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31日】 “七君子”出狱
七君子,指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史良和沙千里。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逮捕了沈钧儒等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 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蒋介石政府于1937年7月31日宣布保释并释放沈钧儒等七人,并于1939年2月最后撤销了起诉书。
【1989年7月31日】 文艺理论家周扬逝世
周扬(1908年-1989年7月31日),原名周运宜,字起应,笔名绮影、谷扬、周苋等,湖南益阳人。他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曾任中共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和文艺活动家。 因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文艺界的官方领导地位,并亲自参与和发动中共历次文化批判运动,有“中共‘文艺沙皇’”之称。 晚年思想有巨大变化,曾向在历次斗争、运动中被其批评或攻击的人士道歉,提出人性论和异化论。1989年7月31日,因脑部疾病病逝,享年81岁。
【2000年7月31日】 成克杰被判处死刑
成克杰(1933年11月13日-2000年9月14日),壮族,广西上林人。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铁道学院铁道管理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 1989年至1990年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副主席。 1990年至1998年1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主席。中共第十四届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 1998年3月,成克杰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受贿4100余万元,于2000年7月31日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0年9月14日执行死刑。
【1911年7月31日】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
1911年7月31日,为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一带,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正式成立。同盟会在上海四川路湖北小学召开成立大会,并通过了由谭人凤、宋教仁分别起草的章程。章程中宣布,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潘祖彝、杨谱笙被推举为总务干事。中部总会机关内部实行“议会制”,以防止个人独断。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积极在长江流域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设立分会,并收揽人才,以共造革命时机。同时,总会加强与武汉地区其他革命党人的联络,促成武汉革命势力的联合。
【1971年7月31日】 人类首次月球车行驶
1971年7月31日,“阿波罗15”号宇航员戴维斯-R-斯科特和詹姆斯-B-欧文进行了人类首次月球车行驶,他们驾驶着4轮月球车,在崎岖不平的月球表面上越过陨石坑和砾石行驶了数公里。 斯科特和欧文成为在月球上漫步的第7位和第8位人,而且是第一个在月球上驾车行驶的人。
【1903年7月31日】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沈荩被刑部杖毙
沈荩(1872年-1903年7月31日),初名克诚,字愚溪,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人。曾参加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又成为革命派,并长期担任记者。 1903年沈荩因揭露清政府与俄国签订条约的内幕被捕。7月31日在慈禧太后授意之下被刑部处以杖笞之刑,后被绞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新闻言论触怒政府而被杀的记者。 《中国日报》发表唁文:“沈君之死,鬼神为之号泣,志士为之饮血,各国公使为之震动,中西报纸为之传扬。是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章太炎在《浙江潮》上发表文章《狱中闻沈禹希见杀》,悼念沈荩。
【1938年7月31日】 日苏在张鼓峰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张鼓峰事件(1938年7月30日-1938年8月11日),是一场发生在日本占领的满洲国与苏联远东滨海边疆区哈桑县交界处的短暂军事冲突。 1938年7月30日黎明,日军驻朝鲜军的第19师团开始发进。一个步兵营占领了张鼓峰,接着在7月31日日本另一个步兵营占领了沙草峰。8月2日苏联开始了首波的反击。 8月6日苏联动用了2个师的兵力进行规模更大的第二波反扑行动,并连续五天攻势将日军击退。1938年8月10日,日本方面向苏联提出停战的和平协议。8月11日双方正式停战,事件发展告终。
【1955年7月31日】 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是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该报告论述了中国加快发展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性、方针和政策。 这个报告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和步骤,指明了方向、道路,对于实现农业合作化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它的主要问题是对中国合作化的进程要求过急,并错误地批评了一些同志,这就给中国农业合作化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998年7月31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希同案公开宣判
陈希同曾历任北京市长、北京市委书记、国务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2月27日,因侵吞贵重物品、腐化堕落、牟取非法利益、严重失职等问题被逮捕。 1998年7月31日,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陈希同以贪污罪及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2006年5月31日保外就医。 2013年6月2日上午9时54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2019年7月31日】 NASA发现一颗31光年外的“超级地球”
2019年7月31日(农历2019年6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他们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 科学家们把这颗“超级地球”命名为GJ357d,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发现该新行星的团队成员柯萨柯斯基(DianaKossakowski)表示,GJ357d与恒星的距离适宜,那里接收到的恒星能量,与火星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大约相同。 这意味着,若该星球存在稠密的大气层,则其地表温度将适宜液态水的留存,进而可以孕育生命然而,如果这颗行星没有大气层,它的地表温度将约为零下53℃,远低于水的冰点。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认该星球是否存在大气层,但领导这项研究的天文学副教授莉萨·柯廷安说:“这很令人兴奋,因为这是人类在附近发现的第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超级地球’”她表示,2025年即将投入使用的望远镜可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这颗星球的信息。 如同柯廷安教授所言,“如果GJ357d能显示出生命的迹象,它将是每个人旅行清单上的第一项”的确,在茫茫宇宙中,人类一直在搜寻着与地球相似的存在不过,即便GJ357d上存在生命,31光年的距离对目前的人类而言,还是一个无法跨越的距离据了解,目前发射速度最快的宇宙飞行器,是“新地平线”探测器。 速度大概是每小时58536公里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跑31光年就需要近60万年的时间因此许多网友表示,别想着星际移民了,还是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2015年7月31日】 中顾委张劲夫在京病逝
最后一名原中顾委常委张劲夫辞世张劲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因病于2015年7月31日23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公开报道显示,张劲夫是最后一名辞世的中顾委常委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中顾委)成立,邓担任中顾委主任这个过渡性组织,因其成员多为重量级中共元老而富有威名此前人民网统计,两届原中顾委委员近300人1992年,中顾委不再设立。 张劲夫简历:曾任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出生年月:1914年性别:男籍贯:安徽肥东民族:汉族主要经历:张劲夫,男,汉族,1914年生,安徽肥东人,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30就读于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思想追求进步1931参与编辑《生活教育》杂志,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2到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当教师,后任团长(即校长)1935.12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上海国难教育社中共总党团委员、中共战地服务团特别支部委员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10月领导上海战地服务团在卢汉部云南部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工作。 上海沦陷后率战地服务团转入市郊打游击,不久调到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机关工作1938撤至武汉,4月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5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并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常务委员兼民运部部长1940.1任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兼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 参与领导创建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1941.1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1942.2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淮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率部坚持淮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鲁南第二地委书记兼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夏随军南下,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市副市长,参加华东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务委员兼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75年后,历任国务院财政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省长,并兼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7年7月31日】 联合国派遣混合维和部队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取得进展
2007年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约2.6万人的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部队。 10月27日,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派别在利比亚苏尔特恢复和谈。这是国际社会推动达尔富尔和平进程的新起点,是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派别的对话新契机。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首批维和工兵分队先遣分队于11月24日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 这是2007年11月1日在苏丹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拍摄的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混合维和部队总部。联合国和非盟驻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混合维和部队在法希尔设立的总部于10月31日起正式启用。
【1991年7月31日】 美苏达成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1991年7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会晤时达成协议,正式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条约规定每方拥有的战略运载工具(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总数不超过1600件,其中重型弹道导弹不超过154枚;每方可保留战略核弹头6000个,其中洲际和潜射弹道导弹核弹头不超过4900个,战略轰炸机机载核弹头不超过1100个。 条约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核查措施,并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7年内分3个阶段完成裁军任务。 此项条约的达成,是美苏长期讨价还价的产物,特别是苏联方面作了较大的妥协与让步。它是美苏两国在核裁军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降低两国核对抗水平、减少核战争威胁具有促进作用。 但美苏削减后的核武器仍足以多次相互摧毁,在核裁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89年7月31日】 永济县出土唐代铁牛
1989年7月31日,四尊唐代开元年间铸造的黄河“镇河大铁牛”在距山西省永济县城12公里的古蒲州城遗址西门外的黄河滩出土。
【1987年7月31日】 麦加惨案
1987年7月31日,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活动就要进入最后高潮,在做完下午祈祷后,几千名伊朗朝觐者突然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大清真寺外发起游行示威,他们高呼“打倒美国”、“打倒苏联”、“打倒以色列”的口号,同时梵烧美国总统里根的画像沙特警察对此进行了干预,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402人丧生,649人受伤。 死亡者中有275人是伊朗人,85人是沙特警察,还有42名其他国家的朝觐者,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流血惨案这一惨重事件震惊全球,在伊斯兰世界激起强烈反响,使海湾形势骤然紧张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清真寺,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境内山峦环抱的谷底——麦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的克尔白天房所在地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率众迁徙麦地那,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并于公元628年宣布朝觐是伊斯兰教的天命因此,每年举行的朝觐麦加的活动,既是遵照传统的一次重大宗教活动,又是各地穆斯林的大集会。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朝觐活动中,不时发生伊朗人与沙特警方的冲突,而以1987年7月31日的这次流血事件规模最大,损失最为惨重伊朗和沙特在朝觐活动中多次发生冲突是事出有因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是冲突的近因沙特在两伊战争中站在伊拉克一边,伊朗对此深怀不满,称沙特为“地区反动派”。 始终想通过朝觐冲突向沙特和其他阿拉伯邻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改变支持伊拉克的立场海湾局势的发展也对伊朗不利,伊朗想通过麦加冲突向美国为科威特油船护航进行示威从远因看,麦加冲突又与西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民族和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伊朗人和沙特阿拉伯人分属波斯和阿拉伯民族,几个世纪以来,由于语言和文化各异,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又都想在西亚称雄麦加冲突反映了由来已久的阿拉伯——波斯之争此外,麦加冲突也是一次宗教战争在伊斯兰教中,有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分别在伊朗和沙特各居统治位,这两派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矛盾和斗争。 而且伊朗对沙特执掌麦加和麦地那极为不满,主张伊斯兰圣地管理国际化麦加惨案就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2012年7月31日】 美国小说家戈尔·维达尔逝世
2012年7月31日(农历2012年6月13日),美国小说家戈尔·维达尔因肺炎并发症在位于好莱坞的家中去世,享年86岁1960年竞选国会议员失败;1982年竞选美国国会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民主党人提名再次失败。 他是是小说家、剧作家、随笔作家、批评家、电影导演和演员除写作外,他还曾在费里尼的电影《罗马》里扮演“戈尔·维达尔”,他是由亨利·方达主演的电影《华府风云》的编剧,在年轻时期,他还长期为米高梅公司撰写剧本维达尔虽然是同性恋,但他并不能归于同性恋文学作家的行列,他是个热衷于政治讨论的作家。 他的小说《卡尔基》(Kalki)、政治三部曲《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波尔》(Burr)和《1876》都是在反思美国200多年的短暂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阴暗。 尤其是在晚年之后,维达尔更多地关注政治和战争,更多批判美国政府和社会,对历届美国总统尤其毫不留情,他认为,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愚蠢和最危险的总统,嘲笑西奥多·罗斯福是软绵绵的美国男人,揶揄里根始终不渝地“沉醉于防腐剂的艺术”他批判美国爱卷入战争是为了能赚钱,认为“9·11”是美国人咎由自取。 维达尔被认为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反叛的作家之一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他的同性恋小说曾开创同性恋书写先河他也毫不掩饰对美国政府的不满,对历届美国总统的批评毫不留情维达尔共出版了25部小说、数部剧本和200多篇散文,他的作品被译成中文版的甚少。 “我最喜欢的当代美国作家是戈尔·维达尔,他是美国文坛的元老,我特别喜欢他满含幽默讽刺的杂文,很有味道他泼辣的文笔与机智的谈话使之成为美国文学界的明星”。
【1963年7月31日】 非洲发展银行决定成立
1963年7月31日,在喀土穆举行的非洲国家财政会议通过协定,决定成立非洲发展银行。1964年9月正式成立,1966年7月开始营业。 原规定只吸收非洲独立国家为成员国,1979年作修改,美、日、西德、加、法等21个非本地区国家加入。 1985年5月,有成员国75个(其中非洲国家54个)。其宗旨是“帮助非洲大陆制定总体战略”,“协调各国的发展计划”,为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以便达到“非洲经济的一体化”。 与非洲发展基金等4个金融机构组成“非洲发展银行集团”。1980年为止已为非洲国家提供贷款达25亿美元。
【1985年7月31日】 南非进入紧急状态
1985年7月31日,南非再次变成了骚乱不安、暴力和严厉的政府强制干预的场所。 P-W博塔总统的政府在11天前发布了一个紧急状态令,以制止社会动荡。今天,政府又阻止群众为黑人骚乱的受害者举行葬礼仪式,这些已经变成反对种族隔离法的聚会,但现在警察可以驱散他们。 自从9月份以来,有500多人在反对种族隔离法的斗争中死亡。里根政府是南非仅有的几个同盟者之一,继续保持它的“建设性约束”政策,就是对比勒陀利亚的种族政策努力说服而不是对抗。
【1975年7月31日】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制度化
1975年7月31日,在赫尔辛基的英国大使馆的午餐会上,德斯坦总统向前来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福特总统、威尔逊首相和施密特总理,正式建议召开一次由西方五大国(法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首脑参加的会议,得到了这三位首脑的响应和支持。 召开发达国家首脑会议的设想,最先萌发于美国早在1971年,基辛格就曾想召开首脑会议来处理迫在眉睫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只是由于法国总统蓬皮杜的反对未能实现;1973年,作为美国“欧洲年”计划的一部分,基辛格又建议召开一次由尼克松总统和欧洲共同体国家的领导人参加的最高级会议,但遭到政治独立意识很强的法国的再次否决。 西方几个最强大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坐在一起,一本正经地讨论经济问题,是否是小题大做?基辛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认为,“当前这种危机已经严重到不能交给财政专家们去解决的程度了”,因为这种危机“最深刻的后果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人们对他们的社会逐渐失去了信心……这种世界性危机”的解决,己经不是经济专家们的能力所及,而各国首脑们却责无旁贷即使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首脑会议也是此时西方各国所能采取的摆脱经济困境最有效的办法。 西方各国经济面临的是一场并发性危机,任何一个经济部门都无力单独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而政府首脑则拥有使各部门协调行动的权限;造成各国这种经济困境的原因,不仅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要摆脱之,除了国内的努力外,必须还有国际间的合作,而协调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关系,显然超出了外交部长的权限,非政府首脑莫属。 这大概是处于困境中的西方对朗布依埃会议寄于很高希望的重要原因。
【1958年7月31日】 伊拉克政变
1958年7月31日(农历1958年6月15日),伊拉克政变伊拉克,伊拉克发生的流血政变不仅推翻了那里的亲西方政权,而且在中东地区引起了新的紧张局势,把美国和苏联推到新的冲突的道路上巴格达电台14日宣布,伊拉克军队已经起义,反对国王费萨尔人们后来获悉,国王、太子和伊拉克总理已被处死。 军队反对费萨尔支持约旦和黎巴嫩镇压国内的起义新的领导人一上台,立即同主张反对西方的、在埃及实行泛阿(拉伯)政策的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将军结成同盟艾森豪威尔总统把运送部队的运输机派往欧洲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命令他的部分部队处于戒备状态黎巴嫩总统卡米那-夏蒙紧急呼吁西方强国封锁黎巴嫩与伊拉克的边界。 约旦国王侯赛因也请求援助第二天,艾森豪威尔采取了行动,尽管承认有风险,他还是向黎巴嫩派遣了5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艾森豪威尔说:“在黎巴嫩处于严重危险的时刻,我们在道义上讲不能袖手旁观”美国海军陆战队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贝鲁特机场17日,麦克米伦也往约旦派遣了一支伞兵部队。 苏联用激烈的言辞攻击美国,谴责美国海军陆械队的行动是“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的“公开侵略”艾森豪威尔则反驳说,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对全面战争的担心是“言过其实”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小国一个接一个地被苏联支持的扩张主义势力和侵略势力所吞并,那才会带来真正的战争危险”。
【1958年7月31日】 毛泽东拒绝苏方建立联合舰队建议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同赫鲁晓夫讨论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 会谈中,毛泽东拒绝了苏方在不久前提出的关于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赫鲁晓夫否认了要搞联合舰队是苏共领导人的意见,认为尤金大使不懂军事,没传达清楚,他们只是提出共同研究舰队的问题。 在这以前,同年4月,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建议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苏联负担大部分费用,中国负担部分费用。6月,中共中央答复:一切费用由中国负担可共同使用,但所有权归中国。 后来,苏方提出,全部费用由苏方出,此事未果。7月,苏驻华大使尤金为建立苏中联合舰队一事同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谈,又同毛泽东谈。毛泽东尖锐地指出这是政治问题,你们要把俄国民族主义扩大到中国海岸,是要控制我们。他拒绝了这一损害中国独立主权的要求,并要尤金大使把他的话如实向赫鲁晓夫讲。
【1930年7月31日】 中共党组织领导敦化额穆民众发动起义暴动
1930年7月31日由中共党组织组成的敦化额穆暴动总指挥部下令,在敦化县所属的新开道、马号、南黄泥河子及额穆县所属的官地四处,同时发生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农民武装袭击了驻军的防所。 在新开道暴动处,40余名暴动人员越墙进入位于新开道的保安团第一正队第一分队防所院内,向屋内投弹、射击。因保安团分队于7月28日进山搜烟,仅有5个团丁留守,不能抵御暴动队,缴获了16支步枪和千余发子弹,并烧毁了营房。 集中于黄泥河的400余名敦化农民,冲入镇内,缴得公安局5支枪,成立苏维埃临时组织并分配粮食;集中于新开道的250名额穆、蛟河农民,包围保卫团防所,缴获部分枪支。
【1920年7月31日】 伯尔尼国际成立
1920年7月31日(农历1920年6月16日),伯尔尼国际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社会党多数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反对外国无产阶级。 社会党第二国际破产,大战结束后,原第二国际社会党领袖于1919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开会,主张重建社会党国际。 1920年7月31日至8月4日,他们在日内瓦举行大会,正式从组织上恢复第二国际。由于倡议重建的会议在伯尔尼举行,故称伯尔尼国际。 新的国际继承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衣钵,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停止活动。
【1950年7月31日】 美国开始干预朝鲜战争
1950年7月3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集结军事力量去朝鲜作战,并授予军方发动战争的权力。于是强大的美国战争机器开始运转。 杜鲁门下令动员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征集11.4万美国男子入伍,另外还有10万人将通过选征兵役制很快补充到部队。计划还包括陆军增兵24万人,使陆军总数达到83.4万。在向朝鲜战场投入更多兵力的同时,杜鲁门还增加了资金。美国国会批准了他提出的12亿美元的要求以继续实行互助防务计划,援助反共的国家。 这次资金和人员动员是按照联合国安理会7月7日的表决结果进行的会议授权美国完全指挥联合国军保卫南朝鲜投票表决的结果是七票对零票。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弃权,而苏联继续进行抵制,没有投票。经过表决同意由美国担负“特殊的责任”。他任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为联合国军司令。 美国“F-4-V海盗式”战斗机在朝鲜上空执行任务一桶桶航空燃料准备好给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航空部队使用。战争的最后几星期里,美军的一门榴弹炮还在开火。美国的“飞行货车”空投供应物资给正在战斗的美海军陆战队。
【1947年7月31日】 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
194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翌年二月任命赵寿山为第二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任副参谋长。 下辖第1、第2纵队、教导旅、新编第4旅并组成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彭德怀为书记。 8月初,晋绥军区第3、第4纵队入陕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西北野战军总人数达4.5万人。 彭大将军,战功卓著。
【1906年7月31日】 沙皇下令解散杜马
1906年7月3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解散了俄国第一个民主机构——杜马,使该议会的中间派和激进派领导人十分愤慨。因此他们发表了一项革命宣言,号召俄国人民拒绝纳税、拒服兵役。这项宣言是在芬兰维堡市由代表们起草的,维堡市是俄国警察深入到的城市。 沙皇于7月9日宣布解散杜马以图取消对土地改革所提出的讨论。但是,沙皇与杜马间的紧张关系早在5月份杜马成立的第一天就形成了。那一天,代表们起草了答沙皇开幕词书,要求大赦政治犯、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对皇室和教会财产进行拍卖等。沙皇拒绝了所有要求,双方从此陷入僵局。 沙皇已宣布将在1907年3月5日成立第二届杜马。
【1946年7月31日】 汉奸殷汝耕被判死刑
1946年7月31日,南京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殷汝耕一案,判处殷汝耕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没收殷汝耕系浙江平阳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政府驻日特派员、航政司司长、总司令部参议等职。 1935年他曾策划冀东自治,但未成功,便私自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务长官,改悬五色旗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日军紧密勾结,后应汪精卫的邀请,出任中日合办山西煤矿公司董事长,不久又充任伪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1941年1月,任治理运河筹备处主任同年5月,特任治理运河工程局局长6用辞职。 抗战胜利后,殷汝耕被监禁在南京老虎桥殷汝耕,浙江省平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并通过日籍妻子与日本军政界取得了联系回国后,在各军阀之间进行投机活动,后投靠国民党亲日派、新政学系首领之一的黄郛1927年,殷汝耕以国民党政府驻日代表的名义,代替蒋介石与日本勾结、密谈1933年春,日军大举进攻长城沿线的主要隘口。 国民党驻守长城沿线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竟派代表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从此,整个华北门户洞开,日本侵略者可以随时进占冀察和平津而作为亲日派的殷汝耕,此时被委任为冀东非军事区的蓟(县)密(云)区行政公署专员。 《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进一步实施大规模的扩张,先后制造了张北事件和河北事件,攫取了河北和平津两市的大部分主权接着,积极策动华北五省实行“自治”,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的践踏续“香河事件”后,又唆使在冀东的得力看家犬——殷汝耕,制造“冀东事件”。 早在1933年9月,国民党政府就批准将冀东划分为两个区,在通县和唐山分别设立蓟密、滦榆两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殷汝耕、陶尚铭分任公署专员陶尚铭不归附日本,为日方所排斥而辞职,殷汝耕则由日本侵略者推荐改任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冀东地区的大权实际上完全被殷汝耕一人掌握在手中。 殷汝耕是一个死心塌地的汉奸,他公开与日本侵略者勾结,使冀东非军事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严密控制的势力范围1935年11月15日,殷汝耕为配合日本“华北自治”的阴谋,联合冀东各地一批亲日分子致电宋哲元、韩复榘,攻击南京政府内外政策,要求实现“华北自治”。 11月23日,殷汝耕又在天津日租界召集有非军事区各保安队长等人参加的会议上,密商非军事区“自治”翌日,殷日耕在通州召集非军事区各县及宝坻、香河、昌平县县长,非军事区各保安队长临时会议,并于当晚发表脱离国民党中央政权宣言决定“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树立联省之先声,谋东之和平”。 25日,殷汝耕在专员公署“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自任“委员长”(后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殷汝耕任“主席”)公开打出其叛国“自治的旗号,成为伪满洲国之后的第二个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汉奸傀儡政权伪“自治委员会”宣布非军事区所属18县以及昌平、宝坻、香河和察哈尔省的延庆、赤诚、龙门,均属“委员会”管辖。 12月,伪保安队又占领塘沽并强行将塘沽、大沽划入辖区殷伪冀东政权成立后,全面奉行亲日卖国政策在军事方面,与日本及伪满、伪蒙疆政权先后签订了军事性质的政治同盟,商定冀东海防由日本海军舰队负责;冀东接近东北的长城沿线,由伪满政权负责治安;冀东与伪蒙边境防务由双方共同负责;各方实行军事上的共同防共。 在政治方面,殷伪政权各部门大批聘请日本顾问为了寻求日本帝国主义的庇护和支持,殷汝耕还多次派人或考察团赴日本和伪满等地活动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寻求日本和伪满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又大肆出卖华北经济主权,使国民政府在财政上蒙受了重大损失。 打着“自治”旗号的殷伪冀东政权,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彻头彻尾傀儡政权,它的出笼,使得华北政局更加动荡不安于是,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十分愤慨,一致声讨殷汝耕的叛乱行经,纷纷要求国民政府明令讨伐卖国贼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南京国民政府曾经数次与日本交涉,要求取消该政权,但未得结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军向北平大举进攻之时,驻通县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辖的保安队第一、第二总队官兵,在总队长张庆余、张砚田率领下,于同年7月28日反正,将驻通县城内的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及特务机关人员等400多人全部歼灭,并活捉汉奸殷汝耕,收复通县可惜,殷汝耕在押送途中被日军劫走。 之后,他失去利用价值,逐渐被日本冷落抗日战争胜利后,殷汝耕被捕,接受审判,被判处死刑1947年12月1日,在南京老虎桥监狱被处决。
【1903年7月31日】 沈荩被刑部杖毙
1903年7月31日,沈荩为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沈荩,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戊戌变法时,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交往甚密。后留学日本,1900年回上海后,与唐才常等共同组织正气会,旋易名自立会,致力于勤王运动,任自立军右军统领。 事败后,继续从事反清活动。1903年年初,天津《新闻西报》披露了沈荩搜集到有关《中俄密约》的内容,国人无不愤怒,指斥清廷卖国。清政府恼羞成怒,遂将沈荩逮捕入狱,处以死刑。 此时正值清廷操办慈禧太后生辰庆典之际,惟恐行刑会影响“庆典”,慈禧下旨将沈荩杖毙。于是,刑部的官吏用竹鞭捶击沈荩,酷刑连续四小时,打得沈荩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沈荩骂声不绝,尚未气尽,最后竟被绳索勒死,时年31岁。
【1961年7月31日】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7月31日(农历1961年6月19日),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二氧化硫是致喘的原因,发生于1961年发生在日本东部海岸的四日市。 该市自1955年以来,相继兴建了3家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其周围又挤满了十余个石化大厂和一百余个中小企业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的一角有个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 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在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到1958年以后,成了日本石油工业四分之一的重要临海工业区市内工业主体部分是盐滨地区和午起地区的联合企业。 午起地区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业区,建有电厂和午起联合企业在这三大石油联合企业周围,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中小企业于是四日市成为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1955年以来,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 1961年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烟雾中飘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使得市民哮喘病发作,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5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 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后来,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烧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病蔓延全国如千叶、川崎、横滨、名古屋、水岛、岩国、大分等几十个城市都有哮喘病在蔓延据日本环境厅统计,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多达6376人。
【1919年7月31日】 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投票通过《魏玛宪法》
1919年7月31日(农历1919年7月5日),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投票通过《魏玛宪法》。《魏玛宪法》(德文:WeimarerVerfassung)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宪法,作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付诸实施的民主宪法,它建立起了一个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的共和国。 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部分章节。1919年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大选。1919年2月6日,德国国民议会召开,由于首都柏林时局动荡,国民议会改在魏玛召开,共和国的非正式国名和宪法的名称由此而来。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宪法。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以262人支持、75人反对、84人缺席通过魏玛宪法。1919年8月11日,魏玛宪法正式生效,8月11日因此被定位为魏玛共和国的国庆日,用以纪念「德国民主诞生之日」。
【1941年7月31日】 纳粹将大批犹太人赶往死亡集中营
1941年7月31日,德国开始执行“最后解决”行动,即从肉体上消灭欧洲包括西欧和中欧的犹太人。
【1886年7月31日】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逝世
1886年7月31日(农历1886年7月1日),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逝世。他出生于贵族管家家庭,6岁起学钢琴,9岁公开演奏。 先后跟车尔尼、萨里叶里学钢琴与作曲。1823年迁居巴黎,以卓越的钢琴琴艺驰誉欧洲各国,亦从事创作与评论,深受圣西门学说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法国七月革命时,写了《革命交响曲》(未完成)。1834年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写了钢琴曲《里昂》,以示同情。 此后在瑞士和意大利旅行途中,写了许多钢琴小品。1938—1847年间从事频繁的演奏活动,遍及全欧洲,多次将演出收入捐赠匈牙利灾民。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消极悲观,笃信天主教,放弃演奏活动,主要从事创作、指挥和教学。 1861年迁居罗马。1865年在梵蒂冈受剪发礼,成为修士,但仍继续创作。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 他是西洋音乐史上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曾丰富和革新钢琴演奏技能,首创交响诗体裁,倡导标题音乐,创用单一主题发展手法等。代表作品有:交响诗《前奏曲》、《塔索》,交响曲《但丁》、《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2部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高级技巧练习曲集》以及《巡礼年代》曲集等。
【1891年7月31日】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申请到电影摄影机的专利权
1891年7月3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申请到电影摄影机的专利权(Thomas Alva Edison)。虽然他开发出很多重要装置,在与Westinghouse之争中却使出了不被部分人所接受的商人手段。 被报纸记者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爱迪生,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他被视为当代发明最多产物的人,在他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然而,大部分的发明物并不具原创性,爱迪生只是对一些其他的专利进行改良,并且事实上许多都是由他众多的员工发明的。 因此,有批评指出爱迪生没有资格分享这些功劳。尽管如此,爱迪生还是得到了不少国家的专利,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 1892年,爱迪生成立了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即后来的美国第一大公司:奇异公司,并拥有包括爱迪生1093项专利在内的24414项专利。 1908年,爱迪生创立“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一般所知为Edison Trust),这是一个由九个主要电影工作室组成的企业集团。
【1849年7月31日】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牺牲
1849年7月31日(农历1849年6月12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作战时牺牲,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 1823年1月1日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的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少年时期过流浪生活,做过演员,当过兵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采用民歌体写诗,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提炼,创作了许多优秀诗篇。 早期作品中有《谷子成熟了》《我走进厨房》《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 1844年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助理编辑,在诗人弗勒斯马尔蒂的资助下,出版第一本《诗集》,《爱德尔卡坟上的柏叶》《爱情的珍珠》以及散文作品《旅行札记》,奠定了他在匈牙利文学中的地位,并受到德国诗人海涅的高度评价。 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反对国王》等蜚声诗坛,1846年底,整理诗稿,准备出版诗歌全集,并在自序中写下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成为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1847年起诗歌创作涉及当时政事,如《致十九世纪的诗人》《以人民的名义》等诗篇。 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领导有学生参加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奥地利的市民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并写下诗篇《大海沸腾了》《把国王吊上绞架》,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9月,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战争。 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1849年7月,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
【1910年7月31日】 美国画家霍默去世
1910年7月31日(农历1910年6月25日),美国画家霍默去世(WinslowHomer,1836—1910年)19世纪兴起的哈得逊河画派,又名美国风景画派,这个画派的兴起是美国艺术摆脱欧洲走向独立发展的新开端这一时期繁荣的风景画、风俗画展现了美国广阔的天地,在美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而温斯洛·霍默(WinslowHomer,1836—1910年)则将19世纪美国风俗画创作推向了巅峰,以渔民、劳动妇女、士兵、水手等为其描绘的题材,反映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社会人们的生活和艰辛的劳动1910年7月31日,美国画家温斯洛·霍默去世,终年74岁在去世前的几年。 他过的是隐居生活,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点他最后的一些水彩画主要强调大海的广阔无边画面上如果有人物形象,也几乎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霍默之所以离群索居,可能只是为了把他的精力倾注到他更加热爱的大自然之中去温斯洛·霍默,1836年2月24日出生于波士顿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 父亲查理·霍默是位商人,母亲赫里埃塔·本森是个业余美术爱好者,曾在私立美术学校学过水彩画技法,霍默从小也就有了良好的艺术熏陶19岁时,霍默在波士顿一个版画印刷店做学徒,两年后,他结束了学徒的生活,走上了职业绘画的道路,为刚创办的《哈泼周刊》供稿和为该刊的文字稿插图,并因这些刊登在《哈泼周刊》的画而小有名气。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1859年秋天,霍默由波士顿迁往纽约,进入纽约的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同时向油画家弗雷德里克·龙德学习油画,并开始懂得艺术要给人带来快乐、愉悦和美的享受,更重要是传达思想,告诉人们人生的道理,让人们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就像有一位艺评家对其作品的评说:“在美国,从无一幅画能引起人们的如许感触。 ”霍默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的艺术家,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将来想成为画家,他千万不要去看别人的画”他是这么说的,同时更是这么做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印象派崛起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迷恋印象派,而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
【1667年7月31日】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
1667年7月31日,英国和荷兰签订《布雷达和约》。 和约规定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 但将英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在南美)归还荷兰。 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
【1894年7月31日】 中日平壤战役打响
1894年7月31日,中国清军将领卫汝贵率领先头部队最先抵达平壤,将日军前哨部队击退。 占领了平壤,中日平壤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1913年7月31日】 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
1913年7月31日(农历1913年6月28日),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国务总理熊希龄,民国第一任总理,号秉三,晚署双清居士,凤凰县镇竿镇(今沦江镇)人,人称熊凤凰清同治九年(1870)生幼时勤奋好学,五岁时读一本《三字经》,只三四天即能背诵光绪十四年(1888),希龄进沅水校经堂读书。 一次,老师以“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为上联,令诸生答对,希龄稍一思索,即对以“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由于学业成绩优异,深受沉州知府朱其懿器重,并保送至长沙湘水校经学堂肄读光绪十七年应乡试,中举人,次年中贡士,被称为“湖南神童”光绪二十年,中进士,授庶吉士。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熊希龄多次上书反对,因此触怒慈禧太后,被革职回到湖南光绪二十三年,在长沙任时务学堂总理,提倡科学,注重时务同时与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积极开展变法维新运动,因此受到顽固派的攻击。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清廷搜捕维新党人,时务学堂及《湘报》被迫停办,熊希龄亦受到“革职水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惩处从此便匿迹衡阳、沅州(芷江),闭门读书其时适逢唐才常在汉口发动自立会起义失败,凡湘西参加起义的人走避到沅州的,熊希龄都秘密给予资助后党禁日渐松弛,管束解除,希龄赴日本考察教育。 光绪二十九年,他应常德知府朱其懿之聘,主办常德师范讲习所、常德西路师范和常德中学光绪三十一年,随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任参赞次年回国,仍返湖南办学,并在酸陵办瓷业学堂宣统元年(1909),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次年任奉天盐运使。 辛亥革命后,拥戴共和,先后参加统一党、共和党,为进步党的负责人之一,曾致电袁世凯,促其转变政治态度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熊希龄历任财政总长、热河都统民国2年(1913年7月31日),任国务总理民国3年2月,熊希龄辞职,3月,又被袁世凯委为参政院参政全国石油矿督办。 民国6年(1917)夏秋,京律一带水灾严重,熊希龄负责督办水灾河工善后事宜,并主持募捐,救济灾民,倡议在北京设立慈幼局民国7年,香山静宜园改为慈幼院,收养、教育受灾的流浪贫苦儿童熊希龄掌管一切院务,长达20年之久他还从事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董事长及民办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熊由北平到上海,负责战地救护工作上海沦陷后,欲取道香港返内地,12月5日病世于香港评价:毛泽东同志曾评价熊希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周恩来总理曾中肯地评价:“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 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
【2020年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三号系统(第三代北斗系统)由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覆盖全球)、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覆盖中国)。北斗三号于2018年提前开放了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功能。 北斗三号系统于2020年7月31日完整开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2023年11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官方认证北斗系统为全球民航导航系统标准之一。
工具介绍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年轮,一一数过,数过才发现,这些只是历史,已然风化。留下的是那些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人和事。 2025年07月31日,再看一下历史上的今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让我们回顾历史上每天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