是倾向于自利性的合作,最高必要就是保护自己免于暴力死亡而权力就来自于这种必要性。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需要世界上的每样东西,也就对每样东西都有权力,但世界上的东西都是不足的,因此有基于权力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人生在自然状态下是孤独、贫穷、讨厌、粗暴又矮小的,但战争并不是对人最有利。霍布斯认为人们因自利和对物质的欲求会想要结束战争——“使人倾向于和平的热忱其实是怕死,以及对于舒适生活之必要东西的欲求和殷勤获取这些东西的盼望”。 社会要和平就必须要有社会契约。社会是一群人在一个威权之下,而每个个人将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和平和进行外部防御。这个主权,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或民主制(霍布斯较中意君主制),都必须是一个“利维坦”,也就是绝对的威权。对霍布斯而言,法律就是确保契约的执行。利维坦国家在防止人对人的攻击以及保持国家统合方面是有无限威权的,至于其他方面,国家是完全不管的。只要一个人不去伤害别人,国家主权就不会干涉他。 总的来说,霍布斯的政治原则是“不要伤害”。
【1931年4月5日】 邓恩铭在济南被杀
1931年4月5日(农历1931年2月18日),邓恩铭在济南被杀害。 邓恩铭,贵州荔波人,水族。五四运动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与学生爱国运动,并组织了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 1920年9月,邓恩铭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春与王尽美等在济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会议后回国,在山东领导全省工农运动。 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并遇害,时年仅30岁。
【1927年4月5日】 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
1927年4月5日(农历1927年3月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与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 在此宣言中,他们声称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目的在于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的状态。 最终,这一策略导致了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得以成功。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4月05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