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黄柏疮用
解毒、清热、泻火
别名:黄檗、元柏、川黄柏、檗皮、檗木、关黄柏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煎法:
适用体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盐黄柏可滋阴降火。
1.清热燥湿(湿热病证) 用治湿热黄疸,与桅子同用,如栀子柏皮汤;用治湿热痢疾,配伍黄连、白头翁等,如白头翁汤;用治湿热下注所致的妇女带下黄浊臭秽、阴痒、阴肿,配伍车前子、山药等,如易黄汤;若下部湿疹、湿疮或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弱等症,则常与苍术同用,如二妙散。本品以清除下焦湿热见长。
2.清退虚热(阴虚火旺证) 用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等症,且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本品善走下焦,长于泻肾火,降火以坚阴。
3.泻火解毒(痈肿疮毒,热病高热) 用治痈肿疮毒,又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黄连解毒汤。亦可用治热病高热、神昏谵语等。本品解毒功用与黄连相似,但功力稍逊。
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梦遗、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疮疡肿毒、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湿热泻痢、脚气、盗汗、遗精等症。
本品长于清下焦湿热,既能清实火,又能清虚热。用于湿热带下、湿热泻痢、湿热淋证、湿热脚气与痿症、湿热黄疽;亦多用于火热毒盛所致痈疡肿毒、目赤、口舌生疮、湿疹湿疮、阴肿阴痒;并可用于阴虚发热、阴虚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细菌性痢疾、肠炎、慢性前列腺炎,流行性脑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真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痔疮合并感染、多种外科感染、皮肤湿疹及感染性周围神经炎、脊髓神经根炎、烧烫伤等可配伍用之。
现代药理研究,黄柏有抗菌、抗真菌作用,有正性肌力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镇静、镇咳、抗胃溃疡、降压、降血糖、肌松及促进小鼠抗体生成作用等。
1.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2.黄柏有抗炎作用。3.黄柏有降血压作用。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4.黄柏可影响乙酰胆碱的作用。5.黄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6.黄柏有降血糖作用。7.黄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8.黄柏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9.黄柏还有抗溃疡、抑制细胞免疫等作用。
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日常用量:3~10g,水煎服。也可外用,研末涂于患处。
1、治痢疾:黄柏50g,黄连10g。共研细末混匀,氷泛为丸。每次6g,每日服两次。
2、治脱发:黄柏、当归各60g,侧柏叶、桑葚各12g。焙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丸,早、晚各服1次,20天为1个疗程。黄柏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五:泻下焦隐伏之龙火,安上焦虚哕之蛔虫,脐下痛单制而能除,肾不足生用而能补,痿厥除湿药中不可缺。
《本草纲目》:古书言黄柏佐知母,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为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说。傅小儿头疮。芩、连为草,柏为木,性本不同也。黄柏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
《本草蒙筌》:味苦、微辛,气寒。阴中之阳,降也。无毒。恶干漆,治三焦。二制则治上焦,单制则治中焦,不制则治下焦也。乃足少阴本药,又足太阳引经。加黄芪汤中,使足膝气力涌出,痿蹶即瘥;和苍术散内,即二妙散。俾下焦湿热散行,肿胀易退。佐泽泻利小便赤涩,配细辛擦舌颊红疮。一方同青黛研细,入冰片少许,擦之亦效。安虚哕蛔虫,泻隐伏龙火。解消渴,除骨蒸。补肾强阴,洗肝明目。肠风连下血者立效,热痢先见血者殊功。去脐腹内虚疼,逐膀胱中结热。女人带漏,亦可治之。谟按:《内经》云: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活人解毒汤,用黄柏、黄连、黄芩、栀子。盖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随其类而然也。上下内外,并可治之。积热门中,诚为要药。至今医家,气虚用四君子,血虚用四物,有痰用二陈,有热用解毒,故常宗述而不易焉。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