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涩肠、止泻、止血
别名:石榴壳、酸石榴皮、安石榴、酸实壳、酸榴皮、西榴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归大肠经。
煎法:
适用体质:
涩肠,止血,驱虫,止泻。
1.涩肠止泻(久泻,久痢证)用治久泻久痢所致的气陷脱肛,常与黄芪、升麻等配伍为用;用治湿热泻痢,宜配伍黄连、黄柏等同用;用治久泻证属虚寒,宜配伍干姜、附子等同用。本品为用治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可单用,亦可配伍应用。
2.杀虫(虫积腹痛证)用治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3.收敛止血(便血,崩漏证)用治便血,崩漏。用治便血,可单用水煎服或配伍地榆、槐花等同用;用治妊娠下血不止,常与阿胶、艾叶炭同用。
4.其他本品尚有涩精,止带的功用,亦可用治遗精,带下等病症。
用于中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虫积腹痛及遗精、带下、崩漏、便血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多种肠道寄生虫、子宫颈炎、内痔便血、多种感染性炎症、化脓性中耳炎、烧伤、足癖感染、银屑病等。
主含鞣质、蜡、树脂、甘露醇、黏液质、没食子酸、苹果酸、果胶、草酸钙、树胶、菊糖、非结晶糖、生物碱。具有驱虫、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1.石榴皮作用于寄生虫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因而有驱虫效果。2.石榴皮有较广的抗菌、抗真菌作用。3.石榴皮能加强血浆蛋白凝固、凝血因子功能,以及血小管收缩作用,故能用于止血,与明矾有协同作用。
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不能服太早,有害无益。
超量可致眩晕、视觉模糊、小腿痉挛、有蚁行感或震颤,并见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亢进、惊厥,或肌肉软弱无力、瞳孔散大、虚脱、呼吸麻痹甚而致死。另有报道称,长期服用本品,可致肝小叶中心坏死、脂肪化。
实证,湿热泻痢初起宜慎用。孕妇、儿童慎用。
日常用量:3~9;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外用:本品入汤剂多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研粉外用或煎汤浴洗。
1、增加食欲:石榴皮5g,山楂10g,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分成两份,加入适量红糖,开水冲泡饮服。
2、促进消化:石榴皮10g,瘦猪肉200g。石榴皮洗净切碎。猪瘦肉处理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石榴皮和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即可。
3、治牛皮癣:鲜石榴皮适量,鲜石榴皮捣烂,加入少许白矾,用棉签蘸取,涂抹于患处,每日3次。
4、治脾虚泄泻:石榴皮、白扁豆各30g,生晒参10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每剂药煎两次,早、晚各1次。
5、治痔疮肿痛出水:石榴皮50g,黄柏25g,冰片1g。石榴皮和黄柏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清洗患处,再将冰片纳入痔疮破烂处。石榴皮怎么吃
《名医别录》:治下利,止漏精。
《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本草备要》:涩肠,外用染须。酸涩而温,能涩肠,止泻痢下血,煅末服。崩带脱肛。泻痢至于脱肛者,以石榴皮、陈壁土加明矾少许,浓煎熏洗,再用五倍子炒研敷托而止之。勿犯铁器。《客座新闻》云:一人患腹胀,夏成诊之曰:饮食如常,非水肿蛊胀,及湿热生虫之象也。以石榴、椿树东引根皮、槟榔各五钱,空心服,腹大痛,泻虫长丈余,遂愈。
《得配本草》:酸、涩,温。治痢摄精。疗崩中带下,止肠风下血,祛筋骨风痛,除目流冷泪,洗脚疮湿烂。得茄梗,治肠血。血在粪前者效。配槟榔,杀虫。
《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酸、甜二种,以酸者为石榴之正味,故入药必须酸者。其性微凉,能敛戢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又为治肝虚风动相火浮越之要药。若连皮捣烂煮汤饮之,又善治大便滑泻、小便不禁、久痢不止、女子崩带,以其皮中之液最涩,故有种种诸效也。
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