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TOOL - 日常生活实用工具大全,免费在线工具,在线查询工具箱,tool.caizhichao.cn

中草药查询

玉竹

除烦、润燥、生津、止渴、滋阴

别名:肥玉竹、制玉竹、萎蕤、葳参、名玉竹、葳蕤、黄芝、地节、铃铛菜、地管子、尾参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阴虚体质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

养阴、润燥、生津、除烦、止渴。

养阴润肺(肺阴虚证)用治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咯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等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本品补阴而不恋邪,用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所致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干口渴等症,可与葱白、豆豉等同用,如加减葳蕤汤。

益胃生津(胃阴虚证)用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缺乏,常与麦冬、沙参等同用;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等同用。

1、安神强心

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对心悸、心绞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降血糖

玉竹对血糖具有明显降低作用,能改善人体的耐糖功能。

3、润肤、消炎

实验表明,玉竹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玉竹主治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虚劳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等病症。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胃溃疡及胃黏膜脱垂、心力衰竭、高血压。有报道可配伍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

玉竹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它含玉竹黏多糖等多糖类、甾体皂苷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成分。具有降血糖、延缓衰老、增强免疫、耐缺氧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则发现,玉竹有强心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睇虚肺燥有热所致的干咳少痰、咯血等;胃阴虚有热之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

1.玉竹对心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扩张血管、升高血压、降低血脂和治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玉竹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3.玉竹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4.玉竹能清除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5.玉竹有一定的抗菌作用。6.玉竹有类似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也能抑制癌瘤的生长。

玉竹禁忌

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虚寒症及大便稀薄的人亦忌用。

高血压患者须慎用。

孕妇慎用。

玉竹食用方法

日常用法:6~12g,用水煎服。

1、玉竹可用来泡饮用,对降低高血脂效果较好,也可煲汤。

2、煮汁饮

玉竹五两,煮汁饮,对发热口干,小便涩有较好的效果。

3、水煎服

玉竹、党参、丹参各15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4、煮汤

玉竹30g,猪瘦肉250g,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5、炒食

玉竹20g,苦瓜300g。加调料适量炒食。能清火、养阴润燥。

玉竹选方

1、治咳嗽、咽干痰结:玉竹9g,葱白6g,桔梗3g,东白禳2g,淡豆豉10g,薄荷4g,炙甘草1.5g,大枣2枚。水煎服。

2、治秋燥伤胃阴:玉竹、麦冬各9g,沙参6g,甘草3g。水煎,分两次服用。

3、养阴润燥:鲜玉竹20g,大米50g。玉竹洗净去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与大米一起加入适量水,共煮为稀粥,可加砂糖调味。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4、养阴润燥:鲜玉竹20g,大米50g。玉竹洗净去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与大米一起加入适量水,共煮为稀粥,可加砂糖调味。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5、清火、养阴润燥:玉竹20g,苦瓜300g。加调料适量炒食。能清火、养阴润燥。

玉竹怎么吃

玉竹猪心

材料:玉竹50g,猪心100g

调味料:葱、花椒各适量

做法:1、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煎煮两次,滤取药汁约1500ml。

2、猪心剥开,洗净血水。

3、将猪心与药液、葱、花椒一起放入锅内,煮熟捞起,并去掉浮沫。每日2次,佐餐食用。

养身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有阴血不足、心律不齐。

 

益气养阴,养心安神一一黄精玉竹牛肉汤

牛腿精肉500克,黄精30克,玉竹15克,龙眼肉15克,生姜4片。将黄精、玉竹、龙眼肉洗净,牛腿精肉洗净、切块,并用开水去其膻味。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两三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和胃润中,健脾生津——玉竹羊肉汤

带骨羊肉500克,玉竹15克,枸杞子5克,陈皮5克,葱2段,料酒适量。羊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玉竹、枸杞子、葱洗净,葱切长段;陈皮用水泡软,刮去白瓤。瓦煲中水煮沛后放入所有材料,下料酒,大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养阴润肝——玉竹炖鱼头

鲢鱼头250克,玉竹25克,黄酒10克,盐2克,味精1克,姜3克,胡椒粉1克,植物油30克。鲢鱼头去鳃,洗净,玉竹洗净,放炖盅内;生姜洗净切片。锅内下少许油,把鱼头放在锅中煎透,加入料酒,铲起,放在炖盅内,加入盐、味精、生姜块和适量清水,上笼蒸煮约30分钟,取出,撒入胡椒粉即成。

 

补气助阳一一桃肉苁蓉炖鸡

公鸡1200克,核桃150克,肉苁蓉40克,陈皮10克,盐5克。核桃肉保留红棕色的核桃衣,用清水浸透洗净;肉苁蓉洗净,陈皮浸软,去瓤洗净。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放入公鸡、核桃肉、肉苁蓉、陈皮,待水再开时,撇净浮沫,用中火炖煮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滋补养阴,清热生津一一淮山玉竹炖鹧鸪

鹧鸪1只,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红枣6个,生姜2片。鹧鸪去毛及肠脏,洗净,斩件。淮山药、玉竹、红枣等洗净。将淮山药、玉竹、红枣及生姜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小火隔开水炖约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感冒发热、脾虚湿盛者不宜食用。

 

补虚滋阴,健胃润肠一一玉竹沙参老鸭汤

玉竹15克、沙参15克、老鸭250克。沙参、玉竹洗净,老鸭洗净,斩件。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济后,改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玉竹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萎蕤味甘,平。主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好颜色,润泽。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服食无忌。

《本草纲目》: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余每用治虚劳寒热之疟,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之,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

《本草蒙筌》:味甘,气平。无毒。益气补中,润肺除热。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治腰脚冷痛,天行热狂。止眦烂双眸,逐风淫四末。泽容颜去面黑〖HT”,”SS〗黑〖KG-*〗干,气血令体康强。

《本草备要》:萎蕤平补而润,去风湿。甘平。补中益气,润心肺,悦颜色,除烦渴。治风淫湿毒,目痛眦烂,风湿。寒热疟,诗廉切,亦疟也。中风暴热,不能动摇,头痛腰痛,凡头痛不止者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虚。又有偏头痛者,左属风与血虚,右属痰热与气虚。腰痛亦有肾虚、气滞、痰积、血瘀、风寒、湿热之不同,凡挟虚、挟风湿者,宜萎蕤。茎寒自汗,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昂按: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故瞿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为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萎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时医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拙著方解,欲采萎蕤古方可以入补剂者,终不可得,则古人之罕用亦可见矣。似黄精而差小,黄白多须。二药功用相近,而萎蕤更胜。

《本草崇原》:萎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禀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中风暴热者,风邪中人,身热如曝也。不能动摇者,热盛于身,津液内竭,不濡灌于肌腠也。跌筋者,筋不柔和,则踒蹶而如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则涩滞而如结也。诸不足者,申明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是诸不足之证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黑,好颜色而肌肤润泽。愚按:萎蕤润泽腻,禀性阴柔,故《本经》主治中风暴热,古方主治风温灼热,所治皆主风热之病。近医谓萎蕤有人参之功,无分寒热燥湿,一概投入,以为补剂,不知阴病内寒此为大忌,盖缘不考经书,咸为耳食所误。

《神农本草经读》:葳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秉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中风暴热者,风邪中人,身热如曝也;不能动摇者,热盛于身,津液内竭,不濡灌于肌腠也;跌筋者,筋不柔和,则委厥而如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则涩滞而如结也;诸不足者,申明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是诸不足之症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面黑面?,好颜色而肌肤润泽,且轻身不老。愚按:葳蕤润泽滑腻,秉性阴柔,故《本经》主治中风暴热;古方主治温风灼热,所治皆主风热之病。近医谓葳蕤有人参之功,无分寒热燥湿,一概投之以为补剂,不知阴病内寒,此为大忌,盖缘不考经书,咸为耳食所误。

《本经疏证》:凡有节有液之物皆能通,故竹沥通风火阻经,菖蒲通风痰阻窍,萎蕤则通风热阻络者也。原夫气,人身之阳也,津唾血液,人身之阴也,若病邪以渐而来,彼此徐徐相引,或化为寒,或化为热,久则自相朋比。倘受邪既骤,感化甚速,则阳之从之也易,阴之即之也难,且阴原系泄泽骨节之物,势常依岩附险,乃适遭中风暴热,阳已与之俱化,阴犹倚势为梗,则阴之阻正足以助热之炽,阳之留正足以杀阴之结,两不相通而均不相下,近骱之短络遂痹,机械因之废弛矣,又何自能动摇耶?妙在萎蕤气味甘平,节节有须,冗密滑泽,不徒使络中之液能柔热之暴,且可使肌肉间热能化液之结,骨节既通,阳施阴化,血脉肤腠自尔和,畅然其汗出。于是乎始跌筋结肉者,巢氏云人手足边忽生如豆,如结筋,五十相连,肌理粗强于肉,谓之疣目,系风邪搏于肌肉而生,此非精与气相遇,遂互结不解而何?曰不足,明非津与气之有余,治以萎蕤,实与才所云云不殊矣,他如津滞而面生疱,津枯而面不润泽,又何异于是哉!

《本草新编》:萎蕤,味甘,气平,无毒。一名玉竹,即华佗所食漆叶青黏散中之青黏也。入心、肾、肺、肝、脾五脏。补中益气,润津除烦。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治腰脚冷痛,定狂止惊,眼目流泪,风淫手足,皆治之殊验。去黑斑,泽容颜,乌发须,又其小者。此物性纯,补虚热,且解湿毒。凡虚人兼风湿者,俱宜用之,但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近人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得人参补阳,乃阴阳既济之妙,所收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煎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病。盖人参得萎蕤益力,萎蕤得人参鼓勇也。或问萎蕤,华元化加入漆叶,以黑髭须,近人用之不验,何也?盖萎蕤原不能乌须,因得漆叶,乃能黑矣,然漆叶离萎蕤又无效,二味两相制,两相成,今人用之不效者,非轻重之不同,即服食之不如法。犹记楚大中丞林公讳天擎者,曾服此方,年七旬而须髯如漆。问其服食方法,二味各等分,子、午、卯、酉之时,各服三分,数十年如一日也。天下能如林公之服法者乎。或一日服、一日不服,或早服、晚不服,或分两之服法者乎。或一日服、一日不服,或早服、晚不服,或分两之多寡不同,安得尽效哉。或问萎蕤功用甚缓,今人皆比于人参之补益,谓人参之功验无力,萎蕤之功缓有成,然乎?否乎?嗟乎?萎蕤、人参,乌可同日论。人参有近功,更有后力,岂萎蕤之可比。惟是萎蕤功缓,久服实有专效,如中风痿症,佐人参为调理之药,殊有益耳。或疑萎蕤为黄精之别种,黄精功用甚缓,宜萎蕤之功久缓,先生删黄精,取萎蕤,又谓之何?夫萎蕤实与黄精相同,删黄精而不删萎蕤者,取其治萎废之症,宜于缓图而得效,为不同于黄精也。

玉竹选购保存

以条长、肉肥、黄白色、光泽柔润、嚼之略黏者为佳。

应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

微信小程序:舒贝小工具、灵签签诗簿,免费查询更方便!

推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