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祛寒止痛
补肾、和胃、理气、散寒、疏肝、止痛
别名:茴香、茴香子、谷茴香、怀香、香子、香丝菜、谷香、小茴
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归肝、肾、脾、胃经。
煎法:包煎
适用体质:受寒着凉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和胃寒呕吐者
和胃,理气,疏肝,补肾,止痛,温肾散寒。
1.散寒止痛(疝气痛,痛经)用治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肝郁气滞有寒之睾丸偏坠胀痛,肝经受寒之小腹冷痛,或冲任虚寒、气滞血瘀之痛经。
2.理气和胃(中焦寒凝气滞证)用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可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本品入于脾胃,既温中散寒止痛,又能理气开胃止呕。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呕泻、尿频、遗尿及睾丸鞘膜积液等,为治胃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所含茴香油可作驱风剂,在腹胀气时排出气体,减轻疼痛;另外,小茴香还具有某些抗菌作用。而其所含的小茴香酮有局部刺激作用,使用时间可能会有某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可以用于治疗寒伤脾胃引起的胃脘寒痛、得热则缓、受寒则重,肾阳不足引起的遗尿、腰膝酸软等症。
主含挥发油,油中含反式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小茴香酮等。具有镇痛、抗菌、保肝、促进胃肠蠕动及性激素样作用。
1.小茴香对刺激性腹泻有止泻作用。2.小茴香有雌激素作用,可增强输卵管、子宫内膜、子宫肌层、皮层及卵巢功能。3.小茴香叶的热水提取物可使血压显著降低而不影响心率和呼吸频率。4.小茴香的水溶性类黄酮有很好的抗突变作用和促进DNA修复的能力。
热病患者、阴虚火旺者须慎服。
干燥综合征、结核病、糖尿病、围绝经期(更年期)综合征等阴虚内热者忌食。
不可多食、久食,否者可能有损于视力。
小茴香易发霉变质,发霉后不宜使用。
有过敏史者慎用。孕妇慎用。
日常用法:2~5g,水煎服或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胃脘、腹部胀痛:小茴香、枳壳各12g,台乌药10~12g,川厚朴、佛手各8~12g,陈皮、甘草各8g。加水煎成300ml,每日分2次温服。
2、慢性溃疡病: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g,乌贼骨、炒三七粉各15g,延胡12g,大黄6g。共研为细末,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每日服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空腹时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
3、开胃消食:小茴香、益各适量,大米50g。将小茴香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取汁。将大米淘洗干净,与药汁、盐一同放入锅中煮粥,煮至大米熟烂即可。
4、胃脘寒痛:小茴香、枳壳各12g,乌药10g,川厚朴7g,佛手9g,陈皮、甘草各8g。水煎,去渣,每日分两次趁温服用。
5、治病气、小腹冷痛、胀满:小菌香100g,胡椒80g。将以上2味中药研成细末,酒糊为丸9每次服6g,温酒送服。
茴香菜拌芝麻
材料:鲜茴香嫩苗250克,黑芝麻25克
调味料:香油、盐适量
做法:1、将黑芝麻洗净炒香;茴香菜洗净切成段,用盐拌一拌,腌30分钟。2、沥去盐水,撒上熟芝麻,淋上香油即成。
养身功效:除臭,乌发。
行气止痛,健脾开胃——茴香粥
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将小茴香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入粳米、药汁熬煮成粥。本品特别适合产妇食用。
理气健脾一一茴香鲫鱼火锅
小茴香30克,鲫鱼4条,姜、蒜、葱、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清汤2500克。鲫鱼去鳃、鱗和内脏,洗净,先用盐、料酒、姜、葱码味,10分钟后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姜、蒜切成2毫米厚的指甲片,葱切斜段。炒锅置火上,下油加热,下姜片、蒜片、葱段炒香,加清汤,放鲫鱼、味精、胡椒粉、料酒、小茴香,烧沸,去尽浮沫,起锅即可。
《日华子本草》:得酒良。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治膀胱痛,阴疼。入药炒。
《本草纲目》: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古方有去铃丸:茴香二两,连皮生姜四两,同入坩器内淹一伏时,慢火炒之,入盐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虚弱病,茴香得盐则引入肾经,发出邪气,肾不受邪,病自不生也。亦治小肠疝气有效。
《本草经疏》:茴香得土金之冲气,而兼禀乎天之阳,故其味辛平,亦应兼甘无毒。辛香发散,甘平和胃,入足太阴、阳明、太阳、少阴经,故主霍乱。香气先入脾,脾主肌肉,故主诸瘘,脾主四肢,故主脚气。通肾气,膀胱为肾之腑,故主膀胱肾间冷气,及治疝气。胃和则热解,热解则口臭自除。简误:茴香辛温,胃肾多火,阳道数举,得热则呕者,勿服。
《景岳全书》:气味略轻,治亦同前。但大茴性更暖,而此则稍温耳。
《本草备要》:辛平,理气开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得盐则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受病于肝,见证于肾。大小茴各一两为末,猪胞一个,连尿入药,酒煮烂,为丸服。
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之味甜者为佳。
应置于有盖容器内,并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储藏。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