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消肿,减肥,解毒
除烦、健脾、解毒、利尿、利水、祛风、消肿、养胃、止痛
别名: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米赤豆、野赤豆、红饭豆、米赤豆
性味:味甘、酸,性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煎法:
适用体质:一般人都可以食用,痰湿体质效果更好
可健脾、养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解毒排脓,祛风止痛;用于疲劳,肥胖,脚气,大便不畅,水肿胀满,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症。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丹毒、痈肿疮毒、便血、尿血、崩漏等。
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
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脚气浮肿等。
久服可瘦身。
现代研究,赤小豆(红小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所含蛋白质酶抑制剂能抑制胰蛋白酶和人体精子顶体酶的活性。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流行性腮腺炎、肝硬化腹水等。
赤小豆(红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钙、磷、三萜皂音类等,有抗菌、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
被蛇咬者百日之内不宜服用。
赤小豆(红小豆)中含有被称为“胀气因子”的酶 ,容易在肠道发生产气现象,使人有胀气的感觉,在煮红小豆时加少许盐,可以有助于排出胀气。
赤小豆(红小豆)“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瘦人应少吃红小豆。
赤小豆(红小豆)利湿,所以体虚尿频者不宜多食。
胃肠较弱的人不宜多食,以免食后胀气。
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属阴虚津伤者慎用。
尿多者忌用。孕妇不宜用。
本品的最大用量不宜超过30g。
日常用量:8~25g,水煎服;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改善水肿
赤小豆中的皂角化合物对肾脏、心脏病等形成的水肿有改善作用,能促进通便和排尿。
2、预防脚气病
赤小豆中维生素B1含量丰富,可以防止乳酸在肌肉过多堆积引发的疲劳症状,能预防脚气病。
3、肥胖
赤小豆富含维生素B1,它能使人体内的糖分更容易燃烧,从而阻断糖分转化为脂肪,预防肥胖发生,有减肥的作用。同时,红小豆中膳食纤维有助于肠胃蠕动,利于排便。
4、补血,催乳
赤小豆也含有丰富的铁质,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还有催乳的功效,是非常适合女性的食物。赤小豆选方
泌尿系感染、血脂异常
功效:健脾清热,利水消肿做法:粟米15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文火煮至半熟时,加入赤小豆200克,继续熬至粟米软烂,黏稠时即成。早晚餐食用。
水肿、腹胀腹泻、痈肿疮疡、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肿做法:赤小豆500克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用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焖烂,搅碎成豆沙待用。将锅内倒少量植物油,下入红糖50克炒至溶化,倒入豆沙,改用中火炒匀即成。当点心食用。
面色少华、食欲不振
功效:健脾养胃 做法:赤小豆250克,温水泡发,与冰糖100克同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滞后,撇去浮沫,用文火炖约30分钟即成。当甜点食用。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功效:清热化湿做法:鲤鱼1条,去鳞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赤小豆120克、橘皮6克同煮,至烂熟成汤。当汤佐餐食用。
流行性腮腺炎
功效:消肿 做法: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1枚或蜜10克调成稀糊状。将糊摊在布上,敷于患处。
利湿补血——薏米红豆牛奶粥
薏米15克,红小豆15克,冰糖20克,低脂鲜奶100毫升。薏米,红小豆以冷水浸泡4小时后,放入电锅中煮成粥备用。向煮熟的粥中加入冰糖,拌至冰糖溶化后,加入低脂牛奶拌匀即可。
消肿瘦身——红小豆鲤鱼汤
红小豆80克,红枣20克,陈皮1小块,鲤鱼1条(约600克)。将红小豆,红枣洗净沥干,陈皮浸软,刮瓢,红枣去核备用。鲤鱼去鳞洗净抹干,撒上少许盐和胡椒粉。用少许油将鱼煎至稍微金黄后起锅,并用清水冲去油分。所有材料同时放入煲中,倒入适量清水煲至水滚,再改用中小火煲至材料酥软汤浓,最后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消肿,利尿,补血——补血红豆饭
大米150克,糯米100克,红小豆80克。红小豆洗净,在清水中浸泡两三小时,将泡好的红小豆捞出,放入汤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煮至豆熟(不必等到豆子开眼)。将大米,糯米放入煮好的豆子,倒入煮豆子的红汤(若不够再加清水),加入1小匙盐,拌匀后盖上盖子,蒸熟即可食用,也可以拌入一些炒熟的白芝麻,黑芝麻。
滋养安神——双莲红小豆牛肉汤
红小豆50克,莲子75克,莲藕250克,牛肉250克,盐少许。红小豆,莲子洗净浸泡2小时,莲藕洗净切片,牛肉洗净,沥水切片。将红小豆,莲藕,莲子放入锅中加水煮开,转中火继续煮1个小时,加入牛肉片再煮3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赤小豆十当归增强活血行瘀功效
赤小豆十白茅根增强利水消肿功效
赤小豆十连翅增强解毒利湿功效
赤小豆十麻黄增强宣肺利湿功效
赤小豆十鲤鱼增强利水消肿功效
赤小豆十鸡内金增强消积化瘀功效
《食巾生本草》:赤小豆坚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
《神农本草经》: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名医别录》:味甘,酸,平,温,无毒。主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下胀满。
《日华子本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本草蒙筌》:味辛、甘、酸,气温而平。阴中之阳。无毒。外科称要剂,脚气为捷方。散痈肿,末调鸡子清箍;下水气,末入通草汤服。小儿急黄烂疮,取汁洗之,不过三度;大人酒醉燥热,煎汁饮下,只消一瓯。和桑白皮煎,治湿痹延手足胀大;同活鲤鱼煮,疗脚气入脐腹突高。但专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
《本草备要》:通,行水散血。《十剂》作燥。甘酸思邈咸冷。色赤,心之谷也。性下行,通小肠,利小便,心与小肠相表里。行水散血,消肿排脓,清热解毒。治泻痢脚气,昔有患脚气者,用赤小豆袋盛,朝夕践踏之,遂愈。同鲤鱼煮食汁,能消水肿,煮粥亦佳。敷一切疮疽。鸡子白调末箍之,性极粘,干则难揭,入苎根末则不粘。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傅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痈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曰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止渴解酒,通乳下胎,然渗津液,久服食人枯瘦。《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按二药未可言燥,盖取其行水之功,然以木通、防己为通剂,通燥二义似重。故本集改热药为燥剂,而以行水为通剂。
《本草崇原》:赤豆煮熟,其味则甘,生时其气微酸,故曰甘酸平。豆者,水之谷也,其性下沉,是主从上而下,由外而内,色赤属火,又主从下而上,由内而外。《本经》主下水肿,乃从上而下,由外而内也。排痈肿脓血,乃从下而上,由内而外矣。
赤小豆(红小豆)应选颗粒饱满均匀,表面光洁,色泽正常,无虫眼,无碎粒,无霉变,无异味的。
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也可以放入冰箱冷冻保存。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