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祛风、祛风湿、消肿、止痛
别名:粉防己、级防己、石解、汉防己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煎法:
适用体质:
祛风湿、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泻下湿热。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下肢湿热,外用于痈肿疮毒、湿疹、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等症。
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常配伍用之。
现代药理研究,防己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肿瘤、降血糖作用,能明显增加排尿量,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作用,对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对实验性矽肺有预防治疗作用。
阴虚而无湿热者慎服。
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应中病即止,避免超量、久服,以防产生蓄积性中毒。
日常用量:3~8g,水煎服。
1、治遍身疥癣:防己5克,当归、黄芪、金银花各10g。煮酒饮之。
2、治肺瘘咳喘:将适量的防己研成粉末,水煎,温水送服。
3、治汗出恶风、身重微肿、肢节疼痛、小便不利:防己12g,黄芪15g,甘草6g,白术9g。将以上4味中药锂成麻豆大,每服15g,加5g生姜和1枚大枣,水煎,去渣,温服。若咳喘,加麻黄;若腹痛肝胃不和,加芍药;若冲气上逆,加桂枝。
4、治脚气肿痛:防己、木瓜、牛膝各15g,桂枝2.5g,枳壳5g。水煎,去渣,温服。防己怎么吃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治风寒,温症,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名医别录》:味苦,温,无毒。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阴也,降也。去湿热水肿,利大小便,解诸经热壅肿痛,湿热脚气,通九窍热闭,逐膀胱肝肾湿热,及热毒诸疮、湿热生虫等证。
《本草备要》:通,行水,泻上焦血分湿热。大苦大寒。《本经》平,《别录》温。大阳经药膀胱。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治肺气喘嗽,水湿。热气诸痫,降气下痰。湿疟脚气,足伤寒湿为脚气。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术、木瓜、木通,热加芩、柏,风加羌活、萆薢,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脚气同论。水肿风肿,痈肿恶疮。或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非此不可。然性险而健,阴虚及湿热在上焦气分者禁用。《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通草即木通,是徐之才亦以行水者,为通与燥剂无以别矣。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本集以行水为通剂,改热药为燥剂。陈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酒洗用。恶细辛,畏萆薢。
《神农本草经读》:防己气平,秉金之气;味辛无毒,得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症也;热气诸痫者,心有热而患患牛马猪羊鸡诸痫也,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气平,可以统治之。除邪者,又申言可除己土之邪气也。肺为水之上源,又与大肠为表里,防己之辛平调肺气,则二便利矣。
以质坚实、内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工具介绍
中草药查询功能通过输入中草药关键词查询与该药材相关的信息,包括药材简介、功效与作用、药材主治、食用方法、选购保存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