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化痰、活血、解毒、利湿、清热、通经、退黄、止咳
别名:斑杖、土用七、红三七、虎杖根、阴阳莲、苦杖、花斑竹、川筋龙、紫金龙、酸汤杆、山大黄、阴阳莲
性味:味微苦,性微凉。
归经:归肝、胆、肺经。
煎法:
适用体质:
止痛,活血,解毒,退黄,通经,清热利湿,止咳化痰。
1.利湿退黄(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病)用治湿热黄疽、淋浊、带下病。用治湿热黄痘时,可单味水煎,亦可配伍茵陈、栀子等同用;若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淋浊、带下病,亦可单用或与车前子、萆薢等配伍为用。
2.清热解毒(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用治水火烫伤,可单用研末,香油调敷,或与地榆、冰片共研细末,调油贴敷患处;用治痈肿疮毒,单用本品煎汤外洗即可;若为毒蛇咬伤,可取鲜品适量捣烂外敷,亦可煎浓汤内服。
3.活血化瘀(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用治瘀血所致的经闭、痛经,常配伍桃仁、红花等同用;若癥瘕积聚,可与三棱、莪术等配伍为用;用治跌打损伤,每与乳香、没药等同用。
4.化痰止咳(肺热咳嗽)用治肺热咳嗽,可单味水煎服;或配伍贝母、杏仁等同用。
5.泻热通便(热结便秘)用治热邪过盛,大便干燥,难以排出。
用于湿热黄疸、热淋尿浊、赤白带下、血瘀经闭、癥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疮痈、烫火伤、毒蛇咬伤、热结便秘、痔疮下血等。
现代多用于胆道感染、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扁桃体炎、银屑病、上消化道出血、胆石症、高脂血症、烧烫伤、宫颈糜烂、急性胰腺炎等。
现代研究,虎杖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等菌种及多种病毒株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虎杖粗品及白藜芦醇苷有镇咳作用,煎剂有平喘作用;白藜芦醇昔对脂质过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减轻肝损伤,保护肝脏。
主含游离蒽醌及蒽醌苷类成分,如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尚含二苯乙烯及虎杖苷等苷类成分、多糖、氨基酸、鞣质等。具有抗肝损伤、调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降糖等作用。
1.虎杖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虎杖有镇咳、平喘、祛痰作用。3.虎杖能兴奋动物离体心脏,增加冠脉血流量。可拮抗BaCl2所致大鼠心律失常。4.白藜芦醇苷对血压有先微升、后缓降至最低点再缓升的作用。虎杖煎剂有降压作用。5.白藜芦苷有降血酯的作用;藜芦酚(芪三酚)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6.虎杖蒽醌片有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升高作用。7.大剂量白藜芦醇苷可使大白鼠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具明显镇静作用。8.虎杖有止血作用。9.虎杖对动物实验性糖尿病可降其发病与死亡率。10.虎杖有利尿作用。
脾胃虚寒及内无湿热、瘀阻者慎用。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和麻黄碱、阿托品、颠煎羾、强心苷类药洋地黄、地高辛及索米痛片、散痛片、硫酸亚铁、维生素等同服,以免使后者失去活性或产生沉淀,影响吸收。也不宜与大黄苏打片、健胃散、小儿消食片等同服。
不宜超量、久服。
日常用量:8~12g;水煎服。
1、治脂肪肝:虎仗、元胡、泽渴、郁金、山楂各10g。水煎去渣,取其汁液,经常代茶饮用。可治脂肪肝。
2、治尿路结石:虎杖、乌药、八月札各12g,小茴香、甘草10g,鸡内金15g,金钱草20。水煎去渣,取其汁液。每日分两次趁温服用。
3、治湿热黄疸:虎杖300g。郁金150g,蜂蜜500g。水煎去渣,取其汁液,加入蜂蜜,用小火煎煮5分钟成青状,每次1匙,每日两次,饭后开水冲服即可
4、治小便涩痛、淋浊带下:虎杖适量。研成细末,每服10克,米汤送服。
5、治慢性胆囊炎:虎杖12g,砂仁、黄连、木香各6g,柴胡、枳实、白齐子、大黄各10g,金银花、白芍各15g,吴茱萸、甘遂、京大戟各3g。水煎,去渣,温服。每日1剂。虎杖怎么吃
《名医别录》:微温。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
《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疥痈毒,妇人血运,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
《本草纲目》:《千金方》:治女人月经不通,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亦治丈夫积聚,有虎杖煎:取高地虎杖根,锉二斛,水二石五斗,煮取一斗半,去滓,入醇酒五升,煎如饧。每服一合,以知为度。又《本事方》:治男妇诸般淋疾,用苦杖根洗净,锉一合,以水五合,煎一盏,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许服之。萼县尉耿梦得,内人患沙石淋,已十三年。每溺痛楚不能忍,溺器中小便下沙石剥剥有声。百方不多及,偶得此方服之,一夕不而愈,乃予目击者。研末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名医别录》: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
以粗壮坚实、外皮棕褐色、无须根、切面色棕黄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