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2日】 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自尽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他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及文学家。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一同被誉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他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也是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师,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投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而死。
【260年6月2日】 魏帝曹髦讨伐司马昭被杀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254年-260年在位),曹霖之子,魏文帝曹丕孙。 正始五年,封郯县高贵乡公。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皇帝曹芳,郭太后力主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此时的曹髦年纪尚小,只是一个傀儡,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曹髦逐渐对司马昭产生了不满。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三人,并愤慨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曹髦率宿卫数百人进攻司马昭,最终被杀。
【1949年6月2日】 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最终中国共产党占领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以及世界四大都市之一的上海。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1840年6月2日】 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出生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年6月2日-1928年1月11日),英国诗人、小说家。 他生于农村没落贵族家庭,1861年去伦敦学建筑工程,并从事文学、哲学和神学的研究。当过几年建筑师,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以小说为主,继承并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他的两部代表作长篇小说。他的作品对人民贫穷不幸的生活充满同情,并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工业文明及道德。 但他的作品也带有悲观情绪和宿命论色彩。
【1882年6月2日】 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著名领袖加里波第病逝
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语:Giuseppe Garibaldi,1807年7月4日—1882年6月2日),意大利将领、爱国者与政治家。 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并被称为“意大利统一的宝剑”。加里波第与加富尔、朱塞佩·马志尼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 此外,他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卡武尔、马志尼一同被视为意大利的国父。在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军事活动的加里波第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英国与美国在他困难时为他提供了财政与军事支持。 1882年6月2日,朱塞佩·加里波第逝世。
【1857年6月2日】 石达开自天京出走
1857年6月2日(清咸丰七年五月十一日),石达开逃离天京,率部离京远走。 途中张贴布告,鼓励军民“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
【1953年6月2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
伊丽莎白二世(英语: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全称“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是现任英国君主。她是英国及英联邦16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并于1953年6月2日加冕。 2012年6月2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纪念日。86岁高龄的她通过白金汉宫发表声明,明确表示自己没有让位的念头,要继续担任女王,“把余生都奉献给国民”。
【1906年6月2日】 我国著名美学家蔡仪诞辰
蔡仪(1906年6月2日—1992年2月28日),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著有《新艺术论》、《新美学》、《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唯心主义美学批判》、《论现实主义问题》等10多种专著,还主编高等学校教材《文学概论》和《美学原理》,并主编《美学论丛》、《美学评林》等刊物,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多有阐述。 1992年2月28日逝世。
【1984年6月2日】 印度金庙事件发生
1984年6月2日,甘地总理宣布出兵旁遮普邦,对锡克教金庙及其他40多个庙宇进行围攻。 占领了金庙后,锡克教激进派领袖宾德兰瓦勒等被打死,共有一千多人被打死,“温和派”领导人等七千多人被逮捕。此事件加剧了印度政府与锡克教徒的矛盾。 拉吉夫·甘地总理于同年10月被锡克教卫兵刺杀身亡。
【1907年6月2日】 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
七女湖起义发生于1907年6月2日(清光绪三十三年)。 孙中山为了响应黄冈起义,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 因清水师提督李准急调兵镇压,起义军声东击西,使清军疲于奔命。 由于黄冈起义失败,未能得到声援,部分起义军在梁化墟解散并流亡香港。大部分退入罗浮山区。
【1946年6月2日】 意大利共和国成立
意大利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Italiana),简称意大利,是一个欧洲国家,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 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 1946年6月2日正式成为意大利共和国。主要由亚平宁半岛和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大岛——西西里岛和萨丁岛组成,首都为罗马。全国行政划分20个大区、110个省以及8103个市政府。 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背景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 1970年11月6日同中国建交。
【1992年6月2日】 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
1992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二),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 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纳塞尔-基德瓦于3日呼吁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介入处理加沙局势,要求结束以色列对该地区的封锁与宵禁。
【1998年6月2日】 中美携手开创人类宇宙反物质探测新纪元
1998年6月2日,美国东部夏令时下午6时10分(北京时间6月3日上午6时10分),阿尔法磁谱仪AMS(AlphaMagneticSpectrometer)由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送入太空,在宇宙空间进行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探测研究,并测量宇宙中的元素成分。 这是人类的一项跨世界重大科研项目。
【2014年6月2日】 罕见沙尘暴袭击德黑兰
2014年6月2日(农历2014年5月5日),伊朗首都德黑兰遭遇罕见沙尘暴袭击,造成四人死亡。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沙尘暴来袭时最大风速达到每小时110公里,导致一些大树被连根拔起。风暴还造成了德黑兰部分地区电力中断,并且一些国际航班被迫取消。
【2000年6月2日】 英国多佛港发现58名偷渡客死亡惨案
2000年6月2日(农历5月1日),英国多佛港发生了58名偷渡客死亡的悲剧。经过几天调查后,英方宣布遇难者全部为中国籍。这些受害者年龄在16岁至43岁之间,主要来自福建省。 他们被送入货车前每人仅有一瓶水和一罐西红柿罐头,最终因密闭闷热环境而活生生地窒息死亡。犯罪团伙通过将每个外来移民偷渡到西欧,从中获得高达3万美元的暴利。 2000年6月22日,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朱邦造就该事件发表评论。他对此深表震惊,并对受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和痛心。 他表示,这是一起由“蛇头”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的跨国犯罪活动。中国政府强烈谴责非法移民组织者的罪恶行径,并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移民活动,坚决予以打击。他认为,打击有组织国际犯罪集团是制止偷渡和非法移民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犯罪组织经常利用某些国家法律上的漏洞进行操作,并屡屡得逞。朱邦造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相关国家应警醒起来,不再为他们提供任何可乘之机。他强调有关国家需要协同合作,严厉打击这种惨无人道的犯罪行径。
【1994年6月2日】 北京“行为艺术家”被拘
1994年6月2日(农历1994年4月23日),北京“行为艺术家”被拘。 在北京进行全裸“行为艺术”表演的青年马流明及朱敏被拘留。“行为艺术”是北京一些青年画家用自己身体进行的一种表演,如将蜂蜜浇满身体、让苍蝇叮满全身或似动物血浆淋身。这类行为被认为不健康。
【1990年6月2日】 我国首次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0年6月2日(农历1990年5月10日),我国国家环保局首次公布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内容包括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606个,防治污染的直接投资额有所增加,在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0年6月2日】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正式辞职
2010年6月2日(农历4月20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辞职。此前,在日本民主党两院议员大会上,他表明了辞去日本首相的意向。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国会众议院选举,执政的自民党仅获得119个席位,失去长期掌握的执政地位。同年的9月16日,在特别国会上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新任首相。他的上任被广泛认为是日本政界进入“大变革”时代的标志。 鸠山内阁近期遭遇严重的执政危机。5月28日,鸠山内阁同意将驻冲绳县的普天间基地迁往边野谷地区,这违背了选举时做出的承诺。次日,社民党坚持反对立场,并宣布退出联合政府。 据日本共同社5月30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鸠山内阁的支持率跌至19.1%,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首相应辞职。分析指出,财务大臣菅直人可能是继任者之一。 鸠山由纪夫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并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工业工程学博士学位。他八次当选众议院议员,在2009年8月30日带领民主党赢得历史性胜利,终结了自民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同年9月16日,他当选日本首相。 由于未能兑现将普天间基地迁出冲绳县外的承诺,鸠山政权面临瓦解危机。
【1992年6月2日】 丹麦公民投票拒绝马约引起西欧震动
1992年6月2日(农历1992年5月2日),丹麦公民投票拒绝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结果在整个西欧引起了极大震动。 欧洲共同体国家表示失望,并强调要继续推进建立欧洲联盟的进程。德国外长金克尔指出,其他欧共体国家必须继续前进,批准该条约并让丹麦作出是否参加的选择。 意大利外长德米凯利斯3日在罗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意政府重申决心沿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划的道路继续推动欧洲联盟的建设。爱尔兰政府于同日紧急会议后宣布,将按原定计划于6月18日就是否批准该条约举行公民投票。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表示将按照计划把该条约提交本国议会进行审批。 英国首相在3日下午发表声明支持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并宣布推迟在议会的辩论,但强调最终会批准该条约。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于同日联合声明重申欧洲联合的决心,并呼吁其他成员国在今年内完成条约的批准程序。 法德首脑还表示,将尽快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谈判,以推动其成员加入欧共体。然而,密特朗宣布他决定征求法国人民的意见,但未确定公民投票的具体日期。 丹麦首相施吕特在与各党派紧急磋商后排除了再次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行公民投票的可能性,并表示政府将寻求与其他成员国协商修改该条约,若不成功则会设法维持与欧共体的关系。对于申请加入欧共体的国家,丹麦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瑞典首相比尔特可能推迟加入进程;而瑞士则坚定了其加入的决心。
【1998年6月2日】 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
1998年6月2日(农历1998年5月8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了首届董事会议,标志着欧元的保障机制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启动。 按照欧盟各成员国今年5月2日举行的首脑会议决定,欧洲中央银行应在欧元诞生前半年正式启动。当天,欧洲中央银行发言人宣布已取代前身欧洲货币局职能。 本次董事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本月9日召开的欧洲中央银行委员会首届会议做准备。该委员由董事会成员和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币的11个欧盟成员国的央行行长组成,在未来7个月里将协调确定指导利率的工作。 1998年年底前,欧洲中央银行将制定金融战略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以保障欧元稳定。然而,在采用哪种政策确保货币稳定性上存在分歧:德国模式侧重于控制货币流通量来保证货币稳定;而英国模式则设定明确的物价目标并不直接干预货币投放。部分欧元国家如法国认为,后者更符合其国情。 欧洲中央银行发言人表示选择合适的稳定机制与确定行长和董事会成员同样重要。提前启动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1997年6月2日】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
1997年6月2日(农历1997年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1世纪基础科学展望研讨会”在清华召开。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会祝贺并讲话。他指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基础研究是知识的重要源泉,其突破将对新技术形成革命性影响;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拥有并保持基础研究的高水平才能持久地参与国际竞争。 李岚清强调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强支持与引导。具体措施包括集中优势力量确保重点、发挥科学家作用调动人才积极性、建设先进研究基地和创造宽松学术环境、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人才。他称赞清华大学成立高等研究中心“非常有意义且有远见”。 国务委员宋健、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等与会,包括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50名院士以及清华师生代表共400多人出席大会。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表示,该中心将努力成为国际水平的基础科学基地,并推动基础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提升整体学术水平。成立大会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接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聘书,聂华桐教授接过主任聘书。 在随后进行的“21世纪基础科学展望研讨会”上,杨振宁、朱棣文和沈元壤分别作精彩报告。
【1942年6月2日】 中美签署《中美租借协定》
1942年6月2日(农历1942年4月19日),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简称《租借协定》或《互助协定》)。该协定声明:“中华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 根据协定内容,两国政府议定:美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所准予转移或提供的防卫用品、兵力及情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的国防强化,并以其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美国。 当月,中美两国政府又在华盛顿签署了总额为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物资协定》。
【1942年6月2日】 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成立
1942年6月2日(农历1942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由毛泽东主持负责,直接领导以下五个分区学习委员会:中央直属机关、军委直属系统、陕甘宁边区系统、文委系统和中央党校。 同一天,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关于总学委巡视团的工作,同意李富春提出的各巡视员分工方案。每周巡视团汇报时,总学委成员均可参加。 二、加强《学习》报编辑委员会工作,王若飞、陈伯达、邓力群加入编委会,由康生负责领导。 三、解答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凯丰负总责,陆定一、胡乔木、王若飞、陈伯达等参与其中。 四、抽阅延安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总学委在学习期间轮流检查中央学习组全体同志的笔记,并通知相关人员配合工作。 五、增加中央学习组的人数,计划每周或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学习问题并通报时事、政治和工作情况。 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的成立对加强整风学习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968年6月2日】 中央对高校毕业生分配做出新规定
1968年6月2日(农历1968年5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决定将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推迟到1968年6月开始。 《通知》提出以下几点: 一、打破以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只能分配为干部,而不能成为工人或农民的传统制度。 二、毕业生的分配应坚持面向农村、边疆、工矿和基层的原则,并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对于1966年和1967年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要求他们先当普通农民或工人。 三、根据国家需要,被分配到中小学教员岗位及担任医疗工作的毕业生必须一面工作,一面劳动。 四、1967年毕业生无论分配至全民所有制单位还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其工资标准将暂时按照原定标准发放。
【1903年6月2日】 冯雪峰诞辰
1903年6月2日(农历1903年5月7日),冯雪峰诞辰。原名福寿,笔名画室、洛扬、何丹仁、吕克玉等,生于浙江义乌县。 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并参加了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春与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结成湖畔诗社,出版诗集《湖畔》。 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192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译介苏联文艺作品。1928年12月,经柔石介绍与鲁迅交往,成为鲁迅的学生和战友,并任中国共产党“左联”党团书记。他主编或参与编辑了《萌芽》、《前哨-文学导报》等“左联”机关刊物及《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1933年12月到江西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副校长,并参加长征。1936年受党中央派遣到上海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著有诗集《真实之歌》,论文集《鲁迅及其他》、《乡风与市风》和《有进无退》等。 1941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囚上饶集中营;次年11月获释后到桂林、重庆从事文化工作。1946年返回上海,并著有《过去的时代》、《雪峰文集》及寓言集《今寓言》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党组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文艺报》主编等职。主要致力于文艺评论和杂文的写作,并主持鲁迅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 1954年起,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先被解除《文艺报》主编职务;又因“胡风事件”株连受批判,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直至1976年1月31日逝世。 1979年4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
【1839年6月2日】 清末民初杰出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出生
1839年6月2日(农历1839年4月21日),清末民初杰出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生于宜都陆城的一个商人家庭。 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从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担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和勤成(后改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 杨守敬于1915年1月9日无疾而终,终年76岁,遗体由民国政府专车护送回宜都,并葬在龙窝。 作为学界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水经》和《水经注》的研究,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历时四、五十年完成巨著《水经注疏》,并编绘了《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及《水经注图》等。他还是一位金石学家和目录版本学专家,撰写了多部著作包括《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并编辑了《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 杨守敬的书法造诣极高,在楷书、行书、隶书、篆书和草书中均有所长,撰写了多部书论专著如《学书迩言》。在日本期间,他的精湛书艺引起轰动,并在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股“崇扬风”,至今仍影响着书法界。 作为一位近代大藏书家,杨守敬收集了几十万卷书籍,其中包含许多海内外孤本和宋版古籍数千册。他通过节衣缩食和以物易书的方式,在日本期间大量购回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罕见的宋元版本古籍,并将它们运回祖国,为保存国家文化古籍作出了巨大贡献。
【1838年6月2日】 清大臣上奏,欲将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
1838年6月2日(农历闰4月10日),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请将内地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 早在嘉庆元年(1796年),清廷即已下令禁止输入鸦片及栽种罂粟。嘉庆五年(1800年),再次申禁栽种及输入鸦片。 嘉庆十五年(1810年),清廷下诏,以鸦片危害健康为由,通令各海口断其来源。嘉庆十八年(1813年),下令严惩私贩鸦片及吸食者。嘉庆二十年(1815年),惩处官吏卖放及民人私贩鸦片者。 然而到嘉庆帝死之年的1820年,英国输入鸦片却增至5000余箱(每箱120斤)。 道光帝即位以后,虽然多次下令禁止输入和吸食鸦片,可是鸦片输入数量却急剧增加。道光四年(1824年),英国输入鸦片增至12000余箱;道光十四年(1834年),增至21000余箱;道光十七年(1837年),增至39000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增至50000余箱。 鸦片大量输入及吸食者增多,引起清朝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黄爵滋主张以死刑惩治违禁者,希望能够扭转局面。道光帝命各省督抚就禁烟问题各抒所见。湖广总督林则徐奏请禁烟,并拟禁止章程六条,警告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的意见促成道光帝下决心严禁鸦片。 10月5日,道光帝以林则徐在湖北禁烟有功,谕令嘉奖。25日,庄亲王奕窦等因吸食鸦片被革去爵位;28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因主张弛禁被勒令休致。12月31日,道光帝以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1838年和1839年,中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当时直隶总督琦善也曾认真禁烟,在大沽口船上查获鸦片13万余两。
【1793年6月2日】 巴黎人民举行新的起义 法国雅各宾派执政
1793年6月2日(农历1793年4月24日),巴黎人民举行了新的起义,迫使国民公会驱逐了投降妥协的吉伦特派首要分子,实现了雅各宾派执政。 自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雅各宾派革命民主专政的阶段。在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取得了胜利,君主制垮台。9月21日,国民公会在巴黎召开,并于次日宣告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国民公会的765名议员中,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只占100议席;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占165议席;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沼泽派(中间派)则占据了剩余的多数议席。 吉伦特派在沼泽派的支持下,取得了议会的领导权,并组织了内阁。然而,在国民公会在吉伦特派的把持下,对王党妥协让步,竭力排挤和打击革命派。这导致法国在反对外国干涉的斗争中连遭失败,使革命出现危机,引起人民不满。 6月2日,里昂的吉伦特派分子勾结王党分子杀害了800多名雅各宾派成员。消息传到巴黎后,群情激愤,10多万人带着上百门大炮包围了国民公会,并驱逐了反革命分子,进一步推动了法国革命的发展。
【2020年6月2日】 中国南方水灾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指2020年5月下旬起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西南、华南及东南沿海等地因持续强降水引发的严重洪灾。从6月至9月上旬,全国70%的县(市)出现暴雨,700多条河流水位超警戒,多条江河同时发生流域性洪水,多省发生暴洪、城区内涝、渍灾,导致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汛情。水灾亦波及2020年7月中国高考,部分水灾区如安徽歙县因为河水倒灌进城区,考生需乘皮划艇等船只而延期。截至8月13日,官方统计该年因水灾已有6346万人次受灾、54,000余房屋坍塌。9月30日,鉴于全国大江大河水势总体平稳,水利部结束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意味着本次水灾已基本结束。6月下旬西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6月上中旬江南华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和8月中旬川渝及陕甘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被应急管理部列为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 2020年6月初中国有西南气流,低压槽,梅雨是迎来大范围强降雨,,中国中央气象台从6月2日至7月11日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广东惠州龙门县在6月初降雨量达到926.4毫米。在6月有10条河流超历史水位,包括长江上游支流綦江、小金川、梭磨河,其中重庆綦江在6月22日8小时内洪水涨幅10米。暴雨连续导致洪水来得集中,6月20-30日期间30条河流超保障水位。6月以来全国共250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集中在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水位偏高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偏高0.38~1.91米,淮河偏高2.07~4.31米,太湖偏高0.49米。 6月28日中国应急管理部官方统计“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共造成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省1,216万人次受灾,78人死亡失踪,7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000余间房屋倒塌,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 7月3日又统计“1938万人次受灾,121人死亡失踪,87.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7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560千公顷(注:1.56万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416.4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洪涝灾害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6%、51%、80%和46%”。截至7月10日14时,3385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195.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1.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2.3万间房屋倒塌,26.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98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95.9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洪涝灾害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7%、50%、75%和23%[214]。截至7月12日12时,共计27省(区、市)累计3789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224.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5.8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2.8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353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2.3亿元。[215]截至7月22日,主汛期(6月1日)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广东、重庆、四川等27省(区、市)4552.3万人次受灾,142人死亡失踪,3.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160.5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6.5%,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2.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0%。[216]截至7月28日,主汛期(6月1日)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省(区、市)5481.1万人次受灾,158人死亡失踪,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1万间房屋倒塌,36.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28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44.3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上升23.4%,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3.9%,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上升36.7%,倒塌房屋数量下降68.4%,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3.8%。 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表示,202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634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大江大河发生12次编号洪水。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19人,倒塌房屋5.4万间,比前5年均值分别减少54.8%和65.3%。洪涝灾害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元,比前5年均值偏多12.7%和15.5%。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6月02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