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TOOL - 日常生活实用工具大全,免费在线工具,在线查询工具箱,tool.caizhichao.cn

中草药查询

白鲜皮

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解毒、清热、祛风、止痒

别名:白羊鲜、白藓皮、山牡丹、北鲜皮、八股牛、八挂牛、好汉拔、羊鲜草、野花椒皮、臭根皮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脾,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止痒、祛风解毒、清热燥湿。

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疮湿疹、皮肤溃烂、脓水淋漓、皮肤瘙痒及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疥癖、疮癞等。具有解毒和抗真菌作用,对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有较可靠的作用。亦可用于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

白鲜皮主治

主治湿热疮毒、黄水疮、湿疹、风疹、疥癖、疮癞、风湿痹、黄疽尿赤等症。

白鲜皮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葫芦巴碱、胆碱、秦皮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现代药理研究,白鲜皮有解热、抗菌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本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1.白鲜皮有抗菌、驱虫作用。2.白鲜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兴奋心脏。白鲜碱可兴奋离体蛙心,使心肌张力、心脏输出量及搏出量增加,还可使兔离体耳部血管收缩。②抗心律失常,其有效成分是花椒碱。③升血压。所含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能使麻醉猫血压上升,并能扩张冠脉,增强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3.白鲜皮有抗炎作用。4.白鲜皮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5.白鲜皮对子宫和肠平滑肌有影响。6.白鲜皮有耐缺氧、抗疲劳作用。7.白鲜皮有升白细胞作用。

白鲜皮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白鲜皮食用方法

日常使用量:4.5~9g;可用水煎服;或外用适量,研粉外敷。

白鲜皮选方

治肺受风、面色枯白、皮肤干燥、鼻塞干痛:白鲜皮、麦冬、茯苓、白芷、细辛、杏仁各45g,桑白皮、石膏各60g。将以上8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0g,水煎,去渣,早、晚饭后,临睡前温服。白鲜皮怎么吃

白鲜皮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主治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的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本草蒙筌》:味苦、咸,气寒。无毒。恶桔梗、螵蛸及茯苓、萆薢。疗遍身黄疸湿痹,手不能屈伸。治一切癞毒风疮,眉发因而脱落。消女人阴肿或产后余疼,止小儿惊痫并淋沥咳逆。时热发狂,饮水多多,煎服尤宜。葛洪治鼠瘘有脓,熬白鲜皮膏,吐出立愈;李兵部理肺嗽不已,制白鲜皮汤,饮下即瘥。

《景岳全书》:味苦寒,性燥而降,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通关节九窍,利血脉小水,治时行大热饮水,狂躁叫呼,及妇人阴中肿痛,小儿风热惊痫。尤治一切毒风风疮,疥癣赤烂,杨梅疮毒,眉发脱落。此虽善理疮疡,而实为诸黄、风痹要药。

《本草备要》:通祛风湿。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行水故燥。入脾胃除湿热,兼入膀胱、小肠。行水道,通关节,利九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一味白鲜皮汤,治产后风。时珍曰:世医只施之疮科,浅矣。兼治风疮疥癣。女子阴中肿痛。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草崇原》:白鲜臭腥色白,气味苦寒,禀金水之精,而治风热之证。主治头风,金能制风也。治黄疸,水能清热也。禀金气而益肺,故治咳逆。禀水气而益膀胱,故治男子淋沥,女子之阴中肿痛。燥气属金,故治湿痹之死肌。水气主骨,故治骨属不可屈伸,及不可起止行止也。

白鲜皮选购保存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

微信小程序:舒贝小工具、灵签签诗簿,免费查询更方便!

推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