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8月24日】 日本外交家陆奥宗光逝世
陆奥宗光(1844年8月20日-1897年8月24日),又名陆奥阳之助,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官,有“剃刀大臣”之称。正二位・勲一等・伯爵生于纪州和歌山藩。 明治维新前加入神户的海军学校,1868年得岩仓俱视的赏识,步入日本政界。后在伊藤博文内阁任外务大臣,1888年任日本驻美公使,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 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在其外交大臣任内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施展“狡狯”的外交手段,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也就冠以“陆奥”之名,被称为“陆奥外交”。1897年8月24日因病逝世。
【1947年8月24日】 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结束在中国的考察
1947年8月24日,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率团已在中国考察了1个月。今天,魏德迈在离华返美前发表声明说:“在中国,我在各方面见到的是麻木与怠惰许多中国人的卑怯的失败主义,令人气馁心灰。” 为了恢复及维持人民的信任,中央政府必得立即施行彻底的深远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徒有军事力量不能消灭共产主义。
【2006年8月24日】 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冥王星,正式名称134340号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已发现的第十大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它于1930年2月18日被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中文意译为冥王星。 起初,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dwarf planet)。而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联会再将冥王星列为子分类类冥天体(Plutoid)的原型。
【1949年8月24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98年8月24日】 美英同意在荷兰开审洛克比空难案
1998年8月24日,美国和英国分别宣布,同意在荷兰海牙审讯涉嫌于1988年制造震惊世界的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利比亚人。
【2010年8月24日】 黑龙江伊春失事客机机身断裂起火
2010年8月24日21时35分左右,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ERJ-190型飞机在伊春机场失事。已经发现42具遇难者遗体,另外54人获救。飞机的黑匣子仍在寻找中,失事原因要等民航总局的专家来给出。 已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其中7人为重伤。伤者目前分布在伊春市内4家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机上共有96人,其中乘客91人,机组人员5人。 E190喷气支线客机由世界知名商用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这一客机全长36.24米,机高9.73米,翼展28.72米,客舱采用全经济舱布局,一次可搭载106名乘客。河南航空公司,前身为鲲鹏航空公司,2010年3月29日正式更名为首家落户郑州的全国性支线航空公司。
【2012年8月24日】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
2012年8月24日5时30分左右,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据消防部门消息,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9月19日,哈尔滨召开情况通报会,就8月24日发生的高架桥上行匝道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作出说明经调查取证,认定此起事故是一起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而导致匝道倾覆、车辆翻落至地面,造成人员伤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千呼万唤之下,哈尔滨塌桥梁事故的调查结果终于出炉。 按照专家组分析意见、检测检验机构检验结论和调查组调查取证认定,这起事故与超载有关,与交警执法不力有关,与路政巡查工作出现疏漏有关,唯一没有关系的是,就是大桥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与当地政府和专家组的初步结论完全吻合,事实上也是对官方最为理想的一种结果但对公众而言,这毫无疑问又是最易引发质疑的一种调查结论。 新闻后面数万条跟帖,写满了“我不相信”公众为何不相信?首先是基于一种常识和经验的判断车辆超载在中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道路和桥梁每天都要经受这样特殊国情的考验,如果一座建成不到一年的大桥连超载都无法承受,其本身的建筑质量和日常维护无疑是令人怀疑的。 不懂建筑的人起码也知道这样的道理,大桥涉及公共安全,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必然会为承重留有充足的富裕量,一超载就垮塌显然是个反常现象按照这样的逻辑,大桥质量没有任何问题,所有问题都是超载,那就意味着,也许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命悬一线之中,这是何等的荒谬!公众“不相信”,还与此前的种种疑问未得到解答有关。 一是据哈尔滨市政府网站此前发布的消息,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曾更改结构,将原工程设计的混凝土结构改成钢混结构,缩短了工期并节约钢材费用2亿元一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表示,“改结构影响了桥梁的平衡”二是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监理方曾被建议吊消资质证书,两名总工信用曾得零分。 此外,据报道,大桥断裂部分填充编织袋、泡沫,钢筋未绑等,也广受质疑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都指向大桥质量专家组和调查组对此视而不见,直接宣布事故原因为超载,何以让人信服?事实上,早在事故发生时,安监总局发言人黄毅就于第一时间表态:“肯定有问题,但什么问题,需要在事故调查之后才能加以确认。 ”这个“问题”,显然不仅仅指的是超载公众“不相信”,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事故调查程序存在明显的瑕疵一是时间事故发生后不久,当地政府和专家组就匆忙宣布初步调查结果为“超载”,8月27日,大桥监理方称事故结果将在两天内公布这说明事故调查过程并不复杂,而如果确定为“超载”,官方显然也没有理由拖延。 但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结果才姗姗来迟二是调查的透明度整个事故调查事实上都处于一种秘而不宣的状态,究竟怎么调查的,调查组和专家组成员姓什名谁,公众一概不知考虑到调查组是市政府成立的,由当地安监、交警、建委等部门人员组成,而专家组成员也是当地政府从全国请来的,说白了就是自己调查自己,既无压力也无监督。 这种“密室”中的调查,公众很难不去联想,这其中究竟有没有利益上的勾连,有没有权力公关的可能性因为信息不对称,对这个调查结论,公众很难肯定也很难否认正因为如此,官方应当自证清白,以维护自己的公信力而自证清白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布调查组和专家组的成员名单,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和诚信负责。 如果这个调查结论是公正的经得起质疑的,那么我想这决不是什么难事。
【1998年8月24日】 英一教授将芯片植入自己手臂内获得成功
1998年8月24日,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教授沃里克成功地将芯片植入自己手臂内获得成功,进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体内携带芯片的人。沃里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将芯片植入手臂的。 芯片置于长23毫米、直径3毫米的小型玻璃管内,管内除了硅芯片之外,还有电磁线圈。这项试验持续时间预计为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内,沃里克教授将利用体内携带的芯片,在其办公室内进行各种自动控制试验。芯片内含有64条指令,这些指令可通过特殊信号发出传感器接收指令后传入一台主控计算机。计算机便根据指令进行房门或电灯的开关、调节办公室内温度等操作。 据认为,在人体内植入芯片的技术可望用于使残疾人更好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一些专家认为,虽然沃里克在试验中采用了抗菌素,但仍然存在着手臂内的小型玻璃管泄漏或碎裂引起感染的可能性,他的试验冒着不小的风险。
【1991年8月24日】 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1991年8月24日(农历1991年7月15日),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乌克兰是一个位于东欧平原的国家。曾称小俄罗斯、罗塞尼亚,是中世纪东斯拉夫人文化的中心。现代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就以基辅为基地发展起来的。此后,乌克兰与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的历史联系非常紧密。 约公元14世纪,乌克兰逐渐形成了现代乌克兰民族。其后,乌克兰和俄罗斯几度合并,直到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1917年至1921年间,乌克兰经历了短暂的独立后,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苏联的创始加盟共和国。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乌克兰全境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军解放了乌克兰全境,并将原属波兰领土的西乌克兰划归乌克兰。1954年,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割让给乌克兰,组成了现代乌克兰的疆域。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从苏联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1992年8月24日】 德国发生排外风潮
1992年8月24日,在德国的港口城市罗斯托克发生了针对外国移民的暴乱,并迅速波及其他许多地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德国几乎每天都有针对外国人的暴力事件发生。 到9月26日,新纳粹分子火烧曾经关押和屠杀过大批犹太人的萨克豪森集中营,使接连不止的排外浪潮达到了高潮。这使人们想起了当年希特勒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残暴行径——1938年11月9日夜,史称“砸玻璃窗之夜”。这一天,希特ler纳粹分子发动了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一夜之间,德国的犹太人商店被洗劫,犹太人教堂被捣毁,90多名犹太人被杀害,26000名犹太人被赶出了集中营。 德国的排外事件表明,在纳粹希特勒灭亡40多年后的今天,新纳粹分子和其他极右势力在德国再度兴风作浪。其行径之恶劣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据统计,在德国1991年共发生针对外国人的极右暴力案件约1400起,比1990年增加了5倍多。而1992年前9个月,这类案件就已多达1300起。到9月底,已有10名外国人被极右分子杀害。 德国的极右组织已发展到近80个,成员超过4万人,其中新纳粹分子有4200人。
【1968年8月24日】 法国在南太平洋试验场爆炸了氢弹
1968年8月24日,法国在南太平洋试验场爆炸了氢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氢弹(又称热核武器),是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 就其原理来说,它并不是“纯净”的聚变核武器;确切地说,它应该叫“三相弹”,裂变引发聚变,聚变释放出的中子诱发出更剧烈的裂变。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空前绝后的威力——人类所制造破坏力最大的爆炸装置就是一颗叫做“沙皇炸弹”(代号“伊凡”)的氢弹,其原有设计拥有一亿吨TNT当量,但基于种种考虑,其实际制造当量约为5000万吨。
【1958年8月24日】 伦敦发生种族骚乱
1958年8月24日,5名黑人被白人青年殴打后,北伦敦的诺丁希尔发生了三天的严重骚乱。警方逮捕了150多人。 8月30日晚,约200名白人与黑人在街上打斗,财产遭到破坏,一个黑人家庭被汽油弹击中。 第二天傍晚发生了几起严重的骚乱,连续4小时400名黑人与白人追赶着殴打。警察在群殴中横遭攻击并受伤。 9月1日,人数在两千以上的几伙青少年袭击了黑人的住房,打破了窗户,造成巨大的破坏。警方怀疑一些极端政治派别卷入了事端。
【1966年8月24日】 中共创始人之一李达逝世
1966年8月24日(农历1966年7月9日),中共创始人之一李达逝世,号鹤鸣,湖南零陵人他是一位哲学家,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3年留学日本在国内出版译著,介绍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陈独秀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 建党前夕,发表文章,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较准确地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宣传主任后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主编《新时代》杂志1923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的方针上激烈争论,随后离开党组织。 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等职,并发表《现代社会学》一书大革命失败后,在白区长期担任大学教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写了《社会学大纲》等著作1949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选为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 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几十年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经济学、货币学、法学、史学理论等领域中也做了重要的开拓性工作著作还有《解说》、《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其重要论著,编入《李达文集》。
【1954年8月24日】 巴西总统瓦加斯自杀
1954年8月24日早晨,巴西总统热图利奥-瓦加斯在各界对政府的批评日渐猛烈的时候自杀。几个小时前,他决定让位给副总统若昂-卡夫-费胡。 巴西高级官员认为是瓦加斯政府财政不景气和其他丑闻导致公众对他越来越严重的不信任,因此劝说1951年再度当选总统的瓦加斯能以民族利益为重放弃总统职务。不久前,一个持枪歹徒袭击了《因普兰萨论坛》报的改革派编辑卡洛斯-利萨达(他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使公众失去了对总统的信任),然而却误将一名空军少将打死。 这件事使瓦加斯的困境达到了高潮。瓦加斯自杀以后,人们发现他给巴西人民的一封信,在信中指责“国际财政集团”阴谋破坏巴西民族利益,无视巴西贫民的要求,而贫民是最拥护瓦加斯的。他第一次任总统是在1930年,并逐步建立起独裁统治。
【1966年8月24日】 老舍在北京投湖自尽
1966年8月24日(农历1966年7月9日),老舍在北京投湖自尽,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生于北京正红旗人,满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7岁入塾,后转读小学1913年进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毕业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任国文教员“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4年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先后创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长篇小说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创作《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长短篇小说1937年《骆驼祥子》问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从事抗战文学运动此间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小说《正红旗下》等。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辑有《老舍文集》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
【1949年8月24日】 北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条约经各国陆续批准后开始生效。 1949年4月4日,美、英、法、荷、比、卢、加、丹、挪、冰、葡、意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公约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1992年8月24日】 中国与韩国建交
1992年8月24日(农历1992年7月26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首尔的夜,首尔入夜依旧繁华,从南山塔望去,你仿佛能听到闹市的声音韩国,全称大韩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面积99237平方公里人口4485万(1995年7月1日),为韩国人单一民族国家官方语言为韩国语部分居民信奉佛教、基督教。 首都汉城矿产资源匮乏只有铁、无烟煤、铅、锌、钨等,储量不大主要工业原料、燃料靠进口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完善外向型经济体制,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76美元(1995)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等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九位。 电子工业亦处世界领先地位出口工业机械、电子、石化产品、纺织品等;进口原油、煤、焦炭、原糖、铝、原木、化学原浆等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公元1世纪形成高丽、百济、新罗三个封建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半岛南部10世纪高丽灭新罗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改国号为朝鲜1910年8月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获得解放。 同时,苏美两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成立大韩民国,称第一共和国国庆日为10月3日(建国日),纪念朝鲜神话中开国君王檀君1988年2月进入第六共和国时期1993年金泳三任第14任总统。 金泳三总统就职后,主张外交应实现世界化、多边化、多元化、区域合作和面向未来,要为国际和平、军备控制、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出贡献1992年8月24日同中国建交杨尚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韩国总统卢泰愚访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公报。 中国与韩国是在哪年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建交怎么这么晚?冷战时中国一直支持北朝鲜,碍于与北朝鲜的关系,就一直没有建交后来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趋于缓和,而中国也更重视务实外交,不会为了某个所谓的兄弟国家,而去丧失和这么一个经济发达的近邻做生意的机会所以在92年建交是合适的。 中国为什么要和韩国建交?韩国也不是大国,不建交也许可以作为威吓美国的筹码为什么要因此得罪朝鲜呢?主要是为了让韩国和台湾断交么?韩国虽然不是大国,但经济实力很强,三星,现代,大宇,LG等等一系列大公司中国当初跟韩国建交也肯定考虑到了韩国企业来华投资问题而实际上,现在确定有非常多的韩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 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两国关系也很好连我们常人都知道,多交个朋友比多得罪一个人要好,上升到国家层面更是如此现在中韩关系紧密,以后韩国政策也许慢慢会转向亚洲,从过去亲美到亲中。 但是朝鲜,得不得罪又有什么关系呢?朝鲜跟中国基本没有贸易往来,更没有对华投资,中国每年要援助N多物资,粮食什么的,但朝鲜却把国民经济三分之二用在军事上,还开发核技术,试想中国怎么能忍受得了自己周边冒出另一个有核国家呢?让韩国与台湾断交也是一个方面,但绝不是主要方面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的三星集团。 M1126装甲车文武王号驱逐舰大韩航空客机釜山港一号码头KTX-II高铁,韩国现代Rotem生产的KTX-II高铁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小时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最大的国际空港骑马舞,2012年9月24日,韩国釜山,朴槿惠同竞选办公室的大学生工作人员一起大跳“江南style”骑马舞。 艳丽,朴槿惠身着鲜红色传统服饰出席活动,雍容端庄新老领导人握手,图为2007年8月20日,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李明博(左)和朴槿惠握手胡锦涛会见朴槿惠,2008年1月,朴槿惠作为韩国候任总统李明博的特使来华访问图为2008年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朴槿惠。 昂山素季与朴槿惠会面,图为1月29日,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与缅甸民盟领袖昂山素季在首尔会面视察,图为总统朴槿惠视察位于首尔市区的某大型超市路边摊各式甜不辣以及炒米条等香蕉奶,因为韩剧而开始备受欢迎的香蕉奶传统韩式烤肉明洞饺子韩妆因其实惠的价格、可爱的外观以及适合亚洲皮肤的功能设计而成为亚洲女孩的心水之选。 广安大桥,位于釜山的广安大桥盘浦大桥,汉江上连接南北首尔的盘浦大桥HyangwonjeongPavilionHaechiandGwanghwamunGateJangseungpolesSeongsanIlchulbongPeak青瓦台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首尔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烧酒,韩国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烧酒南部蔚蓝,济州岛的清晨天主教堂,位于首尔明洞附近的天主教堂泡菜,在韩国吃饭,无论选择烤肉、拌饭或是宫廷大餐,餐桌上永远会出现各色泡菜对,这样才是韩国菜!昌德宫,朝鲜李朝太宗五年作为景福宫之外的离宫建筑所修建,被称为东阙。 明洞购物街,明洞是首尔市的购物区,韩国年轻人及游客常到的地区类似于日本的涩谷首尔的夜雪中首尔塔小巷,明洞附近的小巷,各类特色小店错落聚集于此昌德宫,昌德宫后苑泰迪,济州岛泰迪熊博物馆中的精美工艺品冠佛岩,大邱广域市著名景点之一的冠佛岩海云台海滩,海云台,韩国南部旅游胜地,在东南沿海的水营湾内。 佛国寺,韩国世界文化遗产佛国寺世宗大王,首尔光化门世宗大王铜像群楼,首尔市区俯瞰釜山APEC世峰楼水原华城,水原市乃京畿道首府,歷史相当悠久传统服饰,身着传统服饰的男女骑马舞,以一首《江南Style》在全世界范围内蹿红的鸟叔在演唱会上大跳骑马舞他也是韩流明星们的代表。 古典警卫,青瓦台前,身着传统服饰的警卫正在骑马巡逻跆拳道CoexMall,位于首尔市中心的CoexMallTripitakaKoreana,韩国僧人在高丽大藏经前首尔塔。
【1922年8月24日】 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
1922年8月24日,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罢工。6月间,长辛店工人俱乐部路局提出开除总管、工头,承认俱乐部有人事推荐权和增加工资等要求,但迟迟得不到答复。 8月23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邓中夏从北京来到长辛店,召集工人代表开会,决定罢工。24日,罢工开始。3000多工人手持写着“不得食不如死”、“打破资本专制”等口号的白旗,在娘娘宫举行誓师大会。曹锟派兵镇压,强迫工人复工,工人不肯退让。 郑州铁路工人此时发动声援罢工,使京汉铁路南北交通完全中断。京绥、京奉、正太等线铁路工人也纷纷声援长辛店铁路工人的罢工,并表示如3日内不答应罢工工人的要求,各路即开始总罢工。 罢工坚持两天,26日,路局被迫与工人代表谈判,答应了除工人参预路局人事权以外的全部条件。26日,工人正式复工。
【1946年8月24日】 尼赫鲁任印度临时政府首脑
1946年8月24日,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被英国驻印度总督韦维尔伯爵指定为印度行政议会的副议长。在此之前,他曾因提倡非暴力抵抗英国统治而9次被捕入狱。 该议会的12个席位将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印度拜火教和基督教的代表。这些代表将组成一个主权政府,除非韦维尔行使否决权。独立的国大党召开会议通过了这几个席位。自从1929年国大党提出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的目标以来,尼赫鲁曾4次任该党主席。然而,伊斯兰教联盟拒绝了分给它的5个席位。 该联盟主席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对占议会席位多数的强大的印度教势力表示担心,并强烈主张将印度分为两个国家:伊斯兰教国家和印度教国家。长期担任非暴力抵抗运动领袖的甘地则认为这样将会损害印度作为一个完整国家的力量。 8月初,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重新爆发冲突,导致了加尔各答历史上最严重的骚乱。 临时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召开一次立宪会议。这次会议将很快举行,可能就在9月。但是,很多观察家们担心,在伊斯兰教徒缺席的情况下起草宪法将导致内战的爆发。
【1937年8月24日】 《救亡日报》创刊
1937年8月24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由巴金、王任叔、阿英、茅盾、胡愈之、郭沫若、夏沔尊、夏衍、章乃器、张天翼、邹韬奋、郑振铎、萨空了、顾执中等人组成编辑委员会,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周恩来指示该报总方针是宣传抗日,团结进步,要办出独特风格,办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喜欢看的报纸。 11月12日上海失陷后,《救亡日报》坚持出版至22日出版第85号,终被日本侵略者压迫停刊。当日下午出版“沪版终刊号”,载郭沫若的《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锁铐》一文作为“终刊致辞”。 1938年1月1日在广州,《救亡日报》复刊。广州沦陷后,迁往桂林。 1941年3月1日,《救亡日报》(桂林版)被国民党政府压迫停刊。至1945年10月10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恢复出版,仅刊行至10月24日第15号,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
【1942年8月24日】 所罗门群岛以东海战爆发
1942年8月24日,所罗门群岛以东海战爆发。日军出动大规模舰队,掩护增援部队向瓜达尔卡纳尔进发,并企图引诱美国航母特混舰队进行决战。 中午时分,担任诱饵任务的以轻型航母“龙骧”号为首的日本牵制舰队被美军发现,遭到美军“萨拉托加”号航母的38架舰载机集中攻击,“龙骧”号被连续击中10颗炸弹和1条鱼雷,于次日沉没。 日军主力舰队的两艘大型航母(翔鹤、瑞鹤号)趁机对美军航母发动攻击,将“企业”号航母炸伤。 与此同时,日舰队的先遣群和增援群先后遭到美机攻击。1艘运兵船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巡洋舰、驱逐舰各一艘被炸伤。增援船队搭载的陆军部队损失过半,被迫中途返回出发地,从而使增援瓜岛的行动成为泡影。
【1929年8月24日】 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出生
1929年8月24日,阿拉法特出生,曾任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领导人、巴勒斯坦国总统。(全名: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Yasser-Arafat,阿拉伯语:ياسرعرفات)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巴勒斯坦骄子,从小就是孩子王,亲身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生活中,他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与世长辞。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唁电中说:阿拉法特的逝世,不但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损失,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朋友从孩子王到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小时候经常模仿军人的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儿童游戏1959年,年仅30岁的他与战友一起创建“法塔赫”和“暴风部队”。 1965年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1968年出任了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出生时名叫穆罕默德·阿卜杜·拉乌夫·阿拉法特他于1929年8月27日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地地道道的巴勒斯坦家庭里。 当他早年读小学时,他的老师为纪念死去的战友亚西尔,便给他改名为亚西尔·阿拉法特,激励他长大继承巴勒斯坦革命先辈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他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他排行第六他父亲叫阿卜杜·拉乌夫·阿拉法特,出身于一个商贾和宗教大家庭,属穆斯林逊尼派。 这个家庭祖籍分布在加沙地带和汗·尤尼斯地区,与侯赛尼家族有亲缘关系阿拉法特的母亲扎赫娃·侯赛尼,属侯赛尼家族这是一个大家族,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非常有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加沙地区的伊斯兰首领阿明·侯赛尼就曾领导当地人民反对过英国的殖民主义及犹太人的统治。 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向阿拉法特的父亲施加了很大压力,他父亲被迫背井离乡到达开罗这样,操持家务、抚养孩子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到他的母亲扎赫娃身上艰难的岁月和沉重的负担大大损害了她的健康当亚西尔·阿拉法特只有四岁、他的弟弟法塔希只有18个月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阿拉法特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少年他经常模仿军人的动作,做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儿童游戏他是个“孩子王”,放学之后便把小伙伴们集中起来进行操练他手里拿着一根指挥棒,俨然像一个指挥员,向小朋友们发布命令当大姐英阿姆看到这一情景时,便亲切地叫他“将军”“训练”结束后,阿拉法特把大姐给他的糖果分给小伙伴们吃。 有时候,阿拉法特在院子里搭上一顶帐篷,晚上就睡在里面体验一下军人的生活阿拉法特从七岁起开始上学他自幼熟读《古兰经》,精通伊斯兰教义,从而成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据他的启蒙老师讲,阿拉法特聪明过人,理解能力很强,老师讲的东西都能记住,也能比较快地背诵《古兰经》。 随着历史年轮的转动,阿拉法特不断成长,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正义感的青年,较早地参加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学生运动1950年,阿拉法特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在这段时间里,阿拉法特结识了埃及自由军官组织集团中的一些成员,并成为纳赛尔的崇拜者。 1952年上半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阿拉法特在开罗期间,埃及政局复杂多变,政局的主宰者是加麦尔·阿卜杜拉·纳赛尔纳赛尔行伍出身,是埃及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人,也是推翻埃及封建王朝的实际领袖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奠基者1954年11月,他出任代总统、代总理1956年6月,他当选为总统兼任总理。 阿拉法特一度对纳赛尔寄予厚望,但事实却让他大为失望纳赛尔确实关心巴勒斯坦问题,但他想把这个问题纳入埃及的控制下纳赛尔不愿意让阿拉法特等人成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军事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认真考虑后,认为必须成立自己的组织1959年阿拉法特与战友阿布·杰哈德等人成立了“法塔赫”组织。 在阿拉伯语中,“法”、“塔”、“赫”三个字是“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三个词的字首他们成立了“法塔赫”领导下的军事组织,取名为“暴风部队”,建立了“法塔赫”组织系统,规定“法塔赫”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1965年1月1日,阿拉法特及其战友领导“暴风部队”游击战士打响了反对以色列侵略斗争的第一枪。 这一天就成为巴勒斯坦革命爆发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阿拉法特一直活跃在这一地区,但因政治原因,他曾两次在叙利亚、一次在黎巴嫩被捕,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化名为阿布·阿马尔他继续领导巴勒斯坦游击队从约旦边境和加沙地带不断向以色列发动袭击。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后,他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多次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其影响不断扩大1968年,阿拉法特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卡拉马战役卡拉马位于约旦河东岸60公里处,是约旦境内的战略要地自三次中东战争后,“暴风部队”经常从这里出发,开展反对以色列的游击活动,引起了以色列的强烈不满。 以色列视卡拉马为眼中钉,制定了铲除这处“暴风部队”根据地的作战计划1968年3月21日凌晨,以色列出动15000名侵略军,兵分三路,在大批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犯卡拉马城经过三天激战,以色列军队一败涂地,损失惨重以军400多名官兵被歼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17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 这次战役大灭了以色列侵略军的气焰,大长了巴勒斯坦、约旦人民和其他阿拉伯人民的志气这次战役的胜利也使阿拉法特声名远扬,大大提高了他在“法塔赫”、巴解组织及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在阿拉伯语中,卡拉马是“尊严”的意思这场卡拉马战役就是为了捍卫尊严,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968年6月,阿拉法特当选为“法塔赫”执委会主席。 在巴勒斯坦各个解放组织和阵线之中,“法塔赫”是实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组织,也是最受巴勒斯坦群众拥戴的一个组织1969年2月,他接替艾哈迈德·舒凯里,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成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最高统帅阿拉法特任主席后,把壮大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在阿拉法特的领导下,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黎巴嫩迅速发展,并积极开展反对以色列的军事活动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有名的“火药库”,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阿拉法特参加了这四次中东战争他不仅是这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1911年8月24日】 邮传部接管邮政、驿站
1911年8月24日,经盛宣怀奏准,邮传部正式接管全国驿站。中国邮政虽自1866年起已在上海海关代办,但直到1896年3月清廷才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第二年8月,清政府首次发行国家邮票。但当时邮政仍一直由英国人赫德所把持的海关兼管。 1911年5月,第8任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与海关多次交涉,达成邮政脱离海关、由邮传部接管的协议。为此,政府特设邮政总局并在省分设管理局。5月28日,李经方出任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 邮政总局成立后经过筹划与奏准,于8月24日开始接管驿站。至此,中国邮政初具规模。8月邮政部统计表明,全国共有邮局5485所,员工25万人,信差12678人,书记1297人,洋员532人。邮政总局已决定,即日选派熟悉邮政人员赶赴新疆、蒙古等地添设邮局、开办邮政学堂。
【1904年8月24日】 日俄辽阳会战开始
1904年8月24日,日俄辽阳会战开始。日军集中三个军的兵力约14万人,并配备了484门火炮,对辽阳发起进攻。 俄军在辽阳集中了16万人的兵力以及592门火炮,并布置了三道防线。虽然俄军占据优势,但是由于平均分配前线兵力和预备兵力,被集中全部兵力进攻的日军接连突破防线。俄军指挥官库罗帕特金在日军进攻面前惊惶失措,在未完全决定胜负的情况下于9月3日命令俄军撤退。 9月4日,日军占领辽阳。在这次会战中,日军死伤约2万3千人,俄军死伤约1万7千人。
【1101年8月24日】 北宋文学家苏轼逝世
1101年8月24日(农历1101年7月28日),北宋文学家苏轼逝世,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公元1037年,21岁开始进入仕途,曾两次进京任龙图阁学士、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官职,但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一生屡遭贬谪,大部分时间做地方官,1101年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64岁。 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后人称为文学上的“唐宋八大家”流传后世的苏轼的诗歌有2800多首,存世书迹有《赤壁赋》等,画迹有《竹石图》等苏轼自46岁以后自号“东坡居士”,民间对苏东坡这个名字非常熟悉,甚至连日常生活中也有东坡巾、东坡肉、东坡豆腐等许多名目。 苏轼为何自号东坡呢?“东坡”是当时黄州(今湖北黄冈)东门外远处一块山间坡地,原归营兵屯垦,弃置日久成了瓦砾遍地的荒场宋神宗元丰初年,苏轼被人诬告作诗诽谤皇帝,谪授黄州团练副使,名义是员地方军事长官,实际却是廪禄断绝的结罪官吏,生活陷入困境。 友人马正卿向知州申请把这块荒地拨归苏轼耕种,得到允许后,苏轼开始了“躬耕”生活,养牛一头,垦田半顷,播植稻麦,一家多口的吃饭问题总算有了着落生活略有改善,苏轼又着手解决住处问题他发现在“东坡”的一侧有座长满蒿草的废弃菜园,就申请以此为房基,建筑住房。 正房在大雪中落成,定名“雪堂”,苏轼亲笔题写“东坡雪堂”匾额悬挂在迎面后来,他的著作也多用“东坡”为名,如《东坡集》、《东坡志林》等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落笔生花的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而且大量史实证明,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在医学方面,他与北宋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是一部闻名中外的医书,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此书共18卷,总计处方170多剂,论述60条,先后曾有数十种版本流传,这部书至今在日本流传甚广。 在养生方面,他著有《问养生》、《论养生寄子由》、《养生说》等20多篇文章,他的养生学重要论点是“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他还提倡练气功,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多食蔬菜,要豁达乐观,心胸开阔,这些论点至今仍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在科学普及方面,他曾推广过湖北农民插秧用的秧马,四川制盐的“筒井用水鞲法”,四川的“布头笺”纸在《牡丹记序》中记录了他所研究过的生物变异性在《酒经》中,他详细介绍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在《苏轼杂琴事》中剖析过古代名琴“雷琴”。 他还研究过数十种物质的化学变化及性质,在《格物粗谈》和《物类相感志》两本著作中,记载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共计1200多条,至今还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延伸阅读:苏轼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延伸阅读:苏轼一生中的三个女人有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恐怕这不只是一个女子的心声。 苏轼的第一个女人——王弗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是一个没有花花肠子的主儿,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 那个导致苏轼后半生命运坎坷的章淳,第一次拜访苏轼,王弗便断定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如果王弗能够陪伴苏轼一生,也许苏轼的人生道路不会那么狼狈可惜的是,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的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了三万棵青松。 三万棵青松,该是什么样的风景,又要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苏轼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人动辄送上玫瑰,即使999朵玫瑰,怎能胜过至今还在四川眉山苍翠的青松?玫瑰凋谢,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10年后,苏轼写下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最感人肺腑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至今展读,谁不为之动情?苏轼的第二个女人——王闰之苏轼的第二个女人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 有人猜测,王闰之是进士之女,能以11岁半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小暗恋姐夫这有些八卦,我宁愿相信小姨子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宦海的大起大落。 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先后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 苏轼的第三个女人——王朝云称为苏轼红颜知己,陪伴苏轼余生的女子,也姓王,叫王朝云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12岁的歌妓朝云被送给苏轼做丫鬟,此后,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22年这是一个多才多艺、聪明绝顶的女子不幸的是,她陪伴苏轼走过的是最艰难的道路,直到流放岭南有一个小故事,颇能看出朝云对苏轼的理解。 有一天,苏轼抚着肚子,问身边的人:“知道这里都是什么?”有人说是一肚子学识,有人说是一肚子文章,朝云却说:“那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我相信,那一刻,苏轼一定用最柔情的眼光,久久抚摸朝云的头顶,那样会心而动情的眼神,该让多少人为之嫉妒在岭南的时候,苏轼已是年迈体衰,不得不遵医嘱,和朝云分床而眠。 朝云正值盛年,为了应对漫漫长夜和青灯冷月,她只能诵经礼佛,独对黄卷在她染病弥留之际,口中诵的竟是《金刚经》苏轼为朝云作了《朝云墓志铭》、《荐朝云疏》,又作《悼朝云诗》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她安葬在惠州城西丰湖边一座小山丘上墓上筑六如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那一年,苏轼60岁,之后,一直鳏居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心里,可以装下多少爱,苏轼给了我们一个完满的答案在他的三个女人面前,他是负责任的丈夫、撒娇的儿子和慈爱的父亲这是时下流行的说法苏轼让我们现代这些男人惭愧的是,每一种角色,他都尽心扮演,那么自然,那么朴实,那么深情。
【1121年8月24日】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在汴京就义
1121年8月24日(农历1121年7月10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在汴京就义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 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 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1645年8月24日】 清军攻克嘉定,嘉定三屠开始
1645年8月24日(农历1645年7月4日),清军攻克嘉定,嘉定三屠开始。清军下江南时,嘉定人民为反对剃发令,在黄淳耀、侯峒曾等领导下,坚守孤城,抗击清兵。李成栋破城后,下令屠杀,死难者逾两万人。 旋退出嘉定后,朱瑛重兴义旅,奋起抗清。 9月15日(七月二十六日),嘉定第二次被清兵攻破,再遭屠杀。至10月5日(八月十六日),原明把总吴之蕃反清失败后,嘉定第三次遭到屠难。当时义民投河,水为不流;僵尸满街,血流漂杵。 史称“嘉定三屠”。
【1862年8月24日】 北京同文馆成立
1862年8月24日(农历1862年7月29日),北京同文馆成立当时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等人,深感外交事务中没有自己的真正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译员,常受人欺弄,急需设立专门学堂,培养自己的翻译,了解外国的情势。 曾于1861年1月奏请朝廷命广东、上海各派二名识解外国(英、法、美)文字语言者,携带各国书籍到京作教习,并准于八旗中挑选天资聪慧,年在十三四岁以下者各四五人,俾资学习这是近代中国政府下令学习外语的最早记录朝廷发布诏令后,可惜粤、沪未能找出适当人选担任教习。 1862年,奕訢在英人威妥玛的帮助下,请英籍教士包尔腾充任教习,8月24日在北京正式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是清末最早的洋务学堂先设立英文、法文、俄文班,后陆续增设德文、日文班以及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 招收学员,最初从八旗儿童中挑选,后来从贡生、举人提高到进士、翰林院编修、检讨等正途出身的京外各官,年龄放宽到30岁,也不专限八旗学制分三年、五年、八年不等除汉文外,其他课程均聘外国人教习该馆还设有印刷所,译印数、理、化、历史、语文等方面书籍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前后办理20余年,入馆学员约300人。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1832年8月24日】 法国物理学家尼古拉·卡诺逝世
1832年8月24日(农历1832年7月29日),法国物理学家尼古拉·卡诺逝世(Nic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工程师在热学方面有一定贡献,他在1824年提出了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是以后建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基础。 卡诺循环是热机最理想的循环,对物理学中的热力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8月24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