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补阳、固肾涩精、涩精、益气
别名:螵蛸、桑蛸、螳螂壳、螳螂子、螳螂蛋、冒焦
性味:味甘、咸,性平。无毒。
归经:归肝、肾经。
煎法:
适用体质:
可温肾益气、固涩止遗、补肾助阳;
1.固精缩尿(遗精,遗尿证等)用治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等,常与五味子、龙骨配伍为用,如桑螵蛸丸。本品乃用治遗尿之要药。
2.补肾助阳(肾虚阳痿证)用治肾虚阳痿,常与肉苁蓉、菟丝子等同用,但作用平和。
用于肾虚不能固摄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及肾虚阳痿等。
有报道可用于带状疱疹。
主含磷脂,如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尚含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枸橼酸钙、铁、钙、胡萝卜样色素、糖蛋白、脂蛋白等。具有收敛、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
1.桑螵蛸所含磷脂是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能促进红细胞发育。2.桑螵蛸所含磷脂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桑螵蛸可增加小鼠胸腺和睾丸指数。4.桑螵蛸有抗缺氧、耐疲劳作用。5.桑螵蛸有抗利尿、增加阳虚小鼠的体温和敛汗作用。
阴虚火旺、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孕妇慎用。
可引起过敏反应。
日常用量:4~9克,可煎服,或入丸、散。须蒸制后用。
1、治咽喉骨鲠:桑螵蛸适量,醋少许。用醋煎桑螵蛸,频频服用直至症状消失。
2、治肾亏梦遗、滑精:桑螵蛸、龙骨各等分,韭菜子适量。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饭后温水送服。
3、温肾益气、固精:桑螵蛸、补骨脂各9g,墨鱼50g,大枣5枚,将墨鱼泡发,洗净切丝。将桑螵蛸、补骨脂水煎,去渣取汁,放入墨鱼、大枣,同煮至墨鱼熟烂后,除去药渣,喝汤食墨鱼。
4、治心神恍惚、展频、白浊:桑螵硝、远志、石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各30g。将以上8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6g,人参汤送服。
5、治遗精:桑螵蛸90g,龙骨60g,茯苓30g。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饭前盆汤送服。桑螵蛸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治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男子虚损,五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
《本草纲目》:肝、肾、命门药也,古方盛用之。
《本草蒙筌》:味咸、甘,气平。无毒。畏旋复花,宜白龙骨。主女人血闭腰痛,治男子虚损肾衰。益精强阴,补中除疝。止精泄而愈白浊,能淋闭以利小便。又禁小便自遗,故《本经》注云:凡梦遗方中,不可缺也。俗谓禁尿窠,亦指此焉。
《景岳全书》:即螳螂育子房也。深秋作房,粘著桑枝之上,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有隔,每房有子如蛆卵子是也。味甘微咸,性平。能益气益精,助阳生子,疗男子虚损,阳痿梦遗,疝瘕遗尿,治女人血闭腰痛,通五淋,利水道。炮熟空心食之,可止小便不禁。
《本草备要》:补肾。甘咸,入肝、肾、命门,益精气而固肾。治虚损阴瘘,梦遗白浊,血崩腰痛,伤中疝瘕。肝肾不足。通五淋,缩小便,能通故能缩。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得所养,气化则能出,故能通;肾气既固,则水道安常,故又能止也。寇宗治便数有桑螵蛸散:桑螵蛸、茯神、远志、菖蒲、人参、当归、龙骨、鳖甲,醋炙各一两,为末卧时人参汤下二钱,能补心安神,亦治健忘。炙饲小儿止夜尿。畏旋覆花。
《本草崇原》:《经》云: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又云: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螳螂生于五月,禀太阳之气而生,干则强健,其性怒升。子生于桑,又得桑之金气,太阳主寒水,金气属阳明,故气味咸甘,主治伤中,禀桑精而联属经脉也。治疝瘕,禀刚锐而疏通经脉也。其性怒升,当辙不避,具生长迅发之机,故治男子阴痿,而益精生子。女子肝肾两虚,而血闭腰痛。螳螂捕蝉,一前一却,乃升已而降,自然之理,故又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均以干燥、完整、幼虫未出,色黄、体轻而带韧性,无树枝草梗等杂质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