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养阴,润肺生津
化痰、利咽、清肺、润肺、生津、养胃、止咳、滋阴
别名:北沙参、北条参、莱阳参、条沙参、海沙参、泡沙参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煎法:
适用体质:阴虚体质
可养阴、清肺、润肺、祛痰、止咳、养胃、利咽喉;用于肺结核、肺阴不足、肺热咽干、口渴、声音嘶哑等症。
1、镇痛、强心
现代研究表明,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降低体温、镇痛、强心等作用。
2、滋阴生津、清热凉血、抗癌
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配合放化疗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晚期肿瘤病人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道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枯液燥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沙参是一味常见的补阴药,可治肺结核、肺阴不足、肺热咽干、口渴、声音嘶哑等,也很适合热性病后出现干咳无痰、盗汗、低烧不退等情形者服用。另外,糖尿病、癌症患者也可以选用沙参来调理身体。
它含香豆素类化合补骨脂素、香柑内酯、花椒毒素、东莨菪素以及挥发油、氨基酸、多糖等成分。
1.南沙参有祛痰作用。2.南、北沙参均能使心脏的振幅增大,有强心作用,而北沙参能使血压稍有上升。3.南沙参能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抑制体液免疫,而北沙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4.南沙参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5.北沙参有解热镇痛作用。
寒痰咳嗽或风寒咳嗽、咳有白色清痰者忌服。
沙参反藜芦,故两者不可一同使用。
饮食养生剂量:10~15克,水煎服。
1、南沙参润肺止咳,用于肺阴虚之久咳,干咳常配川贝母、麦门冬。北沙参养胃生津。
2、咽干口渴
用与胃阴虚津液不足之咽口渴,常配麦冬、石斛、花粉。
3、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者,可用南沙参9克,麦门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胃痛
胄阴不足,胃部隐痛者,可用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门冬10克,白芍10克,佛手5克,延胡索5克,水煎服,每日1剂。
5、小儿口疮
用南沙参6克,玉竹6克,天花粉6克,扁豆6克,大青叶6克,水煎眼,每日1剂。一般服药2~5剂,溃疡面即可愈合。
6、牙痛
虚火牙痛者,可用南沙参与鸡蛋同煮。食蛋。
7、产后无乳
南沙参12克与猪肉适量同煎。饮汤吃肉,可治疗产后无乳。沙参选方
沙参粥
材料:沙参15克,白米50克
调味料:冰糖少许
做法:1、先将糙米加水煮粥,当粥煮至半熟时,再调入何首乌粉。2、再加入250毫升水,接着放入白米煮成粥。3、最后放入冰糖,待糖融化后即成。
养身功效:养阴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型肺病、干咳痰少或痰黏难咳。
补益脾胃一一沙参玉竹鹅肉汤
鹅肉250克,北沙参、玉竹各15克,山药30克。把以上食材一起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熟,稍加盐调味服食。用于脾阴不足,口干思饮,少食不饥,或便溏腹泻等。
滋阴清虚,补中益气——沙参兔
仔兔肉100克,沙参、麦门冬、枸杞子、扁豆各30克,素油、盐各适量。仔兔肉洗净切成丁,入沙锅煮沸,加入沙参、麦门冬、柏杞子、扁豆后,一同用小火煮熟,加盐调味后服食。本品滋阴清虚、补中益气,适用于阴虚火旺体质的青少年反复喉咙发炎、手心脚心偏热、皮肤干、咽喉干与感冒者。
养阴润肺,祛痰止咳一一沙参淮山煲牛腩
牛腩250克,南沙参50克,山药(干00克,陈皮4克,枸杞子6克,盐3克。沙参、淮山、陈皮、姜片分别用清水洗净;牛腩洗净切小块,沸水烫过。将以上材料一齐放入瓦煲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40分钟至熟即可。本品特别适宜于秋季调补身体。
滋阴益气,清热解毒一一沙参玉竹老鸽汤
老鸽两只(约500克),沙参20克,红枣4粒,玉竹20克,姜3片。鸽子宰杀,留心、肝,斩成4大块,洗净,汆水待用;玉竹、沙参洗净,红冬拍扁去核。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入沸水,小火隔水炖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成。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一一沙参玉竹百合银耳汤
瘦肉200克,沙参30克,玉竹15克,百合15可,银耳两朵。沙参、玉竹、银耳洗净,瘦肉切块。将百合、银耳放入水中浸泡十分钟(直到泡发),与将瘦肉、沙参、玉竹一同放锅中,煲2个小时左右。起锅后加盐调味即可。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肿,止涕泪。
《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胁痈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本草蒙筌》:味甘,气平。无毒。人因美之,称名百合。白花者,养脏益志,定胆安心。逐惊悸狂叶之邪,消浮肿痞满之气。止遍身痛,利大小便。辟鬼氛,除时疫咳逆;杀蛊毒,治外科痈疽。乳痈喉痹殊功,发背搭肩立效。又张仲景治伤寒坏后,已成百合病证,用此治之,固此各同,然未识有何义也。蒸食能补中益气,作面可代粮过荒。赤花者,仅治外科,不理他病。
《景岳全书》:味微甘淡,气平功缓。以其甘缓,故能补益气血,润肺除嗽,定魄安心,逐惊止悸,缓时疫咳逆,解乳痈喉痹,兼治痈疽,亦解蛊毒,润大小便,消气逆浮肿。仲景用之以治百合证者,盖欲藉其平缓不峻,以收失散之缓功耳。虚劳之嗽,用之颇宜。
《本草备要》:润肺止嗽。甘平。润肺宁心,清热止嗽,益气调中,止涕泪,涕泪,肺肝热也。经曰:肺为涕,肝为泪,心为汗,脾为涎,肾为唾。利二便。治浮肿胪胀,痞满寒热,疮肿乳痈,途寒百合病。行住坐卧不安,如有鬼神状。苏颂曰: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识其义。李士材曰:亦清心安神之效耳。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必虚宜敛。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
《本草崇原》:百合色白属金,味甘属土,昼开夜合,应天道之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四向六合,应土气亡达于四旁。主治邪气腹胀心痛者,邪气下乘于脾,则地气不升而腹胀。邪气上乘于肺,则天气不降而心痛。盖腹者脾之部,肺者,心之盖也。利大小便者,脾气上升,肺气下降,则水津四布,糟粕运行矣。补中者,补脾。益气者,益肺也。
以条长均匀、质地坚实不空、无外皮、色黄白为佳。
应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以防虫蛀,并记住不要重压。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