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肾阳气,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补阳、补元气、利关节、散寒、通经、通血脉、止痛
别名:油肉桂、桂皮、大桂、菌桂、筒桂、玉桂、上玉桂、紫油桂、安南桂、清化肉桂、官桂、肉桂心、肉桂末、牡桂
性味:味甘辛,性大热。
归经:归肾、脾、心、肝经。
煎法:
适用体质:阳虚体质
通经、止痛、散寒、补阳、暖脾胃、补元气、除积冷、通血脉、利关节。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腰膝酸软、尿频、头晕耳鸣、口舌生疮等。
散寒止痛:用于阳虚寒凝血瘀所致的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虚寒痈疡脓成不渍或渍后不敛;肾虚型产后身痛、寒疝引起的胸腹痛;冷气攻心引起的腹痛、多呕、饮食不振;风痹骨节痛、四肢痉挛等症。
活血通经:肉桂可引导阳气,调和阴阳二气,因为肉桂为辛热药,辛热可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营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气为卫(卫即卫护人体,避免外部入侵之气),营卫二气不相和谐,则能用肉桂引导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对症治疗气血不通、绝经、内分泌失调、产后失调、便脓血、腹痛下血等症。
温养脾胃:肉桂补元阳,袪风邪,用于腹脘冷痛、腹泻等。
温经通脉(寒凝血滞)用治寒邪凝滞、血脉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产后瘀血阻滞之恶露不尽、腹痛不止,妇人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阳虚寒凝、血滞痰阻之阴疽、流注等。本品能温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滞,为用治寒凝血滞之要药。
引火归原(虚阳上浮)用治肾阳虚衰虚阳上浮之面赤、咽痛、心悸、不寐、脉微弱者。
增强补气血药物作用用治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在补气益血方中加入少量肉桂,可促进气血生长、流通。
1、控制血糖
肉桂中含有黄烷醇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能提高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稳定作用和降低胰岛素抵抗。肉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性质,也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2、祛痰镇咳
桂皮油吸收后由肺排出,可使黏液稀释,起到祛痰镇咳的作用。
3、消食顺气
肉桂中含有挥发油,有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剌激胃肠黏膜,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可解除胃肠痉挛,消除胃肠积气,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因而煮粥服食,除散寒止痛外,对胃肠积气、消化不良等,也有枳极的治疗作用。
用于命门火衰所致肢冷脉微、亡阳虚脱、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膝气、经闭、痛经、寒痹疼痛、冷性脓肿等病症。
慢性肾炎、糖尿病、性神经衰弱、胃肠胀气及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深部脓肿、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癖、神经性皮炎、冻疮、荨麻疹等常配伍用之。
它含有桂皮酸钠、桂皮醛、桂皮油、香豆素、肉桂油、肉桂酸钠等成分,其他还含有肉桂醇,肉桂醇醋酸酯、肉桂酸、香豆素、黏液、鞣质等。
现代研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坏、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等作用;有抗血小板、抗凝血酶作用;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抗菌、抗胃溃疡等作用;能促进肠运动,增强消化机能,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
1.肉桂醛能增强离体心脏的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对心肌有保护作用。2.肉桂可预防静脉或动脉血栓的形成。3.肉桂有镇静、抗惊厥、镇痛、中枢解热作用。4.肉桂对胃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对消化系统,尤其对胃溃疡有明显疗效。5.肉桂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6.肉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保护作用,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7.肉桂有抗应激、抗辐射作用。8.肉桂有较广泛的抗真菌、抗菌作用。9.肉桂能对抗前列腺素的缩血管作用,改善子宫微循环功能。
阴虚火旺、实热者忌服。
孕妇须慎用。儿童慎用。
有出血性疾病之人及女性月经期间忌食。
春夏之季尤须慎食。
不可与赤石膏同服,因肉桂与赤石脂混煎后,其吸收度明显降低。
肉桂是温热性药物,如有口渴、咽干舌燥、咽喉肿痛、鼻子出血等热性症状及各种急性炎症时,均不宜服用。
患有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糖尿病、癌症、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病、出血性疾病、大便干燥、痔疮、目赤者不宜服用。
哮喘合并进展期肺结核或心功能代偿不全、高度衰弱者慎用。
肉桂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服用后发生头晕、眼花、眼胀、眼涩、咳嗽、尿少、干渴等,则为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日常用法:2~4g,研末服或入丸散。煎服宜后下。
1、调味
可将肉桂研末直接温水送服,也可加入菜肴调味。
2、炒菜
将肉桂粉末加入菜中烹调,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3、炖汤
肉桂5克g,甲鱼1只,甲鱼去壳,洗净、切块。切好的甲鱼与肉桂一起放入大碗中,隔水蒸熟,加盐调味即可。
1、治低血压
肉桂10g,党参15g,黄精12g,大枣10枚,甘草6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连续服15日见效。
2、温中散寒:肉桂5g,车前草30g,大米50g,红糖适量。先将肉桂和车前草用水煮半小时,捞去药渣,把大米放入药汁,大火烧开,再用小火将粥煮烂,加红糖调味即可。
3、治疗胃气胀,胃寒痛:肉桂3g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
4、治妇女产后腹痛:用肉桂3~6g,红糖12g,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在月经前用3g肉桂、9g山楂肉、30g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祌,分2次服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5、治疗小儿腹泻:用桂皮6g,丁香6g,共研细末,放入膏药中,贴患儿肚脐。
6、治肾阳不足引起的腰酸腹痛,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肉桂、山茱萸、炙甘草各3g,熟地黄、杜仲各9g,山药、枸杞子、附子各6g。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7、治痛经、经闭、月经不调:肉桂、当归、川芎、莪术、牡丹皮各3g,人参、牛膝、甘草各4g。水煎,去渣,取汁,热服。
肉桂鸡肝
材料:肉桂5g,鸡肝1副
调味料:盐、葱、生姜、酒各适量
做法:1、肉桂洗净;鸡肝洗净,剖成4片。
2、将肉桂、鸡肝放入瓷碗内,加葱、生姜、盐、酒、适量清水,再将之放入锅内隔水炖熟即可。
养身功效:温补肾阳,和暖脾胃。
心绞痛、痛经
功效:通经止痛
做法:肉桂、当归各50克,栀子15克,共捣为散。每次5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
闭经、痛经
功效:温阳止痛
做法:肉桂200克,生姜150克,吴茱萸100克,共研末,加入黄酒1000毫升中,密封,浸泡2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加热后服用。忌生葱。
痛经(寒凝血瘀型)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做法:肉桂5克,研成粗末,加山楂肉15克,红糖40克,入锅中,加水适量,边用武火加热边用筷子搅拌,煮沸后滤取药汁即成。每日1剂,可随时温饮,连服7日,以月经来潮前5日饮用最宜。
痛经(阳虚寒凝型)
功效:温经散寒
做法:肉桂5克研成细粉。粳米50克,红糖30克,煮成稀粥,调入肉桂粉即可。每日1次,趁热服食。
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
功效:健脾温胃,散寒 做法:党参片20克,冷水浸泡20分钟,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淘净的粳米200克,加适量水煮成饭。肉桂2克研粉,兑入饭中调匀即可。
不孕(肾阳虚型)
功效:温阳补肾
做法:肉桂3克,肉苁蓉15克,巴戟天10克,生姜3片,羊肉200克,料酒、盐各适量。肉桂、肉苁蓉、巴戟天包入纱布,与生姜、羊肉同炖,加水、料酒,纯至羊肉熟烂时,加入盐即成。
温中健胃——羊肉肉桂汤
将6克桂皮与500克肉共炖,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暖脾胃阳气的作用。
温补心肾,健脾暖胃——肉桂鸡肝
鸡肝100克,肉桂5克,葱、姜各3克。将鸡肝洗净,切成四块,肉桂洗净,切成小块,一并放在大碗内,酌加适量葱(切段)、姜(切片)、盐、料酒和清水。将碗放入锅内,隔水加热,炖至鸡肝熟烂,可加少量味精,即可食用。
填精补肾,大补元阳——人参肉桂鹿肉汤
人参、黄芪、芡实、枸杞子各5克,白术、茯苓、熟地、肉苁蓉、肉桂、白芍、益智仁、仙茅、泽泻、枣仁、淮山药、远志、当归、菟丝子、怀牛膝、淫羊藿、生姜各3克,鹿肉(连骨)250克,葱、胡椒面、盐各适量。将鹿肉除去筋膜,洗净,入沸水泡一会儿,捞出切成小块,骨头拍破;将上述中药用袋装好,扎紧口。将鹿肉、鹿骨放入锅内,再放入药袋,加水适量,放入葱、生姜、胡椒粉、盐,置大火上烧滞,撇去泡沐,改用小火垠炖两三个小时,待鹿肉熟烂即成。
温通经脉,补肾养血——人参肉桂炖乳鸽
人参50克,肉桂5克,乳鸽300克,姜10克,盐5克,鸡精3克,白糖1克。乳鸽斩块汆水,人参洗净,肉桂洗净,姜切片待用。净锅上火,放入约750克清水下入肉桂、乳鸽、人参、姜片,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煲炖35分钟,加盐、鸡精、白糖调味即成。
肉桂+附子增强温阳散寒功效
肉桂+小茴香增强散寒止痛功效
肉桂+当归增强通经止痛功效
肉桂+吴茱萸增强温阳止痛功效
肉桂+党参增强健脾温胃功效
《药性论》:君,味甘,辛。能去冷风疼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关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药性赋》:味辛,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
《本草纲目》: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痫。
《景岳全书》:味辛甘,气大热,阳中之阳也。有小毒,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桂性热,善于助阳,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达。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肉桂味重,故能温补命门,坚筋骨,通血脉,治心腹寒气,头疼咳嗽鼻臘,霍乱转筋,腰足脐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且桂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腹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虽善堕胎动血,用须防此二证。若下焦虚寒,法当引火归元者,则此为要药,不可误执。
以皮细肉厚、断面红紫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
需密封保存,防走油和香气散失,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虫蛀、防潮。
肉桂地道产地: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