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降血糖、凉血、明目、清肺、清肝、清热、润燥、散风热、疏风、止血
别名:冬霜叶、霜叶、铁扇子、霜桑叶、双桑叶、童桑叶、家桑、荆桑、黄桑、蚕叶、神仙叶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归肝、肺经。
煎法:
适用体质:湿热体质,或感冒咳嗽属热盛型者
清热、降血糖、疏散风热、凉血止血、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1.清肝明目(目赤涩痛,目暗不明) 用治肝阴不足,视力减退等,可配黑芝麻同用,如桑麻丸;用治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症,常配以菊花、决明子等同用。
2.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 用治外感风热或温邪犯肺所致发热、咳嗽、咽痒等症,常配以菊花、薄荷等同用,如桑菊饮。亦用治肺热及燥热伤肺之咳嗽、咯血,常配合杏仁、沙参等同用,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本品疏散风热的功用较为缓和。
3.平抑肝阳(肝阳上亢证) 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眩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白芍等同用。本品清肝兼能平肝,但功用不强。
4.降血糖
桑叶可提高葡萄糖耐量,预防高血糖和糖尿病;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功能,有效调节血糖;还可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5.抗贫血
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含有叶酸105mg,叶酸可参与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6.减肥清脂
桑叶有利水消肿、清血的作用,利水不仅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以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故能改善水肿现象。桑叶的某些成分还能将血液中过剩的可能引发高血脂症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因此桑叶还能改善高血脂。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
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肝经实热和风热所致目疾、燥热伤肺、血热吐血等。风热感冒、百日咳、角膜溃疡、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支气管扩张、急性结膜炎、银屑病、下肢水肿等可辨证用之。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扎手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现代药理研究,桑叶和蜕皮甾酮对实验性大鼠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鲜桑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还有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的作用。
桑叶的成分包括:①黄酮类:槲皮素,芸香苷,黄芪黄酮,异槲皮苷等;②甾醇:菜油甾醇,b﹣谷甾醇,蛇麻酯醇等;③甾酮类:蛇皮甾酮,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等;④其他:生物碱,丁酸,挥发油,丙酸等有机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天冬氨酸,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果糖,溶血素,蛋白质等。
1.桑叶有解痉作用。2.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桑叶煎剂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还可杀灭钩端螺旋体。3.桑叶有抗炎作用。4.桑叶有降血糖作用。5.桑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6.桑叶对平滑肌有影响,其对动物动情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7.桑叶还有降血脂、利尿作用。
胃肠虚寒者须慎用此药。
阳虚体质者慎用。
风寒感冒、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者不宜服用。
日常用量:6~9g(干),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1、代茶饮
不论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眼底病变,还是近视及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均可用桑叶开水冲泡代茶饮。
2、肺热咳嗽
桑叶20g,菊花20g,绿茶15g。将这三样材料放入清水烧开,去渣,即可饮用。有润肺止咳、清利头目的功效、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一般人均可食用。如果体质较虚寒,可减少绿茶冲煮时间,以免伤阳气。
3、胃热口臭
小孩肺胃燥热,口臭唇焦,小便短赤,用鲜桑叶煲红糖茶调理有很好的功效。大人小孩均可饮用。
4、产后洗浴
防风50g,生姜50g,捶破,用水洗净,煎水去渣洗浴。通利血脉,防风寒,暖肌肤。适合产后洗浴。
5、泡茶
朵叶、菊花各10g。用清水煎煮,分几次饮用,或沸水冲泡茶那用,也可加适量蜂蜜或好糖调味。适用于风热头痛、目赤。
6、煎服
桑叶12g,百合30g,麦冬9g,杏仁10g。加水煎煮。
1.结膜炎
桑叶60g,野菊花30g,金银花40g。上药拣净,用蒸馏水水煎及酒精浸提,灭菌后制成滴眼液。每次1滴,每日3次;重症2小时滴眼1次。共治疗126例患者158只眼,以症状消失,结膜充血吸收,视力恢复视为显效。显效85例103只眼,有效35例48只眼。见效时间长者3日,短者1日。
2.脂溢性脱
发桑叶、麻叶各等份。粉碎后按30%的比例加入75%酒精中浸泡,1周后滤过药液,装瓶备用。每日2次涂搽患处,并按揉3分钟。共治疗40例患者,连续观察3个月,以有新生硬发长出为显效。显效21例,有效7例。生发最快4周,平均2个月。抗脱发一般1~2周见效,止痒、减少头屑及油脂一般1周见效。未发现不良反应。
3.乳糜尿
霜桑叶适量。洗净,晾干,每1000g加水4000ml,煮沸30分钟,取汁滤过,消毒灭菌,装瓶备用,每瓶300ml。每日600ml,分3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王培山等共治疗46例患者,经用药6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3.48%。
4.夜间盗汗
桑叶10g,米汤下,每日1剂,经用药3~5日,均夜汗停止。
5.角膜溃疡
桑叶30g,金银花15g,野菊花12g。早期溃疡者,加蒲公英、紫草、甘草;胞轮红赤甚,头痛溲赤者,加生地黄、栀子、黄芩、木贼、柴胡、蝉蜕、车前子、甘草;便秘者,加大黄。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剩余药液热敷、熏洗,点眼药水。鱼俊杰共治疗38例患者(52只眼),治愈19例21只眼,好转17例28只眼,无效2例3只眼。
6.汗证
桑叶30g,粳米汤700ml,用大火煎煮15分钟,取汁600ml,分3次口服,5日为1个疗程。祝庆华用其治疗患者,获效显著。认为,汗证多因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桑叶归肺、肝经,疏散风热,调和营卫;粳米入脾、胃经,健脾温中,益气生津,补益下元。两药合用,可发挥调和营卫,益气养阴,固表止汗之功,以治愈汗证。
7.老年慢性结膜炎
取桑菊洗剂(主要含桑叶、野菊花等)熏眼后,用纱布蘸药液,温洗眼,每日2~3次。习浔生共治疗61例患者,均获治愈。
8.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杏仁、桔梗、苇根10g,连翘7.5g,薄荷、甘草各4g,桑叶12.5g,菊花5g。水煎,去渣,分两次服用。
9.治肺热咳嗽、口渴
杏仁4.5g,沙参6g,桑叶、象贝、豆豉、栀皮、梨皮各3g。水煎,去渣,温服。
10.肝热引起高血压病
组成:桑叶18.8克 草决明18.8克 夏枯草30.0克 野菊花15.0克 钩藤11.3克 鱼腥草18.8克
用法:水6碗煎2~3碗,当茶饮用。
11.头昏目眩
组成:桑叶18.8克 枸杞子15.0克 菊花11.3克 决明子11.3克 路路通18.8克
用法:水3碗煎1碗,第2次煎,水2碗煎3克,早晚饭后各服1次。
12.慢性盲肠炎
组成:桑寄生30.0克 益母草30.0克 冬瓜子18.8克 桃仁15.0克
用法:水5碗煎浓汁。分2~3次服。
13.高血脂、高血压
组成:冬桑叶18.8克 忍冬花15.0克 野菊花30.0克 山楂37.5克 陈皮7.5克
用法:共研粗末,分成3包,装入过滤袋内,每次冲泡1包,每日冲泡3包饮服。
14.心肾衰弱不眠(神经袞弱症)
组成:桑葚30.0克 夜交藤18.8克 合欢皮15.0克 女贞子18.8克 景天三七15.0克
用法:水3碗煎1碗,渣以水3碗煎3.0克。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次。(或鲜桑葚30.0?37.5克半,煎服。)
15.血虚风湿痛、肢节软组织扭挫伤
组成:桑树枝30.0克 桑寄生30.0克 威灵仙18.8克 土牛膝18.8克 桂枝18.8克
用法:水6碗,加猪排骨75.0克,炖烂,分3次饭后服。
16.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组成:冬桑叶30.0克 野菊花30.0克 板蓝根37.5克
用法:三昧药用清水洗净。加水6碗煎煮50分钟,趁热熏患眼处。每日熏3次。
17.手肘部软组织扭挫伤
组成:桑寄生30.0克 威灵仙30.0克 丝瓜络18.8克 骨碎补15.0克 大飞扬30.0克 猪排骨75.0克
用法:水4碗加猪排骨,炖烂,分2?3次服。
18.刀伤
组成:鲜桑叶18.8克
用法:捣烂敷伤处。或干桑叶研细末,撒伤处。
19.风热咳嗽
组成:桑叶15.0克 连钱草15.0克 牛蒡子11.3克 蒲公英18.8克 鱼腥草18.8克(后下煎10分钟)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各服1碗。
又方:桑叶18.8克 连钱草18.8克 牛蒡子11.3克
用法:水3碗煎3.375克,第2次煎,用水2碗半煎3克,早晚各服1次。
又方:桑叶11.3克 枇杷叶11.3克(去毛)大青叶15.0克 蔊菜315克 薄荷7.5克(后下煎)
用法: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20.风热感冒头痛
组成:桑叶11.3克 芦根18.8克 谷精草30.0克 野菊花11.3克 川芎7.5克 薄荷7.5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21.风湿筋骨痛
组成:桑枝15.0克 接骨木枝叶56.3克 白豆腐56.3克
用法:水2碗,酒2碗,共炖服。分2~3次服。
22.夜间盗汗
组成:霜桑叶112.5克(10~11月霜降后采之桑叶)
用法:晒干或烘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11.3克,米汤送服。早晚各服1次。续服5日。
23.妇人生产后血虚头痛、头晕、病后血虚头痛、头晕
组成:桑叶112.5克(洗净,烘干)黑芝麻112.5克(炒香)
用法:共研成细末,每次服15.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续服1星期。
24.摇头不停、舌伸出、口流清水者
组成:桑叶3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25.眼晴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所引起的目赤涩痛或目赤流目油(目赤流泪)
组成:冬桑叶15.0克 白菊花11.3克 紫花地丁15.0克 木贼11.3克 谷精草18.8克 枸杞根18.8克 青葙子11.3克
用法:水4碗煎1碗,渣以水3碗煎1碗,早晚饭后各服1碗。并以冬桑叶37.5克(洗净),煎水洗眼。
26.高血压病
组成:桑叶18.8克 夏枯草30.0克 野菊花11.3克 十药30.0克(后下煎)
用法:水煎2次服之(或随症状加减使用复方)。
27.习惯性便秘、心肾衰弱不寐
组成:鲜桑葚30.0~56.3克
用法:水煎2次服。每日1剂。
28.紫癜风(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点)
组成:桑枝600.0克 益母草187.5克(两药洗净,切碎)
用法:水淹盖药草,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后,用文火浓缩成膏。每晚睡前,温米酒调服50.0?60.0毫升。
29.热喘
组成:桑白皮30.0克 鲜白茅根30.0克 百合11.3克
用法:水3碗煎1碗,第2次煎,用水2碗半煎3克,早晚各服1次。
30.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组成:桑叶15.0克 鸭公青30.0克 野菊花11.3克 贯众30.0克 双花18.8克
用法:水5碗煎2碗。早、晚饭后各服1次。服5天。
31.固肾、补肾、明目、乌发
组成:桑葚、芝麻粉、黑豆粉各适量
用法:开水冲泡饮用。
32.低热、轻度咳嗽,风热,风疹,皮肤斑应疹呈红色;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组成:桑叶、牛蒡子、金银花、蝉蜕、赤芍、竹叶、紫草、生地黄各8.0克 薄荷5.0克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去渣分次服下,每天1~2剂。
33.硬皮病
组成:桑叶、连翘各10.0克 赤小豆30.0克 麦冬、天门冬、南沙参、杏仁、生地黄、薏苡仁、金银花各15.0克
用法: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每天1剂。
34.急性结膜炎
组成:桑叶或菊花适量
用法:水煎后倒入杯或碗中,将患眼接近热气熏之。冷却后将此水洗眼。
35.迎风流泪,沙眼
组成:桑叶28.0克
用法:水煎取滤液,熏洗患处。
36.风湿性关节疼痛、麻痹不仁以及各种神经痛
组成:鲜黑桑椹30.0~60.0克
用法:用水煎服。
又方:桑椹膏
用法:用温开水或少量黄酒冲服,每次1匙。
37.急性肾炎、喘咳、小便不利
组成:桑根白皮、冬瓜皮、玉米须各15.0克
用法:用水煎,分服,每日2次。
38.高血压、头昏头晕、感冒头痛
组成:经霜桑叶30.0克 黄菊花9.0克
用法:用水煎,分服,每日2次。
桑叶菊花汤
材料:桑叶10g,菊花30g
做法:将桑叶、菊花洗净,加水煎煮,滤取药汁。每日1剂。饮服。
养身功效: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或目赤肿痛、咳嗽口渴等。
袪风清热,发汗解表——炸桑叶
嫩桑叶(大片)300克,鸡蛋150克,小麦面粉50克,盐、味精、椒盐各适量。嫩桑叶洗净,揩干氷气,用鸡蛋、盐、味精、面粉调成蛋面糊。将桑叶于面糊中拖过,使两边都粘上面糊,入热油锅中炸呈微黄色时起锅装盘,带椒盐碟上桌即可。
补肝,养血,明目——桑叶猪肝汤
猪肝100克,干桑叶15克,盐2克。将猪肝洗净,切成片,放入汤锅中,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煮至七成熟,放入桑叶,用盐调好味即成。
宣肺化痰,润燥止咳——清肺药蛋
鸭蛋160克,干桑叶30克,川贝母5克,百合20克。将桑叶水煎,取汁100克,入川贝、百合(洗净),隔水炖至百合熟;打入鸭蛋,酌加盐,稍沸即成。本品适用于燥热咳味。
清肺润燥——桑叶炖母鸡
干燥桑根300克,干桑叶30克,老母鸡1只(约1500克),枸杞子30克,当归少许,米酒300克。将干燥桑根切块,干桑叶洗净,母鸡切块汆水。将桑根、桑叶加水煮1小时。把余水后的鸡块、柏杞子、当归、米酒放入桑根汤中炖煮50分钟即可。
《神农本草经》: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利五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春叶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
《本草纲目》: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扑损瘀血带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
《本草备要》:甘寒,手足阳明之药。大肠、胃。凉血刀斧伤者,为末,干贴之妙。燥湿,去风明目。采经霜者煎汤洗眼,去风泪;洗手足,去风痹。桑叶、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湿去风,乌须明目。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应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存放,并注意防霉、防尘。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