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TOOL - 日常生活实用工具大全,免费在线工具,在线查询工具箱,tool.caizhichao.cn

中草药查询

漏芦

解毒、清热、温经通脉、下乳汁、消肿

别名:野兰、大头翁、和尚头、大花蓟、鬼油麻、琉璃玉蓟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归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下乳,解毒,温筋通脉,消肿排脓。

漏芦主治

主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痔疮出血等症。

用于疮疖肿毒、乳痈、作腿、瘰疬、疥癖痒疹、目赤肿痛、痢疾、蛔虫腹痛、风湿痹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产后乳汁不下,尤多用于乳痈初起之乳汁不下等。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类风湿关节炎、蛋白尿、肥胖症等可配伍用之。

漏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蒽醌类、三萜皂苷类,水煎液含蜕皮甾酮,牛蒡子酸、甘草苷等。

现代药理研究,漏芦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镇痛、保肝作用;尚有抗衰老作用,增强免疫等。

1.漏芦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剂量对动物表现为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2.漏芦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下降。3.漏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漏芦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5.漏芦有抗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及预防老年病的作用。6.漏芦有抗缺氧、改善记忆功能作用。7.漏芦对肠平滑肌有影响,蓝刺头碱可使离体猫肠管张力增加,使离体兔肠管抑制。8.漏芦有抑菌作用。

漏芦禁忌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内服用量不宜超过10g。

漏芦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4~9g,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

漏芦选方

1.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经络凝滞、乳内账痛:漏芦75g,瓜蒌10个,炙蛇蜕10条。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g,温酒调服,不拘时服。漏芦怎么吃

漏芦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名医别录》:味咸,大寒,无毒。主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沥,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传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代之。亦取其寒能胜热,盖不知其入阳明故也。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寒。无毒。连翘为使,行足阳明。治身体风热恶疮,去皮肤瘙痒瘾疹。主乳痈发背,理痔瘘肠风。补血排脓,生肌长肉。引经脉,下乳汁,续筋骨,疗折伤。止遗溺泄精,除风眼湿痹。匪专煎饮,亦作浴汤。

《本草备要》:泻热解毒。咸软坚,苦下泄,寒胜热。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治遗精尿血,痈疽发背,古方以漏卢汤为称首。及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能入阳明故也。连翘为使。

漏芦选购保存

以条粗壮、质坚不裂、色灰黄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

微信小程序:舒贝小工具、灵签签诗簿,免费查询更方便!

推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