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血山崩漏之疾
化痰、利湿、凉血、清热、乌发、止咳、止血
别名:柏叶、丛柏叶、扁柏叶、侧柏叶炭
性味:味苦、涩,性微寒。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煎法:
适用体质: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生发,乌发,化痰,止咳。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用治各种出血证,如呕血、咯血、便血、血痢、尿血、崩漏等。以用治热证出血颇佳,常与仙鹤草、生地黄等同用;亦可用治寒性出血,但应与炮姜、艾叶等温经止血药配伍为用。本品凉血止血之中兼有收敛之功。
2.化痰止咳(肺热咳嗽)用治肺热咳喘、痰稠难咳,可单用,或配以贝母、瓜蒌等同用。
3.生发乌发(脱发,须发早白)用治脱发,须发早白,单取本品研末与香油涂搽;或取生柏叶、附子共研细末,猪脂为丸,入汤中溶化后洗头。亦可浸酒外搽。
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尿血、热咳、燥咳、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症。
现代常用于溃疡病并发出血、寿疮出血、皮肤感染性疾病、百日咳、肺结核、腮腺炎、烫火伤、慢性气管炎、细菌性痢疾或带状疱疹等。
主含挥发油,油中含α-侧柏酮、侧柏烯、小茴香酮等;尚含黄酮类成分,如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等;另含多种矿物质。具有镇静、祛痰作用,对多种细菌或病毒有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侧柏叶煎剂可显著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尚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等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乙型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1.侧柏叶体外实验对部分球菌及杆菌有抑制作用。2.侧柏有镇咳祛痰作用,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3.侧柏叶煎剂能显著减少小白鼠自发性活动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咖啡因所致惊厥无拮抗作用。4.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动物出血及凝血时间,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5.侧柏叶可使血压轻度下降,并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
多食亦能倒胃。
脾胃虚寒者慎用。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日常用量:8~12g,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1、治鼻出血过多,不省人事:侧柏叶、石榴花各等分。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每次取少许药末,吹入鼻中。可治鼻出血过多。
2、治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侧柏叶8g,大米50g。将侧柏叶研成细末,放入锅中和大米一起煮粥。
3、治深部脓肿:侧柏叶40g,白矾20g,先将侧柏叶捣碎,再将白巩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搅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两次。
4、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侧柏叶100g,槐花50g(炒半黑色)。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温酒送服。
5、治吐血不止:侧柏叶、干姜各15g,艾叶10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侧柏叶怎么吃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利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风寒,去湿痹。
《日华子本草》:炙,署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
《本草纲目》: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劲之质。乃多寿之木,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此。或生或炒,各以本方。
《本草蒙筌》:即止吐衄崩痢,重生发鬓须眉。为燥湿仙丹,系补阴要药。若合黄连煎服,小儿虫痢立痊。
《景岳全书》:味苦,气辛,性寒。善清血凉血,止吐血衄血,痢血尿血,崩中赤白,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傅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及汤火伤,止痛灭瘢。炙捣可敷冻疮。烧汁涂发,可润而使黑。
《本草备要》:补阴凉血。苦涩微寒。《本草》微温。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证。去冷风湿痹,历节风痛,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涂汤火伤,捣烂水调涂。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髭发。取侧者。丹溪曰:多得月令之气,随月建方取。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万木皆向阳,柏独四指,受金之正气,坚劲不凋,多寿之木,故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
《本草崇原》:凡草木耐岁寒,冬不落叶者,阴中有阳也。冬令主太阳寒水,而水府属太阳,水脏属少阴,柏叶禀寒水之气,而太阳为标,禀少阴之气而君火为本,故气味苦,微温。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者,得水阴之气而资养其血液也。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者,得太阳之标,少阴之本,而补益其阳气也。柏子仁气味甘平,故禀太阳寒水而兼得太阴之土气。侧柏叶气味苦微温,故禀太阳寒水而兼得少阴之君火。叶实之所以不同者如此。
以枝嫩、色深绿、无碎末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