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年1月19日】 著名科学家瓦特诞辰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19日),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是苏格兰著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 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发展出马力的概念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功的国际标准单位——瓦特。 1819年8月25日,83岁的瓦特于英国斯塔福德郡汉兹沃斯的家中去世。
【1912年1月19日】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学校改革,原教科书废除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学校改革,原教科书被废除。
【1946年1月19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又称东京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1月19日,远东最高盟国统帅部根据同盟国授权,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成立该法庭,在东京审判二战日本战犯(又称东京审判)。 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等11个国家代表组成。于1946年4月29日接受了盟军最高统帅部国际检察处对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28名被告的起诉,并于同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东京对这批日本主要战犯进行了审判。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7名甲级战犯被判绞刑。
【1939年1月19日】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何育杰逝世
何育杰(1882年-1939年1月19日),字吟苜,浙江宁波人。他是中国最早期的物理学家,也是教育家。从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教习开始,终生从事物理学教育事业。 夏元瑮与其共同在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在中国物理学会,他为审定中国物理学名词做了不少工作。晚年有译著两种。 1939年1月19日,何育杰先生因病在重庆与世长辞。1940年,中国科学社设立“何育杰教授物理学纪念奖金”,以纪念何育杰。
【1904年1月19日】 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诞辰
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隶丰南(今河北唐山市丰南区)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创始人之一。 1927年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中国古人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9月18日在北京病逝。
【1809年1月19日】 美国作家爱伦坡出生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年1月19日-1849年10月7日),美国作家、诗人、编者与文学评论家,被尊崇为美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悬疑和惊悚小说最为著名。 爱伦·坡是美国短篇小说的先锋之一,并被认为是推理小说的创造者,甚至被视为科幻小说的共同催生者之一。 他是第一位众所周知、仅以创作一职糊口的美国作家。他的著作时常现身于文学、音乐、电影与电视等流行文化中。 爱伦·坡生前的各处居所如今多被保留为博物馆至今。 1849年10月7日,爱伦·坡逝于巴尔的摩,得年四十岁,死因不明。
【1655年1月19日】 中国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出生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纳喇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他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二十四岁时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后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惜此两本词集今皆不见传本。后来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现存的词共计348首。
【1130年1月19日】 金兀术兵陷临安
1130年1月19日(南宋建炎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金军攻陷杭州(临安)。 金兀术率领的骑兵不习惯于舟船,更不识水性,无法继续追袭宋高宗。与此同时,在浙水沿岸,金军又被严州的乡兵在桐庐县的牛山下击败。 金兀术诡称“搜山检海”已毕,在杭州等地大肆掳掠一番后北返。
【1931年1月19日】 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诞辰
明石康,1931年1月19日出生在日本秋田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学系。 他曾先后任联合国总部第一位日本职员、联合国总部职员工会执行主席和国际公务员工会第一副主席等职务。1979年,明石康重返联合国担任负责新闻事务的副秘书长。1987年3月至赴柬埔寨之前,他担任负责裁军事务的副秘书长。
【1949年1月19日】 俄国作家绥拉菲莫维奇逝世
绥拉菲莫维奇(1863年1月7日-1949年1月19日),俄国文学家,生于顿河州下库尔莫雅尔斯克镇哥萨克军人家庭。1877年因起草反对沙皇的宣言被流放。 1901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1902年参加“星期三”文学社,不久就成了高尔基支持的“知识”丛刊撰稿人。 1905年写了《送葬曲》、《街上的尸体》、《炸弹》等许多特写和短篇小说。曾发表了多部长篇小说,如《草原上的城市》、《铁流》、《集体农庄的土地》等,《铁流》被公认为早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 1949年1月19日在莫斯科逝世。1943年获得斯大林奖金。
【1975年1月19日】 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5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1996年1月19日】 俄政府军解决基兹利亚尔人质事件
基兹利亚尔人质事件是1996年1月9日凌晨发生的。以拉杜耶夫为首的车臣恐怖分子将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两所医院中的千余名医务人员和病人劫为人质,要求俄联邦军立即撤离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 10日,经过谈判,恐怖分子释放了大部分人质,但仍挟持了165名人质。 11日,恐怖分子在撤回车臣途中受阻,滞留在达吉斯坦五一镇,并扣押了100多名警察和居民,使人质总数接近300人。 18日,俄军结束在五一镇解救人质的战斗,成功营救了82名人质,击毙153名恐怖分子,俘虏28人。 19日,劫持客轮的恐怖分子向土耳其政府投降,释放了全部人质。
【2016年1月19日】 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龚清概被查
2016年1月19日(农历2015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龚清概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龚清概简历如下: - 1958年6月生,福建石狮人 - 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9月参加工作 - 香港公开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78.07—1980.09 福建省晋江县永宁公社沙堤大队团总支书记 1980.09—1987.07 福建省晋江县委组织部干部、组织科科长(1985.09—1987.07 泉州市委党校脱产学习) 1987.07—1992.12 福建省晋江县深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987.10) 1992.12—1995.04 福建省晋江市副市长 1995.04—2002.05 福建省晋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1996.01) 2002.05—2003.10 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市长(2000.08—2002.12 中央党校在职学习) 2003.10—2005.03 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 2005.03—2005.06 福建省泉州市委副书记,晋江市委书记 2005.06—2007.01 福建省泉州市委副书记 2007.01—2007.06 福建省南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7.06—2010.02 福建省南平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0.02—2012.08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012.08—2013.10 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013.10-- 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简历摘自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网站)
【2004年1月19日】 日本自卫队开始驻扎伊拉克
2004年1月19日(农历2003年12月28日),日本自卫队开始驻扎伊拉克。 日本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小泉政府于2003年批准向伊拉克派遣约550人的地面部队,并于2004年1月开始向伊拉克南部派遣陆上自卫队,从事人道救援任务。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的首次重大海外军事任务。
【1996年1月19日】 科学家揭开黑猩猩不能说话之谜
1996年1月19日(农历1995年11月29日),科学家揭开黑猩猩不能说话之谜。黑猩猩是与人类最相似的高等动物,研究表明,一些黑猩猩经过训练不但可掌握某些技术、手语,而且还能动用电脑键盘学习词汇,其能力甚至超过两岁儿童。 然而研究人员无法训练它们用人类的语言大声讲话,这是为什么呢?1996年1月,美国科学家发现,黑猩猩被呵痒时也会笑,在笑的同时还呼吸,听上去就像链锯开动的声音。而人类在讲话或笑时呼吸是暂时停止的,这是因为人能够很好地控制与发声有关的各部分隔膜和肌肉。 科学家认为,能否讲话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对气流的控制,人类能讲话就是突破了这方面的限制,而黑猩猩却无此能力,这就揭开了黑猩猩不能讲话之谜。
【1977年1月19日】 中央提出“农业机械化”口号
1977年1月19日(农历197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 70年前出生的人可能都记得,我们国家在1980年之前有个响亮的口号:“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那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或努力的各种口号或宣传画随处可见,印象非常深刻。 有好长一段时间自己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拖拉机手或康拜因手。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在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正式确立了这一目标。 然而,随着1980年的临近,这个声音却越来越弱了,最后更是悄无声息了。作为政府、执政党甚至是全民族的一个目标,不管实现与否,总要有个交代吧?既无经验也无教训。
【1988年1月19日】 由台湾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1988年1月19日(农历1987年12月1日),由台湾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台湾民众第一次赴大陆探亲,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一行14人,由西安抵达北京。这个探亲团共有25人,其中大部分人是国民党退伍老兵,团长是台湾著名作家、工党领导人之一王拓。 由于手续方面的原因,探亲团部分人已先期抵达大陆。探亲团在大陆汇集后,将赴陕西拜谒黄帝陵,然后赴北京卢沟桥举行向台湾海峡两岸抗日死难同胞致敬典礼,并探望在北京的大陆台湾同胞团体。在这些集体活动结束后,探亲团人员将分散回故乡探亲。 台湾返乡探亲团的团旗上写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的诗句。 台湾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是1987年3月成立的。
【1977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通知》
1977年1月19日(农历197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通知》。
【1986年1月19日】 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出国访问胜利结束
1986年1月19日(农历1985年12月10日),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出国访问胜利结束。 1985年11月16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32号导弹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舰组成的友好访问编队,在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率领下,从上海吴淞军港起航,应邀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南亚三国访问。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以来,首次派舰出国访问,也是海军军舰首航印度洋。 这次编队出访,途经5个海区,穿越7个海峡,总航程1万多海里,历时65天。
【1983年1月19日】 苹果公司推出全球首台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
1983年1月19日(农历1982年12月6日),苹果推出了Apple Lisa电脑,其名称来自乔布斯爱女丽萨·妮可(Lisa Nicole)。值得注意的是,Apple Lisa是全球首款使用了图形用户界面的消费者电脑。 当时微软推出的MS-DOS操作系统仍在使用命令行等操作方式。Apple Lisa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已具备大量当今网民所熟悉的功能:窗口、文件系统、复制和粘贴、图标、文件夹和鼠标等待。而微软推出其首款鼠标的时间为1987年。
【1967年1月19日】 越战美军周伤亡数字达到最高点
1967年1月19日(农历1966年12月9日),南越创两项纪录。 五角大楼并不为其中任何一项感到自豪。这周美军伤亡人数是越战中最高的,死144人、伤1044人在战斗中6人失踪。这一伤亡总数是美国更深地卷入越南战事的明显证据。 他们也指出了游击战的神秘性和狡诈性。多数人是在出去巡逻时遇地雷和陷阱而伤亡的。
【1960年1月19日】 日美双方《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1960年1月19日(农历1959年12月21日),日美双方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又称《新日美安全条约》。 6月23日,该条约生效。条约共10条,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继续有权在日本驻扎军队和使用军事基地;日美两国将通过“有效的自助和互助”,维持并发展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在日本领土上日美任何一方遭受武装进攻时,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在条约期满时,1970年6月23日,佐藤荣作内阁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该条约的有效期。
【1960年1月19日】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研究反应堆工程开工
1960年1月19日(农历1959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的游泳池式研究反应堆工程开工。 同年2月12日,铀浓缩式试验室建成,并正式移交使用。
【1960年1月19日】 波音707首次通航
1960年1月19日(农历1959年12月21日),波音707首次投入通航。
【1940年1月19日】 杰出的海外华人吴剑雄出生
1940年1月19日(农历1939年12月11日),杰出的海外华人吴剑雄出生。1940年生于广东新会。 1940年代末期到台湾接受中小学教育。 1966年,国立台湾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1969年初负笈美国,进入匹兹堡大学深造。 1970年考获硕士学位。 1982年再考获博士学位。 吴博士曾任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生致力于美国华侨史及中国海外移民史的研究。 他是1988年中国海洋发展史研究计划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华民国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理事兼总干事。 并主编《海外华人研究》第一集(1989)和第二集(1992)。 担任《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一辑(1984)和第四辑(1991)的主编。 主要著作有《海外移民与华人社会》,《美国排华运动与排华法案之成立》及有关美国华人社会论文多篇。 她所倡导的海外华人研究计划深获海外学者的好评,曾获国科会优良学术奖和美国华协会杰出成就奖。 1992年10月因病逝世,终年52岁。
【1974年1月19日】 西沙海战
1974年1月19日(农历1973年12月27日),西沙海战自1974年1月15日以来,南越西贡当局悍然出动海空军人侵中国西沙群岛中的永乐群岛,并出动军舰撞坏中国渔轮;派遣武装部队强占甘泉岛和金银岛。 尤为严重的是1月19日,西贡军队公然向中国的深航岛发动武装进攻,并派遣军舰和飞机对该岛进行野蛮的炮击和轰炸。此举导致多名中国渔民、民兵被打死打伤。西贡军舰还故意朝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舰艇首先开炮袭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向西贡当局重申了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外长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的立场:为了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权采取一切必要的自卫行动。1月20日,我国舰艇部队和渔民、民兵进行了英勇的自卫还击,给来犯之敌应有的惩罚。 西贡位于香港东部沿海,总面积12,680公顷,包括西贡半岛南部、清水湾半岛、将军澳新市镇及东面水域内的70多个岛屿。它是香港十八区中面积第五大的区份,95%人口集中在将军澳新市镇。西贡被誉为香港的后花园。
【1925年1月19日】 “仁义军”匪首之一驼龙在长春被枪决
1925年1月19日(农历1924年12月25日),“经常掠虏榆树等县一带的大股土匪”仁义军匪首之一驼龙(原名张素贞),在长春被枪决。 驼龙真名张素贞,辽阳人。自幼贫寒,母亲死后,被卖到长春“玉春堂”妓院,时年16岁。1919年被自称“仁义军”报号“大龙”的王福棠赎身,并结为夫妻。 1923年阴历八月二十五日,大龙率领手下攻打长春县纪家大院,被纪家的家丁和赶来的保安队夹击,负重伤逃至乱石山死去。张素贞被推为首领,报号“驼龙”,发誓要报血海深仇。有人说,其部下有四百余众。 《戊戌变法以来有关大事记》说:驼龙“率两千人在五常、榆树、双城等地”活动六年,可见其势力不小。张素贞惯使双抢,骁勇善战,屡次挫败围剿的官兵。1924年队伍被击溃,张素贞只身逃脱,无处投奔,遂落脚于公主岭妓院。 1925年1月8日在鸿顺班妓院被捕,同年1月19日被押赴长春枪决,时年25岁。民间有许多劫富济贫的传说,称其为侠盗。
【1916年1月19日】 袁英暗杀袁世凯未遂
1916年1月19日(农历1915年12月15日),袁英暗杀袁世凯未遂。
【1899年1月19日】 英国和埃及签订共管苏丹协定
1899年1月19日(农历1898年12月8日),英国和埃及签订共管苏丹协定。该协定是在英国镇压了1881—1889年的苏丹马赫迪大起义后,与埃及在开罗签订的。 规定:苏丹的军事、民政统治权由英同任命的总督掌握。 管理苏丹的绝大部分行政费用由埃及负担,但“开发”苏丹所获利润则全部为英国独享。 1924年,英国废除了该协定,苏丹完全归属英国统治。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订立,重新恢复了共管制度。 1951年,埃及宣布废除其对苏丹的管理协定。 1956年,苏丹独立。
【1895年1月19日】 日军在山东成山头登陆
1895年1月19日(农历1894年12月24日),日军在山东成山头登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我国虽损失了五艘军舰,但敌方的12艘军舰中有六艘受重创。其中被拖回日本修理的三艘有两艘沉没,第四艘旗舰松岛号也无法修理,不得不退出战舰序列,可见日军的损失也不轻。 然而李鸿章却有意夸大黄海海战的损失,提出“保船避战”的方针,命令舰队全部躲进威海卫企图保存实力,以拖到战争的结束。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北岸东端,是一个形势险要的海防要塞。港口呈半圆形,刘公岛、日岛横列在威海湾口,形成海上天然屏障。海岸和岛上共有17座炮台,160多门大炮。 根据当时形势,只要坚持抵抗,主动出击,完全可以同日军决一胜负。但李鸿章的“保船”命令使北洋舰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1895年1月19日,不敢正面进攻威海卫的日本侵略者仍然采用攻打旅顺那样的战法,派遣侵略军在山东半岛的成山头登陆,企图进而包抄后路,从背后进犯威海卫,以消灭困守在港内的北洋海军。 当时日军有两万人,但驻守在成山头的清军只有四百人。而被李鸿章“保船”命令束缚的北洋海军只能缩在威海卫内,老老实实地等待日军一步步从背后逼进。
【1833年1月19日】 德国数学家阿尔弗雷德·克莱布什出生
1833年1月19日(农历1832年11月29日),德国数学家阿尔弗雷德·克莱布什出生。
【1807年1月19日】 南北战争期间联军将军罗伯特·爱德华·李出生
1807年1月19日(农历1806年12月11日),南北战争期间联军将军罗伯特·爱德华·李出生。他是一名美国职业军人,为南北战争期间联盟国最出色的将军,最终以总司令的身份指挥联盟国军队。 如同古代的汉尼拔与埃尔文·隆美尔一样,李将军以其寡击众、以少胜多但最终不敌的情势赢得了长久的名声。 战后,他积极推动重建,在其生命的最后数年成为进步的大学校长。李将军维持着联盟国代表象征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 1825年入学美国军事学院,1829年毕业。参加美墨战争期间(1846年–1848年),他表现卓越超群,升为中校。 1852年起,成为西点军校校长。1861年加入联盟国,1862年任北维吉尼亚军团司令。1865年1月31日,李将军升任为联盟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并于1865年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法院投降。 1975年,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对他发布特赦,并由美国国会回复其公民权。
【1929年1月19日】 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之一梁启超逝世
1929年1月19日(农历1928年12月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56岁。其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政坛和学界深感痛惜,各界人士在北京广惠寺及上海静安寺分别举行了追悼会。 冯玉祥称他“才大如海”;侯锷颂他“独挽神州危,正气永不死”;王文儒誉他为“革命之元勋”,堪称“群流模范,万古江河”;唐蟒说他“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中山)黄(兴)后”。这些溢美之词说明了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立宪运动中的巨大影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出生于广东省新会。11岁成秀才,16岁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95年春天,他赴京应考时,正赶上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梁启超与康有为共同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三大主张。 这一史称“公车上书”的伟大壮举,轰动了整个中国。此后,梁启超投身于维新政治运动中,开始了他矛盾重重的政治生涯。最初作为康有为的助手,他是改良派的中坚,在同顽固派的论战中,他在《时务报》上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 然而,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国外期间转而成为保皇党的代表,并以立宪派领袖自居。他与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展开激烈论战。不久,他又从维护帝制转向拥护袁世凯。在反袁运动中,他策动蔡锷倒袁;在护国战争中,他作为进步党的领袖撰文指责恩师康有为“复辟帝制”,彻底决裂。 “五·四”运动后,梁启超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怒潮中再度提出宪政主张,在科学与玄学中寻求折衷主义,在国共两党之外寻找“第三党”。在1910—1911年立宪运动高潮中,他共发表文章87篇,其中论述宪政的有50多篇。他的立宪理论体系涉及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史、佛学、社会学等领域。著作《饮冰室合集》共148卷,1500多万字,是其投身改良运动36年后的巨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35年1月19日】 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
1935年1月19日(农历1934年12月15日),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采取了高度灵活的运动战方针,一渡赤水,进入川南。 2月中旬,挥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入遵义,歼敌2个师又8个团。 3月中,三渡赤水,再次进入四川。 随后,出敌不意地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攻贵阳。乘云南的敌军增援贵阳之际,直插云南,威胁昆明。 5月初巧渡金沙江,终于完全跳出了敌军数十万人围堵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1629年1月19日】 波斯萨非王朝皇帝阿拔斯一世逝世
1629年1月19日(农历1628年12月26日),波斯萨非王朝皇帝阿拔斯一世逝世。 在阿拔斯一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达到了国力巅峰。他曾被誉为“大帝”。阿拔斯一世不仅影响了伊朗历史,还对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与东方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波斯萨非王朝始于14世纪创立萨非教团的萨非丁六世孙伊斯马仪,在土库曼部落军“红帽军”的支持下,推翻了白羊王朝统治。然而,“成也红帽军,败也红帽军”描述了这段历史:土库曼红帽军是创建与扩张的中坚力量,但后来成为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 阿拔斯一世登基前,面对波斯王族和土库曼将领间的复杂矛盾。他依靠古里汗的支持,在1587年登基为帝,并逐步铲除了桀骜不驯的贵族,收回封邑,加强了皇权。 在军事改革方面,阿拔斯一世引入了火枪、铜炮等装备,建立了一支新型军队;同时改变了“红帽军”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波斯军队也发展出了精锐近卫军直属于皇帝本人。 阿拔斯大帝的外交成就显著。他成功收复了从呼罗珊到赫拉特地区的河山,并在1623年西征后夺回了包括巴格达、巴士拉在内的整个两河流域,使波斯成为萨非王朝版图上的极盛时期。 宗教方面,阿拔斯大帝以温和的方式扶持什叶派,在他的影响下伊朗最终成为一个彻底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他在大航海时代与西欧航海家频繁接触,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431年1月19日】 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1431年1月19日(农历1430年闰12月6日),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我国明代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众二万余人,从南京下关出发,第七次远航“西洋”。后因海上遇风,至福建避风,直到同年底才正式出航。这是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1月19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