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TOOL - 日常生活实用工具大全,免费在线工具,在线查询工具箱,tool.caizhichao.cn

中草药查询

白术

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

安胎、补脾、补虚、利尿、养胃、燥湿

别名:土白术、冬白术、山姜、于术、浙术、片术、山蓟、山芥、山连、种术

性味:味甘苦,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脾虚湿阻引起的腹胀、食少、大便稀溏、气虚自汗者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可补脾、养胃、燥湿、利尿、安胎、补虚。

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面色少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久泻久痢等。

燥湿利水:用于脾虚痰饮见食少、胃肠有振水声、头晕、心悸等。

固表止汗:用于肺卫不固所致的自汗、易感冒。

安胎:用于妊娠恶阻及妊娠水肿。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利尿

白术能促进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3、抗氧化,延缓衰老

白术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4、术后便秘

生白术60g,生地30g,升麻3g。水煎服,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白术主治

用于中气虚弱、脾运不健引起的消化不良、水肿胀满、痰饮、呕吐泻痢、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现代用治慢性消化不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白细胞减少症、肾性或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妊娠水肿等。有报道也可用于肝病、小儿流涎、内耳眩晕、慢性腰腿痛、便秘等症。

白术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白术含有挥发油、维生素A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双向调节肠胃功能、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白术有强壮作用和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白术气方烈,味甘浓、性纯阳,故为健脾之佳品。

1.白术有保肝利胆作用。2.白术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3.白术能促进细胞免疫,增强血清中IgG的含量,在白细胞减少时还有升白细胞作用。4.白术挥发油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5.白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扩张降压,并有镇静及兴奋呼吸的作用。6.白术能降低血糖,对血小板的减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白术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白术对家兔、豚鼠、小鼠和大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白术挥发油有镇痛作用。10.白术有较明显的强壮作用。

白术禁忌

阴虚内热、津伤燥渴、气滞胀闷者忌用。

任何体质均不宜过多服用白术。

白术+李     古籍记载影响药效。

白术+大白菜  古籍记载影响药效。

白术+桃     古籍记载影响药效。

不宜与西药中的抗菌药、降糖药、汞剂、碘剂、抗组胺药、氢氯噻嗪等同用。

白术食用方法

日常饮食养生剂量:6~12克。煎服;通便时加量至60克。

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止汗安胎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1、小儿流涎

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每日服10~15克,分作两三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2、久泻

白术300克,水浓缩成膏,放一夜,倒出上面清水。每服膏一两匙,蜜汤调服。

3、补中益气

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菜少量,粳米100克。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渣、用汁同米煮粥。猪肚可取出蘸香油、酱油佐餐。

4、养颜补气血

何首乌10克、茯苓10克、白术30克、乌鸡500克。将鸡去除内脏,洗净,切半,汆烫,备用。将清水煮沸,把各种材料放入煲内,用大火煮20分钟,再改用小火熬煮2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5、泡茶

将炒白术,炒枳实和生地黄混合研磨成粉,用纱布包着,放入热水瓶中,开水冲泡,盖好闷15分钟。

6、煲汤

将白术、黄芪和猪骨共煮,煲汤食用,加入少量丁香,醋,味道更佳。

白术选方

1、治呕吐酸水:白术、茯苓、厚朴各2.4g,橘皮、人参各1.8g,槟榔、大黄各3g,吴茱萸、荜茇各1.2g。水煎,分两次服用。

2、治寒湿相搏、吐泻腹痛: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各15g,干姜、官桂、砂仁、藿香各0.3g,甘草30g。将以上9味中药研成细末,温汤送服。

3、改善大便干结、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炒白术30g,炒枳实15g,生地黄30~40g。按原方比例加大剂量,研成粗粉,每次取药50~60g,用纱布包好,放在保温瓶中,用开水冲泡,盖好盖闷15分钟即可。当茶饮用。

4、治骨质疏松:白术、黄芪各15g,丁香1g,猪骨500g,醋少许,调料适量。煲汤食用。

白术怎么吃

楂术膏

材料:山楂500g,白术300g,陈皮120g,甘草60g,炼蜜适量

做法:用水煎煮前四味,煎透后滤出药液,共煎两遍,去渣滓,将两次的药液混合,浓缩,加入炼蜜熬成膏。每次15~20g,每日20次。

养身功效:理气消食,健脾止泻。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脾虚食滞、脘腹胀满、饮食不消、腹泻等。

 

脾胃虚弱  

功效:健脾益气 做法:白术烘干研末,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2~3次,一般用药3日可明显改善症状。

 

妊娠后期两脚水肿  

功效:利水消肿  做法:白术、白茯苓各100克,猪苓、木瓜各150克,诸药研为细末。每次10克,食前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便秘  

功效:补气通便做法:白术40克,生地黄30克,升麻3克,同入砂锅,加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取汁200毫升,2汁混合。上下午分服,每日1剂。一般服1~4剂。

 

老人自汗、气短  

功效:健脾益气  做法:白术20克,参须10克,浮小麦15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食欲不振

功效:补益脾胃  做法:猪肚半只,洗净切块,备用。白术20克,生姜片10克,放入砂锅煎取药汁,去渣取汁后加猪肚、100克粳米一同煮粥,粥稠后调入盐即成。早晚分食。

 

小便不利  

功效:益气补脾,燥湿利水  做法:鲈鱼1条,处理干净,切块。白术60克,橘皮10克,洗净,与鲈鱼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胡椒粉调味即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

 

理气补虚——白术扣烧牛肉

牛肉(瘦)250克,白术15克,香菜10克,料酒10克,清汤适量,醋5克,酱油5克,味精2克,香油2克,水淀粉10克,葱5克,姜4克,大蒜8克,大料3克,益2克。牛肉洗净,切成片,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下牛肉片,待炸至呈金黄色时榜出;香菜切段,葱切段,姜切片,蒜切成蒜末。锅置火上,放油烧热,投入大料、葱段、姜片、蒜末煸出香味,加料酒、清汤、酱油、盐、白术同煮,倒入碗里,上笼蒸至烂熟取出。将蒸好的牛肉扣入汤盘中,原汤滗出倒在锅里,上火,加清汤、料酒、盐、味精、蒜末烧开,用水波粉10克勾成薄艾,放入醋'、香油,洗在牛肉上,撒上香菜段即可。

 

健脾理气——陈皮白术猪肚汤

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先将猪肚去除肥油,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陈皮、白术、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时即可,加盐调味。

 

健脾行水一一白术五味粥

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3克,生姜皮1克,砂仁3克,粳米100克。将上五味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分两次,早晚温热服。

 

健脾和胃——白术鲫鱼粥

白术10克,鲫鱼1条,粳米100克。鲫鱼去鱗甲及内脏,白术洗净先煎汁100毫升,然后将鱼与粳米煮粥,粥成入药汁和匀,加入盐或白糖调味。

 

白术+枳实增强消食强胃功效

白术+茯苓增强健脾消肿功效

白术+猪肚增强补气健脾功效

白术古籍摘要

《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止咳,安胎。”

 

《神农本草经》: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痰癖气块,妇人冷,症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气温。味厚气,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无毒。入心脾胃三焦四经,须仗防风地榆引使。除湿益燥,缓脾生津。驱胃脘食积痰涎,消脐腹水肿胀满。止呕逆霍乱,补劳倦内伤。手足懒举贪眠,多服益善;饮食怕进发热,倍用正宜。间发痎音皆疟殊功,两日一发者。卒暴注泻立效。水泻不禁者。或四制研散敛汗,出东垣方。或单味粥丸调脾。出丹溪方。奔豚积忌煎,因浑常闭气;痈疽毒禁用,为多生脓。治皮毛间风,利腰脐间血。故止而皮毛,中而心胸,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又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与黄芪同功。同枳实为消痞方,助黄芩乃安胎剂。哮喘误服,壅窒难当。又种色苍,乃名苍术。亦防风地榆使引,入足经阳明太阴。消痰结窠囊,去胸中窄狭。治身面大风,风眩头痛甚捷;辟山岚瘴气,瘟疫时气尤灵。暖胃安胎,宽中进食。驱痃癖气块,止心腹胀疼。因气辛烈窜冲,发汗除上焦湿,其功最优。若补中焦除湿,而力甚不及于白也。仍与黄柏同煎,即二妙散。健行下焦湿热。谟按:术虽二种,补脾燥湿,功用皆同,但白者补性多,且有敛汗之效;苍者治性多,惟专发汗之能。凡入剂中,不可代用。然白术既燥,《本经》又谓生津何也?盖脾恶湿,脾湿既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津液之府,气化出焉。今用白术以燥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亦随气化而生矣。他如茯苓亦系渗湿之药,谓之能生津者,义与此同。

《景岳全书》:味甘辛,气温,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气中有血。其性温燥,故能益气和中,补阳生血,暖胃消谷,益津液,长肌肉,助精神,实脾胃,止呕逆,补劳倦,进饮食,利小水,除湿运痰,消浮去胀,治心腹冷痛、胃虚下痢、痃癖癥瘕。制以人乳,欲润其燥;炒以壁土,欲助其固;佐以黄芩,清热安胎。以其性涩壮气,故能止汗实表。而痈疽得之,必反多脓;奔豚遇之,恐反增气;及上焦燥热而气多壅滞者,皆宜酌用之。然冬术甘而柔润,夏术苦而燥烈,此其功用大有不同,不可不为深辨也。

《本草崇原》: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运行,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又脾主四肢,痉者,四肢强而不和。脾主黄色,疸者,身目黄而土虚。白术补脾,则痉疸可治也。止汗者,土能胜湿也。除热者,除脾土之虚热也。消食者,助脾土之转运也。愚按: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湿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此先圣教人之苦心,学者所当体会者也。

《神农本草经读》:此为脾之正药,其为风寒湿痹者,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三气杂至,以湿为主,死肌者,湿侵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也;疸者,湿郁而为热,热则发黄也。湿与热交蒸,则自汗而发热也。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斯食不能消也。白术功在除湿热,所以主之。作煎饵三字另提,先圣大费苦心,以白术之功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张隐阉曰:“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有雨露,始能发生万物。”今以生术刮去皮,急火炙至熟,则味甘温而质滋润,久服有延年不饥之效。可见今炒熟、炒黑、土蒸、水漂等制,大失经旨。

白术选购保存

为不规则厚片,以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地坚实、无空心、香气浓、嚼之略带黏性者为佳。

保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以防霉、防虫蛀。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

微信小程序:舒贝小工具、灵签签诗簿,免费查询更方便!

推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